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宁波镇海区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 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 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于提出的问题,有些是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有些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适应。根据你目前在初中阶段所学习到的知识,判断一下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小王的身高为1.65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C.夏天空调温度,人体会感觉较舒适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长度的估测:初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 1.5 米至 1.8 米之间,1.65 米在此范围内。(2)体积的估测:教室的长、宽、高一般分别约为 10 米、6 米、3.5 米,体积约为长 × 宽 × 高。(3)温度的估测: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一般在 23℃至 26℃之间。(4)体积单位的换算:1dm3 = 1L,1L = 1000mL,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一般约为 500mL。【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A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B、教师的长约10m,宽约8m,高约3m,则体积约为B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C、使人舒适的温度约为23℃~28℃,C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D、矿泉水通常以毫升为单位,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mL=500cm3,D不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故选:A。4.(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1)单位换算时,要明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按照 “数字不变,乘以进率,单位变换” 的方法进行换算。(2)在换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书写规范,避免出现单位重复或错误的情况。【解答】A、单位换算中,单位应放在进制的后边,故A错误;B、已知,则,故B正确;C、正确换算关系为,故C错误;D、正确换算关系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B。5.(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E可表示有茎和叶 B.F可表示没有真正的根C.P可表示单细胞生物 D.Q可表示无种子【答案】D【知识点】孢子植物【解析】【分析】(1)藻类植物的特征: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2)苔藓植物的特征:一般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3)蕨类植物的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植株比较高大。(4)观图可知:P是藻类和苔藓的共同特征,Q是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E是藻类和蕨类的共同特征,F是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解答】A、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分化,根是假根,E不能表示茎和叶,A错误。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F不能表示具有根,B错误。C、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苔藓植物都是多细胞的,P不能表示单细胞生物,C错误。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Q可表示无种子,D正确。故答案为:D。6.(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故选C7.(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C.滴加液体 D.闻气味【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发火灾。(2)量筒的读数: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或仰视都会导致读数误差。(3)胶头滴管的使用: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以免污染试剂。(4)闻气体气味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解答】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一只酒精灯来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操作正确;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垂直悬空,不能倾斜,也不能将滴管与容器壁接触,防止污染试剂,故操作错误;D、闻药品气味时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而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故操作错误。故答案为:B。8.(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A.生物圈 B.生态因素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解答】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如阳光 热能 水 空气等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因此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故答案为:D。9.(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2、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解答】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故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故 A正确不合题意;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故C正确不合题意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表):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答案】B【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通过对表格中蛋壳与蛋的距离和蛋被乌鸦吃掉的比率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2)需要理解实验中变量(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因变量(蛋被吃掉的比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解答】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被吃掉的比率越大。故答案为:B。1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如图所示,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以下现象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的是( )A.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多种多样,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保护色是指生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以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拟态是指生物的形态、颜色等特征模拟其他生物或非生物,以躲避敌害或获取食物;警戒色是指生物具有鲜艳的颜色或斑纹,以警告敌害。(2)对不同生物适应环境方式的判断。需要判断每个选项中生物的适应方式是否与角蜂眉兰的适应方式(拟态)相似。【解答】A、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A不符合题意。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属于拟态,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B符合题意。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C不符合题意。D、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动物界有不少身有剧毒,同时有着鲜艳体色的动物,这些鲜艳的体色能对敌人起到一种威慑和警告的作用,这就是警戒色。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属于警戒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B 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类植物 蕨类植物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梭子蟹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温度计、量筒、量杯等,它们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2)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梭子蟹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4)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题图所示的逻辑关系是:1包含2,2包含3,3包含4;或者1到4是由大到小的关系。【解答】A、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但温度计不属于刻度尺,量筒、量杯也不属于温度计,与图示关系不符,A不符合题意。B、种子植物、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与图示关系不符,B不符合题意。C、动物包含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含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含梭子蟹,与图示关系相符,C符合题意。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目与科顺序颠倒,与图示关系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孙悟空的原型是猴,猪八戒的原型是猪,而沙僧的原型最让人困扰。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沙僧的原型是扬子鳄。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表是一张常见脊椎动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与沙僧原型对应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身体内具有由多块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这一结构不仅能支撑身体,还能保护脊髓等重要器官。脊椎动物包含多个类别,每类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2)二歧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类方法,它的核心是把特征不同的一群动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从而实现分类。具体来说,这种方法会从一群需要分类的动物中,选取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作为第一个区分点,将它们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类群。比如区分动物时,先以 “是否有羽毛” 为标准,把动物分为 “有羽毛” 和 “没有羽毛” 两类。接着,针对每个类群,再选取另一个显著特征进行进一步划分,像对于 “没有羽毛” 的类群,以 “是否有毛皮” 为标准,又可分为 “有毛皮” 和 “没有毛皮” 两类。就这样,按照这样的逻辑,不断选取新的特征进行一分为二的划分,逐步细化,直到每个类群都能被明确区分,最终确定每个动物所属的类别。【解答】根据题干得知扬子鳄是沙僧的原型,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首先不具备体外的毛皮,因此选择1b项“体外没有毛皮,卵生”。然后根据步骤进入2a和2b,扬子鳄没有羽毛且体温不恒定,因此选择2b“体外没有羽毛,体温不恒定”。接着选择3a和3b,扬子鳄的表皮干燥,且体内受精并在陆地产卵,因此选择3a项“表皮干燥,体内受精,陆地产卵”。最终确认扬子鳄符合选项“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4.(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为寒暑表,与两条刻度线相距厘米,刻度线与刻度线相距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处应该刻上 B.C处应该刻上C.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刻度线距处3厘米【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cm算出1cm的温度,再判断出BC为3cm时的温度值和20℃刻度线距AB处的距离。【解答】AB、因为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 所以两条刻度线相距1cm温度差为5℃,当BC=3厘米时,温度相差又因为寒暑表越往上示数越大,故A示数为40℃,B示数为10℃,C的示数为故A错误,B正确;CD、20℃与30℃相差10℃,相隔即在B的上面2cm处或A下面处,故CD错误。故答案为:B。15.(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和整理。(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解答】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B正确。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C错误。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故答案为:B。16.(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新购买了一套如图所示的亚运会纪念品,里面含有六个厚度一样的纪念章,展示了“琮琮”、“宸宸”、“莲莲”等亚运元素。某天他突发奇想想测量每个纪念章的厚度,于是将它们叠在一起,测得四次数据分别为、、、。则每个纪念章的厚度应为( )A. B. C. D.【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解答】四次测量数据中与其他组数据的准确值不同,是错误数据,去掉错误数据,为了减小误差,将剩余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每个纪念章的厚度应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神秘的江南精灵——安吉小鲵(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变温动物则是除了鸟类和哺乳类之外的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2)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不同类别的脊椎动物在呼吸方式、繁殖方式、体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两栖类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鱼类用鳃呼吸等。【解答】A、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变温动物,A错误。B、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B错误。C、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C正确。D、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体表裸露,皮肤辅助呼吸。扬子鳄体表有鳞,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故答案为:C。18.(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明有下列四次测量:①用膨胀的木尺测量一铁块的长度;②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溶液,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6mL;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没有紧密缠绕;④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①③根据“测量值=”分析;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判断;④将沸水的温度与室温进行比较即可。【解答】①膨胀的木尺,它的长度标准变大,根据“测量值=”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①符合题意;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仰视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偏大,即V1大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会偏大,而实际剩余的则小于9mL。根据V=V1-V2可知,那么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小,故②符合题意;③细铜丝没有绕紧,那么测量值等于铜丝直径和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③不合题意;④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室温,则温度计离开后示数会偏小,故④符合题意。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的是①②④。故选C。19.(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体温计示数特点结合得出。【解答】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所以A符合题意;B、体温计在没有甩的情况下示数不会下降,所以B不符合题意;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所以C不符合题意;D、如果没有甩体温计,温度示数不会比原来37℃要低,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20.(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分别用材料甲和材料乙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15℃时测得长度相同,在40℃时测得长度分别为L1和L2,且L1A.甲更明显 B.乙更明显 C.一样明显 D.无法确定【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将膨胀后的长度与原来的长度比较,差距越大,说明膨胀效果越好。【解答】甲和乙材料制成的刻度尺,原来它们的长度相等,升温后甲的长度小于乙的长度,即乙和原来长度的差距更大,则材料乙的膨胀效果更明显,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藤壶有着很强的附着能力,常给很多动物带来困扰。它在幼年期可以随意游动,成年之后会附着在海龟、鲸等生物体的体表,跟着它到处“旅行”并在其体表密集繁殖。(1)藤壶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2)藤壶在海龟身上大量繁殖,会导致海龟因负重过大而无法探头伸出水面呼吸,甚至可能会在水中窒息而死,据此判断海龟的呼吸器官是 ;(3)想要清理海龟身上的藤壶,需要用淡水浸泡一段时间,等藤壶死亡之后,才能进行拔除工作。判断藤壶已经死亡的依据可以是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节肢;肺;没有呼吸【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2)鱼类用腮呼吸,不用抬头出水面;其它动物用肺呼吸,需要抬头出水面;(3)藤壶在淡水里面是不能存活的。【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藤壶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因此藤壶属于节肢动物。(2)根据海龟需要探头伸出水面呼吸可知,还贵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3)判断藤壶已经死亡的依据是藤壶停止了呼吸,没有活力,或无法新陈代谢,或没有应激性。2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请完成以下测量工具的读数:(1)如图a,体温计的量程为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2)如图b,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某一日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如图c,小曙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精确度高的那把尺测量的长度为 cm。【答案】;37.5;-4;2.40【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体温计时,先观察体温计的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液面所对应示数;(2)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观察0刻度线的位置,确定温度计的读数时零上还是零下;(3)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再观看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由图(a)可知,体温计的量程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7.5℃。(2)由图(b)可知,0℃在上,10℃在下,液柱液面在0℃和10℃之间,说明此时温度在零下,由液柱液面可知,此时温度为-4℃。(3)由图(c)可知,第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第二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第二把刻度尺更精准,此时物体的长度为2.40cm。23.(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表示动物细胞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2)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炒西红柿时,会有汁水流出,这些汁水主要是 ;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 (填序号和结构名称)。【答案】(1)乙(2)细胞;细胞液;D细胞膜【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类、色素等。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3)图中,A是液泡、B是细胞质、C是细胞核、D是细胞膜、E是细胞壁。【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乙细胞没有A液泡、E细胞壁和叶绿体,为动物细胞。(2)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炒西红柿时,会有汁水流出,这些汁水主要是细胞液。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D细胞膜。(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乙细胞没有A液泡、E细胞壁和叶绿体,为动物细胞。(2)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炒西红柿时,会有汁水流出,这些汁水主要是细胞液。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D细胞膜。24.(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请据图回答问题:(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2)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3)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_____。A. B.C. D.(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答案】(1)清水(2)3、4(3)A;B;C(4)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组合。(3)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调距的正确步骤是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然后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寻找物像。如果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没有找到物像,应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重新寻找物像。【解答】图中,1、2、3是目镜,4、5、6是物镜。(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时,首先需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图中,1、2、3是目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3放大倍数最大。4、5、6是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4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为了使视野中的单个细胞最大,需要使用4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和3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的组合,这样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3)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C→A。(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说明被观察的物体不在视野范围内,此时,应该缓移玻片标本,使被观察的物体移到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然后,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同时,眼睛注射目镜,直到找到物像为止。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时,首先需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图中,1、2、3是目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3放大倍数最大。4、5、6是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4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为了使视野中的单个细胞最大,需要使用4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和3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的组合,这样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3)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C→A。(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说明被观察的物体不在视野范围内,此时,应该缓移玻片标本,使被观察的物体移到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然后,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同时,眼睛注射目镜,直到找到物像为止。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25.(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的食盐水。(1)实验步骤: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 。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设置这样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2)预测结果、得出结论:如果种子萌发数A组>B组,说明 。(3)为了更加具体地探究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实验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答案】(1)50mL清水;形成对照实验(2)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3)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盐水对种子进行处理,以观察各梯度盐度对种子萌发的不同影响【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解答】(1)实验设计中,为了研究变量(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组作为对照组,与A组的唯一变量是盐水和清水的区别,以确保实验公平、科学。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将除实验变量(盐浓度)外的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从而明确观察到的效果(种子萌发差异)是否由实验变量引起,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2)如果A组(高盐浓度)比B组(未加盐的对照组)种子萌发数量多,即种子萌发数A组>B组,则表明高盐浓度促进种子萌发,或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3)为了更全面地研究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不同浓度的盐水来处理种子,从而了解盐度的不同梯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此外,对照组(用清水处理的种子)可以更好地对比和验证实验结果,这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1)实验设计中,为了研究变量(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组作为对照组,与A组的唯一变量是盐水和清水的区别,以确保实验公平、科学。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将除实验变量(盐浓度)外的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从而明确观察到的效果(种子萌发差异)是否由实验变量引起,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2)如果A组(高盐浓度)比B组(未加盐的对照组)种子萌发数量多,即种子萌发数A组>B组,则表明高盐浓度促进种子萌发,或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3)为了更全面地研究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不同浓度的盐水来处理种子,从而了解盐度的不同梯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此外,对照组(用清水处理的种子)可以更好地对比和验证实验结果,这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26.(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里看到屋顶垂下来一根长链子,链子尽头的那盏灯在不停地摆动。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为了确认这一设想,他把手指按在手腕上,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后来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钟。”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呢?张永和赵良提出下列猜想,张永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的;赵良猜想:可能由吊灯的摆动幅度决定。我们一起按照如图进行实验。一根细绳一端栓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1 100 5 10 2.02 100 8 40 2.03 80 5 30 1.5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数据,请你和他们一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 ;(2)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 、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张永和赵良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一些(填“长”或“短”)。【答案】见解析;停表;刻度尺;张永;短【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提出“他的设想”;(2)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的因素可能与:吊灯的绳长、吊灯的摆动幅度、吊灯的质量等因素;(3)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解答】(1)根据“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知,他的设想是:灯左右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2)本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3)根据1、3两次实验知,当摆动幅度相同时,绳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故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灯的绳长决定的,故张永的猜想正确。(4)一摆钟变慢了,如果要变快,那么就得让摆动时间变短,由实验可知,需要把摆长变短才可以。27.(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细胞融合法是将性质不同的两种细胞融合起来,培养出新细胞的生命科学技术。现用A、B两种细胞融合制得C细胞。A、B、C细胞的性质比较如下表,表中的“选择性培养基”是指具备特定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物质,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下图是用融合方法获得细胞以及从A、B、C细胞中分离出C细胞的步骤。细胞种类 细胞特点A细胞 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适宜生长在pH为4 6的环境中B细胞 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Ⅱ上生长,适宜生长在pH为7 8的环境中C细胞 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适宜生长在pH为7 8的环境中(1)去除细胞A的方法是 ;(2)去除细胞B的方法是 。【答案】(1)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中(2)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用选择性培养基Ⅰ培养细胞【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细胞工程大体可分染色体工程、细胞质工程和细胞融合工程。【解答】(1)A细胞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I上生长,且适宜在pH为4 6的环境中生长,而C细胞适宜在pH为7 8的环境中,因此可以通过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中去除不耐该pH值的A细胞。(2)细胞A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4 6的环境;细胞B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Ⅱ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细胞C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因此,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用选择性培养基Ⅰ培养细胞。(1)A细胞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I上生长,且适宜在pH为4 6的环境中生长,而C细胞适宜在pH为7 8的环境中,因此可以通过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中去除不耐该pH值的A细胞。(2)细胞A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4 6的环境;细胞B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Ⅱ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细胞C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因此,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用选择性培养基Ⅰ培养细胞。28.(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斑马鱼是科研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人们利用斑马鱼在胚胎发育、器官再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1)研究者利用斑马鱼进行心脏再生研究。心脏主要由 细胞(填细胞类型)构成,再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使相应细胞重新进行 而增殖,数量增加。新产生的细胞还有一部分会分化形成新的血管内皮细胞。(2)某研究发现维生素D能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研究者将维生素D溶解在乙烯醇溶液中,取等量不同浓度的溶液注射到斑马鱼体内得到图中的数据结果。图中对照组应注射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注射维生素D的心脏中,会有ErbB2蛋白出现。为研究ErbB2蛋白是否与维生素D的作用相关。研究者又进行了如下几组实验。组别 Ⅰ Ⅱ Ⅲ是否加入维生素D - + +是否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抑制ErbB2蛋白合成) - - +心肌细胞增殖比例/% 0.52 27 0.6注:“+、-”分别表示加入、不加入。根据图数据,推测上表中加入维生素D的浓度大约为 mmol/L。通过 两组实验对比,发现蛋白抑制剂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抑制效果。由此推测维生素D可能是通过调节ErbB2蛋白起作用的。【答案】(1)肌肉;分裂(2)等量乙烯醇溶液(3)1.0;Ⅱ、Ⅲ【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1)动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解答】(1)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再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使心肌细胞重新进行分裂而增殖,数量增加。(2)对照组应注射与实验组相同的溶剂,即维生素D溶解的乙烯醇溶液,用来排除溶剂本身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从图中可以看出,1.0 mmol/L浓度的维生素D能够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增殖比例,约为27%。表中维生素D组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也是27%,推测该组实验维生素D的浓度为1.0 mmol/L。通过Ⅱ组(加入维生素D,不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和Ⅲ组(加入维生素D,并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实验对比,发现当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时,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从27%降到0.6%,表明ErbB2蛋白抑制剂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抑制效果,由此推测维生素D可能是通过调节ErbB2蛋白起作用的。(1)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再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使心肌细胞重新进行分裂而增殖,数量增加。(2)对照组应注射与实验组相同的溶剂,即维生素D溶解的乙烯醇溶液,用来排除溶剂本身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从图中可以看出,1.0 mmol/L浓度的维生素D能够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增殖比例,约为27%。表中维生素D组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也是27%,推测该组实验维生素D的浓度为1.0 mmol/L。通过Ⅱ组(加入维生素D,不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和Ⅲ组(加入维生素D,并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实验对比,发现当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时,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从27%降到0.6%,表明ErbB2蛋白抑制剂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抑制效果,由此推测维生素D可能是通过调节ErbB2蛋白起作用的。29.(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科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宽长),厚度”,小科选取一张废弃的墙纸,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废弃墙纸长度为。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1)合理的实验步骤后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有些步骤不一定需要。)(2)测得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用所给字母表示)(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的原因有哪些?_____(选填字母)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墙纸厚度不均匀C.读数时小数点点错【答案】(1)BCD(2)(3)A;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3)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解答】(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 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 环的直径为D2,所以步骤A没有必要,正确的顺序是BCD。(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 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3)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 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故B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不属于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 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 环的直径为D2,所以步骤A没有必要,正确的顺序是BCD。(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 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3)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 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故B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不属于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30.(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三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 ;(选填a或b或c)(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最终在量杯中测得液体体积为150mL,那么实际收集的呼出气体体积 150mL(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4)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肺活量测量的过程中,假设吹气排水速度均匀,则下列能够反映量杯内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_________。(选填A或B或C)A. B. C.【答案】(1)c(2)偏大(3)等于(4)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利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要保证气体能将水顺利排出,且排出的水能够被准确测量,据此分析;(2)若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据此分析;(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那么瓶内有一部分空气,据此分析;(4)因为吹气排水速度均匀,那么量杯内液面高度会随着时间均匀上升,据此分析。【解答】(1)吹气时,ab的装置中,广口瓶中低于右侧排气管口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肺活量,c装置中,只要吹气广口瓶中的水就会进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故选c。(2)若小联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3)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对管口吹气时会有液体流入量杯,因此量杯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呼出气体体积即为多少,因此等于150mL。(4)选图c,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后不变,故选C。(1)吹气时,ab的装置中,广口瓶中低于右侧排气管口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肺活量,c装置中,只要吹气广口瓶中的水就会进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故选c。(2)若小联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3)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对管口吹气时会有液体流入量杯,因此量杯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呼出气体体积即为多少,因此等于150mL。(4)选图c,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后不变,故选C。3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温度计: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次序 1 2 3 4 5 6温度t(℃) 17 19 21 24 25 27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可得:(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2)根据表中的数据第6次水柱高度为 cm;(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 (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答案】变小;4.2;由小到大【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这里的工作物质是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而显示气体体积变大或变小的是液柱,因此温度升高时,液柱减小。(2)h与t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一次函数来表示,写成y=kx+b,这里的y 即是h,x 即是t,代入相关的数值 即可求出k和b,进一步求第6次水柱的高度。(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水柱的高度是逐渐降低的。因此相对应的液柱越高,温度越小,越往下,液柱越低,温度越高。【解答】(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小。(2)h与t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一次函数来表示,写成y=kx+b,这里的y即是h,x即是t,把第1、2两组组数据代入,得30.2=17k+b①25.0=19k+b②由①②得到k=-2.6,b=74.4h=-2.6t+74.4温度是27℃时,水柱高h=-2.6×27cm+74.4cm=4.2cm(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柱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当水柱越低时,温度越高,因此从上往下看,温度值由小变大。3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近日,在东海之滨,连续数晚出现大片荧光海,夜幕下,绵长的海岸线变成了晶莹的蓝色,荧光随浪翻涌起舞,仿佛童话世界中大海流下的“蓝眼泪”。资料一:潮流和风促进了海水涌动,使得底层大量的含氮、磷元素的物质被带到表层。资料二:夜光藻,生活习性类似原生动物,也称夜光虫,以硅藻(单细胞植物)为食。其生长的适宜温度在资料三:受到海浪拍打、划船等强烈扰动时,夜光藻细胞中的荧光素酶能催化体内的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能量的含氧荧光素,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浅蓝色的冷光。夜光藻能通过发光吸引虾的天敌乌贼来保护自己,免受虾的捕食。(1)写出上述环境中的一条食物链 。(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春末夏初在海边形成“蓝眼泪”的原因 。【答案】(1)硅藻→夜光藻→虾→乌贼(2)春末夏初在海边形成“蓝眼泪”的原因是由于海水温度适宜,促进了夜光藻的生长。同时,潮流和风的作用使得底层大量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当海浪拍打或受到其他强烈扰动时,夜光藻中的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产生蓝色的冷光,从而形成“蓝眼泪”现象【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1)硅藻作为单细胞植物,是夜光藻的食物,而“夜光藻通过发光吸引乌贼,免受虾的捕食”,可以推测虾捕食夜光藻,乌贼捕食虾,因此形成硅藻→夜光藻→虾→乌贼的食物链。(2)根据资料二,可知夜光藻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0℃~25℃,而春末夏初的海水温度适宜夜光藻的生长。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三,潮流和风的作用将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的底层水带到表层,夜光藻因此获得丰富的营养,在受到海浪拍打等强烈扰动时,通过荧光素酶催化反应产生蓝色冷光,最终形成“蓝眼泪”现象。(1)硅藻作为单细胞植物,是夜光藻的食物,而“夜光藻通过发光吸引乌贼,免受虾的捕食”,可以推测虾捕食夜光藻,乌贼捕食虾,因此形成硅藻→夜光藻→虾→乌贼的食物链。(2)根据资料二,可知夜光藻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0℃~25℃,而春末夏初的海水温度适宜夜光藻的生长。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三,潮流和风的作用将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的底层水带到表层,夜光藻因此获得丰富的营养,在受到海浪拍打等强烈扰动时,通过荧光素酶催化反应产生蓝色冷光,最终形成“蓝眼泪”现象。1 / 1浙江宁波镇海区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 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 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适应。根据你目前在初中阶段所学习到的知识,判断一下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小王的身高为1.65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C.夏天空调温度,人体会感觉较舒适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3.(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4.(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 B.C. D.5.(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E可表示有茎和叶 B.F可表示没有真正的根C.P可表示单细胞生物 D.Q可表示无种子6.(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7.(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C.滴加液体 D.闻气味8.(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A.生物圈 B.生态因素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9.(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10.(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表):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1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如图所示,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以下现象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的是( )A.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1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B 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类植物 蕨类植物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梭子蟹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13.(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孙悟空的原型是猴,猪八戒的原型是猪,而沙僧的原型最让人困扰。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沙僧的原型是扬子鳄。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表是一张常见脊椎动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与沙僧原型对应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为寒暑表,与两条刻度线相距厘米,刻度线与刻度线相距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处应该刻上 B.C处应该刻上C.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刻度线距处3厘米15.(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16.(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新购买了一套如图所示的亚运会纪念品,里面含有六个厚度一样的纪念章,展示了“琮琮”、“宸宸”、“莲莲”等亚运元素。某天他突发奇想想测量每个纪念章的厚度,于是将它们叠在一起,测得四次数据分别为、、、。则每个纪念章的厚度应为( )A. B. C. D.17.(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神秘的江南精灵——安吉小鲵(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18.(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明有下列四次测量:①用膨胀的木尺测量一铁块的长度;②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溶液,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6mL;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没有紧密缠绕;④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19.(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20.(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分别用材料甲和材料乙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15℃时测得长度相同,在40℃时测得长度分别为L1和L2,且L1A.甲更明显 B.乙更明显 C.一样明显 D.无法确定2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藤壶有着很强的附着能力,常给很多动物带来困扰。它在幼年期可以随意游动,成年之后会附着在海龟、鲸等生物体的体表,跟着它到处“旅行”并在其体表密集繁殖。(1)藤壶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2)藤壶在海龟身上大量繁殖,会导致海龟因负重过大而无法探头伸出水面呼吸,甚至可能会在水中窒息而死,据此判断海龟的呼吸器官是 ;(3)想要清理海龟身上的藤壶,需要用淡水浸泡一段时间,等藤壶死亡之后,才能进行拔除工作。判断藤壶已经死亡的依据可以是 。(写出一点即可)2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请完成以下测量工具的读数:(1)如图a,体温计的量程为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2)如图b,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某一日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如图c,小曙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精确度高的那把尺测量的长度为 cm。23.(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表示动物细胞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2)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炒西红柿时,会有汁水流出,这些汁水主要是 ;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 (填序号和结构名称)。24.(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请据图回答问题:(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2)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3)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_____。A. B.C. D.(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25.(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的食盐水。(1)实验步骤: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 。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设置这样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2)预测结果、得出结论:如果种子萌发数A组>B组,说明 。(3)为了更加具体地探究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实验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26.(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里看到屋顶垂下来一根长链子,链子尽头的那盏灯在不停地摆动。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为了确认这一设想,他把手指按在手腕上,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后来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钟。”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呢?张永和赵良提出下列猜想,张永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的;赵良猜想:可能由吊灯的摆动幅度决定。我们一起按照如图进行实验。一根细绳一端栓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1 100 5 10 2.02 100 8 40 2.03 80 5 30 1.5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数据,请你和他们一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 ;(2)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 、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张永和赵良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一些(填“长”或“短”)。27.(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细胞融合法是将性质不同的两种细胞融合起来,培养出新细胞的生命科学技术。现用A、B两种细胞融合制得C细胞。A、B、C细胞的性质比较如下表,表中的“选择性培养基”是指具备特定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物质,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下图是用融合方法获得细胞以及从A、B、C细胞中分离出C细胞的步骤。细胞种类 细胞特点A细胞 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适宜生长在pH为4 6的环境中B细胞 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Ⅱ上生长,适宜生长在pH为7 8的环境中C细胞 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适宜生长在pH为7 8的环境中(1)去除细胞A的方法是 ;(2)去除细胞B的方法是 。28.(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斑马鱼是科研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人们利用斑马鱼在胚胎发育、器官再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1)研究者利用斑马鱼进行心脏再生研究。心脏主要由 细胞(填细胞类型)构成,再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使相应细胞重新进行 而增殖,数量增加。新产生的细胞还有一部分会分化形成新的血管内皮细胞。(2)某研究发现维生素D能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研究者将维生素D溶解在乙烯醇溶液中,取等量不同浓度的溶液注射到斑马鱼体内得到图中的数据结果。图中对照组应注射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注射维生素D的心脏中,会有ErbB2蛋白出现。为研究ErbB2蛋白是否与维生素D的作用相关。研究者又进行了如下几组实验。组别 Ⅰ Ⅱ Ⅲ是否加入维生素D - + +是否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抑制ErbB2蛋白合成) - - +心肌细胞增殖比例/% 0.52 27 0.6注:“+、-”分别表示加入、不加入。根据图数据,推测上表中加入维生素D的浓度大约为 mmol/L。通过 两组实验对比,发现蛋白抑制剂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抑制效果。由此推测维生素D可能是通过调节ErbB2蛋白起作用的。29.(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小科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宽长),厚度”,小科选取一张废弃的墙纸,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废弃墙纸长度为。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1)合理的实验步骤后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有些步骤不一定需要。)(2)测得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用所给字母表示)(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的原因有哪些?_____(选填字母)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墙纸厚度不均匀C.读数时小数点点错30.(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三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 ;(选填a或b或c)(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最终在量杯中测得液体体积为150mL,那么实际收集的呼出气体体积 150mL(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4)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肺活量测量的过程中,假设吹气排水速度均匀,则下列能够反映量杯内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_________。(选填A或B或C)A. B. C.31.(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温度计: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次序 1 2 3 4 5 6温度t(℃) 17 19 21 24 25 27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可得:(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2)根据表中的数据第6次水柱高度为 cm;(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 (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32.(2024七上·镇海区期中)近日,在东海之滨,连续数晚出现大片荧光海,夜幕下,绵长的海岸线变成了晶莹的蓝色,荧光随浪翻涌起舞,仿佛童话世界中大海流下的“蓝眼泪”。资料一:潮流和风促进了海水涌动,使得底层大量的含氮、磷元素的物质被带到表层。资料二:夜光藻,生活习性类似原生动物,也称夜光虫,以硅藻(单细胞植物)为食。其生长的适宜温度在资料三:受到海浪拍打、划船等强烈扰动时,夜光藻细胞中的荧光素酶能催化体内的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能量的含氧荧光素,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浅蓝色的冷光。夜光藻能通过发光吸引虾的天敌乌贼来保护自己,免受虾的捕食。(1)写出上述环境中的一条食物链 。(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春末夏初在海边形成“蓝眼泪”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于提出的问题,有些是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有些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长度的估测:初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 1.5 米至 1.8 米之间,1.65 米在此范围内。(2)体积的估测:教室的长、宽、高一般分别约为 10 米、6 米、3.5 米,体积约为长 × 宽 × 高。(3)温度的估测: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一般在 23℃至 26℃之间。(4)体积单位的换算:1dm3 = 1L,1L = 1000mL,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一般约为 500mL。【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A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B、教师的长约10m,宽约8m,高约3m,则体积约为B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C、使人舒适的温度约为23℃~28℃,C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D、矿泉水通常以毫升为单位,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mL=500cm3,D不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故选:A。4.【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1)单位换算时,要明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按照 “数字不变,乘以进率,单位变换” 的方法进行换算。(2)在换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书写规范,避免出现单位重复或错误的情况。【解答】A、单位换算中,单位应放在进制的后边,故A错误;B、已知,则,故B正确;C、正确换算关系为,故C错误;D、正确换算关系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B。5.【答案】D【知识点】孢子植物【解析】【分析】(1)藻类植物的特征: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2)苔藓植物的特征:一般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3)蕨类植物的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植株比较高大。(4)观图可知:P是藻类和苔藓的共同特征,Q是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E是藻类和蕨类的共同特征,F是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解答】A、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分化,根是假根,E不能表示茎和叶,A错误。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F不能表示具有根,B错误。C、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苔藓植物都是多细胞的,P不能表示单细胞生物,C错误。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Q可表示无种子,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故选C7.【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发火灾。(2)量筒的读数: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或仰视都会导致读数误差。(3)胶头滴管的使用: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以免污染试剂。(4)闻气体气味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解答】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一只酒精灯来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操作正确;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垂直悬空,不能倾斜,也不能将滴管与容器壁接触,防止污染试剂,故操作错误;D、闻药品气味时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而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故操作错误。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解答】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如阳光 热能 水 空气等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因此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故答案为:D。9.【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2、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解答】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故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故 A正确不合题意;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故C正确不合题意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B【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通过对表格中蛋壳与蛋的距离和蛋被乌鸦吃掉的比率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2)需要理解实验中变量(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因变量(蛋被吃掉的比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解答】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被吃掉的比率越大。故答案为:B。11.【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多种多样,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保护色是指生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以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拟态是指生物的形态、颜色等特征模拟其他生物或非生物,以躲避敌害或获取食物;警戒色是指生物具有鲜艳的颜色或斑纹,以警告敌害。(2)对不同生物适应环境方式的判断。需要判断每个选项中生物的适应方式是否与角蜂眉兰的适应方式(拟态)相似。【解答】A、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A不符合题意。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属于拟态,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B符合题意。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C不符合题意。D、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动物界有不少身有剧毒,同时有着鲜艳体色的动物,这些鲜艳的体色能对敌人起到一种威慑和警告的作用,这就是警戒色。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属于警戒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温度计、量筒、量杯等,它们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2)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梭子蟹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4)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题图所示的逻辑关系是:1包含2,2包含3,3包含4;或者1到4是由大到小的关系。【解答】A、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但温度计不属于刻度尺,量筒、量杯也不属于温度计,与图示关系不符,A不符合题意。B、种子植物、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与图示关系不符,B不符合题意。C、动物包含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含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含梭子蟹,与图示关系相符,C符合题意。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目与科顺序颠倒,与图示关系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答案】B【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身体内具有由多块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这一结构不仅能支撑身体,还能保护脊髓等重要器官。脊椎动物包含多个类别,每类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2)二歧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类方法,它的核心是把特征不同的一群动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从而实现分类。具体来说,这种方法会从一群需要分类的动物中,选取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作为第一个区分点,将它们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类群。比如区分动物时,先以 “是否有羽毛” 为标准,把动物分为 “有羽毛” 和 “没有羽毛” 两类。接着,针对每个类群,再选取另一个显著特征进行进一步划分,像对于 “没有羽毛” 的类群,以 “是否有毛皮” 为标准,又可分为 “有毛皮” 和 “没有毛皮” 两类。就这样,按照这样的逻辑,不断选取新的特征进行一分为二的划分,逐步细化,直到每个类群都能被明确区分,最终确定每个动物所属的类别。【解答】根据题干得知扬子鳄是沙僧的原型,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首先不具备体外的毛皮,因此选择1b项“体外没有毛皮,卵生”。然后根据步骤进入2a和2b,扬子鳄没有羽毛且体温不恒定,因此选择2b“体外没有羽毛,体温不恒定”。接着选择3a和3b,扬子鳄的表皮干燥,且体内受精并在陆地产卵,因此选择3a项“表皮干燥,体内受精,陆地产卵”。最终确认扬子鳄符合选项“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4.【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cm算出1cm的温度,再判断出BC为3cm时的温度值和20℃刻度线距AB处的距离。【解答】AB、因为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 所以两条刻度线相距1cm温度差为5℃,当BC=3厘米时,温度相差又因为寒暑表越往上示数越大,故A示数为40℃,B示数为10℃,C的示数为故A错误,B正确;CD、20℃与30℃相差10℃,相隔即在B的上面2cm处或A下面处,故CD错误。故答案为:B。15.【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和整理。(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解答】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B正确。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C错误。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故答案为:B。16.【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解答】四次测量数据中与其他组数据的准确值不同,是错误数据,去掉错误数据,为了减小误差,将剩余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每个纪念章的厚度应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变温动物则是除了鸟类和哺乳类之外的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2)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不同类别的脊椎动物在呼吸方式、繁殖方式、体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两栖类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鱼类用鳃呼吸等。【解答】A、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变温动物,A错误。B、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B错误。C、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C正确。D、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体表裸露,皮肤辅助呼吸。扬子鳄体表有鳞,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故答案为:C。18.【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①③根据“测量值=”分析;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判断;④将沸水的温度与室温进行比较即可。【解答】①膨胀的木尺,它的长度标准变大,根据“测量值=”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①符合题意;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仰视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偏大,即V1大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会偏大,而实际剩余的则小于9mL。根据V=V1-V2可知,那么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小,故②符合题意;③细铜丝没有绕紧,那么测量值等于铜丝直径和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③不合题意;④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室温,则温度计离开后示数会偏小,故④符合题意。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的是①②④。故选C。19.【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体温计示数特点结合得出。【解答】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所以A符合题意;B、体温计在没有甩的情况下示数不会下降,所以B不符合题意;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所以C不符合题意;D、如果没有甩体温计,温度示数不会比原来37℃要低,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20.【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将膨胀后的长度与原来的长度比较,差距越大,说明膨胀效果越好。【解答】甲和乙材料制成的刻度尺,原来它们的长度相等,升温后甲的长度小于乙的长度,即乙和原来长度的差距更大,则材料乙的膨胀效果更明显,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1.【答案】节肢;肺;没有呼吸【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2)鱼类用腮呼吸,不用抬头出水面;其它动物用肺呼吸,需要抬头出水面;(3)藤壶在淡水里面是不能存活的。【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藤壶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因此藤壶属于节肢动物。(2)根据海龟需要探头伸出水面呼吸可知,还贵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3)判断藤壶已经死亡的依据是藤壶停止了呼吸,没有活力,或无法新陈代谢,或没有应激性。22.【答案】;37.5;-4;2.40【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体温计时,先观察体温计的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液面所对应示数;(2)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观察0刻度线的位置,确定温度计的读数时零上还是零下;(3)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再观看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由图(a)可知,体温计的量程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7.5℃。(2)由图(b)可知,0℃在上,10℃在下,液柱液面在0℃和10℃之间,说明此时温度在零下,由液柱液面可知,此时温度为-4℃。(3)由图(c)可知,第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第二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第二把刻度尺更精准,此时物体的长度为2.40cm。23.【答案】(1)乙(2)细胞;细胞液;D细胞膜【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类、色素等。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3)图中,A是液泡、B是细胞质、C是细胞核、D是细胞膜、E是细胞壁。【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乙细胞没有A液泡、E细胞壁和叶绿体,为动物细胞。(2)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炒西红柿时,会有汁水流出,这些汁水主要是细胞液。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D细胞膜。(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乙细胞没有A液泡、E细胞壁和叶绿体,为动物细胞。(2)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炒西红柿时,会有汁水流出,这些汁水主要是细胞液。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D细胞膜。24.【答案】(1)清水(2)3、4(3)A;B;C(4)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组合。(3)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调距的正确步骤是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然后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寻找物像。如果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没有找到物像,应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重新寻找物像。【解答】图中,1、2、3是目镜,4、5、6是物镜。(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时,首先需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图中,1、2、3是目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3放大倍数最大。4、5、6是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4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为了使视野中的单个细胞最大,需要使用4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和3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的组合,这样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3)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C→A。(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说明被观察的物体不在视野范围内,此时,应该缓移玻片标本,使被观察的物体移到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然后,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同时,眼睛注射目镜,直到找到物像为止。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时,首先需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图中,1、2、3是目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3放大倍数最大。4、5、6是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4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为了使视野中的单个细胞最大,需要使用4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和3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的组合,这样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3)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C→A。(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说明被观察的物体不在视野范围内,此时,应该缓移玻片标本,使被观察的物体移到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然后,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同时,眼睛注射目镜,直到找到物像为止。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25.【答案】(1)50mL清水;形成对照实验(2)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3)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盐水对种子进行处理,以观察各梯度盐度对种子萌发的不同影响【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解答】(1)实验设计中,为了研究变量(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组作为对照组,与A组的唯一变量是盐水和清水的区别,以确保实验公平、科学。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将除实验变量(盐浓度)外的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从而明确观察到的效果(种子萌发差异)是否由实验变量引起,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2)如果A组(高盐浓度)比B组(未加盐的对照组)种子萌发数量多,即种子萌发数A组>B组,则表明高盐浓度促进种子萌发,或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3)为了更全面地研究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不同浓度的盐水来处理种子,从而了解盐度的不同梯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此外,对照组(用清水处理的种子)可以更好地对比和验证实验结果,这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1)实验设计中,为了研究变量(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组作为对照组,与A组的唯一变量是盐水和清水的区别,以确保实验公平、科学。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将除实验变量(盐浓度)外的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从而明确观察到的效果(种子萌发差异)是否由实验变量引起,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2)如果A组(高盐浓度)比B组(未加盐的对照组)种子萌发数量多,即种子萌发数A组>B组,则表明高盐浓度促进种子萌发,或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3)为了更全面地研究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不同浓度的盐水来处理种子,从而了解盐度的不同梯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此外,对照组(用清水处理的种子)可以更好地对比和验证实验结果,这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26.【答案】见解析;停表;刻度尺;张永;短【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提出“他的设想”;(2)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的因素可能与:吊灯的绳长、吊灯的摆动幅度、吊灯的质量等因素;(3)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解答】(1)根据“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知,他的设想是:灯左右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2)本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3)根据1、3两次实验知,当摆动幅度相同时,绳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故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灯的绳长决定的,故张永的猜想正确。(4)一摆钟变慢了,如果要变快,那么就得让摆动时间变短,由实验可知,需要把摆长变短才可以。27.【答案】(1)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中(2)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用选择性培养基Ⅰ培养细胞【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细胞工程大体可分染色体工程、细胞质工程和细胞融合工程。【解答】(1)A细胞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I上生长,且适宜在pH为4 6的环境中生长,而C细胞适宜在pH为7 8的环境中,因此可以通过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中去除不耐该pH值的A细胞。(2)细胞A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4 6的环境;细胞B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Ⅱ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细胞C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因此,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用选择性培养基Ⅰ培养细胞。(1)A细胞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I上生长,且适宜在pH为4 6的环境中生长,而C细胞适宜在pH为7 8的环境中,因此可以通过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中去除不耐该pH值的A细胞。(2)细胞A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4 6的环境;细胞B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Ⅱ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细胞C只能在选择性培养基Ⅰ上生长,且适宜pH 7 8的环境。因此,将细胞置于pH为7 8的环境,用选择性培养基Ⅰ培养细胞。28.【答案】(1)肌肉;分裂(2)等量乙烯醇溶液(3)1.0;Ⅱ、Ⅲ【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1)动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解答】(1)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再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使心肌细胞重新进行分裂而增殖,数量增加。(2)对照组应注射与实验组相同的溶剂,即维生素D溶解的乙烯醇溶液,用来排除溶剂本身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从图中可以看出,1.0 mmol/L浓度的维生素D能够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增殖比例,约为27%。表中维生素D组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也是27%,推测该组实验维生素D的浓度为1.0 mmol/L。通过Ⅱ组(加入维生素D,不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和Ⅲ组(加入维生素D,并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实验对比,发现当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时,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从27%降到0.6%,表明ErbB2蛋白抑制剂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抑制效果,由此推测维生素D可能是通过调节ErbB2蛋白起作用的。(1)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再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使心肌细胞重新进行分裂而增殖,数量增加。(2)对照组应注射与实验组相同的溶剂,即维生素D溶解的乙烯醇溶液,用来排除溶剂本身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从图中可以看出,1.0 mmol/L浓度的维生素D能够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增殖比例,约为27%。表中维生素D组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也是27%,推测该组实验维生素D的浓度为1.0 mmol/L。通过Ⅱ组(加入维生素D,不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和Ⅲ组(加入维生素D,并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实验对比,发现当加入ErbB2蛋白抑制剂时,心肌细胞增殖比例从27%降到0.6%,表明ErbB2蛋白抑制剂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抑制效果,由此推测维生素D可能是通过调节ErbB2蛋白起作用的。29.【答案】(1)BCD(2)(3)A;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3)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解答】(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 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 环的直径为D2,所以步骤A没有必要,正确的顺序是BCD。(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 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3)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 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故B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不属于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 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 环的直径为D2,所以步骤A没有必要,正确的顺序是BCD。(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 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3)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 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故B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不属于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30.【答案】(1)c(2)偏大(3)等于(4)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利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要保证气体能将水顺利排出,且排出的水能够被准确测量,据此分析;(2)若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据此分析;(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那么瓶内有一部分空气,据此分析;(4)因为吹气排水速度均匀,那么量杯内液面高度会随着时间均匀上升,据此分析。【解答】(1)吹气时,ab的装置中,广口瓶中低于右侧排气管口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肺活量,c装置中,只要吹气广口瓶中的水就会进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故选c。(2)若小联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3)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对管口吹气时会有液体流入量杯,因此量杯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呼出气体体积即为多少,因此等于150mL。(4)选图c,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后不变,故选C。(1)吹气时,ab的装置中,广口瓶中低于右侧排气管口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肺活量,c装置中,只要吹气广口瓶中的水就会进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故选c。(2)若小联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3)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对管口吹气时会有液体流入量杯,因此量杯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呼出气体体积即为多少,因此等于150mL。(4)选图c,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后不变,故选C。31.【答案】变小;4.2;由小到大【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这里的工作物质是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而显示气体体积变大或变小的是液柱,因此温度升高时,液柱减小。(2)h与t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一次函数来表示,写成y=kx+b,这里的y 即是h,x 即是t,代入相关的数值 即可求出k和b,进一步求第6次水柱的高度。(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水柱的高度是逐渐降低的。因此相对应的液柱越高,温度越小,越往下,液柱越低,温度越高。【解答】(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小。(2)h与t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一次函数来表示,写成y=kx+b,这里的y即是h,x即是t,把第1、2两组组数据代入,得30.2=17k+b①25.0=19k+b②由①②得到k=-2.6,b=74.4h=-2.6t+74.4温度是27℃时,水柱高h=-2.6×27cm+74.4cm=4.2cm(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柱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当水柱越低时,温度越高,因此从上往下看,温度值由小变大。32.【答案】(1)硅藻→夜光藻→虾→乌贼(2)春末夏初在海边形成“蓝眼泪”的原因是由于海水温度适宜,促进了夜光藻的生长。同时,潮流和风的作用使得底层大量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当海浪拍打或受到其他强烈扰动时,夜光藻中的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产生蓝色的冷光,从而形成“蓝眼泪”现象【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1)硅藻作为单细胞植物,是夜光藻的食物,而“夜光藻通过发光吸引乌贼,免受虾的捕食”,可以推测虾捕食夜光藻,乌贼捕食虾,因此形成硅藻→夜光藻→虾→乌贼的食物链。(2)根据资料二,可知夜光藻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0℃~25℃,而春末夏初的海水温度适宜夜光藻的生长。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三,潮流和风的作用将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的底层水带到表层,夜光藻因此获得丰富的营养,在受到海浪拍打等强烈扰动时,通过荧光素酶催化反应产生蓝色冷光,最终形成“蓝眼泪”现象。(1)硅藻作为单细胞植物,是夜光藻的食物,而“夜光藻通过发光吸引乌贼,免受虾的捕食”,可以推测虾捕食夜光藻,乌贼捕食虾,因此形成硅藻→夜光藻→虾→乌贼的食物链。(2)根据资料二,可知夜光藻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0℃~25℃,而春末夏初的海水温度适宜夜光藻的生长。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三,潮流和风的作用将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的底层水带到表层,夜光藻因此获得丰富的营养,在受到海浪拍打等强烈扰动时,通过荧光素酶催化反应产生蓝色冷光,最终形成“蓝眼泪”现象。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宁波镇海区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宁波镇海区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