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学A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解旋酶、Cl-、尿素B.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C. 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D. 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 静脉滴注的药物可依次成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等内环境的成分C. 内环境构成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而机体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体内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依赖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3. 家长对较小的幼儿进行“把尿”训练,在“把尿”时常会吹口哨,一段时间后“口哨声”能让排尿更顺利,这属于Ⅰ型条件反射;对较大的幼儿,只有在正确的地方完成排尿,才会给予奖励,一段时间后幼儿学会主动在马桶排尿,这属于Ⅱ型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口哨声”作为条件刺激引起Ⅰ型排尿反射B. 大脑皮层对脊髓有关中枢的调控,使口哨声能引起排尿C. 脊髓通过兴奋交感神经使膀胱缩小,从而开启排尿活动D. Ⅱ型条件反射的建立可能涉及情绪和学习等人脑的高级功能4. 在神经纤维表面放置一对电极a和b,位置c在二者之间。a电极放于无损伤部位,b电极所在部位的神经纤维已经被损伤,在a电极的左侧施加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涂黑区为兴奋部位,阴影区为神经元损伤部位),该过程中电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图可知,神经元损伤部位膜外电位较a处表面低B. 兴奋传至a电极位置时,发生Na 通过协助扩散方式的内流C. 若将b电极移至c处表面,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若将b电极置于c处膜内侧,电表指针发生与图示相同的一次偏转5. 下图是神经系统组成的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A. ②是大脑 B. ③具有调节呼吸、心脏活动的功能C. ④是神经胶质细胞 D. 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6. 斯他林提出:如果一种物质被称为激素,它需要满足两个原则,第一,移除这种物质的分泌腺一定会引发疾病或死亡;第二,如果把健康个体的分泌腺移植到受损个体身上,后者的病情将得到缓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斯他林的观点体现了“减法”和“加法”的自变量控制方法B. 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不足以证明睾酮的生理功能C. 对健康狗进行甲状腺的手术摘除,是要探究甲状腺的生理功能D. 将狗的胰管结扎能阻止胰腺分泌胰岛素,属于“减法”处理7.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出汗增加皮肤的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B. 低温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均增多,但散热量增加幅度大于产热量C. 低温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稳定D. 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8. 1500m长跑是测试学生耐力和心肺能力的项目。下列关于人体在跑步过程中生理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CO2浓度增加,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运动频率加快B. 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尿量增多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强9. 关于初次接触抗原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B细胞分别只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 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而淋巴细胞则不能C. B细胞活化的充分条件是其膜上特定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D. 活化的B 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会随着抗原浓度下降而减少10. 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IgE抗体是由过敏原引发的体液免疫产生B. 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 IgE 抗体结合引发组胺释放C. 组胺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下降、平滑肌舒张D. 组胺作为体液因子引发过敏症状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11. 某研究小组对巢湖边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3只鼠,第二次捕获24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72只。下列相应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期间,该褐家鼠种群的数量应保持相对稳定B. 该区域褐家鼠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约为677 只/公顷C. 由于标记个体被重捕的几率下降,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D. 选择的标记物不能影响被标记褐家鼠的生存和繁殖活动12.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迁入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2时刻种群的数量为t1时刻的两倍B. t1~t2时间段,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 若该生物为某种害虫,则应在t1时实施防治措施D. 若该生物为某种鱼类,在t1时捕捞利于持续高产13. 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四种鱼类构成的捕食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青鱼B.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大幅度地增加C. 四种鱼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食物资源D. 每种鱼都有特定的生态位,这是鱼类间协同进化的结果14. 东北豹生性凶猛,生活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地区,主要捕食森林中各种有蹄类动物,是森林中的顶级捕食者。当保护区因大雪封山导致其觅食困难时,工作人员会人工投放食物补充其食物来源。如图为该保护区内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 东北豹摄入的能量中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M中C. X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 初级消费者和东北豹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15. 科研人员为筛选出适合土壤镉(Cd)污染修复的植物,在温室中用Cd污染的土壤培育甲、乙、丙三种植物,并比较它们的修复效果,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植物名称 Cd含量/(mg·kg-1) 转运系数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甲 46.60 22.59 0.48乙 16.61 41.39 2.49丙 7.87 9.12 1.16注:转运系数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金属含量与地下部分的金属含量的比值A. 植物吸收的镉,可沿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和浓缩B. 生物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镉并在体内形成难以降解的复合物C. 若通过及时收割地上部分来降低土壤镉含量,则乙的效果最好D. 培育转运系数高的水稻新品种可降低土壤Cd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16. 神经元a、b、c在脊髓中央灰质内建立如图1所示的突触联系,其中,神经元b为感觉神经元(构成传入神经),神经元c能将兴奋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神经元a和神经元b间的突触结构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 中不同神经元间突触,在作用效果上存在差异,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___________。(2)脊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存在共同的调节机制: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导致膜上___________, Ca2+内流,待胞内Ca2+浓度升高至一定水平时触发神经递质的胞吐。(3)据图2分析,影响突触间隙GABA浓度的因素有:细胞呼吸强度、突触前膜上Ca 通道数量、___________等。(答出2点)(4)为探究图1神经元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1:仅刺激神经元b,测量其轴突末梢的膜电位变化;实验2:先刺激神经元a产生短暂兴奋,一段时间后,再刺激神经元b并测量其轴突末梢的膜电位变化。已知GABA-A受体具有氯离子通道活性,则其与GABA结合,使神经元b轴突末梢发生氯离子___________(填“内流”、“外流”),导致神经元b轴突末梢受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的___________、时程缩短,产生的Ca2+内流量较低,进而导致___________,最终使神经元c呈现出抑制性效应,从而调节感觉传入活动。17. 剧烈运动、恐惧、极度紧张等应激刺激下,机体会通过增加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调节相关生命活动。(1)在应激刺激下,增加分泌的肾上腺素能提高心率和血压,同时促进___________来增加血糖含量,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当应激反应发生时,下丘脑通过增加分泌 CRH 来促进垂体分泌___________(中文名称),使皮质激素含量上升,从而促进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增强保护功能。这种分级调节的对皮质激素含量的控制具有的意义是___________。(3)交感神经末梢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增加肾上腺素分泌。乙酰胆碱与ACTH、CRH发挥作用时具有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___(答出2点)。(4)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在机体应对应激刺激的调节中表现为___________关系。据图分析,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发生更加迅速,原因是___________。18. 科研人员根据新冠病毒的S蛋白研制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散。下图为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识别到S蛋白的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___________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被激活,形成的浆细胞可合成并分泌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S 蛋白的IgM和IgG抗体。(2)已经接种疫苗的个体,被病毒感染后,体内抗体浓度会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侵入机体的病毒和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进而___________,最终被清除。(3)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的优势是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19. 油菜素内酯(BR)被誉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上胚轴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 所示。以拟南芥 BR 缺失突变体的根为材料,在黑暗条件下,用放射性碳标记的生长素(IAA)处理主根,检测BR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2所示。(1)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共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由图1可知,BR 促进细胞分裂的原理是___________。(2)拟南芥主根的形态学上端是根尖,根的基部是形态学下端。据图2分析可知,生长素(IAA)在根部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BR对___________的促进作用更显著。20.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东南、巢湖北岸,是中国第一个由退耕还林的人工林经过生态修复而建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有280多种植物,以及雁鹅、松鼠、刺猬等近百种动物,冬季还有数万只候鸟在此越冬。请回答以下问题:(1)科研人员对公园内的某种鸟类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是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相关信息。与常用的调查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2)森林公园中每隔一定距离就在树干上悬挂昆虫诱捕器,其原理是利用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该方法的防治机制是___________。(3)建设人工湿地公园时,根据地形地貌、分段规划,建成荷花带、芦苇带、观赏林带等,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森林上层以杨树为主,辅以水杉、女贞、湿地松等,中层以香樟、桑树、乌桕等为主,林下由棕榈、木芙蓉、藤蔓等植被组成,植物群落的分层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4)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是______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学A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1)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受体不同/突触后膜上打开离子通道类型不同(2) ①. 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②. Ca2+通道打开(3)GAT-1的数量、GABA降解相关酶的活性、神经冲动的频率、细胞外Ca2+浓度等(4) ①. 外流 ②. 幅度变小 ③. 乙酰胆碱释放量下降【17题答案】【答案】(1)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 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 放大CRH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控制皮质激素分泌量(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通过体液运输等(4) ①. 协同 ②. 皮质激素分泌调节属于激素调节,体液运输较为缓慢,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通过反射弧进行,反应较快【18题答案】【答案】(1)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2) ①.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相应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②.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3)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多次)接种该疫苗(4)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19题答案】【答案】(1) ①. 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②. 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③. 促进DNA复制、转录(2) ①. 双向的(从形态学上端/根尖向形态学下端/基部、从形态学下端/基部向形态学上端/根 尖) ②.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根尖向形态学下端/基部)【20题答案】【答案】(1)对鸟类身体无损伤、对鸟类生命活动干扰小(2)通过调节害虫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控制种群密度,减轻害虫的危害(3) ①. 水平 ②.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 ①. 次生 ②. 该群落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