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地理;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问题与地理相关。2.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知识框架】【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P2~7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1.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 时期的《周易·系辞上》;东汉思想家 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 》。 2.地理与日常生活:藏袍图中是藏族同胞的传统服饰,衣料厚重,便于御寒,穿脱方便,能够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气候寒冷干燥、 。 3.地理与生产建设。(1)农业生产必须 ;工厂选址要考虑 、 、 、 和 等条件;建设项目的确定、交通线路的选择、商业网点的布局、区域规划的编制等,都离不开地理学的原理和技术。 (2)荷兰濒临北海,地势低洼,时常受到海潮的侵袭。于是,人们 ,与海争地,发明了抽水 (右图),并逐渐普及。荷兰的 _(填花卉名称)世界闻名。 4.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 _ 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各地 的绚丽画卷。 【课堂检测】【基础过关】某学校地理实验室门口有一副对联:看风水,乐道山川湖海玄机;察日月,巧解雪雨冰霜奥秘。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和现象与地理相关。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探究地理问题的有( ) ①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②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③认识《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点 ④考察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的风土人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地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列图片能反映炎热干旱气候特征的是( )A.狗拉雪橇 B.龙舟比赛 C.江南水乡 D.单峰骆驼3.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千差万别,下列地区与其代表性地理景观组合不正确的是( )A.巴西足球 B.因纽特人捕鱼 C.波兰风车 D.意大利威尼斯4.下列生产活动中,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严重缺水的地区种植水稻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D.在内蒙古西部草原上多挖甘草等中药材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河网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文景观颇具特色。下列景观中,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A.桑基鱼塘 B.水乡 C.吊脚楼 D.沙漠6.【跨学科融合】下列历史典故中,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的影响的是( )A.望梅止渴 B.负荆请罪C.诸葛亮借东风 D.破釜沉舟7.“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的是地理与______的关系。( )A.农业生产 B.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工业生产8.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外出旅游需要关注天气情况B.了解某一景点的位置需要借助地图C.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D.野外探险迷路时可以借助北极星辨别方向藏袍是藏族人民非常传统的一种服装,看上去像僧袍,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穿着方式也是不同的(如图)。读图,完成9~10题。9.材料反映的是地理与______的关系。(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民俗风情 D.饮食习惯10.图示反映了当地( )A.全年气温较高 B.全年气温较低C.一天当中气温变化较小 D.一天当中气温变化较大【能力提升】荷兰国土面积狭小,地势低平,四分之一左右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易受海潮入侵。从前欧洲流传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图为荷兰风车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这句话说明了地理与______的关系密切。( )A.生产建设 B.科学研究 C.风土人情 D.传统习惯12.荷兰传统风车的主要作用是( )A.旅游观光 B.风力发电 C.碾磨谷物 D.抽水造陆13.盘羊主要分布在半开阔的高山裸岩带及起伏的山间丘陵,是典型的山地动物。下列有关盘羊生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地区 B.地形平坦地区C.交通便利地区 D.人迹罕至地区14.“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A.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B.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C.随手关水龙头 D.洗脸刷牙时过量用水15.下图中的自然景观,不可能出现在(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泰国16.云南十八怪中的“鸡蛋用草串着卖”反映了云南的地方特色是( )。A.养殖业发达B.地表崎岖C.平原广布D.四季如春17.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文化的地理差异 B.服饰的地理差异C.体育的地理差异 D.饮食的地理差异18.下列现象与地理没有关系的是( )。A.夏天,我们家乡昼长夜短 B.黑龙江省的小麦在春天播种C.台风“暹芭”在广东省沿海登陆 D.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19.下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 )。A.阿拉伯人习惯穿白色长袍 B.日本人喜欢食用海产品C.因纽特人住在冰雪小屋 D.巴西人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20.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各地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蒙古族牧民居住在蒙古包 B.东北人擅长冲浪C.北方地区居民以面食为主 D.藏族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综合演练】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某地居民为了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头戴白巾,身穿白袍,骑着高大的骆驼。该地的传统民居多为墙厚、窗小的房子。(1)材料中描述的骑骆驼的是 人。 (2)他们生活在 (环境)中。 (3)说出他们这样的穿着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的。(4)如果你要到该地旅游,必带的用品包括什么 请举例。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材料二:在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1)日本人爱吃鱼的原因: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 (选填“渔业”或“林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日本的渔获量居世界前列,销售鱼等各种海产品的市场很多,人们也有食用海产品的习惯。 (2)长跑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东非高原位于非洲的东部,平均海拔约1 200米,地势 _(选填“高”或“低”),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适应了 的环境。受当地地理环境影响,来自东非高原的长跑运动员在无氧耐力方面具有优势,这是他们在比赛中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与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还有哪些关于地理环境影响我们生活、生产及风土人情的例子。参考答案【知识梳理】先秦 王充 地理学 昼夜温差大 因地制宜 原料 能源 水源 市场 运输筑坝围堤 风车 郁金香 自然风光 民俗风情 【课堂检测】1~5.DDCCD 6~10.CACCD 11~15.ADDCB 16~20.BDDDDB21.(1)阿拉伯(2)干旱的沙漠(3)他们头戴白色头巾,可以防风沙;宽松长袍通风透气;白色衣服可以反射阳光。(4)防晒霜、遮阳伞、水壶、宽松的长袖衣裙。22.(1)渔业(2)高 缺氧(3) 生活方面:建筑: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雨,为了便于排水,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如江南水乡的尖顶瓦房;而在北方地区,气候相对干旱,降水较少,屋顶坡度较小,像北京的四合院,屋顶较为平缓。服饰:蒙古族主要生活在我国内蒙古高原,那里草原辽阔,人们多从事畜牧业,服饰多为蒙古袍,宽大厚实,既适合骑马放牧,又能在寒冷的天气保暖。而傣族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傣族服饰轻薄透气,如傣族女子的筒裙。生产方面:农业:我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在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发展了基塘农业,形成了独特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生产模式。工业: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依靠丰富的煤炭发展了钢铁、机械等传统重工业;而美国“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风土人情方面:节日:我国藏族有雪顿节,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的展佛仪式等活动,这与藏族的宗教信仰和高原气候等地理环境相关。在泼水节期间,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这源于当地炎热的气候,泼水可以消暑祈福。艺术: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人们在劳作之余常唱信天游,其高亢嘹亮的曲调在空旷的高原上能够传得很远;而江南地区河网密布,景色秀丽,产生了婉转柔美的江南丝竹音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