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阐明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心态,知道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明确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意义及要求。 (二)课程标准解读 本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深入认识对待外来文化存在的错误观点,如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本质及危害,从而树立正确态度。明白文化发展需保持开放,积极学习借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以及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运行机制,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在立足国情、交流互鉴方面,学生要理解古代学问和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当下问题,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要坚持 “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实现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生应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与发展实践。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必修 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中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的关键内容。前两框分别阐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为本框学习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奠定基础。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通过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等错误观点的剖析,明确文化发展需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第二目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强调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在交流互鉴中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本框内容紧密围绕文化发展与创新,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理论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接触到大量外来文化元素,如外国影视作品、流行音乐、节日等,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直观感受。在过往学习中,也了解一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然而,他们对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面对复杂多样的外来文化,易受到错误观念影响,难以准确判断和筛选。文化的抽象性以及文化观的形成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文化发展保持开放心态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精准把握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时,可能存在困难。但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欲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若结合生动的时政热点和丰富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将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本框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学生深刻认同党和国家在文化交流与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坚定文化自信,认识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支持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外来文化现象的能力,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客观看待外来文化的价值与影响,理性辨别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形成科学的文化观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三)公共参与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理念。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差异,主动传播中华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构建多元和谐的世界文化环境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明确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心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等错误观点,积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中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有益成果。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理解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掌握坚持 “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文化发展保持开放心态的深层次原因:学生理解文化发展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需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吸收优秀成果促进自身发展存在困难,需深入剖析文化发展规律和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来引导。 2.在实践中精准把握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则: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交流场景时,难以准确判断外来文化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需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议学情境】 播放 2025 年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上国外文化展区的精彩片段视频。视频中,来自欧美、亚洲、非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企业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如好莱坞的影视特效技术、日本的动漫周边、非洲的传统手工艺品等,现场还有各国文化表演,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交流互动。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后提问:同学们,观看了这场充满活力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你们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丰富多样的外来文化展示中,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它们?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丰富多彩,认识到外来文化有独特魅力,对于如何对待可能有不同初步想法,如要学习、要选择等,初步形成对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思考。 【议学提示】 引导学生从视频中不同国家文化产品和表演的特点、文化交流场景等方面,思考外来文化的特点以及与自身文化的关系,为后续深入探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好铺垫。 【议学总结】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多元魅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如何正确对待它们,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繁荣。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二)新课讲授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议学情境】 展示 2025 年网络上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讨论热点:部分人发起 “汉服复兴运动”,主张完全恢复古代汉服形制和穿着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严格遵循古代服饰文化规范,排斥现代服饰文化和外来服饰文化影响;同时,另一些人则推崇欧美时尚潮流,认为中国传统服饰老土,主张年轻人应完全追随西方时尚,穿着欧美品牌服装,从发型到穿搭都模仿西方风格。 【教师活动】 结合案例讲解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文化复古主义,像 “汉服复兴运动” 中部分人完全排斥现代和外来服饰文化,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这是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的表现。全盘西化论,如盲目推崇欧美时尚潮流,认为中国传统服饰一无是处,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否定本国传统文化,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偏激的。讲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以 2025 年中国电影市场为例,一些国产电影借鉴好莱坞电影制作技术,提升影片特效水平和叙事节奏,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获得观众喜爱,说明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网络热点讨论中,能看出错误文化观点的危害以及保持开放心态的重要性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强调在文化发展中,不能走极端,要以开放包容心态对待外来文化。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热烈讨论,分析文化复古主义可能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难以传承发展;全盘西化论会使民族文化失去特色,被外来文化侵蚀。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如认识到保持开放心态能让文化相互学习、创新发展等。 【议学提示】 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特色等角度,对照错误文化观点和正确对待态度,分析案例中不同文化观点的影响和正确做法的意义。 【议学总结】 通过网络热点案例,我们清晰认识到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及危害,明确文化发展保持开放心态的重要性。我们要摒弃错误观念,积极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议学情境】 呈现 2025 年中国某知名互联网企业与国外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新型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报道。在合作过程中,中国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教育理念,结合中国教育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对产品进行优化创新。该产品融合了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和中国传统教育中对知识系统性学习的要求,一经推出,受到国内外教育市场广泛好评。 【教师活动】 结合案例,进一步强调文化发展保持开放心态的积极作用。在产品开发中,中国企业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学习借鉴外来有益成果,实现自身创新发展,体现文化开放对企业发展和文化产业进步的推动。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文化开放带来积极影响的例子?组织学生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分享,如中国汽车制造业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提升汽车性能和外观设计水平;中国餐饮行业引进国外特色美食,结合中国人口味创新菜品,丰富餐饮市场等。 【议学提示】 从经济、科技、文化等生活各领域,挖掘文化开放带来积极影响的例子,分析文化开放在推动行业发展、丰富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议学总结】 生活中文化开放带来积极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日常生活,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能促进各领域创新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要在文化发展中积极践行开放理念。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议学情境】 展示 2025 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在文化旅游领域合作成果。在旅游项目开发中,一些中国旅游企业深入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文化特色,将当地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与中国游客的旅游需求相结合,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例如,在中亚国家旅游项目中,既保留中亚独特的古城风貌、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又增加适合中国游客的便捷交通设施、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餐饮服务。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戏曲表演、传统茶艺等也融入当地旅游体验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教师活动】 结合文化旅游合作案例讲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在文化旅游项目中,只有将外来文化特色与中国游客需求这一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开发出受欢迎的旅游产品。阐述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坚持 “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在旅游项目中,中国企业在吸收当地文化特色时,保留中华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交流互鉴。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文化旅游合作案例中,能看出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对文化发展和经济合作有哪些重要意义?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分析,指出立足国情、交流互鉴能促进文化创新,丰富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传播;在经济合作方面,能拓展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等。 【议学提示】 从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在案例中的重要意义,结合案例中具体文化旅游项目实施情况。 【议学总结】 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文化旅游合作案例生动展现了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在文化发展中,我们要立足国情,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鉴,实现文化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议学情境】 呈现 2025 年中国某中医药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双方合作过程中,国外科研机构运用先进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中医药的药理机制、药物成分进行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则依托自身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深厚积累,提供传统中医药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合作,研发出一系列融合中西医优势的创新药物和疗法,既提高了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国际认可度,又丰富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医疗市场取得良好反响。 【教师活动】 结合中医药合作案例,进一步强调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企业立足自身国情,与国外科研机构交流互鉴,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如何具体做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 学生分享,如在学习外语时,不忘传承汉语文化魅力,用汉语思维理解外语知识;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学习国外优秀文化经验等。 【议学提示】 从学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思考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具体行动和做法。 【议学总结】 中国中医药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是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成功范例。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为中华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知识点整合: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⑴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近代以来,围绕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新修订)【提醒】正确区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1)“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在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时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历史 虚无主义”则从根本上否定传统文化。(2)“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是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则一味推崇外来文化。(3)“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⑵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修订)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⑴理论依据: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②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新修订)⑵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3.正确认识和对待外来文化(答题模板)(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外来文化中有我们可学习借鉴的精神财富。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成果,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再到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要求,梳理知识脉络。强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对文化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以正确态度和方法对待外来文化,积极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学生活动】 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回顾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对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理解,明确自身在文化交流中的责任和使命。 【议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文化发展需保持开放,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能促进文化繁荣、国家发展。我们要摒弃错误观念,立足国情,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为中华文化繁荣和世界文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课后练习1、(2025·江苏·高考真题)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备案博物馆已达7046家。近期,全国各地又有一批新馆陆续建成开放。某地新建博物馆的设计通过题刻、匾额、楹联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通过自然通风和采光、屋顶植被、雨水回收系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该馆的设计(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②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的功能③坚持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为我所用④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博物馆设计通过题刻等架起历史与现实桥梁,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魅力(④正确);传递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功能(②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包容不同文化(①),也未涉及与外来文化交流互鉴(③)。故答案为 D。2、(2025·河北·高考真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鼓励支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研修,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由此可知( )①“留学中国”能力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措施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是扩大中外交流的主要形式③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利用好国际优质教育资源④深耕鲁班工坊利于推进国际合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B。【详解】①: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留学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留学中国”能力建设有助于推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①正确。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有利于扩大中外交流,但“主要形式”夸大了其影响力,②错误。③: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实践,③错误。④: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有利于促进教育交流,深化国际教育故本题选B。合作,不断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④正确。故本题选B。3、(2023·全国·模拟预测)2022年第4届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见图)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希望以“飞飞”为寄托,展现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带给我们的文化启迪有(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作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④继承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详解】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重要滋养,而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①错误。②③:“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希望以“飞飞”为寄托,展现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③正确。④: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而没有涉及吸收外来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五)教学反思及反馈评价【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 2025 年时政热点,如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一带一路” 文化旅游合作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现实感和说服力。但在讲解文化发展保持开放心态深层次原因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后续可增加更多文化发展历史案例对比分析,加强引导。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小组讨论方向易偏离主题,需进一步加强讨论引导和规范。在今后教学中,要持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反馈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积极思考、观点新颖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参与度不高学生加强引导。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课后练习作业,分析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针对错误较多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于实践作业,从学生方案的创意性、文化融合度、可行性等方面评价,选取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分享,促进学生相互学习。通过多维度反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