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21)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一、单项选择题1.(2025·南京)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导致劳动力短缺,庄园主不得不提高雇工报酬,农奴趁机用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化 D.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2.(2025·苏州)13世纪,西欧市民阶级以一种近乎迷信的尊敬守护领主颁发的“特许状”,将其镌刻在城市的重要场所,或者藏在保险柜里再加上三道锁。如果领主出现违反特许状的情况,特许状可以为他们的反抗辩护。由此可见特许状( )A.是城市自由和自治权的保障 B.明确了领主对市民的土地分封C.使市民完全摆脱了领主控制 D.是市民在庄园法庭维权的依据3.(2025·扬州)如图为11-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可知当时欧洲( )A.大学兴起与发展状况 B.高等教育已全面普及C.庄园遍布于世界各地 D.城市摆脱了神权影响4.(2024·镇江)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印度奴隶社会 B.希腊奴隶社会C.西欧封建社会 D.日本封建社会5.(2024·常州) 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D.奥斯曼帝国6.(2024·苏州) 拜占庭帝国一位著名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位时期文治武功显赫,建立了“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其中“一部法律”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7.(2022·扬州)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D.制定法律8.(2022·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D.印度教9.(2022·镇江)日耳曼人克洛维要求他的臣民都成为天主教徒,他和他的三千名士兵一同皈依了基督教。尽管他在征服过程中的残暴和背信弃义暴露无遗,但主教仍对他大加赞赏。凭借教会的支持,克洛维( )A.巩固了法兰克王国 B.建立了查理曼帝国C.征服了拜占庭帝国 D.强化了幕府的统治10.(2018·无锡)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11.(2022·连云港)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A.发明与创新 B.冒险与挑战 C.贸易与交流D.统一与扩张12.(2023·镇江)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化学用品名称,如酒精、苏打等都源自于一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伊斯兰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这个“独特的民族”是指古代( )A.埃及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D.日耳曼人13.(2023·盐城)“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和政治体系以及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它是阿拉伯文明独特的印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D.印度教14.(2023·淮安)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刺激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促进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5.(2021·盐城)观察下面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16.(2025·仪征模拟)下图为思维导图,其针对的知识点是( )A.租地农场 B.手工工场 C.封建庄园D.封君封臣制17.(2025·建湖模拟)中世纪文献记载:“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组成自治团体,自行制定教学章程;巴黎大学获得教皇特许状,可自主开设法律、医学等课程。”这表明中世纪大学( )A.强化教会神学统治 B.推动学术自由与教育发展C.促进欧洲政治统一 D.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和控制18.(2025·浦口模拟)“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A.西欧庄园 B.中世纪城市 C.穆斯林公社D.日本幕府19.(2025·江阴模拟)“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朝野掀起‘中国化运动’.”材料中的“中国化运动”指的是( )A.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 C.明治维新D.农奴制改革20.(2025·沭阳模拟)伊斯兰帝国在文化、数学和科学发明等领域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人翻译了许多希腊文著作,并创造出自己的文化。8世纪初,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数千年文明区的深厚积淀 B.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C.信仰与征服的持久性力量 D.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二、非选择题21.(2025·盐城模拟)人类文明如繁星闪耀,东方与西方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截然不同的文明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欧洲,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圣经》解读、经院哲学辩论等占据核心地位。学者们花费大量精力论证上帝的存在、阐释教义,许多学术研究都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宗教教义展开。(1)观察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说出图1、图2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2)由材料二可知,西欧封建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体系是什么?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封建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是什么?该地位的确立与哪一封建帝王有关?(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古代的世界文明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2.(2025·邗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雅典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要把年轻一代培养成服从和效忠国家的公民。因此其在教育内容上扩大了范围,使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并要求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内容设置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能履行公民职责的新一代。在办学形式上,雅典既有国家办学,也有私立学校,表现了充分的灵活性。当然,这种教育仅针对男性,雅典妇女一般局限在家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摘编自程禹文《古代雅典的教育及其特点》材料二 13世纪末,欧洲各国世俗学校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摘编自孙雪《近代西方教育观评析》(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教育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教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3)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请你再举一例说明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参考答案1-10 AAACD CABAD11-20 CCCCC CBAAD21.(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够级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对主专制中央秘权制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2)思想体系:基督教神学/教会思想;思想:儒家思想帝王:汉武帝(3)观点: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多元性,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各具特色。论述:西方古代(如中世纪西欧 )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 ),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层级分明,权力分散,强调契约关系;东方古代(如中国秦朝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 。两种制度反映东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西方受分封传统影响,东方受大一统需求推动。西方中世纪受基督教神学思想支配,思想文化服务于宗教,教会控制精神生活;中国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强调伦理道德、社会秩序,服务于封建统治 。不同的思想体系塑造了东西方各异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综上,古代东西方文明因自然环境、历史传承等因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呈现多元差异,这些差异共同构成了丰富的世界文明画卷,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22.(1)特点:培养目标为效忠国家的公民;教育内容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办学形式灵活,公私并存;教育对象以男性为主,女性受教育受限。(2)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神职人员转向培养多样化人才;课程设置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背景:中世纪宗教教育束缚思想;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想传播,推动教育理念革新。(3)示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义务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推动日本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