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题,计 50 分)。1-5 DABBD 6-10 DDCDC 11-15 BDAAC 16-20 BDDBB 21-25 DCBAB二、非选择题(共 3 个小题,第 26 题 19 分,27 题 15 分,28 题 16 分,共计 50 分)26.答案:(1)图一: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641 年(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等等。图二:岳飞抗金有效遏制了金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得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宋金议和奠定基础。图三: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图四:在明代起到了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的作用,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每幅图的简要说明 3 分,合计 6 分)(2)台湾;(1 分)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2 分)(3)观点:民族交融,边疆巩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2 分)论述:唐朝贞观年间,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明朝中期,戚继光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他统领的军队,被人们誉为“戚家军”,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乾隆帝时确立金瓶型签制度,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数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6 分)结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民族交融,边疆巩固,才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 分)27.答案:(1)特点:人员身份多样;交往国家多;双向交流;交往频繁;交流人数多。(回答两方面即可,2 分)史实: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与新罗的交流;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等。(2 分)(2)港口:广州、泉州(明州)。(2 分)管理机构:市舶司。(1 分)原因:朝廷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物产丰富;经济重心南移等。(回答三方面即可,3 分)(3)变化:对外关系由主动地位到被动地位(或由主动开放到闭关锁国)。(1 分)影响:导致国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 分)启示:闭关自守只会带来落后,只有积极开放才能发展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2 分)28.答案(1)制度:科举制度;(1 分)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1 分)主要方式: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1 分)措施: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还创立了武举。(2 分)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言之有理即可,4 分)(2)(1279 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1 分)行省制度(1 分)中书省(1 分)(3)变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高六部地位,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贵。(2 分)机构: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六部、三司、五军都督府;清朝设军机处。(各一例即可,2 分)试卷类型:AA.强化边疆治理B.接纳中原文化C.消除民族隔阂D.完善驿站系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4.据统计,唐朝贞观年间,与唐朝有官方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70多个;开元盛世时,这数字增长到100多个。而安史之乱后,到唐朝后期,与唐朝保特官方往来的国家和地区锐七年级历史试题减至约30个。据此可知温馨提示:A.唐朝对外交通逐渐衰落B.国力强弱影响外交关系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C.唐朝后期外交政策保守D.藩镇割据阻碍边境贸易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中规定的位5.某学习小组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收集了下列史实。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置上。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唐朝元朝清朝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平定新疆地区大、小和卓叛乱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在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琉球(今台湾);在西藏设置伊犁将军;反击沙俄对和北庭都护府;封回纥首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雅克萨的入侵,签订《尼布领为怀仁可汗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楚条约》第I卷单项选择题(50分)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C.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回洛仓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共有仓窖710座,单个仓窖就可储存粮食506.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示等形式的学习方法称之为“可视化学习”。如图所示可视化学习的万斤。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主题是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西行麻鉴直东渡传播力强盛A.隋朝灭亡的原因B.政治制度的创新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的政2.同学们开展“中国古代经济”主题探究,搜集到以下四则史料。这些史料共同用于研究兼收并蓄的社会风气①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②魏《齐民要术》记载的绿肥种植技术A.繁荣的社会经济B.和睦的民族关系C.开放的社会风气D.活跃的对外交往③唐代含嘉仓遗址的粟类粮窖示意图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A.隋炀帝开凿大运河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④北宋苏轼《秧马歌》中描绘的插秧工具C.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D.李白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A.古代农业生产状况B.经济重心南移C.土地制度演变D.中外物种交流8.这套制度的设计思想以“防弊”为核心理念,以收权、分权和重文轻武为实践手段,以3.观察以下两幅城市平面图,可推断元朝“与士大夫治天下”为时代特色。“这套制度”A.造就了大唐盛世的局面B.导致了五代十国的更迭C.加强了宋代的中央集权D.巩固了元朝的边疆治理9.有学者认为,西夏党项人与鲜卑吐谷浑、隋唐以来的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往密切,逐渐接受了汉族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而形成了西夏文化,西夏文化的形成主要杂糅了中原文化、党项文化、吐蕃文化、鲜卑文化、回鹘文化,也与契丹文化及女真文化关系密切。可见,西夏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唐长安平面图元大都平面图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答案.docx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