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成长之路”写作素材与运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三单元“成长之路”写作素材与运用

资源简介

单元主题写作素材与运用
——七上第三单元“成长之路”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之路”,所选取的三篇散文、一篇文言文都是写少年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名篇,既有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也有对艺术作品熏陶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感慨;既有对爱和智慧在教育中力量的展现,也有对学习和做人的道理的讲述,都生动且真切地展现了学习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不同情景。
成长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必经之路,它赋予了我们智慧和力量;成长也是一段不断超越自我的旅程,充满了坚韧与毅力。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成长心态,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自觉培养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心态。既要勤于从名人名作中学习经验与教训,主动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库,又要善于自省,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经验,从他人的成功中寻找灵感,绘制出自己独特的成长蓝图。
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回忆的方式,细腻地描绘了少年时的鲁迅在百草园里游戏,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展示了童年的快乐时光留给作者的美好回忆。文章通过对百草园的自然风光和孩子们游戏活动的描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童趣的世界;通过对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日常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童年学习生活的乐趣。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2.于漪《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是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所作的一篇充满怀旧色彩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早年受艺术作品熏陶的经历,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美学教育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描述一幅山水画和《水浒传》的插图,并引用《千家诗》的内容,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深情和对文学的热爱。文章还描绘了老师上课的画面,展示了老师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即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志趣,能够激励学生追求美好、不断奋进。
3.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出自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记叙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海伦 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怎样一点点地开辟通往世界的道路,反映了爱和智慧在教育中的力量。文章中,海伦·凯特生动地描述了她在黑暗和寂静中对知识的渴望,以及莎莉文老师如何通过爱和智慧点亮了她的心灵。通过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体验,凯勒学院了理解语言和表达思想,她对水的认识成为她认识世界的转折点。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凯勒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也表达了她对莎莉文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对生命和教育的深刻感悟。
4.《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是文言文,出自《论语》这部最重要的儒家典籍,这里所选的十二章,大部分讲述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对今天的青少年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十二章通过对话和叙述的形式,反映了孔子对于个人品德、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深刻见解,孔子提倡仁爱、求知好学、重视教育和个人修养,强调君子应以德行和智慧为社会树立榜样。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精髓,体会其中倡导的学习和修身的道理,为自己找寻成长路标。
1.战国,荀子强调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荀子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用。荀子认为,学习是需要用心专一、持之以恒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对自我认知和行为的反思和修正,通过学习可以提升个人的素养提升,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
2.唐代诗人韦庄笔下无忧无虑的童年
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下邽感旧》
开篇“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表达了儿时的无忧无虑,以及随意嬉戏的情景。“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则透露了年轻时为了赏花或是逃避学习而偶尝自由的喜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光的怀念。
3.明代文学家宋濂以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勉励青年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对学习的热爱,尽管家境贫寒,学习条件艰苦,但他仍然不畏艰难困苦,想方设法地学习,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努力。作者希望借此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努力学习,奋起上进。
4.南宋,杨万里笔下天真的童年游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
杨万里描写了孩子们早晨从盆中取出冰块玩耍的情景,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童年的天真和游戏的快乐。
5.清代的沈复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童趣》节选
沈复回忆自己童年时对蚊子的幻想,将其幻想成鹤群在空中飞舞,展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充满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6.冰心记述中童年生活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父亲喜欢种花养狗,公余之暇,这是他唯一的消遣。因此我从小不怕动物,对于花木更有普遍的爱好。母亲不喜欢狗,却也爱花。夏夜,我们常常在豆棚花架下,饮啤酒、汽水,乘凉。母亲很早就进去休息,父亲便带我到旗台上去看星,他指点给我各个星座的名称和位置。他常常说:“你看星星不是很多很小……在海上迷路的时候,看见星星就如同看见家人一样。”因此,我至今爱星甚于爱月。——《我的童年》节选
冰心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父亲、母亲和自己的童年小趣事,提到童年生活对她性格和人生观的影响,展现了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8.梁实秋对自己儿时一位国文老师的回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俊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通过对国文老师徐锦澄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情感以及老师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9.沈从文回忆自己儿时的上学路
我最欢喜天上落雨,一落了小雨,若脚下穿的是布鞋,即或天气正当十冬腊月,我也可以用恐怕湿却鞋袜为辞,有理由即刻脱下鞋袜赤脚在街上走路。……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全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在这些时节,我便觉得学校真没有意思,简直坐不住,总得想方设法逃学上山去捉蟋蟀。——《上学路》节选
沈从文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儿时的上学路,雨后的桥、山地、城头,上学路总是充满乐趣。
10.季羡林笔下的童年生活和儿时学习时光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子比较多,她把麦粒磨成面粉,贴了一锅死面饼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打。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我的童年》
作者童年家境虽然贫寒,但是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也是充满乐趣的。作者回忆自己儿时的学习生活,不仅描述了小伙伴的有趣事迹和自己偷看小说的趣事,也展现了求学的不易。
11.林语堂描述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细老说:“自然啦,我们的童年的日子,童年时吃的东西,我们常去捉虾捉小鲛鱼,泡泡水使脚清凉一下儿的小河—那些简单幼稚的事情,虽然你并不常想,可是那些东西,那些事情,总是存在你心坎儿的深处的。并没有消失啊。”——林语堂《童年》(节选)
童年的事情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1.《人民日报》描写童年生活
我记得小时候
遇见的每一场晚霞
都有可爱的小伙伴陪在身旁
那时候
时间好像过得很快
玩耍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
那时候
时间好像又过得很慢
总想早点长成大人模样
直到真的成为大人
我却开始怀念
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我怀念
那个知了乱叫的夏天
有些故事虽已久远,却从未忘记
我怀念
院坝中纳鞋的姥姥
有些人或许已离开,却一直在心里
我怀念
飞舞的萤火虫
像月夜的一场流星雨
而陪我度过童年的伙伴
现在在哪?
你们过得好吗?
……
2.《人民日报》讲述童年
说起童年,我们会想起无忧无虑的玩耍,那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说到童心,会想起各种各样的好奇,那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后来啊,在盼望与好奇当中,我们渐渐长大,但是童年的光辉,却照亮了往后漫长的人生岁月。
童年的温暖会照亮我们整个人生,童年时期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3.2023-2024七下辽宁丹东期末考试阅读叶辛《顽童变成小书迷》
我小时候,是个调皮鬼。别人不敢往榆竹竿的顶上爬,我能爬上去,还往下做鬼脸:别人不敢从丈来高的围墙上往下跳,我敢跳下来,明明脚板心好痛,我还嘻嘻笑。……读了描写天空生活的书,我想着长大了当一个飞行员;读了描写大海生活的书,我立志要当一个体魄强壮的海员;读了描写战争的书,我又想着该当一名司令员……所有的梦都像肥皂泡那样一个一个破灭了,在读过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之后,我沉浸在他所描绘的生活中,第一次想到写书的人,第一次注意到写书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从那以后,我开始想到,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写书的人,也要去感动那些读我的书的小孩子。这个愿望,我没有说出来,把它埋在心底。
儿时阅读书籍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顽童变成了小书迷,并产生了成为作家的愿望。
4.莫言在自己的公众号中描写童年去看电影的经历
从我们村到蓼兰要穿越辽阔的洼地,狭窄的道路两边全是密不透风的高粱,有的地方,茂密的野草差不多将道路都遮掩了。不时有狐狸、刺猬等小野兽被我们惊起。跑到中途时天已黑透,满天繁星,四处蛙鸣,不时有飞鸟惊起,呱呱叫着飞到远处去。我们没人说话,但心里怯怯的。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我们面前猛地跳起来并发出一声怪叫,几乎把我们吓瘫。我感到心跳得仿佛要从嘴巴里蹦出来。
莫言借童年看电影的经历,表达了对童年深深的怀念。
5.新华网谈论成长
成长,是在交流中无限接近的梦想。
成长,是在分享中升腾的志愿精神。
成长,是在洗礼中跃动刷新的城市血脉。
1.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刘禹锡《伤往赋》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4.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张爱玲《童言无忌》
5.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繁星》
6.把人生比喻成千万种事物,童年都是事物中最美好的。——《人民日报》
7.人生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而童年是画中最美的地方。——《人民日报》
8.成长,有时很漫长,有时又在瞬间。——《南方周末》报
9.童年是一把珍贵的钥匙,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和成长之路。——高尔基《童年》
10.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马德《允许自己虚度时光》
11.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奥·霍姆斯《男孩们》
写作任务 具体内容
单元写作任务 回想一下,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大家在餐桌前都会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 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的人有谁?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对话?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确定写作内容。 2. 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问题。比如,要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立意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烈地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可以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 3.作文写好后,试试对你自己或同学的本次习作进行评价,看看有没有突出中心,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
考场延伸任务 (2024四川宜宾中考试题) 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徽因写给孩子们的诗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不是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干净的阳光和空气,蓬勃的活力与希望?或者是天真无邪的哭声和笑声,无穷无尽的好奇与追问? 也期待这些都属于我们的成长季——我是人间的四月天! 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回想一下,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大家在餐桌前都会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 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的人有谁?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对话?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确定写作内容。
2. 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问题。比如,要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立意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烈地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可以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
3.作文写好后,试试对你自己或同学的本次习作进行评价,看看有没有突出中心,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
【试题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中心明确、情感深厚。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写作时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次序。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突出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比如直接开门见山或采用铺垫、呼应和对比等技巧。
【立意角度】
角度一:生活琐事与情感交流。
角度二:个人成长与家庭支持。
角度三:代际沟通与理解。
角度四:餐桌礼仪与家庭教育。
……
【素材运用】
这种温暖快乐的时刻,总让我想起一本书中说的: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
【参考范文】
餐桌前的谈话
夜幕低垂,灯光明亮,又到了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餐桌前分享晚餐的时刻。对我们一家人而言,这不仅仅是吃饭的时刻,还是我们心灵交流的宝贵时间。
爸爸今天谈起了他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他的项目组面临一个紧迫的截止日期,每个人都压力山大。他都语气透着一丝无奈:“团队合作真的很重要,我们需要彼此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妈妈听后温柔地安慰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记得,没有过不去的坎。”
弟弟则分享了他在学校的一件小事。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帮助了一个新转学的同学熟悉学校环境,还邀请那个同学一起玩耍。他的眼里闪烁着孩子特有的纯真和善良,让我想起了无私的友谊是多么宝贵。
轮到我了,我提到了最近在图书馆发现的一本有趣的书,那是一本关于星空的书籍。阅读它,我仿佛能遨游于茫茫宇宙之中,体验那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抬头望向星空。”爸爸微笑着补充道。
饭桌上的对话虽然简单,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分享了彼此的忧愁与喜悦,相互鼓励,共同成长。这样的时光,如此珍贵,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
这种温暖快乐的时刻,总让我想起一本书中说的: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你平时会和家人共享这样的时刻吗?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一家人在晚餐时的温馨的谈话场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支持。材料选取精当,中心突出,结构清晰。语言亲切自然,情感真挚,全文渗透着温情,透露出浓厚的家庭关爱。富有画面感:对于餐桌、夜晚的环境描写,以及家庭成员表情的描述,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徽因写给孩子们的诗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不是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干净的阳光和空气,蓬勃的活力与希望?或者是天真无邪的哭声和笑声,无穷无尽的好奇与追问?
也期待这些都属于我们的成长季——我是人间的四月天!
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林徽因的诗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进行联想和创作,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考查。诗句中的“四月天”象征着美好、希望、活力和纯真,需要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立意。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文章应突出“我”与“四月天”的关联,通过个人成长的故事或感悟,展现自己如四月天般的特质。在写作时,应突出中心、紧扣材料,结合自身经历,使文章既有深度又具有感染力。
【立意角度】
角度一:面对困难和挑战,乐观积极的心态。
角度二:对童年纯真的回忆。
角度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角度四:对未来的希望。
【素材运用】
那时候,时间好像过得很快,玩耍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
张爱玲说过: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参考范文】
童年的四月天
在我记忆的相册里,童年是一幅用阳光和欢笑绘制的画卷,每一页都充满了四月天的温暖和明媚。我的童年,是人间的四月天,那里有干净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还有我无邪的笑声和无尽的好奇。
那间老房子,是我童年的摇篮,它见证了我无数的欢声笑语。春天到来,柳条缓缓摇曳着身姿,瓜架上爬满翠绿的藤蔓,墙角的小花悄悄露出脸庞,清晨雾气凝结的露水紧紧抓着嫩叶。我和姐姐在柳树下追逐嬉戏,捕捉那些飘飞的柳絮,仿佛抓住了春天的尾巴。我们的笑声,就像四月天里最清脆的鸟鸣,回荡在老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玩累了,就轻轻摘下许多小花,坐在柳树下,笨手笨脚地编花环。编好的花环被歪歪扭扭地戴在头顶,我们看着对方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奶奶跟在我们身后,柔柔的目光落在我们身上,慈爱地看着我们嬉闹,那目光比四月的阳光还要温暖。
夏天,老房子成了我们避暑的天堂。院子里的瓜果蔬菜,都是我们的玩伴。我们不顾炎热的天气,撸起袖子去菜园里寻找快乐。时而给尚青的小西红柿浇水,时而给开出黄色绒花的小黄瓜挑虫。累了,我们就惬意地躺在凉椅上,一人抱着半个凉西瓜,一句下去,清凉甘甜的汁液在嘴里进澱开水,顿时消除了夏日的烦闷与炎热。秋天和冬天,老房子里的美食同样让人难忘。蒸南瓜的香甜,炖干菜的鲜美,每一道菜都凝聚了家的味道。
夏夜的故事会,是老房子里最温馨的时刻。仲夏的夜幕悄悄降临,星光璀璨,月光缱绻地越过屋檐,洒落在院中。我和姐姐歪着头,懵懵懂懂地听爷爷讲《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故事。我们既会因晁盖中箭身亡而悲叹,也会因孙悟空打败妖泽而拍手叫好。奶奶则一边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唱戏声,一边摇着手里的蒲扇,驱赶讨厌的蚊虫。神奇的故事组成了夏日的美梦,奶奶的蒲扇摇走了夏夜的燥热。
那时候,时间好像过得很快,玩耍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如今,我已长大,那些童年的日子已经远去,但它们如同人间的四月天,永远灿烂在我的心中。张爱玲说过: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和力量,那点点滴滴都是我难忘的记忆,那欢声笑语永远回荡在我的心里。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童年的四月天》以其温馨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勾勒出了作者童年时光的美好画面。文章以“四月天”为隐喻,贯穿始终,将童年的纯真、活力和好奇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老房子、春日柳絮、夏日瓜果等具体事物的描写,作者不仅重现了童年的场景,更传递出一种时光流转中的温情与怀念。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是一篇充满感染力的佳作。最后通过引用张爱玲的话,文章更添文学韵味,使读者在共鸣中感受到童年记忆的温暖与珍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