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陆市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
里,以文化统一促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教育发展
D.扩大了选官范围
2.我国古代先民非常注重兴修水利。秦国都江堰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而成,发挥出防洪、灌
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隋朝大运河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
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由此可知
这两项工程都()
A.推动了国家统一的完成
B.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C.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D.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唐诗能够反映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内容,其中能够反映唐都长安成为当时国
际性大都会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宋太宗时期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
文臣约占91%。这反映了宋朝()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门第意识
C.实行崇文抑武
D.加强阶层流动
5.南宋《中兴礼书》记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举行郊祭,所用的一批陶瓷器交由“平江府
烧变”。但“平江官窑”具体位置长期悬而未决,直至2023年3月,经专家论证,苏州元
和塘古窑址群为其所在地,从而解开了这一难题。该考古发现()
A,可证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可信
B.表明宋高宗对北方故土的怀念
C.确证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D.说明苏州是南宋制瓷业的中心
6.下图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西
西


北宋
金灭辽,北宋
南宋
元灭西夏、金、南宋
A.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7.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
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8.以下三幅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发展历程,从唐朝中后期火药开始正式使用到军
事上,到元朝时使用威力更大的火铳。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
图一:唐朝的火器
图二:宋朝的火器
图三:元朝的火铳
A.兼收并蓄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B.向外传播对世界的影响重大
C.充分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D.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9.据史料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其中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若按
照明代营造尺来换算,这艘宝船的长度约为136米至151.18米,宽度约为55米至61.6米。
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
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度
B.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持
C.是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D.最远可到达红海地区
10.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一位“血战歼倭,勋垂闽浙”,一位“驱除荷
虏,一代英雄”。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巩固清朝统治
B.促进经济发展
C.反抗外来侵路
D.推动社会变革
11.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同时,朝廷大力推广和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清朝前期的这些措施()
A.推动了商帮形成
B.促进了清代长途贸易的发展
C.加剧了社会矛盾
D.奠定了清朝前期兴盛的基础
12.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王朝
1727年
1757年
1762年
1793年
设置驻藏大臣
平定噶尔丹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
A.强化边疆治理
B.抵御外来侵略
C.加强君主专制
D,监察地方吏治
二、非选择题(共4题36分)
13.【古代经济发展】(8分)
材料一宋代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基础之上的,也表现在政府对商业
的重视和商业收入的巨大增长上。与此同时,一系列的城市、集镇等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B C A C B D B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
13.【古代经济发展】(8分)
(1)特点:商业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基础之上;政府鼓励重视商业发展;区域性市场有所发展;与兄弟民族之间交流频繁;海外贸易兴盛。(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新现象:农业:新的高产农作物传入并广泛种植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手工业上,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业上,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地域性商帮。(4分,任答两点即可)
14.【古代中外贸易】(8分)
(1)作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继站;是往来船只重要物资补充站;为朝贡船舶进京保驾护航;是国家处理南海诸国事务的重要平台。(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由对外开放、积极交往变为闭关锁国。(2分)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15.【古代政治制度】(10分)
(1)特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或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分,任答一点即可)
影响: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制约,相权分散,加强了皇权。(2分,任答一点即可)
(2)措施:废除丞相制度。(2分)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3)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维护封建统治;但易形成暴政和政治腐败的现象。(2分,任答一点即可)
16.【古代科技与中外交往】(10分)
(说明1:评分标准:选取相关事件2分,恰当观点2分,论述4分,综述2分,共10分。说明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其他角度选取相关事件提出其他合理观点展开论述也可,评分标准同上)
例1:选历史事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使用(2分)
观点:古代的科技成就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论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极其光辉灿烂的,为整个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了欧洲进步;指南针的改进与传播促进了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分)
综上所述,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2分)
例2:选历史事件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2分)
观点:文明交往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进步(2分)
论述: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播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分)
综上所述,文明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分)
例3:选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观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反侵略的传统(2分)
论述: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但面对外来侵略总是勇敢抗击侵略。明朝中期,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杀居民,抢财物使我国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戚继光率领军队多次沉重打击倭寇,经过几年时间,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1662年,郑成功打败盘踞我国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4分)
综上所述,面对外敌入侵,我国自古就有反侵略的传统。(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