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下期末测试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新中国采用何种方式纪年( )
A. 年号纪年 B. 公元纪年 C. 民国纪年 D. 干支纪年
2. 1957年,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建成于
A. 九江
B. 重庆
C. 南京
D. 武汉
3. 推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运动是(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公私合营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土地改革
4. 1978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5. 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是( )
A.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6. 改革开放中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的是( )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公私合营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澳门回归前统治澳门的是( )
A. 英国 B. 葡萄牙 C. 西班牙 D. 美国
8. 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 和平共处 B. 互不干涉内政
C. 互不结盟 D.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
A. 莫言 B. 屠呦呦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10. 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新中国成立前 B. “大跃进”运动中
C. 改革开放前 D. 改革开放后
11. 我国在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九二共识”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西部大开发
12.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 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 “一国两制”构想适合港澳区情
D.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下降
13.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在( )
A. 1949年 B. 1959年 C. 1966年 D. 1976年
14. 2021年6月,该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材料涉及的飞船( )
A. 神舟一号 B. 神舟五号 C. 神舟七号 D. 神舟十二号
15. 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 )
A. 第二位 B. 第三位 C. 第四位 D. 第五位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它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材料二: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条进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材料三:2006年7月,这一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的“它”指的是哪一制度?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前提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的“进藏公路”两条。
(3)材料三中的“铁路”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该铁路的开通有何积极影响?(写出一点)
(4)通过以上民族关系,你有何感想?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0月初,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同年10月,中国派军队开赴朝鲜前线,在抗击侵略者的艰苦岁月里,这支部队产生了无数的英雄事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国。1966年,他参与研制的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70年,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99年,他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材料一涉及的是哪场反侵略战争?战争中中国派出“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有哪些意义?(写出两点)
(3)通过两则材料,你感受到了哪些精神?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了新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说道,过去殖民统治在亚非国家间所造成的不和和隔阂,不应该继续存在……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1)材料一中的“新的外交政策”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方针?该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通过提案”发生在哪届联合国大会上?请写出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两例。
(4)你认为我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9.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得益于哪一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什么?
【社会改造】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什么独创性政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什么阶段?
【艰辛探索】
(3)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指引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20.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首先在哪个地区得以实践?
(3)1987年哪一政策的调整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九二共识”的达成对海峡两岸关系有何影响?
(4)2015年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会晤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是谁?
(5)祖国统一尚未完成,对此请谈谈你认识。
八年下期末测试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
(2)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铁路:青藏铁路;
影响: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感想:应该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与交往,实现各民族的繁荣与共同发展等。
【17题答案】
【答案】(1)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2)名称:东方红一号;意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等。
【18题答案】
【答案】(1)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作用: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大会:第26届联合国大会。国家:美国、日本。
(4)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实力的增长;外交家的智慧等。
【19题答案】
【答案】(1)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产业:重工业。
(2)政策:赎买政策;转变: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教训: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等。
【20题答案】
【答案】(1)标志:西藏和平解放。
(2)人物:邓小平;
地区:香港。 (3)政策:“三不”政策;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领导人:马英九。
(5)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祖国统一一定会实现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