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37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37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的概念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采集狩猎
食物的采集者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礼》
西亚 大豆 小麦 麦类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 粟
中南美洲
玉米 南瓜
任务1: 结合教材在世界地图上标出以下农作物所在的主要农耕区
1.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农业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剩余产品的出现
私有制的产生
手工业
商业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出现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
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
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
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
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中外历史纲要》
(1)阶级的出现
2.基本标志:阶级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现
(2)国家的形成
2.基本标志:阶级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现
卡塔尔·休于遗址(距今约6000年)
农耕畜牧的产生
定居生活
早期城市的出现
(城市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出现
国家开始形成出现
原始社会部落战争想象图
2.基本标志:阶级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现
(3)文字的产生
楔形文字
字母文字
象形文字
甲骨文
古希腊文明 约BC800年
两河流域文明
约BC4000年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2300年
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分布特点:中低纬、大河流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文明的诞生
(1)地点: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2)分布:中低纬、大河流域
(3)原因: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水源充足,离河流近 ,动植物丰富, 天然食物丰富,适宜人类居住。
填图:结合教材,指出序号所示的区域名称及该地域诞生的古代文明。
古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千纪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3千纪
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2070年
30°
5
4
3
1
2
思考:给图中的古代文明分类,并指出不同类型文明的共性特征。
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城邦民主政治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地理因素不是决定性或唯一因素
位于中纬度、北温带;邻近大河流域或海洋
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点:早期文明在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上有何共同点?
为什么会集中分布在这些区域?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2.古代文明的发展(独立发展,多元性特征)
(1)西亚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地域范围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时间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度
约公元前2900年出现一些城市国家
西亚两河流域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自然环境
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建筑:空中花园
数学:发明了60进位制
文学作品: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文明象征)
《汉谟拉比法典》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苏美尔人之间经常相互征战,需要使用战车调动军队和作战,苏美尔文明成为第一个使用战车和车轮的文明。上图为苏美尔人的战车。
2.古代文明的发展(独立发展,多元性特征)
(2)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地域范围
政治
文化
古埃及文明
时间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公元前3100年左右
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干旱少雨。但流经这一区域的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而且准时,泛滥而不成灾。
自然环境
文字: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纸莎草
建筑:金字塔
历法: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数学: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宗教:法老作为神权象征
古埃及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法老图坦卡蒙安葬面具
纸莎草和最古老的纸画
2.古代文明的发展(独立发展,多元性特征)
(3)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形成
佛教的创立
创立者:释迦摩尼
2.古代文明的发展(独立发展,多元性特征)
(4)希腊爱琴地区的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
古希腊文明
——海洋文明的典型
地理环境有何特征 ?
多山、多岛、少平原、三面环海、三洲要冲
这样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
古希腊文明
——海洋文明的典型
1、地理环境
多山地、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多岛屿、环海、三洲要冲,海上交通便利;地中海气候
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民主)
农业发展受限
政治
经济
经济
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和海上贸易
思想
追求自由和平等,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千纪
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8—前6世纪(古风时代)
公元前5—前4世纪(古典时代)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斯巴达
伯罗奔尼撒战争,由盛转衰
少数人掌权
多数公民掌权
雅典的民主政治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评价:在民主政治下,公民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这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使雅典创造了古希腊文化的大部分辉煌;雅典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源头。
但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哲学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文学
1. “腓尼基的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 并把它 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公元前11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简单和易于掌握 的书写系统”,这“成为以后希腊丁字母的基础”。这可用说明
A. 腓尼基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B. 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早的文字
C. 商业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D. 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解析】据材料可知腓尼基和美索不达米亚及埃及人的交流促进了腓尼基文字 的产生和发展,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其他文明,无法得知腓尼基最早,排 除A项;中国商朝的甲骨文早于腓尼基文字,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记账和立法 促进腓尼基文字的产生,记账和立法并不都属于商业活动,排除C项。
实战演练
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早期苏美尔城市面临着维持内部秩序、建造公共 工程及应对外部侵扰等问题,这些内外部的压力逼迫城市建立正规的管理机构- 国家,即城市内外部的压力推动国家产生, 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 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早期国家出现 以前,军事掠夺在部落战争中就广泛存在, D项错误。
2.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市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这些城市需要维持秩序并确保居民共同合作以建造公共工程,同时还要应对城 外的人们城内聚集的财富的觊觎。这说明
D
A.美索不达米亚率先进入文明社会 B. 公共设施的建造加速了城市发展
D. 军事掠夺伴随早期国家同步出现 C.城市内外部的压力推动国家产生
实战演练
3. 世界上可以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其中一半以上生长于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地” 有学者指出,相比之下,智利最肥沃的土地只有两种,“加利福尼亚和非洲南部都只 有一种,而澳大利亚西南部连一种也没有。这一事实有助于我们解释人类的历史进程”。由此可以推知
A. 早期不同文明生产水平差异较大 B. 两河流域文明水平优于其他地区
C. 农业革命助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D. 自然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速度
【解析】材料所述的区域内有可以食用的植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吸引了很多的人来这里定居和生活,从而使得人类从原来的游牧民族变成了定居的民族,人口也得以迅速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导致需要有更多的食物,这就刺激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故农业革命助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C项正确。

C
实战演练
生产效率
提高
社会分工
播种收获
定居
记事
管理
阶级矛盾
生产力
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进程
根本原因
前提
部落战争
课堂小结
类型 文明 地理环境 政治 文化
大河 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 文明 两河流域平原,充足水源 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60进制
古埃及 文明 两河流域平原,充足水源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象形文字、太阳神、金字塔
古印度 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平原,雨水丰沛 种姓制度 佛教、《摩柯婆罗多》、数字0-9
中华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平原,雨水丰沛 分封制、宗法制 甲骨文、思想、历法
海洋文明 古希腊 文明 多山少平原,海上贸易发达 城邦国家 寡头、民主政治 文学、艺术、史学、哲学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