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李时珍(1518-1593)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药材《本草纲目》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意义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科技名著——《本草纲目》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科技名著——《农政全书》徐光启(1562-1633)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农政全书》它们都是具有实用性、实践性、总结性的著作,都是传统科技领域上的成就。三本科技名著有何共同特点?《天工开物》宋应星(1587-1666)一、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治丝图灌溉图挖煤图炼水银图纺车图冶铁图一、科技名著阅读课本76-78页,自主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类别作者主要 内容历史 地位医药学李时珍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对药物进行新的分类。总结了我国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工艺科技宋应星是一部科技巨著,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学徐光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建筑奇观:明长城和北京城二、建筑——明长城山海关鸭绿江嘉峪关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2.次数: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东西起止点: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万里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体现了着中华民族充满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组成: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二、建筑——北京城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1406-1420年营建北京城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靖难之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知识归纳二、建筑: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 北京城主要 构造地位 价值修筑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组成: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世界建筑的奇迹——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三、明清的思想家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时期 思想家 思想观点明中期 王守仁明末清初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陆九渊王守仁心是万物的主宰,提倡 “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概括)社会是发展的、 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王守仁内容:①宇宙观:“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②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理在心中理欲被欲望蒙蔽致良知知行合一贤人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 ”贼犹”他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王守仁四、小说和戏曲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以史实为基础,描写三国间的矛盾冲突长篇历史小说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代中期吴承恩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清朝中期曹雪芹描述了封建贵族家族的兴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1.小说四、小说和戏曲产生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顶峰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衰落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旧作品庸俗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发展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苏州昆曲古戏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昆曲脸谱2.昆曲四、小说和戏曲背景:1790年,四大徽班借乾隆帝80岁寿辰之机先后进京献艺。形成:道光年间。秦腔京调徽调昆曲汉调……京剧创造改进博采众长北京特色皮黄戏发展: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3.京剧课堂小结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科技名著医学:《本草纲目》工艺:农业:《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北京城:目的规模结构地位修建者及时间布局及特点小说和戏曲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小说:戏曲: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昆曲、京剧明清思想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