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2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2025·南京)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支持奥匈,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法国和英国随即卷入战争。这表明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军事集团的连锁反应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2.(2025·扬州)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战争之际,有外交官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加快三国同盟形成 B.重建亚洲地区秩序C.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D.推动世界持久和平3.(2025·扬州)清晨,人们醒来时,惊讶地在街头看到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机关。”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光荣革命C.十月革命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2024·扬州) 1921年底,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之后可以开设私人出版社,出版社可以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办公室、编辑部、仓库和书店。这是因为当时( )A.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5.(2024·苏州) 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一战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是( )A.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 B.印度士兵是斗争的主力C.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D.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6.(2024·日照)观察下面有关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探索的时间尺,其中④处为(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C.一五计划 D.新经济政策7.(2024·镇江)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起初怀疑苏联为新社会制定的计划,许多人都认为它们一定会失败。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为真正的兴趣所代替。”西方人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苏联( )A.新经济政策缓解了社会危机 B.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C.独特模式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巨大成效8.(2024·宿迁)据统计,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种变化表明( )A.新经济政策效果明显 B.苏联的五年计划成效显著C.农奴制改革弊端丛生 D.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9.(2024·扬州) 下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该表直接反映( )(单位:千万英镑)国别时间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0.(2024·盐城) 国内战争胜利后,列宁同意外国资本家回到俄国,经营一些当时没有力量经营的项目。这说明,苏俄(联)正在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11.(2024·连云)苏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九(1)班同学按时序对其探索过程进行了排序,其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2.(2022·盐城)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开展13.(2022·泰州)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14.(2023·泰州)《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社会主义( )A.由理想变成现实 B.工业化成功实现C.计划经济的形成 D.从暴力走向和平15.(2022·苏州)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领导人说:“事情似乎很奇怪.社会主义共和国怎么能依靠资本主义来改善自己的状况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论述意在( )A.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B.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C.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 D.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16.(2025·海陵模拟)殖民地为其宗主国出钱、出力、出兵、出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列强却变本加厉地剥削殖民地。这场战争也为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赢得喘息的机会,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此外,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还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些因素带来的结果是( )A.拉丁美洲走向独立 B.民族民主运动高涨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17.(2025·建湖模拟)列宁强调:“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体现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18.(2025·连云港模拟)观察下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组成“三国协约”的是(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D.①②④19.(2025·苏州模拟)某同学在网上搜索历史主题班会的相关资料,其搜索内容包含如下几个关键词:“华盛顿”“章西女王”“圣雄甘地”。据此判断,该班会的主题应为( )A.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 B.民主改革浪潮汹涌澎湃C.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D.社会主义运动空前高涨20.(2025·苏州模拟)《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在诗歌《巴黎公社走过这条路》中写道:"巴黎公社是一声霹雳,这是值得巴黎骄傲的。”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巴黎公社( )A.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B.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推翻法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非选择题21.(2024·苏州)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从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到现在已经差不多500年时间,大致经历了六个时段:第一个财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第二个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第四个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第五个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第六个时段,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编自张海鹏龚云《马克思主义岂是历史虚无主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第二个时段,写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第三、四时段,指出列宁为恢复经济于1921年开始实施的政策,以及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重大举措。(2)第五个时段,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7年间实现工业化起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措施。第六个时段,写出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重要会议。22.(2022·镇江)19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但20世纪初期,这一格局改变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战后,欧洲走向没落,美国和日本则利用战争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纽约取代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本成为英法等国的债权国。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依据实力强权,确立了从欧洲到非洲和亚太地区的新国际格局,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改变了以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强大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这两股政治力量的结合,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过程。这表明,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创建了什么性质的国家?20世纪初的“新国际格局”是通过哪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2)据材料概括说明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无法维持下去的主要理由。(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世界历史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趋势。参考答案1-10 BCCAD DCBBB11-20 DCAAB BBBCC21.(1)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政策:新经济政策。举措: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措施:实行“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22.(1)性质:无产阶级专政(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国家)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主要理由:帝国主义阵线被十月革命所冲破(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改变;欧洲的衰落(美日的发展);帝国主义无力摆脱两股政治力量的冲击(民族解放运动削弱殖民势力)(3)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民族解放运动动摇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