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林芝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监测
七年级历史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两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指定的位置粘贴条形码。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图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形成“Y”形的庞大水运河网。隋朝开凿“Y”形运河网的中心城市是( )
A.涿郡 B.洛阳 C.扬州 D.余杭
2.七年级同学们编排了有关唐朝时期的短剧,下列情节符合史实的是( )
A.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曹兵北撤 B.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C.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 D.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3.《贞观政要》书影中展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几个字,点明了李世民治国思想的基本主题。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休养生息 B.闭关锁国 C.以民为本 D.完善政治制度
4.姚崇,出身于高官家庭,发奋读书进入仕途,武则天时因善于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曾升至宰相,后被贬官外地。唐玄宗即位后,邀请姚崇重新回朝主持政务。他提出兴利除弊的10条建议,唐玄宗欣然接受,这为( )作出了贡献。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5.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是关于“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知识卡片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B.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C.朝廷中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D.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唐代张萱绘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见下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女子骑马游玩的情景,专家发现其中至少有三名女子身着男装。这些信息可直接印证唐代( )
A.农业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B.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
C.绘画题材和类型十分广泛 D.对外交流开放繁荣
7.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北宋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北宋( )
A.武将才能高于文臣 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C.重视加强军队建设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8.扎西同学对北宋与辽、西夏的互市很感兴趣,用DeepSeek去查阅,获得如下信息:在辽、宋和西夏并立时期,北宋用丝织品、粮食、茶叶、香料、书籍等换取辽、西夏的马、羊、骆驼、皮革等,各国选择交易的场所是( )
A.榷场 B.瓦子 C.夜市 D.市舶司
9.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仅保有江南一隅,凭借易守难攻的优势避开关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以维持王朝的统治。材料反映了( )
A.北宋灭亡的背景 B.宋金议和的影响 C.女真崛起的原因 D.南宋偏安的状态
10.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元代行省区划打破了这一做法。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元朝这种做法的最重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行省权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扩展统治疆域
11.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这说明当时( )
A.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B.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12.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以下商港不属于当时世界闻名大商港的是( )
A.广州 B.长安 C.泉州 D.明州
13.在八股文考试中,出现了很多畸形的读书人。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范进,范进中举常被视为笑谈。下列关于八股取士说法正确的是( )
A.八股取士创立于唐朝 B.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八股取士的诞生
C.八股取士是科举制走向僵化的表现 D.八股取士使人才选拔制度日趋合理
14.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和社会矛盾进行变法,张居正改革面对的是明中后期的内外交困。从二者改革来看,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二者的共性在于( )
A.变法成功,实现富国强兵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都采用了“一条鞭法” D.挽救统治危机的尝试
15.明清时期对国家治理具有“国家统一、要在中央、郡县体制下因地而治”的特点。下列措施中,能体现“因地而治”管理智慧的是( )
A.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B.明朝派郑和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C.清朝组织编纂《四库全书》 D.明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16.“川楚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清廷耗银1.5亿两,相当于五年财政收入,国库为之一空。”这场起义对清朝最大的影响是( )
A.迫使开放通商口岸 B.引发列强干涉内政
C.促进洋务运动兴起 D.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17.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郑和下西洋获得一种高级青花料,提高了青花瓷生产水平。景德镇产出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材料反映出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B.中外之间的经济互动
C.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8.戏曲真正的生命在民间。清代时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因深受群众喜爱而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剧种,这个新剧种是( )
A.徽调 B.昆曲 C.京剧 D.秦腔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4分,其中第19题12分,第20题16分,第21题1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科举制通过一定的考试内容、方法来取士,这就要求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从而迫使人们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统一的科举考试内容必然促使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而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又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人们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就必须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从而巧妙地将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重新将人们的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
——摘自《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分析》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以前朝历史为鉴,经常讨论对周边民族的施政措施;统治者对汉族及其他民族一视同仁,不存偏见,同等对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和亲、会盟、互市、册封、招抚等有效的措施。
——摘编自骆桂花《唐朝制定民族政策的历史原因初探》
材料三 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1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实行科举制度的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并举出一个实例?(2分)根据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2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形成什么局面?(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游牧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吸收到丰富给养。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材料四 15世纪前后,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并开始广泛应用,这成为西方印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时,活字印刷术印制的印刷品往往涵盖了包括哲学、科学、政治、文学、艺术和宗教在内的各种主题。这些印刷品不仅传播了知识,还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印刷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书籍生产和分发变得更为容易。
——摘编自韩琦《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
(1)材料一中,谁建立了辽政权?(1分)北宋被哪个民族所灭?(1分)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了什么政权?(1分)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的是哪个朝代?(1分)
(2)材料二中的“辽与宋议和”的盟约称为什么?(2分)依据材料二写出该盟约的影响。(2分)
(3)请写出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农业工具的名称及用途。(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2分)说明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2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冯一夏教授就中国封建“皇权发展”绘制了下面草图。
材料二 ……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谕 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八股取士的确录取了一些什么都不会做、只会考试的人,也将一些确有真才实学,但不善于考试的人排除在外。甚至导致相当多的农村读书人,将全部精力都集中于研究如何写“八股文”之上,除此以外的任何学问概不涉猎,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这也委实是八股取士不能解脱的罪过。
——摘编自《中国科举史》
材料四 清代设立“ ”,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缩影,这些西洋商馆发生了很多跨文化贸易带来的科学、艺术、思想观念的交流互动……此外,外国商人在广州的生活也影响了本地文化,如商馆的宴会引入了西洋乐器和乐曲,商馆前临江的广场被修建成西式花园,成为中国内地最早的西式花园。
——摘编自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
(1)据材料一明朝废除丞相的皇帝是?(1分)根据上图分析中国古代皇权发展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处是清朝谁设立的?(2分)指出军机处的职责和实质。(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代科举以八股取士为主,考生对考试题目的解释必须以何为标准?(1分)请归纳八股取士的弊端。(3分)
(4)材料四中的“ ”指的是?(2分)请写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2分)
林芝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监测
七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B D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C D A D B C
19.(1)朝代:隋朝。(1分)意义: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儒学的传播;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或其它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个2分,2个即可给满分3分)
(2)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文成公主入藏或其它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启示: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点1分,满分2分)
(3)朝政腐败,奢侈之风盛行;连年战争激化社会矛盾;地方节度使权力扩大,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安禄山、史思明蓄意叛乱。(1点1分,满分2分)藩镇割据的局面(2分)
20.(1)耶律阿保机(1分);女真族(1分);西夏(1分);元朝(1分)。
(2)澶渊之盟(2分);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了和平局面。(2分)
(3)名称:曲辕犁、筒车(2分);用途:用于耕作、用于灌溉。(2分)
(4)毕昇(2分)引发了欧洲的印刷技术革命;推动了西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与创造力。(任写1点即可给2分)。
(1)朱元璋(1分)特点:①总体:皇权从秦迄清近两千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或皇权不断加强,或皇权呈波浪式上升);②顶峰:清朝时君主集权达到顶峰。(1个2分,2个即可给满分3分)
(2)雍正(2分);职责:将皇帝口谕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1分);实质: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1分)
(3)《四书章句集注》(1分);弊端:难以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利于选贤任能;不讲求实际学问,禁锢思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应试者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一点2分,2个即可给满分3分)
(4)广州十三行(2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闭关锁国政策减少了中国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造成了国人的闭目塞听。(任答1点即可给2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