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二中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下面两幅图片所示文物是这个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纹陶器。据此判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2014年4月5日举行的轩辕黄帝公祭典礼,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下列人物中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炎帝 B.尧 C.舜 D.禹
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铁器与牛耕的出现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4.以下史实不可能从《史记》中查阅到的是(  )
A.商汤灭夏 B.商鞅变法
C.张骞出使西域 D.蔡伦改进造纸术
5.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司马炎
6.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D.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7.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图反映的是(  )
A.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B.玄奘西行路线图
C.鉴真东渡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8.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 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而。生活在朱代东京的普通市民能做到(  )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口本
②偶尔去吃一碗宋嫂做的名小吃馄饨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历史悠久的见证。下列四幅图片中,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是(  )
A. B.
C. D.
10.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阶段发展特征,如图所示对应错误的选项是(  )
A. B.
C. D.
11.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12.20世纪初,他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13.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一星火燎原 B.②一西安事变
C.③一当家作主 D.④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4.某校九年级学生整理历史笔记时,写出了这几个关键词: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蒋介石、叶挺独立团。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5.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7.在如图的知识卡片中,画线处应填写(  )
时间:1953﹣1957年大事:_______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意义: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A.开国大典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8.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9.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2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说法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
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1.2017年12月14日上午,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因病辞世。他的《乡愁》寄托着他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为了解决两岸分离的“乡愁”,中央政府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 D.两岸“三通”
22.新航路开辟以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  )
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往来日益密切。
②世界各大陆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③欧洲的航运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为殖民主义开辟了道路,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某一时期,肖像画中人物面部表情一改冰冷、僵硬的模样,出现温暖、细腻的表现形式 (如图),这主要体现出下列哪一种思潮(  )
A.人文主义 B.浪漫主义 C.自由主义 D.现实主义
24.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演变见证着国家历史的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华盛顿亲历了图1的诞生
②图1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旗
③图2引领着美国人民走向独立
④国旗的演变见证了美国领土的扩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面对一战,1917年两个国家做出截然相反的抉择:一个退出战争,一个加入战争。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
A.俄国、德国 B.美国、意大利
C.俄国、意大利 D.俄国、美国
26.1917年,俄历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
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2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
A.德军“闪击”波兰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8.从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的组是(  )
A.两极格局﹣﹣一战﹣﹣多极化趋势
B.二战﹣﹣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C.二战﹣﹣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二战
29.大众牌汽车的零部件来自四大洲20多个国家。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经济区域一体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
30.分析下表,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是(  )
国家(组织) 情况简介
美国 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欧盟 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力量
日本 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中国 2017年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
俄罗斯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A.经济 B.军事 C.政治 D.宗教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15分)长久以来,中西文明大致沿着各自的历史发展轨迹前进。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兴起,中华文明终于被卷入到工业文明的浪潮中,经历了文明与野蛮的洗礼,几经波折,终获重生。阅读下列材料,重温这段历程。请回答。
内容 中国 西方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101 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受一定法则的支配,人有能力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这个法则。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著书立说,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p15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华民国……──摘自《清帝逊位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明清时期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的什么举措?
(2)材料二图1和图2说明了当时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图3和图4分别反映西方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的图片分别反映出中西方在经历何事件?结合图6简单评价中国的这一运动。
(4)阅读材料四,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分析图7、图8和图9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二:发生在某国的一次变革
﹣﹣整理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国此,他主张,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他还建议政府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以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
﹣﹣改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四:   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问题一:商鞅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商鞅变法在土地制度上“不法古”的表现是什么?通过变法,当时的相关诸侯国逐步确立了哪种社会制度?
问题二:材料二所述变革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变革的名称是什么?这变革使该国的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三:材料三中“萧条”指的是哪一历史史实?凯恩斯的思想在哪一事件中得到了提前利用?这一事件对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有何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划线处应填写的时间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对变革创新有何认识?
33.(13分)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李老师围绕“国际关系”的话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为同学们制作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时空观念﹣﹣梳理中日关系】
(1)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的历史事件,并据此概括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
任务二【思维导图﹣﹣阐述苏美关系】
(2)根据下列思维导图的提示信息,阐述美苏关系的发展历程。
任务三【情景再现﹣﹣解释法德关系】
(3)你能从下面的情景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1994年,在巴黎从纳粹德国手中光复后的五十周年庆祝会上,德法两国士兵各穿本国军服,乘坐装甲车在欧洲军团的军旗下共同在巴黎的香榭利舍大道上接受检阅,两国向世界显示的是,德军这次如同1940年巴黎沦陷时一样,又进入巴黎了,但德军已不是传统的德军,而是提升了层次,是与法国联合的保卫欧洲以及保卫欧洲价值的军队。这些例子表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法德两国的关系已经表现出了成熟的和谐,如果双方发生意见分歧,就进行讨论,讨论未果,就提升一层讨论,如果到高峰会议时仍然无法协调一致,就指定相关部会再作研究。这种机制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并且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任务四【图片呈现﹣﹣感悟中国力量】
(4)结合下列图片信息,写一篇有关新中国外交力量的心得体会。(要求:史论结合100字左右)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二中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
选:C。
2.
选:A。
3.
选:B。
4.
选:D。
5.
选:C。
6.
选:A。
7.
选:B。
8.
选:B。
9.
选:C。
10.
选:A。
11.
选:A。
12.
选:B。
13.
选:C。
14.
选:D。
15.
选:B。
16.
选:D。
17.
选:B。
18.
选:C。
19.
选:C。
20.
选:D。
21.
选:A。
22.
选:A。
23.
选:A。
24.
选:D。
25.
选:D。
26.
选:B。
27.
选:C。
28.
选:C。
29.
选:D。
30.
选:A。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
(1)八股取士、文字狱。
(2)特点:皇权专制达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图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图4:法国大革命。
(3)中国:洋务运动;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评价: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技术人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4)历史事件:辛亥革命;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5)正面影响:中国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先进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负面影响:中国被卷入西方工业文明的大潮当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及销售市场,开始自己苦难的历程。
32.
故答案为:
问题一:战国时期;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封建制度。
问题二: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问题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问题四:197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变革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变革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33.
故答案为:
(1)①处是甲午中日战争,②处是抗日战争;由原来的友好交往走向武力对抗。
(2)美苏两国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互影响,到四十年代(二战时期)的相关协作,发展到战后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全面对峙。
(3)法德关系密切表现出了成熟的和谐,德军与法军共同在巴黎的香榭利舍大道上接受检阅,他们是保卫欧洲以及保卫欧洲价值的军队。法、德之间以讨论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任答两点)
(4)主题: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面临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包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周恩来总理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形成“上海共识”,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还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促进了周边环境的和谐。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