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究,可分两叙述说:(一)史前遗物之发掘。(二)传说神话之审订。”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我们可以运用下列哪些材料
①龙山文化的“蛋壳陶” ②燧人氏“钻木取火”
③神农氏“耕而作陶” ④周口店遗址发掘的用火痕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A. B.
C. D.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三公九卿
D.首推郡县
4.西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积极开拓疆域,国力富强。以下是汉武帝作为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
②建立中朝
③设立刺史
④派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
6.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7.唐太宗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后,拜其二子为小可汗,外示优崇,实欲分其势也。唐高宗分别册立西突厥的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并令他们各领所部,“赤心向国”。这些举措
A.消除了西北部游牧政权的威胁 B.是唐朝国力不足下的被迫选择
C.利于分化突厥势力以加强控制 D.确保了突厥不再与唐政府为敌
8.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表明至迟到明朝中国已经出现( )
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9.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10.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11.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12.19世纪70年代后,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得到深化,他认为:“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关注和改善民众生活
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的条件有
①政府的提倡与鼓励
②外资企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C.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5.下表中,中国面粉业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年份 厂家数 资本数额(元)
1911 40多家 600多万元
1919 120多家 4500万元
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6.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二、材料题
17.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材料一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边疆治理的意义。
18.经济政策的转变能够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尽全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全家)以为收孥(官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分别归纳材料二、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清政府固守这一经济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转变?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咸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材料二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三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以上均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法”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B D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C D D A
17.(1)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
(2)特点: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注重边疆经济贸易的发展。
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8.(1)政策: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含义:国家鼓励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观点: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重农抑商。
根源:小农经济占主体(自然经济占主体)。
(3)政策:从重农抑商到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19.(1)目的:树立威信;取信于民。
(2)内容:奖励军功;严禁私斗;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3)特点:公正、严明;不畏强权。
(4)意义: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秦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军事强兵;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