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一战后)英国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世界史·现代史编》一战和十月革命加速亚非拉的民族觉醒。阿姆利泽惨案:1919年4月英军屠杀印度造成数百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一战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强征殖民地人民充当炮灰或从事劳役,大大加重亚洲人民的经济负担,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①中共成立(1921年7月);②国民大革命(1924—1927)期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③1927年后中共继续领导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2.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3.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6.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4.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地区特点:地域广泛,遍及亚洲:领导主体多样,既有资产阶级政党,也有无产阶级政党;斗争方式多样,既有武装斗争,又有和平运动;目标多元,出现了社会主义奋斗目标。思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在哪里?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东南亚——印尼反荷大起义(1)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第一阶段)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统治者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共产党人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1926年和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举行暴动。殖民地政府宣布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为非法政党,许多领导人被流放。——[印尼]萨努西·巴尼《印度尼西亚史》◎印度尼西亚地图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东南亚——印尼反荷大起义(2)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第二阶段)1927年在万隆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国民党,……这个政党主张不合作,自力更生,并且重视群众运动。印度尼西亚国民党极力宣传印度尼西亚的团结。……它们承认了印度尼西亚民族。……印度尼西亚国民党的建议,1927年在万隆成立了政党联盟,称为“印度尼西亚民族政党联盟”。印度尼西亚国民党在1929年底停止活动,因为党的重要领袖被殖民地政府拘谨,有的被判处徒刑。——[印尼]萨努西·巴尼《印度尼西亚史》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暂时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变化: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在这些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材料一: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林承节《印度史》材料二:1919年《罗拉特法案》: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以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问题:一战对英印关系造成了什么影响?当时印度和英国殖民当局矛盾尖锐化,印度迫切想要争取自治。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方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目标:实现民族独立“非暴力”: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立(目标)。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 + 不合作思想:爱与道义行动:合法、和平手段用非暴力限制群众运动,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反映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2)指导思想: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政策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第一阶段(1920-1922)背景: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国大党发动“总罢业”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英军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手段: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拒绝纳税。结果:甘地亲自纺纱,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3)运动进程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运动进程②第二阶段(1930-1934)背景: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的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要求: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的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手段: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结果: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运动进程③第三阶段(1940-1942)背景:二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手段: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结果: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年8月15日印度赢得独立。印度国旗最终结果:赢得独立巴基斯坦国旗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步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发展;促进了人民的团结,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③甘地所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影响了争取和平改革的国际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影响了革命的深入开展,无法实现解放;②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妥协性和不彻底性;③开展“手纺车运动”等,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局限性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1)华夫脱运动(1918-1922)①参与主体: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人民。②斗争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③运动结果:迫使英国做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扎格鲁尔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2)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①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②扎格鲁尔又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2)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①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②扎格鲁尔又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3)影响: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性质:华夫脱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2、摩洛哥抗击西、法斗争(1)领导者:克里姆(2)斗争对象: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3)结果:①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②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部落联合政权◎克里姆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背景:经济危机的影响,意大利法西斯势力上台①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② 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赛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③ 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军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示意图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 摩洛哥抗西抗法斗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时间领导者斗争 概况结果性质1919——1922年扎格鲁尔(华夫脱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1922年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坚持12年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1912——1926年克里姆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被西、法殖民军扼杀。爱国民族主义运动1935——194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武装1936年塞拉西一世流亡,意兼并埃;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材料一: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材料二: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课堂探究: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1)政治: 军事独裁统治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2)经济:单一经济结构、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3)思想:独立后的一些拉美国家资产阶级思想处于愚昧落后阶段;(4)外交:美国等国的侵略扩张阻碍了一些拉美国家真正独立。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时间:1926年组织者:桑地诺,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战旗: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斗争对象与方式: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结果: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评价: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有效实施。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为保证宪法的实施,推行一系列改革。(2)内容:政治改革: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土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3)影响: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B.有利于墨西哥的政治民主化,为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C.为亚非拉各国人民开展反帝斗争提供了经验。本课小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背景概况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及概况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背景及概况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对内措施、对外措施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圣雄甘地及其思想运动进程:三个阶段华夫脱运动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意义及特点实战演练A【解析】材料“印度自治独立”“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体现了甘地主张自由、平等和民族主义的思想,A项正确;婆罗门宗教中的教义中没有自由平等等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C项;D项错在“各阶层”,排除D项。故选A项。1.20世纪20年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甘地“提出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的政治思想,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由此可见,甘地的思想A.体现了自由、平等和民族主义的思想B.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C.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D.代表了印度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实战演练B【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以爱军官为骨干的埃及祖国党的暴力反英斗争失败,一战后,埃及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这说明了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斗争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祖国党暴力反抗的斗争方式、华夫脱党游行示威的斗争方式都是普遍性的斗争方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埃及社会基层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华夫脱党斗争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2.1882年祖国党领袖、爱国将领阿拉比领导埃及抵抗英国侵略。一战后在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埃及人民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斗争形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这说明埃及民族独立运动A.斗争方式更具普遍性 B.出现新生领导力量C.寻求社会基层的变革 D.获得国家主权独立实战演练D【解析】根据材料中“短短的百年间里共发生了115次成功的‘革命’,颁布百余部宪法,但大多执政者依然代表大地主和教会利益”可知,拉美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受到大地主和教会的阻碍,体现了拉丁美州的民主革命道路及现代化道路曲折,并非一帆风顺,D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启蒙思想对拉美地区影响与否,A项排除;材料与民族危机意识无关,B项排除;材料反映了本国大地主和教会对拉美地区的控制,与宗主国无关,C项排除。故选D项。3.据统计,拉丁美洲从独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短短的百年间里共发生了115次成功的“革命”,颁布百余部宪法,但大多执政者依然代表大地主和教会利益。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拉美地区A.未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B.缺乏民族危机意识C.无法摆脱宗主国控制 D.现代化道路的曲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