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主题写作素材与运用——七上第二单元“挚爱亲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挚爱亲情”,所选取的两篇散文、两首散文诗和两篇文言文都是抒写亲情的名篇,既有对母亲的怀念,也有对一家人温情的回忆;既有对母亲的依恋,也有对母亲伟大的赞颂;既有对古代儿童机敏聪慧的刻画,也有对他们良好家庭教养的描绘。都反映了作者在家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亲情是生命的港湾,它赋予了我们情感的依靠;亲情又是无声的导师,它让我们在成长中感受到幸福。感悟亲情、珍视家庭的温暖,就是家庭情怀。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自觉培养对家庭的厚重情感和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既要善于从名家名作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主动积累素材,又要善于倾听,理解家人的心声,表达出自己对家庭的爱与感激。1.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史铁生先生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一直在和病魔作斗争,是母亲陪伴他走过了最痛苦绝望的岁月。母亲去世后,他看到秋天的落叶和菊花,回忆起母亲在陪伴他的时光里,独自承受的巨大痛苦但又不能让自己感受到这份痛苦,于是,以一种最温柔的坚韧和强大来爱儿子,用一份默默无言的爱来支持儿子走出痛苦,走向坚强,走向信念,而自己却遭受病痛,离开了世间。作品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荡气回肠的深情。饱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对伟大母爱的赞美。2.莫怀戚《散步》《散步》通过对一次简单的家庭散步活动,细腻地描述了亲情的温馨与生活的美好。该篇中,作者描述了南方初春田野的美好,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儿子童真的语言让场面充满温情,在产生分歧后,一家人也互相关爱、互相照顾。本文所展现的家庭成员间的对话、互动,都真实而自然,让读者通过这一件“琐事”,感受到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和幸福。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传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感激,提醒我们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时光。3.泰戈尔《金色花》《金色花》是一首充满童趣和母爱的散文诗。诗中,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玩着“躲猫猫”的游戏,以孩子的视角,作者巧妙地展示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与关怀。孩子在妈妈沐浴后、读书时、忙碌时,化作金色花,悄悄观察妈妈。作者通过描述孩子与妈妈的互动,描绘了一幅幅温馨而充满爱的家庭画面,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童年纯真的怀念。4.冰心《荷叶·母亲》《荷叶·母亲》通过荷叶的形象,象征性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与赞美。诗中,作者回忆了九年前的一个月夜,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描述了大雨前和大雨中荷叶和红莲的形态,以荷叶的翠绿、坚韧和庇护之力,比喻母亲的爱。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感激母亲的无私奉献和对家庭的默默守护。《荷叶·母亲》不仅是对一位伟大母亲的歌颂,也是对所有母亲无私奉献的赞美。5.《咏雪》《咏雪》出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谢安谢太傅与子侄们的对话。文中,谢安以雪为题,引出一场即兴的文学创作,各位子侄们纷纷以雪为喻,各抒己见。其中,谢道韫以轻盈的柳絮比喻雪花,形象生动,富有诗意,体现了她超凡脱俗的才情,受到了谢安的赞赏与鼓励。文章通过咏雪这一家庭文学聚会,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魏晋时期家族中的亲情与文化氛围。6.《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讲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在父亲与友人约定出行时,友人迟迟未至,而父亲坚持守信的故事。陈元方年仅七岁,却能在友人指责父亲时明辨是非,指出友人的失信行为,展现了他良好的家庭教养和对诚信的重视。文章通过这一故事,反映了亲情在塑造儿童品行和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是对古代家庭教育和亲情影响的生动写照。1.先秦时期,《诗经》中传唱的父母恩情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小雅·蓼莪》没有父母作依靠,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依赖和对亲情的重视,是中国古代文学对亲情最早的表达之一。2.西汉,《列女传》中弘扬的母爱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退进。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列女传·邹孟轲母》孟母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三次迁居。最初,她住在墓地附近,发现孟子模仿丧生之礼,便认为此地不宜居住。于是,她迁居到市集,但孟子又学着商贩叫卖,她再次觉得不妥。最终,孟母选择了靠近学堂的地方居住,孟子从此开始接触礼仪和文化知识,并展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竟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可见孟母深知环境对儿子成长的重要性。孟母的三次迁居,不仅体现了她对儿子教育的重视,更彰显了她对儿子未来成长的深深关爱和无私奉献。这份母爱,如明灯般照亮了孟子的人生道路。3.唐代,孟郊远行前感受到的深沉的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这首诗通过描绘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场景,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以及子女对母亲恩情的感激之情。4.唐代,韩愈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子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韩愈在得知自己的侄子十二郎去世后,怀着万分悲痛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谁能想到年轻的会死去而年长的却活着,强壮的会早逝而病弱的却得以保全。作者也不知道死后是否有知,如果有,那与死者的距离又有多远?作者对自己在侄子生病和去世时都不在身边表示十分悲痛,他与侄子生死相隔,活着时无法相伴,死后连梦境中也无法相见。韩愈的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充满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哀痛。通过对侄子的追忆和对生死问题的探询,作者展现了亲情间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亲人早逝的悲痛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5.南宋时期辛弃疾描绘的家庭平凡生活的温馨场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家,是平凡生活里的欢声笑语。简朴的农家小院,温馨的五口之家,这就是平静而幸福的乡村生活。简单的茅草屋,青青的河边小草,乡野村间温柔的吴语相互打招呼问好,那满头白发却悠然自得的老人,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呢?哦,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还有那讨人喜欢的顽皮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中,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呢。这样暖心的家庭日常场景,展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它让我们感受到,无论世界如何喧嚣,家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寻找安宁与幸福的港湾。6.朱自清在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的父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作者通过对车站送别时父亲为他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了父爱的细腻和深沉,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7.胡适回忆母亲对自己的管教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的母亲》胡适母亲对他是既严格又慈爱的,她严格地对待孩子,会根据孩子犯错误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时机和教育方式。但是母亲的教育并不是侮辱性的,她会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允许惩罚变成公开性的羞辱,要儿子从内心接受教训、改正错误。作者描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严格和慈爱,以及母亲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与思念,展现了亲情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8.余光中对母亲沉厚的爱与思念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母难日》之一《今生今世》余光中通过回忆母亲与自己生命中的两次重要时刻——自己的诞生和母亲的去世, 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不可替代,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这首诗不仅是对母亲的怀念, 也是对生命、 爱与失去的反思。1.《人民日报》描写父爱小时候,我握住你的手就好像握住了整个世界我不用回头凭着肩膀上的温暖也知道你永远在身后坐在你的单车上是怀里贴背的拥抱你为我遮风挡雨好像无所不能你的目送里有我的背影我的视线里有你的停留我的行囊再大也装不下你的爱那些曾经的争执渐渐淡去或许并非是我赢了你而是成长超越了岁月的痕迹你的肩膀曾是我看世界的高台现在,我也把我的孩子举过头顶秋叶飘落,只斑驳了你的容颜而爱,依然四季常青我们会说起现在说起未来说起从前从前是我的童年和你的青春在时光的青石板上驶过擦出声声细响未来是我的青春和他们的童年会伴随时间被渐渐推开而现在趁时光还没有太晚我想给你一个拥抱2.《人民日报》讲述亲情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被为你抵挡泥沙3.新华社评价亲情:亲情是无价之宝其实有许多东西,都可以靠努力得到,但亲情,却是上天赐予的莫大缘分。它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无论我们变成什么样子,是穷困潦倒,还是飞黄腾达,都有那么几个人,永远不会轻视你,背叛你,抛弃你。他们会给你无条件的关心,爱护和安全感。就因为你们的骨子里,流着同样的血,你们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以及你们生来就是命运的共同体。不要为了一点小名小利,而丢掉了最可贵的亲情。因为钱财可得可失,但亲情却是怎么也买不来的稀世珍宝。我们要珍惜亲情,珍惜身边的亲人。4.龙应台对亲情的感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子女会渐渐独立,而父母要学会接受这种变化,默默地支持和祝福。亲情要学会爱与放手。5.余华对亲人离世的感触亲人的离世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我永远困在这潮湿当中,是清晨空荡的厨房,是晚归漆黑的窗,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掀起狂风骤雨。——《第七天》余华用细腻的笔触,将亲人离世的痛苦和亲情的深远影响描绘得淋漓尽致。6.“药神爸爸”:爱创造奇迹徐伟6个月大的孩子小灏洋患有Menkes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病,导致身体发育不良以及伴随多种并发症。因为罕见,国内连相关的药品都没有。看着怀中满脸笑容的小灏洋,徐伟眼眶湿润,他不甘心让心爱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人间,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加入了一个病友群,了解到国外有一种“组氨酸铜”的药物可以缓解病症。然而,现实却给他重重的一击。进口药物费用极高,对于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此外,由于疫情严控,国外购买渠道已被阻断。徐伟把自己关在书房间,一个星期后,他告诉家人,他要研制“组氨酸铜”。他翻阅着相关“组氨酸铜”的资料,面对全英文的文献,他没有退缩,借助翻译软件慢慢啃下来。徐伟注册了一个公司,以公司名义购买原料,通过逐一搜索、电话咨询等方式,最终筹齐了所有的原料。他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次失败、记录,再试验、再失败,再记录,继续实验,不断重复,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尝试,徐伟终于成功地合成了组氨酸铜。22年六月,他的儿子过了三岁生日,打破了医学界Menkes患者“活不过3岁”的断言。7.奥运冠军张雨霏最大的底气:妈妈的支持张雨霏出生在体育世家,妈妈张敏曾是优秀的体育运动员,退役之后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同时也成为了张雨霏的第一个教练。三岁的时候张雨霏就下水并表现出兴趣,既然她喜欢,张敏便全力支持。但是妈妈带给她的,远不止这些。“要做事,先做人。”妈妈给她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面对挫折与沮丧的时候,这股力量稳稳支撑着她,她给女儿最大的底气,“你负责为国争光,我负责挑战自我。”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无恤,复我无疾。——《诗经·小雅·蓼莪》2.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刘安《淮南子·缪称训》3.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纸船——寄母亲》4.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舒婷《呵,母亲》5.每次从不可知的旅途归航,都有辉煌的灯火,在黑夜中等待我们。——林清玄6.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7.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奥利弗·温戴尔·荷马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9.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马克思写作任务 具体内容单元写作任务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让,也可以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有肉,也才会让人感动。考场延伸任务 (2024四川南充中考试题) 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养着我的心灵,给我前行的力量。亲情总是蕴藏于细微之处:一个电话,一声叮嘱,一丝笑容……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让,也可以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有肉,也才会让人感动。【试题分析】本单元的记事文章记事详细、情感丰厚。一方面,作者描述细致,清楚地写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感情、分享体验。如何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有真切感受的事,要忠于自己的感受,展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在写记事文章时,学生不仅要学会清晰细致地记录事件,而且还要体会自己的内心,分享自己的感情,要情感真挚,才能打动人心。【立意角度】角度一: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让。角度二:家庭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角度三:家庭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角度四:亲情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素材运用】正如汪曾祺所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亲情,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莫大缘分,它是“无价之宝”,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的价值在于那份无条件的关心、爱护和安全感。【参考范文】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一家人,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四口之家。我的爸爸,一个有时沉稳、有时幼稚的大汉;妈妈,一位瘦高且健忘的老师,偶尔还会钻“牛角尖”;弟弟,一个调皮却懂得关心人的小家伙;而我,是家中的“开心果”。“六点啦,快起床!要来不及了!”每天早晨,妈妈的吼声总能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弟弟常戏称这是“河东狮吼”,而我们一天的欢乐便从这里开始。饭桌上,爸爸总是一脸嫌弃地提醒我注意饮食,而弟弟则在一旁帮腔。我则机智回应:“搞得跟你们很瘦一样……”妈妈总是在一旁,带着笑意看着我们的“互相伤害”。记得有一次去爬山,我们欣赏着美景,爬到了离山顶三分之一处。弟弟闹着说:“不走了不走了,累死我了。”还有一段路就到山顶了,可也是最崎岖的一段。我们游兴正浓,便由爸爸背着弟弟上山。这一段路程我们走得比较慢,是为了给爸爸减轻负担,他也意识到了,三步并作两步加快了步伐。又走了一会儿,爸爸突然一顿,速度慢了下来。妈妈问道:“要不把小家伙放下来走走?"爸爸扭头看了看哭丧个小脸的弟弟,说:“还有一点远就到了,先爬上去再说吧。”傍晚我们爬上山顶,欣赏完风景后开车回家时,爸爸对妈妈说:“你帮我开下车吧。”妈妈很奇怪:怎么了?爸爸指了指他的脚。天哪,鼓得老高。因为我们刚在路上聊得太起劲了,所以没注意到他的异常。这是在背弟弟的时候扭到了,可当时爸爸看我们正聊得开心,就没说什么。我们都很担心还有愧疚,连那时候还不是很懂事的弟弟也宝贝似的从包里拿出一块糖,送给爸爸:“吃糖就不疼了哦,我每次打完针都吃的。”看着他写满认真的小脸,我们都笑了。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总有人愿意为我们承担,总有爱在默默流淌。正如汪曾祺所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亲情,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莫大缘分,它是“无价之宝”,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的价值在于那份无条件的关心、爱护和安全感。我们是一家人,快乐的一家人,幸福的一家人。这份亲情,这份爱,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失的稀世珍宝。【教师点评】这篇作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功描绘了充满爱与快乐的一家人。学生通过日常趣事和一次爬山的经历,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无间和相互扶持。情感自然,细节描写丰富,结构紧凑,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养着我的心灵,给我前行的力量。亲情总是蕴藏于细微之处:一个电话,一声叮嘱,一丝笑容……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试题分析】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从主题和材料来看,本题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材料中“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养着我的心灵,给我前行的力量”强调亲情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可以从亲情带给人情感慰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进行立意,如:亲情滋润我的心灵,亲情伴我成长……材料中“平常生活”和“亲情总是蕴藏于细微之处”强调亲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不起眼的细节里,如“一个电话,一声叮嘱,一丝笑容……”因此,选材时要注意选择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件,事件选择的切入点要小。同时,选择材料也应该典型,主要是指尽量不要落入俗套,要体现其独特性。【立意角度】角度一:亲情滋润我的心灵。角度二:亲情是我强大。角度三:亲情无处不在。角度四:不要对身边的亲情视而不见。【素材运用】林清玄说“每次从不可知的旅途归航,都有辉煌的灯火,在黑夜中等待我们。”【参考范文】亲情,无处不在亲情无处不在。它朴素、美丽,让那些误入迷途的人有了良知;它绵长、深沉,让那些远行的人有了家的牵挂;它沉默、细腻,让孩子们在爱的包围中长大。林清玄说“每次从不可知的旅途归航,都有辉煌的灯火,在黑夜中等待我们。”我的姥姥便是我那远方的牵挂、家中的灯火,无论我走到哪里,她总是会在家的路口,静静地等着我,给予我温暖和指引,用她无私的爱滋养着我。每次回家时,便能看到姥姥弓着背,站在路口张望、等待。一见到我便蹒跚地向前迎来。一双布满青筋的粗糙的手向前够着。我忙迎上去,她的脸已经扬起了笑容,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皱纹都堆在一起。这时她会拉过我的手在怀里拍两下好似这样才能安下心来。我便扶着姥姥沿着那段朝向家的方向的坡路上走去。如今扶着姥姥走在这段坡路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姥姥以前站在那段坡路上的高大的身影。小时候,那段长长的坡路,我总是爬不上去。因为它实在太长了,而且还陡。每次回家时,姥姥走在前面,我迈着小短腿走在后面,总能看到姥姥那高大挺直的背影。我觉得她几步就能上去,我在后面就急了。“停下来!”我不满地喊着姥姥。这时她便知道我又走不上去了,便折回来笑呵呵的牵起我的手,用她那布满老茧而苍劲有力的手拍了拍我的头,拉着我向上走去。姥姥总爱对我说“妮儿,以后要自己往上走啊,哪天姥姥老了就走不动咯!”渐渐地,姥姥总会站在那段坡路的上头等着我,我也会向姥姥跑去。她会说“妮儿长大啦,不再是那个让人拉着走坡路的小姑娘了。但在我长大的同时,姥姥也在变老。如今我可以几步就到,可姥姥却需要人搀扶了,既然如此,那便换我来扶着姥姥上坡,她陪着我长大,我陪着她变老。让这份温暖的亲情永远留存!【教师点评】文章紧扣“亲情”这一主题,从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入手,通过讲述姥姥拉我上坡的这一具体的生活场景,并且关注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文章对姥姥的动作、外貌、语言进行了细致描绘,“姥姥弓着背”“一双布满青筋的粗糙的手”“皱纹都堆在一起”“用她那布满老茧而苍劲有力的手拍了拍我的头”等,使姥姥的形象鲜活起来,描绘了一个和蔼、温柔的老人形象。文章以回家的场景开篇,通过回忆小时候和姥姥的互动,再回到现在,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突出了亲情的持久和变化。选材典型且独特,结构清晰有体理,主旨显豁突出,情感真挚细腻,是一篇文质俱佳的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