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材料三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廉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清朝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维护了边疆的持续稳定和国家统一的政治局面。一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③)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边疆治理取得的成效,(2分)并分析取得成效的原因。(4分)17.(16分)某班布置了一次以“古代中国 异彩纷呈”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中国 异彩纷里典籍篇《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资治通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人物篇李白李清照王守仁司类艺术篇出景撰開①《清明上河图》(局部)②昆曲脸谱③《颜勤礼碑》拓片(局部)发明篇泥活字板(模型)宋代持罗盘的立人陶俑元朝火铳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表格中的“典籍篇”,找出相应的典籍填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史学经典:(2)请分明说明“人物篇”中三位人物能够入选的理由。(6分)(3)请把“艺术篇”中的作品,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只写序号)(2分)(4)“发明篇”中的三幅图片代表了古代中国三大发明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从“发明篇”中任选两项,论证“科技发明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⑤分)■七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4页)■七年级下学期学业质量抽样监测历史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选择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答题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大运河上漕运的发达,使饮茶习俗传到了临涣,并使淮北地区逐渐形成了米面结合的饮食习惯,烧饼等特色饮食通过运河也传播到其他地区。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B.加强了区域文化交流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D.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这些诗句描述的制度是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A.禅让制3.下表为唐朝一位历史人物年谱(节选),与该历史人物相关的是公元627年公元629年公元630年公元626年命高官议事必须由谏官跟随,任用房玄龄为左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发动玄武门之变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相、杜如晦为右相被尊奉为“天可汗”A.建立唐朝,消灭割据势力B.注重文教,迎来“开元盛世”C.创立殿试,大力选拔人才D.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4.唐朝经济繁荣,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艺术品。下面三件藏品能够折射出唐朝邢窑白釉瓷罐越窑青釉瓷带托茶盏三彩釉陶载乐骆驼A.手工业技术高超B.农业生产水平提升C.文学艺术较繁荣D,社会生活非常奢侈5.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方上“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是C.藩镇割据D.殖民侵扰6.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大A:外戚千政B.宦官专权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下列符合“大出”特点的是A.玄类西行研究佛法B.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D.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C.南诏子弟求学成都■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