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
B. 血浆和淋巴液中生活的细胞种类不完全相同
C.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相同
D. 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肌肉细胞的进出方向不同
2. 神经调节的完成依赖神经系统。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构成外周神经系统
B.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共同完成神经调节
C. 大脑的中央前回对机体各部位运动的控制都需要通过脊髓和躯体运动神经实现
D. 在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的不同部位,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
3. 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痛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相关机制如图。例如胆囊炎常引起右肩体表发生疼痛,而事实上体表并无损伤。下列有关脑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痛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牵涉痛的形成是一种条件反射
B. ①是与体表相连的感觉神经,②是与内脏相连的自主神经
C. 兴奋在②上可以双向传导,在③处只能单向传递
D. 牵涉痛形成过程中,①所在的神经元没有产生兴奋
4. 下图是解释部分激素作用机制的“第二信使学说”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若细胞内缺乏Mg2+,则部分激素将无法使靶细胞原有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化
B. 一个激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后可产生多个cAMP,可解释激素的微量高效
C. 若该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cAMP可激活参与性激素合成的酶
D. 若该激素是胰岛素,则其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与肝糖原合成有关的酶
5.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升高血糖方面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可的松本身可以显著升高血糖浓度
B. 为增加说服力,本实验可以另外增加两个对照组
C. 胰高血糖素升糖效应快,肾上腺素升糖效应持续时间长
D.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对升高血糖浓度具有协同作用
6. 渴觉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高渗性口渴和血容量减少引起容量性口渴,它们都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中有调节高渗性口渴的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
B 当血容量减少引起容量性口渴时,机体应大量补充水分来解决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D. 血容量减少会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7. 免疫系统是进行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迁移至胸腺中成熟,成熟后不再分裂、分化
B. 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都可以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C.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是机体在与病原体接触之后获得的
D.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免疫系统会攻击正常细胞导致自身免疫病
8. 外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经脱毒处理可制成类毒素。给小鼠注射类毒素后,可以在血清中提取出抗毒素。当人体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医生会用类毒素、抗毒素预防破伤风。下列有关预防破伤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时在伤者同一部位注射类毒素和抗毒素,可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B. 注射类毒素可以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C. 注射的抗毒素可以与破伤风杆菌结合,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增殖
D. 与注射抗毒素相比,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力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
9. 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动、植物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斯他林和贝利斯刮下小肠黏膜加入盐酸研磨后将提取液注入血液,证明了激素调节的存在
B. 班廷等人结扎狗的胰管,再将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制成提取液,以避免胰岛素被水解
C. 达尔文利用“减法原理”,发现胚芽鞘的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后会产生某种影响
D. 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确定其成分为吲哚乙酸
10. “酸生长理论”认为生长素可激活细胞膜表面的质子泵,将H+主动运输到细胞壁中使细胞壁酸化,酸性条件下细胞壁中的纤维素酶活化并水解部分纤维素,导致细胞壁变松弛,从而促进细胞伸长。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质子泵运输H+不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B. 胚芽鞘向光侧细胞壁的酸化程度较背光侧高
C.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与细胞吸水后膨胀有关
D. 用较高浓度的酸处理细胞以促进细胞伸长
11. EBR是一种油菜素内酯类调节剂,可以缓解盐胁迫对植物幼苗的伤害。科研工作者以垂穗披碱草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NaCl浓度/(mmol·L-1)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EBR浓度/(μmol·L-1) 0 0 2 4 6 8 10
平均苗长/mm 75 29 31 55 68 49 28
平均根长/mm 28 12 13 18 21 15 9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EBR浓度,因变量是平均苗长和平均根长
B. 本实验有两个对照组,反映了幼苗在正常和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C. 该实验证明正常条件下,一定浓度的EBR能促进垂穗披碱草幼苗的生长
D. 盐胁迫条件下,EBR促进垂穗披碱草幼苗生长的最适浓度是6μmol L-1
12. 杜松是一种常绿灌木,木质坚硬、耐腐力强,可作为优良的木材。科研人员调查了某林地中天然杜松的种群特征,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第I~III径级为幼苗、第IV~VI径级为亚成树、第VII~VI径级为成树。
A. 实验结果统计了杜松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
B. 该地幼年杜松数量多于成年杜松,种群符合“J”形增长
C. 乔木层的郁闭度属于影响杜松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D. 研究杜松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利于为采伐或保护制定对策
13. 调查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时,操作不规范会导致一定的误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杂草数量时,计数样方内和四条边线上的个体,调查值偏大
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数量时,首捕和重捕都用较大网眼的渔网,调查值偏小
C. 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振荡试管后再取样计数,可以减小误差
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用冷光灯取代白炽灯,可以减小误差
14. 分别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1和图2;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容器中混合培养,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的第12天,其种群数量最多、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 若继续混合培养,则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会因食物减少、废物积累等原因而下降
C. 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可推测,不同种群在相同环境下的K值都相同
D. 双小核草履虫的分泌物抑制大草履虫生长,使其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
15. 2024年12月,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锁边。此前,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也经过了60余年的锁边治理,93%的地区实现了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荒漠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B. 森林群落稳定性高,因此群落演替最终都会发展成为森林群落
C. 毛乌素地区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D. 夏季和冬季的毛乌素地区群落外貌和结构不同,也是群落演替的表现之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大脑中一些神经元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可卡因通过影响这些神经元导致吸毒成瘾,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 。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_______ 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回收,目的是_________ 。
(2)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_______ ,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机体难以产生愉悦感,从而成瘾。据图分析,受体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填字母)过程增强。
(3)为研究可卡因成瘾能否遗传给后代,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表格。
操作目的 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动物分组 取生理状态相似的成年雄性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2组。
建构可卡因成瘾模型鼠和对照鼠 将一组雄鼠每天注射适量可卡因,另一组雄鼠每天注射①_____ 。
获得子代 将成瘾组和非成瘾组雄性大鼠分别与②____________ 的雌鼠交配,产生F1 。
检测F1成瘾行为 让F1大鼠通过触动踏板来自主获得可卡因注射。FR1、FR3、FR5分别表示按压1次、3次、5次踏板获取1次可卡因注射。踏板压力可衡量大鼠对可卡因的渴求程度。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及结论:③__________ 。
17. 图1表示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其中a、b、c表示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填图1中字母)。分析图1可知,结构a有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轴”的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2)图2表示正常人体在25℃室内和10℃室外两种环境下的散热量情况。t2 t3段皮肤发生的两个主要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当受到寒冷刺激时,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______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增强代谢活动,促进产热。
(3)在答题卡相应区域绘制图2中的产热曲线_____。
18. γ疱疹病毒(EBV)主要侵染B淋巴细胞,图1表示其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EBV和HIV感染都可能导致________(填“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图中①细胞是APC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___________(答出2点)等,作用是________。
(2)EBV侵染B细胞后,图中③细胞识别的变化信号是__________,然后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④⑤细胞,④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EBV侵染B细胞后会促使病毒的L蛋白分布在B细胞膜上。为探究L蛋白的功能,某研究小组构建了B细胞膜上L蛋白过量表达的模型鼠,检测正常鼠和模型鼠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如图2、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L蛋白可激发细胞免疫,清除过量表达L蛋白的B细胞,支持该推测的证据是__________。
19.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指将水稻秧苗通过撒抛等方式抛出,使其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不少秧苗落地后平躺在田面,但最终直立生长,该调节过程可能与重力和单侧光等环境因素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淀粉-平衡石假说”,在重力作用下,水稻秧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______,生长速率_____,使根向地弯曲生长。
(2)为验证根感受重力的部位在根冠,可取若干萌发状态相同的水稻种子,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______,乙组不做处理,甲、乙两组都水平放置在培养皿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 。
(3)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检测根尖4mm处向光侧和背光侧的IAA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根尖情况 向光侧IAA含量/ (ng g-1 FW) 背光侧IAA含量 /(ng g-1 FW)
黑暗 垂直生长 418 418
单侧光 向背光侧倾斜生长 184 498
向背光侧倾斜生长 183 499
单侧光但遮住根尖 垂直生长 418 418
“?”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以上实验结果说明,水稻根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单侧光引起IAA_____________,造成根部IAA 分布不均,最终导致根向背光侧倾斜生长。
20.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华”,其原因是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微囊藻是引发“水华”的主要藻类之一。为研究某湖泊群落,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水生生物种类 分布 食性
微囊藻、脆杆藻、鱼鳞藻 浮游 -
铜锈环棱螺 底栖 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
鲢鱼 水体上层 主要以浮游藻类为食
翘嘴红鲌 水体中上层 以鱼、虾为食
鲤鱼 水体下层 以有机碎屑、幼螺、藻类等为食
(1)表中各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食性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反映了各个物种的_____。研究动物食性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胃内容物分析法、粪便分析法,调查表中鱼类的食性时,应优先选用上述方法中的___________ 。
(2)鲢鱼、翘嘴红鲌、鲤鱼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铜锈环棱螺对3种浮游藻类的喜好程度,研究者在甲、乙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微囊藻、脆杆藻、鱼鳞藻,甲中不放螺,乙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乙中的螺全部移入甲中,并统计甲、乙中藻类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分析图1,3种藻类种间竞争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依次表示),铜锈环棱螺最喜好的藻类是_____________。图1甲中脆杆藻的数量在第14天左右才开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微囊藻细胞样液稀释1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结果如图2所示,则微囊藻细胞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个/mL。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负电位→正电位 ②. 突触前膜 ③. 防止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
(2) ①. 减少 ②. B
(3) ①. 等量生理盐水 ②. 未接触过可卡因 ③. 与非成瘾组F1相比,成瘾组F1踏板压力更大,说明(雄性大鼠)可卡因成瘾能遗传给后代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c ②.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 ③.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④.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2) ①. 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②. 交感 ③. 髓质
(3)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免疫缺陷病 ②.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③.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 ①. 被EBV侵染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②. 识别并接触、裂解被EBV感染的靶细胞
(3)模型鼠的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平均)数量高于正常鼠,B细胞数量低于正常鼠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高 ②. 慢
(2) ①. 去除根冠 ②. 甲组根几乎不弯曲,乙组根向地生长
(3) ①. 单侧光但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 ②. 根尖 ③. 向背光侧运输,且向光侧IAA部分分解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态位 ②. 胃内容物分析法
(2) ①. 垂直 ②. 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 ①. 微囊藻>脆杆藻>鱼鳞藻 ②. 微囊藻 ③. 铜锈环棱螺优先捕食微囊藻,当微囊藻数量降低至无法满足铜锈环棱螺食物需求时,铜锈环棱螺才开始捕食脆杆藻
(4)6×10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