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源氏物语》平安时代1000年《浪客剑心》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初期《银魂》江户幕府末期19世纪中期《幕府将军》江户幕府时代1600年第11课 古代日本兴起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实现统一一、6世纪前的日本1.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材料一:《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材料二:《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2.大和政权的统治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部。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最高统治者:“大王”王室贵族部民:地位近似奴隶部民制一、6世纪前的日本二、大化改新1.改革背景:材料一: 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材料二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不足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员、僧侣、留学生和工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①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②国际: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原因?646年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大化2.改革内容:政治上: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②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②经济上:③统一赋税。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班田收授法)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二、大化改新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改革性质:改革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政治 中央地方经济 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郡、里班田收授法统一赋税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结论:大化改新是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大化改新与唐代制度的对比,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大化改新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大化改新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传统服饰建筑风格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唐装和服日文是在汉字基础上改造出来的。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行书体与楷书的偏旁创制的。三、幕府统治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地方失去控制,社会局势动荡不输不入1.庄园的形成:2.武士和武士集团:性质: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形成武士集团三、幕府的统治3.幕府的统治(1)形成标志:12 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标志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代。(2)特点: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把持着国家大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3)武士道大化改新启示:①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应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②应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优秀的文明成果。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日本民族特点: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不断模仿创新。课堂小结特点:天皇大权旁落,幕府把持大权武士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