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三课时)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B C C A A B D D C题号 12 13 14 15答案 B B A D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若垫高烧杯的左侧,高烧杯中的水面仍然处于水平位置,原光线依然照射在水面上,即入射光线没有改变,则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解:A、光线斜射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由空气斜射入中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B、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B错误;C、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C错误;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D错误。故选:A。3.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当水面上升时,折射光路的变化如图:可见,水面.上升,折射点右移,光斑右移。水面上升的距离h与光斑移动的距离s成正比:s=h(1﹣tana) (其中a为折射角)所以当水面匀速上升,光斑必然匀速移动,而不是变速运动。因为L=H,所以激光与水面成45°角入射,所以由图可知,光斑再怎么移也不可能和法线重合,所以速度比水面上升的速度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α1>γ1,故A错误;B、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α2<γ2,故B错误;CD、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由于玻璃砖平行,故α1=γ2,γ1=α2,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解: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故选:C。6.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就图而言,OO2所在的直线即法线,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①。故选:A。7.解:图甲所示,当他倒入一定量水后,木棒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类似通过厚玻璃砖看物体,光线传播方向在玻璃杯与空气界面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从侧面透过玻璃杯观察,木棒发生“错位”,人看到的是木棒的虚像。把看到的杯子当成平面图像,筷子在正中央位置是不变的,如果水上的部分偏左,水下的就更偏左。如果水上的部分偏右,水下的就更偏右。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解:A、“凿璧偷光”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错误;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C、“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一道残阳铺水中”是水面反射阳光形成的,因此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B。9.解:AB、飞鸟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偏离法线,形成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故AB错误;CD、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图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0.解: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解:(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所以看到的是鱼的虚像,鱼实际在像N的下方。(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看到的N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N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N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故选:C。12.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入射点左移,折射角不变,折射光左移,光斑左移,故A错误;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增大,光斑右移,故B正确;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水面升高,入射角左移,折射角不变,折射光左移,光斑左移,故C错误;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右移动,光斑相对于地面不动,相对于容器向左移动,故D错误。故选:B。13.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分一下三种情况分析:①OA、OB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OC为折射光线;②OA、OC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OB为折射光线;③OB、OC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OA垂直于反射面,不成立。A、由以上分析可知,OB可能是反射光线、可能是折射光线,故A错误;B、AO一定是入射光线,故B正确;C、因为入射光线能量最大,所以能量最大的是AO,故C错误;D、由题意可知,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AO是入射光线,在空气中,故D错误。故选:B。14.解:人能看到水中的鱼A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由水进入空气再射入人的眼睛,BD两图中光由人眼射向鱼,故BD不正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到的是鱼A的像A',故A正确,C不正确。故选:A。15.解:当井里灌满水后,光线照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更大;A、图中光线没有发生折射,故A错误;B、图中光线是由青蛙的眼睛发出的,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B错误;C、图中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C错误;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青蛙的观察范围变大,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16.解:(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我们会认为,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进入人眼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虚像;(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大而变大,但是并不成正比;(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故选C。故答案为:(1)虚; ( 2 ) 不成正比;(3)C。17.解:(1)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2)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入射点向左移动,会看到上面的亮点向上移动,下面的亮点向下移动,故B正确;(3)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应将AO绕O点逆时针旋转,增大入射角,同时注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注意D点位置的变化。故答案为:(1)折射;(2)B;(3)D点位置的变化。18.解:(1)由表一的数据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该同学将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2)由表二的数据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表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29°,所以进行表二的实验时,入射角等于29°,则对应的折射角为40°。故答案为:(1)空气斜射到水中;(2)40°。19.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也不发生改变,因此过B′点做OB的平行线即为光点下移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显然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水面需上升。故答案为:顺时针;上升;不变。20.解:由图可知,∠AOM=∠BOM'=30°,则∠AON=∠BON=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NN'为法线,MM'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折射角为∠COM'=90°﹣55°=35°,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界面MM'的左边是空气,右边是玻璃。故答案为:OC;60;右。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1.解:(1)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记录的AO和OB两条光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此时入射角是∠AON;(2)探究不同介质折射能力时,必须控制入射角相同,保持入射光线AO的位置不变;(3)玻璃比水对光的偏折能力强,说明玻璃中偏转角度大,水中偏转角度小,故这次记录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情况是折射光线在OB的上方。故答案为:(1)∠AON;(2)保持入射光线AO的位置不变;(3)折射光线在OB的上方。22.解:(1)①由表格中的第一列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②由表格的第一行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折射角也随着增大;③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由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3)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与水面成58°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90°﹣68°=22°时,利用表格中数据可知:折射角为30°;(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传播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在水中倒入适量牛奶并搅拌均匀,有利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故答案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不能;( 3)30;(4)在水中倒入适量牛奶并搅拌均匀。23.解:(1)当向水槽中加入10克蔗糖,待蔗糖完全溶解后,增加的液体体积相同,要想减小加入蔗糖后液面高低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V=Sh知需要底面积较大的容器,即应选择图丙中的装置Ⅱ;(2)实验中,小明判断溶液对光的偏折能力大小的标准是:折射光线在白纸上的光点偏离A点的距离,偏离的距离越大,说明溶液的折射能力越强,这用到了转换法;(3)实验中需要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多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故答案为:(1)Ⅱ;(2)折射光线在白纸上的光点偏离A点的距离,偏离的距离越大,说明溶液的折射能力越强;(3)实验中需要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24.解:(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会偏离法线,如图所示:;(2)水杯相当于凸透镜,铅笔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筷子变粗;(3)分析表中数据,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进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间的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铅笔错位更加厉害;(4)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时(如大于50°时),铅笔会“消失”视野中,折射因为此时的光线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故答案为:(1)见解析;(2)虚;(3)增大;(4)发生了全反射。四.作图题(共1小题)25.解:连接眼睛和点A′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连接AO为入射光线,点O和眼睛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三课时)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一光线射向一个装满水的烧杯如图所示,若垫高烧杯的左侧,则有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入射角变大和折射角变小B.入射角不变和折射角不变C.入射角变小和折射角变小D.入射角变大和折射角变大2.如图,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3.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4.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α1<γ1 B.α2>γ2 C.α1=γ2 D.γ1=γ25.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c和αB的大小关系为( )A.αc>αB B.αc<αB C.αc=αB D.无法判断6.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A.① B.② C.③ D.④7.在研究光现象的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杯中放入一根木棒,从侧面观察到如图甲所示,当他倒入一定量水后,从同样的角度观察这根木棒时,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B.C. D.8.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凿壁偷光“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海市蜃楼”利用的是光的折射C.“雨后的彩虹”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D.“一道残阳铺水中”利用的是光的折射9.下列表示飞鸟看水中鱼或飞鸟看树倒影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10.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站在湖边的小明看到清澈的水中鱼儿在云中游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B.看到的水中的云是实像C.看到的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11.如图所示,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河中鱼的位置。若有人从M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叉去,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射。( )A.N点,N点 B.N点下方,N点上方C.N点下方,N点 D.N点左方,N点下方12.有一个圆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右移动13.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三束光线,已知∠AOB=∠AOC。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一定是反射光线B.AO一定是入射光线C.三束光线中OC的能量最大D.AO和OB两束光线可能同时在水中14.一条鱼(用“ ”表示)在一个大型水族箱的A处,水族箱下的小明看到鱼的像A′(用“ ”表示),光路正确的是( )A. B.C. D.15.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甲所示,小敏同学将一根筷子斜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浅一些,向上弯折了。从杯子外面往里看,筷子水中部分变粗了。(1)小敏看到的水中筷子是 (选填“实”或“虚”)像。(2)小敏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发现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表。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无 无分析表中数据,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3)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光线是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17.图甲是同学们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实验前,小敏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大的激光,可清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光斑。(1)小敏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光斑的上方和下方各出现了一个光斑。其中下方的光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2)若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则可观察到两个光斑移动的方向是 。A.都向上移动B.上面的光斑向上移动,下面的光斑向下移动C.都向下移动D.上面的光斑向下移动,下面的光斑向上移动(3)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小敏应进行的操作是在增大入射角的同时,观察并记录 。18.某同学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的实验数据:表一序号 1 2 3入射角(度) 60 40 20折射角(度) 40 29 15表二序号 4 5 6入射角(°) 15 29 40折射角(°) 20 ? 60(1)表一实验数据是该同学将光从 (填“水中斜射入空气”或“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记录的。(2)进行表二的实验时,该同学漏记了第5次实验的折射角,你觉得这次实验的折射角可能是 。19.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应使水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0.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为入射点,则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 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边是玻璃。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记录的AO和OB两条光线。此时入射角是 。(2)取出玻璃砖,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为了控制变量接下的操作是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在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得出玻璃比水对光的偏折能力强的结论。你认为相对折射光线OB这次记录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情况是 。22.小灵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个半圆形光屏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入射角 0° 30° 45° 60°折射角 0° 22° 32° 41°(1)通过分析表格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所示,若小灵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线。(3)根据所学知识及表格数据,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 度。(4)为了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请你给小灵提供一个合理的措施 。23.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光的偏折能力与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他利用底部贴有白纸的透明水槽、激光笔、记号笔等器材按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在水槽顶部固定一激光笔,打开激光笔,用记号笔标记水槽底部的白纸上光点的位置为A。②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用记号笔标记光折射后在白纸上的光点位置为B。③继续向水槽中加入10克蔗糖,待蔗糖完全溶解后,用记号笔标记此时白纸上的光点位置为C。④重复步骤③,标记光点位置为D,实验结果如图乙。(1)为减小加入蔗糖后液面高低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选择图丙中的装置 。(2)实验中,小明判断溶液对光的偏折能力大小的标准是 。(3)小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溶液的浓度越大,对光的偏折能力也越大。同桌小红认为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其原因是 。24.小科学完光学知识后回家进行了实验,先根据课本介绍将铅笔放入水中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图甲),后又发现将铅笔竖直放入盛有水的圆柱形的杯子当中,观察到水中的铅笔变粗并错位。将铅笔由水杯中间向两边移动,发现水中的铅笔错位更加明显,快到水杯边上时,水中的铅笔竟然“消失”了,如图乙。于是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将实验现象画成简图。资料一:若界面为弧形,可以将折射点及反射点的切面视为该点的折射面(图丙)。资料二: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下表。入射角 折射角0° 0°10° 13.4°20° 27.1°30° 41.7°40° 58.7°50° 无60° 无(1)请在图丙中画出入射光线ao大致的折射光线。(2)当铅笔放入盛有水的圆柱形杯子当中,水杯相当于凸透镜,铅笔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 (填“虚”或“实”)像,因此筷子变粗。(3)分析表中数据,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进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间的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因此铅笔错位更加厉害。(4)图表中还可发现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时(如大于50°时),铅笔会“消失”视野中,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此时的光线 的缘故。四.作图题(共1小题)25.防溺水六不准中“不要到不熟悉的河边、池塘等地方下水游泳”,清澈的水看似很浅,实则很深,不明水情擅自下水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学习了物理之后,我们可以从物理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原理,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的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三课时)培优卷.docx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三课时)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