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南开区高二期末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天津南开区高二期末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 历史学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I:I——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世纪初,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从新的史观出发,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
A.周期性的治乱更替是中国古代的历史规律
B.铁犁牛耕的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C、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D.尊崇儒学是西汉大一统局面发展的根基
2.魏晋到唐宋法律都保留“存留荠亲”制,“犯流罪而祖父母、父母老(八十)疾应侍,—家无期亲成丁者,权留养亲,不在赦例;但如家有进丁亲终期年者,仍执行流刑”。这一规定体现出
A. 宽刑慎罚的传统原则 B. 中华法系的成熟完备
C. 礼法结合的治理理念 D.程朱理学的健全发展
3.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大运河两岸要用石头筑牢堤坝,以免泥土落入;以石块铺设路面,以免道路泥泞:道路两旁栽植柳树等树木。这
A.维持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B.体现了水陆交通体系的完备
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D.说明了政府重视运河的治理
历史 第 1 页 共 8 页
4.《宋史·食货志》载:“(南宋)泉、广二舶司,岁抽解香药、犀象、真珠、龙脑等物,以数十万计……凡乳香抽解,每斤二贯文,象牙每斤五百文。”周去非《岭外代答》亦云:“蕃舶之利,颍以富国。”据此可知,南宋市舶司的设置有利于
A.充实财政 B.发展经济 C.港口繁荣 D.垄断贸易
5.“哪吒”形象源自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作为佛教护法神,原本以凶恶、忿怒的夜叉形象示人。北宋苏辙诗作《那吒》中写道“北方天王直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而在明清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哪吒作为“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则成了保护“陈塘关百姓、闹海屠龙、剔骨还父”的少年英雄。这一变化说明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佛教儒家斗争激烈
C.佛教日趋本土化 D.资产阶级追求自由
6.按咸丰皇帝的设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只是一个随时可能被裁撤的临时性机构。但之后,总理衙门大臣的人数却由5人增加到:7—11人,他们大多由各部院的尚书、侍郎兼任,甚至出现“办夷之臣。即秉政之臣”的格局。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统筹规划地方洋务新政 B 协同政见寻求自强之道
C.机构设置注重相互制衡 D.提升对涉外事务的重视
7.下图为1950年艾中信所作油画《女司机田桂英》,展现了新中国第一位火车女司机田桂英驾驶机车的英姿。该作品在当时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主要是因为它
A.彰显了新中国妇女新风貌 B.采用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C.展现了新中国工业化成就 D.宣传了革命英雄模范事迹
历史 第 2 页 共 8 页
8. 据统计,1951—1956年底,兰州市的人口由25.9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增长了142%。同期,西安市的人口增长了107%,鞍山市增长了140%,齐齐哈尔市增长了150%。导致这些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B. 城市物价的全面稳定
C. 国家工业战略的实施 D. 户籍管理制度的调整
9.育西方学者认为,16世纪某国“在远东开展的生丝、白银贸易并非孤立的经济活动,而是南中国海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国“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据点。他们对中、日贸易的开发意味着世界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材料所述的国家是
A 葡萄牙 B. 法国 C. 荷兰 D. 英国
10.1822年,巴西帝国建立,成为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唯一一个实行君主制的国家。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传播 B. 欧洲强国的阻挠
C. 国家解放的方式 D.门罗主义的影响
11、与下图所示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
A.西欧地区 B.巴尔干地区 C.亚太地区 D.中东欧地区
12.1814年维也纳会议期间,一切重大问题多由俄国沙皇,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首相在幕后决定,各大国各持己见,争吵不休,会议进程受阻。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近代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B. 维也纳会议确立新外交制度
C. 会议开创主权独立原则 D.欧洲秩序重构导致利益失衡
历史 第 3 页 共 8 页
13.19世纪末,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经济上通过出口初级产品获得一定发展,如咖啡等的出口量增加:但政治上却长期处于“考迪罗”的独裁统治,社会动荡不安。这说明
A.霸权主义对拉美全面渗透 B. 独裁统治有利于经济发展
C.社会转型存在不可复制性 D.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2、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关于秦朝服役迟到的处罚规定,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而唾虎地粢墓出土的竹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征···失期三日到五日,淬(资备):六日到旬,赀一盾(盾牌);过旬,赀一甲 (盔甲)”。《戍律》记载“今士五甲(应征者)不会(到岗),治(笞)五十”。对三则史料最合理的解读是
A.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冲突时应以实物为准
B.史料的互证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
C 适用情境不同导致戍律与徭律处罚力度的差异
D.“失期,法皆斩”可能只是发动起义的策略宣传
15.美国史学家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对此观点认识最深刻的是,该观点
A.忽视中国自身孕育的变革力量 B.有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C.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复杂性 D.基本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历史第 4 页 共 8 页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3题, 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少数民族政权“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进入隋唐时期,我国重新实现了统一,国家和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进取性。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中国与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及至欧洲、非洲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外来的佛教逐渐与中国本土的文化融合,一元化的概略结构下君权较为强大,宗教只是附从于世俗政治的一种工具。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材料二
5世纪后期, 日耳曼人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并建立了一系列封建王国,欧洲进入漫长的中世纪。因古代罗马帝国没有稳固的统一基础,加之后来日耳曼人各政权的相互攻伐,西欧从此再未真正实现统一。9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趋于成熟, 日耳曼人国家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商业接近于无,社会基本单位是实力强大但独立性强的大庄园,政治体制是世袭贵族把控的封君封臣制。日耳曼人还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凌驾于王权之上。这一时期的西欧各国大体上游离于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之外,这些与古代罗马有很大不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9世纪中国和西欧社会发展的各自表现。(8分)
历史 第 5 页 共 8 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5—9世纪中国和西欧社会发展不同的原因。(1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直至清代前期,中国无疑仍是世界上先进国家,在中国和西方的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每年有大量出口,西方只能以美洲白银支付。据估算,十六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为1亿两,合3000吨;而外国人的估算多得多,认为流入中国的白银有7000或1万吨。另一种估算是十七八世纪时,中国从国外输入6万吨白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67~1894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 (单位:千两海关)
年份 类别 1867~1869 1870~1874 1875~1879 1880~1884 1885~1889 1890~1894
出口 总值 58041 66720 71332 70804 83484 107083
茶叶比重 56. 04% 52. 69% 48. 22% 45. 53% 36. 98% 27. 29%
生丝比重 31. 44% 33. 67% 31. 25% 26. 66% 23. 57% 24. 09%
进口 总值 64283 66422 72868 79050 102722 141932
鸦片比重 39. 81% 39. 12% 41. 84% 37. 49% 27. 48% 21. 10%
棉制品比重 28. 86% 32. 30% 26. 82% 29. 43% 34. 70% 34. 98%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历史 第 6 页 共 8 页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增长依然高于工业制成品。到1990年,中国终于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平均达到约9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下降,初级产品进口占比逐渐上升。1981年,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出口贸易中升至第19位:1997年,跻身国际贸易前10位行列;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居全球首位。
——孙玉琴主编《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0分)
(2)结合中外历史知识,简析不同时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变化的原因。(10分)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大兴城
隋文帝以汉长安城内宫殿与居民杂处,不便于民;水苦涩,不宜饮用为由,在汉代长安的东南创建了一座全新的都城——大兴城(下图)。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外廓方正,内有纵横干道各三条,称为“六街”。中轴线北端是宫城,宫城前是皇城。全城设109个坊和2个市。坊有坊墙围绕,四面开门,按时启闭,晚上关门后不得随意出入。城的东南隅曲江所在的低洼地段,辟为供居民游赏的园林,这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是值得称赞的举措。唐代将大兴城改称长安城,作为都城,继续加以完善。后来因为宫城湫隘、宫殿不敷使用,在长安城东北隅城墙之外修建了一座大明宫,大明宫逐渐成为唐代的政治中心,尺度比明清紫禁城要大得多,非主殿的麟德殿是太和殿面积的3倍。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开引沪水入大兴城之水渠,因渠流靠近城东龙首原,亦称龙首渠。
——安沛君、杨瑞《营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兴城布局的两个显著特点。(4分)
(2)结合隋朝社会背景,分析大兴城布局设计所体现的核心理念。(6分)
(3)有学者认为“大兴城的规划是秦汉以来都城营建的集大成者”。请结合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5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 历史学科答案
Ⅰ卷共15题, 每题3分, 共45分。
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C D A C A C
题号 11 12 13
答案 C D D
单项选择题Ⅱ(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1个选项为2分,有1个选项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题号 14 B D C A 15 B A D C
答案 3分 2分 1分 0分 3分 2分 1分 0分
第Ⅱ卷本卷共3题,共55分。
16. (20分)
(1)中国:民族交融,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 魏晋隋唐的历史进程是连续的;佛教本土化并从属于世俗政权;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对外交流频繁; (4分)
西欧:西罗马帝国崩溃,封建王国并立; 从西罗马至中世纪存在明显断裂;基督教凌驾于王权之上;以庄园为基本经济单位;西欧与世界的联系较少。 (4分)
(2)中国: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为重新统一奠定了文化基础;隋唐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文化政策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向心力;隋唐制度创新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需要国家统一与稳定。 (8分)
西欧:罗马帝国的统一依靠武力维持,缺乏真正统一的经济、文化基础是历史原因;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政治分裂的政治原因;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是政治分裂的经济根源;罗马教廷处于最高地位,不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 (4分)
17.(20分)
(1)明清时期,中国丝、茶叶、瓷器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处于贸易出超地位。(3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3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迅速上升。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4分)
(2)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加强,使用中国商品成为西方社会风尚。(3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同时期的西方经历了工业革命,逐渐加紧对华侵略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继续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提供了更广的平台。(4分)
18.(15分)
(1)特点:①中轴对称布局,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宫城、皇城、坊市对称分布,体现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②坊市严格分离,居民区(坊)与商业区(市)界限分明,实行封闭式管理,反映政府对城市经济的控制。(4分)
(2)理念:①强化中央集权:宫城、皇城居中且规模宏大,象征皇权对政治、军事的绝对控制,符合隋朝结束分裂、重建统一帝国的需求;②注重实用功能:龙首渠等水利系统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坊市划分便于治安管理,体现务实规划思想;③承袭文化传统:吸收传统的都城轴线布局,融合儒家礼制与法家秩序,展现对前代都城营建经验的整合。(6分)在天津考生下载更多资料
(3)说明:大兴城继承秦汉以来都城“中轴对称布局”“坊市严格分离”的传统,同时创新性完善了水系、防御等系统,为唐代长安城的国际都市形态奠定基础,并对宋元明清都城规划产生深远影响。(5分)(答案应该突出继承秦汉;影响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