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具备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素养。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 )A.仍属于农民战争的性质B.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C.是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的D.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结束2.以下是小刚同学整理的某个朝代建立情况资料卡。据此判断,横线处应为(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 都城:A.阳城 B.镐京 C.长安 D.洛阳3.西汉建立之初,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时只能乘坐牛车,民众得不到温饱。由此可见,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统一王朝战争 B.增加政府税收C.开拓边疆土地 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4.后人有诗称赞汉高祖道:“布衣将相第一人,开创王朝四百春。略地攻城疆域广,轻徭减赋世风新。”其中汉高祖“轻徭减赋”体现的思想是 ( )A.法家的以法治国 B.儒家的礼法并用C.道家的清静无为 D.墨家的兼爱非攻5.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现实,刘邦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是( )A.战争 B.招抚 C.和亲 D.册封6.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7.下图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这些漆器造型美观,用漆绘画出花纹,纹饰华美,亮丽如新。这说明汉初 ( ) A.致力于农业生产 B.青铜器种类丰富C.手工业技术高超 D.恢复与匈奴贸易8.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时都注意减少大工程的兴建和用兵。文帝时,每三年才征发一次徭役。景帝时,将始役年龄推迟至二十岁。这些举措 ( )A.促使西汉治世局面的产生 B.避免了汉初经济的衰退C.导致汉朝的人口迅速增长 D.免除了农民的赋役负担9.汉高祖和他的继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增加财政收入C.稳固政权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10.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C.楚汉之争 D.统一货币12.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13.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C.监视地方官吏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14.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下图反映的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15.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之治16.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宝比不上粮食重要的汉代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17.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建立者和建立时间是( )A. 汉高祖、公元前202年B. 汉高祖、公元202年C. 汉文帝、公元前206年D. 汉景帝、公元206年18.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A. 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C. 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19.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主要是因为( )①秦朝的残暴统治 ②秦末的战乱③汉初的统治者不懂管理 ④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结果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20.《汉书 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A. 吸取秦亡的教训B. 重视“以德化民”C. 皇帝的励精图治D. 社会上人心思安21.汉初的统治者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经济 B. 巩固统治 C. 鼓励生产 D. 与民休息23.下列属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A. 兵皆罢回家 B. 三十税一 C. 以德化民 D. 裁减官员24.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 )A. 提倡节俭 B. 发展农业生产 C. 以德化民 D. 加强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24.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汉)文帝十二年,宣布免去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六月,下诏免收天下田租。……(汉)景帝继续实行薄赋劝农的政策。孝景二年,下令民半出田租,实行三十而税一,从此成为汉朝定制,因而汉代农民的负担比前代明显减轻。史料二 文景时期“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上升。……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大大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史料一,指出汉文帝、汉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阅读史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解释 探缘由】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没有积蓄)。——《史记·平准书》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该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史料实证 析对策】材料二 秦朝 刘邦、惠帝时期 文帝景帝时期赋税 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徭役 一年数次 一年一次 三年一次刑罚 连坐、肉刑 减轻刑罚 废除连坐和部分肉刑,以德化民开支 大兴土木 减少开支 提倡节俭(2)材料二反映出汉初几位皇帝都实行了什么政策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家国情怀 论民生】材料三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景帝纪》(3)材料三体现的汉文帝、汉景帝共同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保障民生方面我国该怎么做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汉书》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景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现了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答案1-5CCDCC 6-10ACACA 11-15BBADA 16-20CACAA 21-23BAB24.(1)措施:减免田租、轻徭薄赋。局面:文景之治。(2)观点:文景之治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论述:文景时期,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手工业、商业等都得到发展,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增强,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5.(1)状况: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好处: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3)治国思想: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4)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6.(1)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2)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3)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27.(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