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评价】浙教版九上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2节)拓展性评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学习评价】浙教版九上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2节)拓展性评价(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2节)拓展性评价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1)   。(2)    。(3)    。
17.(1)    。
(2)    (3)   
18.(1) ;
(2) ;
(3) 。
19(1) ;(2) ;(3) 。
20.(1)   。
(2)    。
(3)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1) 。
(2)
(3) , 。
22.(1) 。
(2)
(3) 。
23.(1) 。
(2) ,
(3) .
四、综合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4.(1)    (2)    。
(3)    。
25.(1)    ;
(2)   ;
(3)    。
26.(1) 。
(2) , 。
(3)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2节)拓展性评价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叙述中,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相对应的是(  )
A.酒精易挥发——滴几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酸滴在白纸上,纸张变黑
D.铁的熔点高达1538℃——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B
【解析】A.酒精易挥发,“易挥发”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滴几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这是因为酒精挥发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蜡烛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性”是物理性质,浓硫酸酸滴在白纸上,纸张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纸张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体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而非吸水性,故C错误。
D.铁的熔点高达1538℃,“熔点”属于物理性质,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国学经典》课,深受同学们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白玉为床金做马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D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白玉为床金做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3.宁溪糟烧是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酿酒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过程包括:粉碎、发酵、过滤、蒸馏、调制等。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碎:将酿酒原料黄酒糟粉碎
B.发酵:将黄酒糟与大米等混合发酵,产生酒精
C.过滤:将产生的酒与固体杂质分离
D.调制:调酒师按照需要调配不同浓度的白酒
【答案】B
【解析】A、将酿酒原料黄酒糟粉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将黄酒糟与大米等混合发酵,产生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将产生的酒与固体杂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调酒师按照需要调配不同浓度的白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4.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自制无壳鸡蛋 B.自制酸碱指示剂 C.自制汽水 D.自制即热饭盒
【答案】B
【解析】A.自制无壳鸡蛋的过程中,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了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通常是将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紫甘蓝、牵牛花等)捣碎后,用酒精浸泡并过滤,得到能够指示溶液酸碱性的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自制汽水的过程中,需要向水中加入柠檬酸和小苏打(碳酸氢钠),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水和一些其他物质(如柠檬酸钠等),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自制即热饭盒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人体皮肤为弱酸性,洗手液的pH越接近皮肤的pH对皮肤伤害越小。从这个角度考虑下列四款洗手液中对皮肤伤害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越大,酸性越弱,可知成弱酸性的是乙,呈强酸性的是甲,丙和丁呈碱性。
6. 如图所示为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溶液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可使Z变蓝
【答案】C
【解析】A.X的pH为3,小于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可能是硫酸氢钠溶液,故说法错误;
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如氯化钠的溶液也是中性的,故说法错误;
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说法正确;
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说法错误。
7. 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正确的是(  )
A.红色 B.紫色 C.粉色 D.蓝色
【答案】A
【解析】A.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正确;
B.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错误;
C.碱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D.纯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蓝色,错误。
8. 不同类型水对人体作用不同,下列“水”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
A.糖水 B.食盐水 C.苏打水 D.汽水(碳酸水)
【答案】C
【解析】A.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糖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色,错误;
B.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色,错误;
C.苏打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正确;
D.汽水(碳酸水)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色,错误。
9. 兴趣小组同学分别向下列试剂中滴加自制甘蓝汁,现象记录在表中: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醋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红色
依据上述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白醋中含有稀盐酸 B.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C.在肥皂水中加入甘蓝汁将显蓝色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答案】B
【解析】A.白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不能说明白醋中含有稀盐酸,错误;
B.甘蓝汁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正确;
C.肥皂水显碱性,加入甘蓝汁将显绿色,不是蓝色,错误;
D.用甘蓝汁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判断各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错误。
10.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答案】A
【解析】A.从图中可知,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pH小于7,呈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说法错误。
B.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洗手液b的pH在5~6之间,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洗手液b的pH比洗手液a的pH大,因此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说法正确。
C.洗手液c的pH在8~9之间,pH﹥7,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法正确。
D.洗手液d的pH在12~13之间,呈碱性,洗手液a呈酸性,洗手液d和a混合时,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和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小于7,如果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大于7,说法正确。
11.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当pH<3.1时,甲基橙显红色;pH>4.4时,甲基橙显黄色;pH在3.1~4.4范围内,甲基橙显橙色。某同学利用甲基橙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 白醋 稀盐酸 肥皂水 石灰水
加入甲基橙后溶液的颜色 红色 红色 黄色 黄色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  )
A.溶液的pH:肥皂水>白醋
B.甲基橙显橙色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可能等于7
D.甲基橙可以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目信息,当pH<3.1时,甲基橙显红色,pH>4.4时,甲基橙显黄色,由于白醋和稀盐酸加入甲基橙后都显红色,说明它们的pH都小于3.1,而肥皂水加入甲基橙后显黄色,说明其pH大于4.4,因此可以推断出肥皂水的pH大于白醋的pH,选项正确;
B.甲基橙在pH为3.1~4.4的范围内显橙色。这个范围内的溶液实际上是显酸性的,因为pH小于7的溶液都被定义为酸性溶,“甲基橙显橙色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是正确的,选项正确;
C.盐酸是强酸,石灰水是强碱。当它们以等体积混合时,如果它们的浓度相同,那么混合后的溶液pH应该等于7,即中性,即使它们的浓度不同,通过调整混合比例,也有可能得到pH等于7的溶液,选项正确;
D.氯化钠溶液是中性的,其pH接近7,而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性的,其pH大于7,但是根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当pH在3.1~4.4之间时显橙色,而当pH大于4.4时显黄色,因此,无论是氯化钠溶液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甲基橙后都会显黄色,无法区分两者,选项错误;
12.某同学利用黑枸杞自制酸碱指示剂,下表是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滴加该指示剂后呈现的颜色。若将该指示剂分别滴加到题图三支试管中,试管内溶液颜色从左往右依次是(  )
溶液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黑枸杞浸出液颜色 粉红色 紫色 深蓝色
A.深蓝色、紫色、粉红色
B.粉红色、深蓝色、紫色
C.紫色、紫色、粉红色
D.紫色、粉红色、深蓝色
【答案】D
【解析】黑枸杞浸出液遇酸性溶液呈粉红色,遇中性溶液呈紫色,遇碱性溶液呈深蓝色,食盐溶液显中性,食醋溶液显酸性,肥皂水显碱性,若将该指示剂分别滴加到如图三支试管中,试管内溶液颜色从左往右依次是紫色、粉红色、深蓝色。
13.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洁剂为强酸性或强碱性
B.草木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柠檬
D.橘子的酸性比苹果强
【答案】A
【解析】A.厨房清洁剂的pH约为12~13,显强碱性;厕所清洁剂的pH约为1~2,显强酸性,清洁剂为强酸性或强碱性,正确;
B.草木灰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错误;
C.柠檬的pH小于7,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柠檬,错误;
D.苹果的pH比橘子小,所以苹果的酸性比橘子强,错误。
14.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可以用pH试纸检验,故正确;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酚酞遇碱变红,可以鉴别,故正确;
C.碳酸钠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
D.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错误;
15.在研究酸碱间发生的反应时,小明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溶液,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
A.无色→红色 B.红色→无色 C.蓝色→无色 D.无色→蓝色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仍为无色。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常温常压下酒精具有如下性质:
①易燃 ②易挥发 ③无色透明的液体 ④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
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⑥凝固点低
(1)“易燃”属于酒精的    性质。
(2)利用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临床上常用它为高烧患者擦身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该现象表明,液体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酒精的用途很广,如将它作为温度计的填充液,这是因为酒精具有    的性质(选填上述序号)。
【答案】(1)化学;(2)吸收;(3)⑥。
【解析】(1)“易燃”是酒精在燃烧(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因此属于化学性质。
(2)临床上用酒精擦身降温,正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原理,因此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3)题目中酒精的性质⑥为“凝固点低”,这一性质保证了酒精在较低温度下仍能保持液态,可正常用于温度计,因此选⑥。
17.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1)根据以上信息,写出氯气的一条物理性质:    。
(2)氯气罐内为液氯,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会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钢罐不仅可以储存氯气,还能储存其他多种气体。若钢罐中有种密度为6千克/米3的气体被抽出一半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千克/米3。
【答案】(1)黄绿色(或有剧烈刺激性气味,或密度比空气大,或能溶于水);(2)物理;(3)3。
【解析】(1)根据以上信息,氯气的物理性质有: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氯气罐内为液氯,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会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挥发变成气体,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产生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含义物理变化;
(3)若钢罐中有种密度为6千克/米3的气体被抽出一半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为3千克/米3。
18. 小塘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了2滴自制紫薯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草木灰溶液
现象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在石灰水中滴加紫薯汁,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用 ,滴在pH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若用pH试纸测定草木灰溶液时,不慎将pH试纸用蒸馏水浸湿了,则测得的pH值应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绿色(2)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3)偏小
【解析】(1)紫薯汁遇氢氧化钠溶液绿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石灰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薯汁变成绿色;
(2)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操作为: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草木灰溶液能使紫薯汁变成绿色,所以草木灰溶液显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草木灰溶液时,不慎将pH试纸用蒸馏水浸湿了,草木灰溶液被稀释,碱性减弱,则测得的pH值应比真实值偏小。
19.现有氢氧化钠(碱性)、氯化钠(中性)、盐酸(酸性)三种溶液,用具体实验解释如图所示的函数图像:
(1)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溶液的过程;
(2)Y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溶液的过程;
(3)Z表示向 溶液中加入水的过程。
【答案】(1)氢氧化钠/NaOH(2)氯化钠/NaCl(3)盐酸/HCl
【解析】(1)X的pH由7逐渐增大,碱性增强,所以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碱或碱性溶液过程,所以为氢氧化钠;
(2)Y的pH不变,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中性物质过程,所以为氯化钠;
(3)Z的pH逐渐增大但不超过7,酸性减弱,Z表示向酸性溶液中加入水的过程,所以为盐酸。
20.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化学试剂,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下表展示了它的发现及发展历史。请结合下表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红茶茶叶来初步测定自己汗液的酸碱性,发现茶叶颜色变红,则说明汗液呈     性。
(2)为进一步精确地获取汗液的酸碱度,小科利用pH试纸进行测定,请描述此方法的过程:    。
(3)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及发展历史,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现代的酸碱指示剂能够更加精确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因此石蕊试液会被淘汰
B.酚酞可以用来区分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C.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勇于探索
D.人们对于酸碱指示剂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
【答案】(1)酸;
(2)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适量的待测汗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读出汗液的pH;
(3)CD。
【解析】(1)小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红茶茶叶来初步测定自己汗液的酸碱性,发现茶叶颜色变红,由题干信息可知,汗液呈酸性;
利用pH试纸进行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适量的待测汗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读出汗液的pH;
(3)A.现代的酸碱指示剂能够更加精确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但石蕊试液显色明显,操作方便,不会被淘汰,选项说法错误;
B.酚酞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显无色,无法用酚酞试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C.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勇于探索,选项说法正确;
D.人们对于酸碱指示剂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1.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探究某pH值异常的水库水质的垂直分层特征,在6月的正午对某藻类繁盛的水库进行监测。他们在湖心处分层采样(采样深度分别为0.5米、1.0米、2.2米、4.2米、7.2米),每个深度同一时间采集3组水样,监测数据如下图:
(1)每个采样点采集3组样品的目的是 。
(2)根据图中数据,该水库水体随深度的增加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有同学从图中得出“水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变化导致了水体的pH值变化”,你是否赞同? 请从水体中藻类代谢活动的角度说明理由 。
【答案】(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减弱(3)否(或“不赞同”);表层溶解氧和pH大都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有关,即表层可接收到的阳光多,藻类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氧气多(增加溶解氧)。同时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水中酸性物质,使 升高),两者是并列结果,而非因果关系
【解析】(1)(1)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会进行多次采样。通过采集3组样品,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水库水质的垂直分层特征。
(2)分析pH值随深度的变化根据图中数据,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pH值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该水库水体随深度的增加碱性减弱。
(3)表层溶解氧和pH大都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有关,即表层可接收到的阳光多,藻类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氧气多(增加溶解氧)。同时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水中酸性物质,使pH升高),两者是并列结果,而非因果关系,所以不赞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
22.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
(1)制取试剂:小组制作试剂过程如图,步骤③中物质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
(2)检验试剂:小组将紫甘蓝汁滴入4种物质中,部分现象如下表所示,请预测实验②中紫甘蓝的颜色。
实验 ① ② ③ ④
物质 水 碳酸钠溶液 石灰水 白醋
颜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3)应用试剂: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测量校园——矩形农场土壤的酸碱性,小组选取了5—6个位置取样测量(图中 )表示农场俯视图取样点),则取样方式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1)过滤(2)绿色(3)A
【解析】(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步骤③是将紫甘蓝汁液与残渣分开,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
(2)根据表中提供的现象,紫甘蓝汁液在石灰水中显绿色,石灰水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所以紫甘蓝汁液在碳酸钠溶液中也应该是显绿色;
(3)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时,要在地块的5个均匀的位置进行取样,测定结果才比较准确,观察图示可知,A比较均匀。
23.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若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溶液的酸碱性:草木灰水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 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性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pH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答案】(1)红色 (2)碱性 < (3)BC
【解析】正确的pH试纸使用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进行检验,C把pH试纸润湿会使溶液被稀释导致数值不准确,A直接放人待测液中会使溶液被污染。
四、综合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4.小新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3)若在测量稀盐酸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     (填“大”或“小”)。
【答案】(1)可以;(2)肥皂水;(3)大。
【解析】(1)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该花汁遇酸性溶液红色,遇中性溶液显黄色、遇碱性溶液变绿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分泌的蚁酸具有酸性,是由于蚊子分泌出的酸性物质有刺激作用,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可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肥皂水显碱性,符合要求,石灰水和烧碱溶液具有腐蚀性,不能选用。
(3)若在测量稀盐酸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稀释了稀盐酸,酸性变弱,会使pH偏大。
25.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
【答案】碱性 2 5
【解析】(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2、5,这是因为稀盐酸、稀硫酸都是显酸性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3,这是因为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26.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而且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兴趣小组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编号)。
(2)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碳酸钠溶液100克,需要溶质碳酸钠的质量 克。若稀释为2%的碳酸钠溶液需要加水 克。
(3)将适量碳酸钠粉末酒在粘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进行擦洗,洗涤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
【答案】(1)c3(2)6;200(3)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解析】(1)pH>7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则由表格数据可知,溶液碱性最强的是c3;
(2)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碳酸钠溶液100克,需要溶质碳酸钠的质量为;
若稀释为2%的碳酸钠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解得,故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00g;
(3)由表格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则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因此将适量碳酸钠粉末酒在粘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进行擦洗,洗涤效果更好,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2节)拓展性评价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叙述中,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相对应的是(  )
A.酒精易挥发——滴几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酸滴在白纸上,纸张变黑
D.铁的熔点高达1538℃——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国学经典》课,深受同学们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白玉为床金做马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宁溪糟烧是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酿酒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过程包括:粉碎、发酵、过滤、蒸馏、调制等。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碎:将酿酒原料黄酒糟粉碎
B.发酵:将黄酒糟与大米等混合发酵,产生酒精
C.过滤:将产生的酒与固体杂质分离
D.调制:调酒师按照需要调配不同浓度的白酒
4.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自制无壳鸡蛋 B.自制酸碱指示剂 C.自制汽水 D.自制即热饭盒
5.人体皮肤为弱酸性,洗手液的pH越接近皮肤的pH对皮肤伤害越小。从这个角度考虑下列四款洗手液中对皮肤伤害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 如图所示为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溶液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可使Z变蓝
7. 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正确的是(  )
A.红色 B.紫色 C.粉色 D.蓝色
8. 不同类型水对人体作用不同,下列“水”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
A.糖水 B.食盐水 C.苏打水 D.汽水(碳酸水)
9. 兴趣小组同学分别向下列试剂中滴加自制甘蓝汁,现象记录在表中: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醋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红色
依据上述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白醋中含有稀盐酸 B.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C.在肥皂水中加入甘蓝汁将显蓝色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10.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11.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当pH<3.1时,甲基橙显红色;pH>4.4时,甲基橙显黄色;pH在3.1~4.4范围内,甲基橙显橙色。某同学利用甲基橙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 白醋 稀盐酸 肥皂水 石灰水
加入甲基橙后溶液的颜色 红色 红色 黄色 黄色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  )
A.溶液的pH:肥皂水>白醋
B.甲基橙显橙色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可能等于7
D.甲基橙可以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12.某同学利用黑枸杞自制酸碱指示剂,下表是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滴加该指示剂后呈现的颜色。若将该指示剂分别滴加到题图三支试管中,试管内溶液颜色从左往右依次是(  )
溶液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黑枸杞浸出液颜色 粉红色 紫色 深蓝色
A.深蓝色、紫色、粉红色
B.粉红色、深蓝色、紫色
C.紫色、紫色、粉红色
D.紫色、粉红色、深蓝色
13.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洁剂为强酸性或强碱性 B.草木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柠檬 D.橘子的酸性比苹果强
14.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15.在研究酸碱间发生的反应时,小明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溶液,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
A.无色→红色 B.红色→无色 C.蓝色→无色 D.无色→蓝色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常温常压下酒精具有如下性质:
①易燃 ②易挥发 ③无色透明的液体 ④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
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⑥凝固点低
(1)“易燃”属于酒精的    性质。
(2)利用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临床上常用它为高烧患者擦身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该现象表明,液体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酒精的用途很广,如将它作为温度计的填充液,这是因为酒精具有    的性质(选填上述序号)。
17.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1)根据以上信息,写出氯气的一条物理性质:    。
(2)氯气罐内为液氯,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会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钢罐不仅可以储存氯气,还能储存其他多种气体。若钢罐中有种密度为6千克/米3的气体被抽出一半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千克/米3。
18. 小塘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了2滴自制紫薯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草木灰溶液
现象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在石灰水中滴加紫薯汁,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用 ,滴在pH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若用pH试纸测定草木灰溶液时,不慎将pH试纸用蒸馏水浸湿了,则测得的pH值应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现有氢氧化钠(碱性)、氯化钠(中性)、盐酸(酸性)三种溶液,用具体实验解释如图所示的函数图像:
(1)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溶液的过程;
(2)Y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溶液的过程;
(3)Z表示向 溶液中加入水的过程。
20.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化学试剂,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下表展示了它的发现及发展历史。请结合下表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红茶茶叶来初步测定自己汗液的酸碱性,发现茶叶颜色变红,则说明汗液呈     性。
(2)为进一步精确地获取汗液的酸碱度,小科利用pH试纸进行测定,请描述此方法的过程:    。
(3)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及发展历史,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现代的酸碱指示剂能够更加精确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因此石蕊试液会被淘汰
B.酚酞可以用来区分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C.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勇于探索
D.人们对于酸碱指示剂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1.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探究某pH值异常的水库水质的垂直分层特征,在6月的正午对某藻类繁盛的水库进行监测。他们在湖心处分层采样(采样深度分别为0.5米、1.0米、2.2米、4.2米、7.2米),每个深度同一时间采集3组水样,监测数据如下图:
(1)每个采样点采集3组样品的目的是 。
(2)根据图中数据,该水库水体随深度的增加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有同学从图中得出“水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变化导致了水体的pH值变化”,你是否赞同? 请从水体中藻类代谢活动的角度说明理由 。
22.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
(1)制取试剂:小组制作试剂过程如图,步骤③中物质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
(2)检验试剂:小组将紫甘蓝汁滴入4种物质中,部分现象如下表所示,请预测实验②中紫甘蓝的颜色。
实验 ① ② ③ ④
物质 水 碳酸钠溶液 石灰水 白醋
颜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3)应用试剂: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测量校园——矩形农场土壤的酸碱性,小组选取了5—6个位置取样测量(图中 )表示农场俯视图取样点),则取样方式合理的是 。
A. B. C. D.
23.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若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溶液的酸碱性:草木灰水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 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性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pH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四、综合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4.小新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3)若在测量稀盐酸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     (填“大”或“小”)。
25.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
26.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而且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兴趣小组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编号)。
(2)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碳酸钠溶液100克,需要溶质碳酸钠的质量 克。若稀释为2%的碳酸钠溶液需要加水 克。
(3)将适量碳酸钠粉末酒在粘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进行擦洗,洗涤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