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商人主办的洋务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电报局等,都先后进行了重大改组,企业领导权由封建官僚直接掌握,社会舆论一再抨击这种“本集自商,而利散于官”的现象。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A.实质是探索国家出路 B.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C.发展了中国资本主义 D.偏离了其近代化初衷2.1912年1月19日,家住天津的汪荣宝在日记中记载“据说逊位诏书已经预备妥帖,三四日必当宣布”。1月22日,汪荣宝听说“内阁拟就上谕两道,一为逊国,一为宣战,阁臣不自擅决,付诸皇族会议。但若采用乙种办法,阁臣即一律辞职”。其主要关注( )A.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B.维护辛亥革命成果C.清帝即将下诏退位 D.挽救国家民族危亡3.1928年,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颁布《井冈山土地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土地法诞生。这使“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歌谣成为了现实。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B.代表农民阶级利益C.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D.开辟了革命新道路4.1931-1945年,中国兴起了“抗战漫画”的独特运动。面对日军侵略,漫画家们投入抗日战争行列,组织漫画队出版抗战刊物,以画笔作武器创作了大量生动感人的作品,举办巡回展。如图漫画( )A.揭露了日寇侵略行径 B.宣传了国共联合抗战C.鼓舞了人民抗战信心 D.预示了抗日战争爆发5.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几乎同时召开。毛泽东在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国民党六大作出强烈反应,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据此可知( )A.重庆谈判的命运 B.解放战争的结果C.西安事变的原因 D.国民党性质变化6.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反映了此时我国( )A.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 D.全面进入建设新时期7.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母版,也不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再版,而是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闯出来的社会主义。其“特色”思想主要来源于( )A.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C.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D.真理与实际的结合8.考古发现,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居住的房屋和墓葬随葬品都有较大阶级分化。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了。由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这一论述表明( )A.文字是文明产生标志之一 B.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C.文明源于阶级矛盾和战争 D.唯物史观表达的文明观点9.夏炎德《欧美经济史》:“欧洲中古时期,法兰克王国在封建制度的奠立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法兰克人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随着封建关系的巩固,多数自由农民成为依附农民,封建制度得以确立。”其“关键”主要是( )A.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农奴制度 C.继承罗马帝国 D.教会地位特殊10.如图,展示了16-18世纪美洲大陆形成多元化的族群格局,表现出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及其混血后代的共同生活,族群混合程度极高。这反映了( )A.人类命运共同体 B.走向整体的世界C.美洲的繁荣发达 D.商业中心的转移11.18世纪,启蒙思想使哲学家们重新思考情感的根本和影响;文学作品也闪耀着新的光芒,从卢梭的《茜茜公主》到简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作者用细致的文笔展现了爱情的甜蜜、辛酸以及深刻的人性。这表明( )A.理性主义照亮了人心 B.人文主义失去了价值C.欧美民主思想的产生 D.信仰自由成为了主流12.1700年,英国航运量占世界的20%,1820年这一比重升至40%以上,伦敦成为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心,英镑成为国际主导货币;1820年,美国GDP仅为英国的34.6%,到1870年已大致持平,1913年则为英国的2.3倍。这些变化反映了( )A.世界殖民霸权的易手 B.服务业发挥重要作用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工业生产的重大变革13.1876年,英国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和25190万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万平方公里和39350万人口,是英国本土面积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这一发展( )A.表明殖民活动是世界潮流 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形成C.打破了世界分散隔绝局面 D.源于其最早开始工业革命14.下表,1905—1913年间的一系列国际危机和引起的局部战争。其根源是( )时间 危机1905年、1911年 德、法争夺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地,引起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1909年 俄、奥、德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引起波斯尼亚危机。1911-1912年 意大利出兵侵占土耳其所属北非的黎波里,发生了意土战争。1912年 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四个王国结成同盟,发动反对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 巴尔干同盟各国发生内讧,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A.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C.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 D.反殖民民族独立运动15.1947年3月,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咨文,强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冷战的开始,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这表明美国冷战政策( )A.根源于国家利益 B.目的是维护和平C.立足服务联合国 D.构建了单极格局16.20世纪末,世界出现了生产组织国际化,美国波音747飞机有400多万个零部件,由65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000多家国外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向其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终端产品。这表明了世界( )A.开始进入垄断阶段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经济多极化的现状 D.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漫漫长路上,林则徐、魏源率先打破了思想沉寂,使这一觉醒萌芽。19世纪70年代,随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通过书籍、报刊广泛传播他们的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使觉醒进入新阶段。甲午后,民族危机空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严复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引入中国,激发了国人危机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为觉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康有为痛陈民族危机严重性,以“保国、保种、保教”为旨,成立保国会,推动变法运动。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浪潮中,民众的力量波涛汹涌,义和团运动和五四运动,便是典型。——摘编自《从沉睡到觉醒:民族民主意识的崛起之路》材料二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彻底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一战成为这一变革的重要契机,战争激发了被压迫民族对自由独立的强烈渴望。战后,俄罗斯、奥匈、德意志和奥斯曼四大帝国解体,在其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二战进一步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在政治上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汹涌澎湃。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为文化多样性和融合性注入了新活力。摆脱英国殖民后,印度将西方思想与印度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现代思想文化体系。新加坡和韩国是将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成功融合的典范,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创造一种现代东方文化。——摘编自《从沉睡到觉醒:民族民主意识的崛起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国民族民主意识存在的状态,分析这一状态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世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重要条件,概括其觉醒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民主意识的内涵。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马克思说:“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且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是不可思议的。”马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这就是:劳动生产活动形成的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构成为生产力系统;人和人的联系,构成生产关系体系;以生产关系为基础而派生出的由意识形态组成的庞大的上层建筑系统。普列汉诺夫依据马恩理论,把人类社会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生产力状况;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由经济和政治制度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摘编自《人类社会》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拟出一个具体的新论题,并加以阐释。(选择观点,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格式规范。)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二战后期,建立一个维护普遍安全的国际组织成为共识。1942年1月,苏、美、英、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反法西斯的《联合国宣言》。1943年10月,中、苏、美、英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建立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的建议。1943年底,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探讨了新组织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1944年8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新组织命名为联合国。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召开旧金山会议,制定联合国宪章。1945年4月,旧金山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为宗旨;规定安理会采用“雅尔塔”公式,重大国际问题大国一致原则。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联合国是一个具有真正普遍广泛原则的国际组织,它赋予中小国家和大国同等发展权利,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仍比较浓厚。——摘编自《联合国诞生的前世今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产生的原因。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C A A D D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B C A B17.(1)状态:从沉睡到逐渐觉醒。原因:1840年后,西方列强的逐渐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启蒙思想和进化论思想的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有志之士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民众力量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追求民主自由成为世界潮流。(2)条件:一战、二战极大的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力量;二战导致殖民体系瓦解;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的民族独立;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的发展推动了亚非拉美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影响:使众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彻底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为文化多样性和融合性注入了新活力。(3)内涵:民族意识,推翻西方殖民统治,通过民族战争,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主意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主自由。18.示例:选择观点:思想体系反映了由经济政治决定的社会心理特征。新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心理。阐释:在中国近现代,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大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反映了半殖半封社会中,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愿望;邓小平理论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民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愿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党的重要问题。总之,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体系形成的根本因素。19.(1)特点:普遍性广泛性;大国一致;维护和平安全;仍有强权色彩。(2)原因:法西斯破坏危及世界安全,吸取二战教训;维护普遍安全成为国际共识;反法西斯国家长期的不断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