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广东省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一)·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3568910111213141516答案BDBCBBCCACDABCAD1.B由图片信息可知,卑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玦在形制上与石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块很接近,结合两种文化的存续时间可以推知,两岸先民在文化方面有共性,B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只能得出两地玉块形制相似,推测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但无法得知两地交流的具休情况,无法说明“两芹贸易往来相当频繁”,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两岸玉玦形制相近,但无法得知该玉玦的具体用途,无法说明两岸“祭祀器物器型十分接近”,C项错误。石峡文化的玉块形制影响了卑南文化,但仅据此不足以证明卑南文化是石峡文化的分支,D项错误。2.D秦“匡饬异俗”的做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易导致农民起义的发生,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故D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复认同观念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排除B项。这种做法是激化了矛盾,不是缓和了各民族的矛盾,排除C项3.B此题最关键的是抓住题中人物的身份性质,从“诸皇子”“王公妃主”等可以看出,这些属于皇权或皇室地主,他们往往借助皇权的便利,大肆征辟土地、广纳钱财,故B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指出的人群不是地方豪强,也不是名门士族,故A、C两项不合题意,排除:皇子等绝不是普通的贪官污吏,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未丙意魔、麦爽精赛4.C一统”思想的反映,C项正确;尽管路是宋朝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监察区,但材料只涉及路名的命名,未涉及其职能和理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大一统思想的体现,并未涉及区域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大一统的思想,且宋朝实行重内轻外的治国理念,排除D项5.B材料分别展示了浙江崇德石门慎发达的榨油业,嘉善千(干)家窑慎百姓多从事制陶业,江苏盛泽镇丝织业的兴盛,结合所学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可知,这些记载可用于佐证明朝集镇专业分工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石门镇有雇佣劳动现象情况,并未涉及千(干)家窑镇和盛泽镇的雇佣情况,据此无法判断痛佣劳动现象的普遍,A项以信概全,错误:材料巾的史料分别来源于弹记、县志和小说,小说仅是其中一类,据此无法佐证明朝短篇小说成就显著,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明朝北方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得出明朝“南北经济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D项错误6.B郑观应主张依据“万国律法”而非传统华夷观念解决问题,且未提及朝贡休系,排除A项。材料中他强调国际法、设领事保护侨民等,均体现近代外交与法治思想,B项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中无法推断他的主张全盘照搬西方,排除。“严立海禁”仅为针对拐卖的局部措施,其整体思路是开放管理(如设领事),而非全面闭关,排除D项7.孙中山以五权代替三权加人考试权和监察权,结合所学可知,这受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影响,即受到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C项正确。“改变了当时中国的革命性质”无法从材料中看出,排除A项孙中山这一主张主要针对政治体制,与“民生”理念中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无关,B项错误。辛亥革命拉开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D项错误8,C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陕甘宁边区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许多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基层农民党员极高的比例说明边区农民积极参与边区政治生活,反映出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程度较高,C项正确。材料仅休现农民党员占陕甘宁边区党员人数及其比例,未休现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制度,无法得出“普选制度得到广泛实行”这一结论,A项错误。社会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等,大量农民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非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陕甘宁边区部分县区和乡(市)农民党员占党员总人数的比例,未涉及其他阶层的党员人数与比例,无法据此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D项错误9.A由材料可知,周恩来添加的三条方针,为新中国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对外贸易和国际定位方面提供了标准,结合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奉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些方针为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A项正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致力于清除国内帝国主义残余势力,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给予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D项错误10.C材料中“文革”后期,开滦煤矿职工用努力增产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促进了社会稳定,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正确:开滦煤矿属于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企业之一,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大炼钢铁是大跃进时期的事件,题中的时间是1975年,属于“文革”后期,故B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不法商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以及哄拾物价属于建国初期经济领域的一些不良现象,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11.D材料详细列举了来自欧亚不同地区的商人和商品汇聚于君士坦丁堡。这直接反映了拜占庭帝国处于连接欧亚的交通要冲位置,独特的地理枢纽地位促使其成为繁华商业中心、吸引四方来客,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贸易,没有休现文化的交流融合,排除A项:材料确实描述了君士坦丁堡商品丰富多样的景象,但材料本身强调的是商品“汇聚”于此的现象,其核心指向的是促成这种汇聚的条件,B选项将“商品丰富”作为原因推导出“成为区域经济中心”,逻辑不够通顺,排除:材料描述了东西方商品通过不同地区的商人汇聚于君士坦丁堡,但并未表明拜占庭帝国“垄断”了贸易路线,排除C项。【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一)·历史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6003C2025~2026学年度广东省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左图是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石峡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一2500年)出土的玉玦;下右图是中国台湾省台东市卑南文化遗址(距今约5300一2300年)出土的玉玦。据此可知,当时A.两岸贸易往来相当缬繁B.两岸先民在文化方面有共性C.祭祀器物器型十分接近D.卑南文化属石峡文化的分支2.秦统一过程中,对“新地”(新近征服之地)明确提出“匡饬异俗”的要求,通过移民和推行严刑峻法来强行改变“新地”原有的民间风俗,匡正“新地”民众思想。这一举措A.消除了旧文化的影响B.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C.缓和了各民族的矛盾D.埋下了秦速亡的隐患3.南朝宋孝武帝之子刘子尚等“诸皇子皆置邸舍,逐什一之利,为患遍天下”…南朝最富庶地区会稽一带,更是“王公妃主,邸舍相望,桡乱在所,大为民患”。这些现象表明南北朝时期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B.皇室地主仗势欺人C.名门土族横行霸道D.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一)历史卷第1页(共6页)】6003C4.北宋实行四京制,除都城东京开封府外,设有三个陪都: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东京周围的路则被命名为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等。上述行政区划安排体现了A.澄清吏治的监察意识B.区域联系的日渐密切C.“大一统”的方位观念D.内轻外重的治国理念5.以下材料是关于明朝时期南方部分市镇手工业情况的记载。这说明明朝时期镇油坊可二十余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万历十六年贺灿然《石门镇彰宪亭碑记》千(干)家窑镇在县治西北一十二里永安乡、民多业陶、廛居联络。旧不为镇,兹者壁埴繁兴,贸迁日夥。明万历《嘉善县志》在盛泽镇上,目今三眠已过,作茧抽丝机户都织绸来出卖,各处客商俱带银来收货。—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A.雇佣劳动现象已普遍出现B.手工业专业分工的出现C.短篇小说的成就非常显著D.南北经济存在明显差异6.郑观应在《救时揭要》中痛陈澳门“猪仔馆”拐卖华工的恶行,他主张中国应据理力争,“万国律法,未有不衷乎义、循乎理者,以义理折之,亦当无词以对”。若洋人仍不遵禁令,则“布其罪恶,绝其往来,严立海禁于澳门”。他还建议清政府在海外设立领事保护华工。郑观应的上述主张主要反映了A.传统朝贡体系的延续B.近代外交与法治思想C.全盘西化的改革倾向D.闭关锁国的保守态度7.孙中山曾讲述:他童年时土匪袭击农村,县吏将富裕农民的财产没收充公,当时公民生活没有法律保障。在了解西方政体后,他开始坚决地主张民主,学习美国的制度,并决定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用五权宪法来代替三权分立。这一主张A.改变了当时中国的革命性质B.贯彻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理念C.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D.拉开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8.下表为1940一1915年陕甘宁边区部分县农民党员统计表(单位:人),这表明陕甘宁边区县区农民乡(市)农民党县区党乡(市)党员党员占县区员占乡(市)党员人数人数党员比例员比例绥德县17688.1%252696%长宁县10597.1%44898.7%延长县4178%186994.7%镇原县6489.1%51793%靖边县7482.4%149697.1%A.普选制度得到广泛实行B.社会阶级结构逐步发生变动C.农民政治参与程度较高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巩固【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一)历史卷第2页(共6页)】6003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 6003C 历史.pdf 历史 6003C 历史D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