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新 课 导 入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什么变化
九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俄国的改革
第2课
目 标 展 示
课程标准:了解俄国1891年改革等史事,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了解俄国形成的大致过程。
史料实证: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释:知道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唯物史观:通过俄国两次改革,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理解改革在俄国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家国情怀: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阅读彼得一世改革这一目内容、相关史事、人物扫描及图片,合作探究并在书上勾画以下问题:
1.俄罗斯的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2.彼得一世改革的概况(背景、时间、目的、方式、内容)
2.合作探究: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及影响。
新 课 学 习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俄罗斯的兴起与统一
阅读课本第6页,了解俄国历史演变过程。
9世纪晚期
建立基辅罗斯
(第一个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
被蒙古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
公国崛起
16世纪初
建立统一的
俄罗斯国家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二)背景
材料一: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材料二: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国际:西欧国家强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国内: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三)概况
彼得一世改革 目的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 向西方学习
内容 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四)性质及影响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彼得一世大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此称霸波罗的海,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胜利,俄国宣布成为帝国。俄国议会同时为彼得加冕,并授予他“彼得大帝”的称号。
影响:
1.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俄国成为了欧洲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3.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局限性)。
彼得绝非西方的盲目崇拜者,西方的意义对他而言是技术,他只想为俄罗斯引入西欧的智力和物质资源,使俄罗斯能够在欧洲占据独特的位置。彼得的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专制制度,改革者是君主本人,这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也是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大国崛起》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①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②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请回答:你认为普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彼得一世
1672—1725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阅读废除农奴制这一目内容、相关史事及图片合作探究并在书上勾画以下问题:
1.废除农奴制的背景。
2.废除农奴制的概况(人物、时间、目的、内容)。
2.合作探究:废除农奴制的性质及意义。
新 课 学 习
目标导学二:废除农奴制
(一)背景
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 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材料二: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目标导学二:废除农奴制
(二)概况
废除农奴制 时间 1861
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 巩固统治,避免人民革命
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目标导学二:废除农奴制
(三)性质及影响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材料二:按改革法规定:农民获得一块份地,须向地主缴纳高于原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的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至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夺了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根据两则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
1.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积极)。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消极)。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不 同 点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未触动农奴制
废除了农奴制度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中国建设的启示:
启示:
1.改革是强国之路。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4.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5.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课 堂 总 结
1.背景:俄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彼得一世决心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一世改革
3.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等
俄国的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
废除农奴制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付出沉重代价
4.影响: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强化农奴制
3.影响: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
直 击 中 考
1.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材料中的“改革”( )
A.宗旨是维护农民的利益 B.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废除了俄国土地私有制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改革宣言。从法令内容上看,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改革最终使2100万农奴获得了解放,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这反映了俄国( )
A.推行文化教育 B.废除农奴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向西方学习
直 击 中 考
3.“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句话指的是俄国(  )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统治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4.17世纪末,与西欧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相比,俄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沙皇彼得一世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改革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  )
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B.赶上了西欧发展水平
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