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铜川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高二生物学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人因患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肌肉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  )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液 D. 细胞内液
2.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B. 动作电位内负外正的兴奋状态是由于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的
C.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D.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
3. 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传译时,直接参与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主要有(  )
A. H区和S区 B. H区和V区
C. H区和W区 D. V区和S区
4. 血糖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存在多种降低血糖的激素
B. 胰岛B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的调节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互为协同关系的两种激素
D. 必须在空腹状态下测量血糖含量
5.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战、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体温稳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对平衡的结果
B. 失温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有关
C. 失温时产生的寒战有助于机体产热增加
D. 大脑皮层在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不发挥作用
6.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人体免疫力降低甚至丧失。HIV主要入侵并破坏的细胞是( )
A. 吞噬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T淋巴细胞 D. 造血干细胞
7.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等蛋白质迅速杀死靶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等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 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D. 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8. 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①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②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
B. 图②中B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低
C. 若图①中光照改为从顶端垂直照射,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
D. 图②过程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无尖端不会受光照的影响
9. 在我国宋元时期某著作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B. 文中的“气”是指乙烯,木瓜果实中含有大量该物质
C. 乙烯可以直接参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细胞伸长等活动
D. 乙烯只在成熟果实中合成,促进开花及叶、花、果实的脱落
10. 光周期和低温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某植物只在春季开花,研究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植株1 植株2 植株3 植株4
处理 长日照+低温 短日照+低温 长日照+常温 短日照+常温
是否开花 开花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A. 长日照使叶片合成光敏色素,促进开花
B. 植物体中的光敏色素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含量相同
C. 长日照是该植物只在春季开花的关键
D. 该植物是长日照植物,暗期给予光照会阻止开花
11. 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年龄结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B.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C. 该种群可能是被杀虫剂消杀后的种群
D. 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
12. 某小组欲调查学校操场人工草坪中双子叶杂草欧氏葶苈的种群密度。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随机取样是采用样方法的关键
B. 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时,样方的面积保持相同
C. 扩大样方的面积会降低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D. 取所有样方记录到的植株数的平均值计算得到种群密度
13. 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14. 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四大家鱼混养原理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的生态位完全不同
B. 引起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C. 四大家鱼的食性有差异,彼此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 四大家鱼分布在不同水层提高了池塘中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
15. 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荒漠生物群落中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C.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片小,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适合弱光生存
D.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气孔打开吸收CO2,白天关闭,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16. 为保护森林群落,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筑牢绿色屏障。下列有关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
B. 森林群落中,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
C. 同一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都相同
D. 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计 52 分)
17.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打破自己保持的男子 100 米自由泳世界记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时运动员跃入水中,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反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发挥主要作用。
(2)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的运动量很大,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渗透压升高,位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最终在________产生渴觉,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
(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________。
18.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造成支配的相关肌肉失去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导致终生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目前我国的免费免疫接种规划如下:
①幼儿于二月龄接种一剂脊灰灭活疫苗;
②幼儿于三月龄、四月龄、四周岁各接种一剂脊灰减毒活疫苗;
注意事项:因乳汁可影响效果,最好在服苗后半小时内停止吸吮母乳;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前不要用热水服药,以免失效;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会导致患者腿部的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受损,直接刺激有些患者腿部相关肌肉引起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
(2)疫苗进入人体后,造成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引起 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一是与疫苗接触,二是与_________表面发生变化的特定分子结合。脊灰灭活疫苗可引起机体_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从而保卫人体健康。
(3)监护人应确保幼儿及时接种后续疫苗,原因是上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效抗体数量将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其原因是_________。
19. 矮化后的夹竹桃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了培育更多的矮化植株,科研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2,4 - D溶液(生长素类似物)对夹竹桃插条生根的影响。
(1)2,4 - D溶液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_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较高,适合采用_________法处理插条。
(2)科研人员将长势相同的夹竹桃幼茎56枝随机分成7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 - D浸泡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结果如下表。
2,4 - D浓度(mg/L) 0 3 6 9 12 15 18
夹竹桃枝条的平均生根数(条/枝) 5 6 8 12 15 13 9
①据表分析,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低浓度2,4 - D促进夹竹桃生根,高浓度2,4 - D抑制生根”的结论,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②若要进一步寻找2,4 - D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3)在培育矮化植物时,会适时摘除夹竹桃的顶芽,这样做的目的是解除________现象。
(4)初步确定矮化夹竹桃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赤霉素受体异常(不能与赤霉素结合发挥作用);二是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或赤霉素水平低)。为了探究某矮化夹竹桃是赤霉素受体异常还是不能产生赤霉素造成的,选择夹竹桃幼苗为实验材料,请写出探究的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
20. 下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填“a”“b”或“c”)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6 - 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形增长,出现此曲线的条件是________。
(3)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21. 为探究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研究者在加拿大一枝黄花(SC)入侵地以入侵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本土植物物种常见优势种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本土植物种 SC入侵梯度 (株数/m2)
0 5 - 7 11 - 13 >18
①野老鹳草 0.6753 0.4864 0.3955 0.1991
②马毛莨 0.2000 0.3827 03997 0.4894
③天胡荽 0.2982 0.3476 0.3816 0.4503
④蛇含委陵菜 0.3875 0.4727 0.4869 0.5878
⑤细柄草 0.6979 0.6864 0.7885 0.8715
⑥白茅 0.7695 0.5438 0.4660 0.3839
⑦雀稗 0.8876 0.4648 0.2810 0.1993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可用丰富度反映其数量。要研究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_____等。
(2)由表中数据可得,随SC入侵密度逐渐增加,________(填表中序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这说明________。
(3)研究者测量了上述几种植物体内氮元素的含量,发现SC体内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据此可初步推测SC能成功入侵的原因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探究了氮元素(用不同浓度铵态氮处理,单位: mmol·L-1)对SC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部分结果如图(对照组用10 mmol·L-1铵态氮处理)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SC能成功入侵的机制是:_________,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
2024 -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高二生物学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计 52 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条件 ②. 交感神经
(2) ①. 下丘脑 ②. 大脑皮层 ③. 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3) ①. 脊髓 ②. 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传出神经 ②. 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 ①. 辅助性T细胞 ②. 体液
(3)减少 (4)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这两类人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低,可能导致病毒感染而患脊髓灰质炎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调节 ②. 沾蘸
(2) ①. 不能 ②. 表中实验组夹竹桃枝条的平均生根数均高于对照组(2,4 - D浓度为0) ③. 在9 ~ 15mg/L之间设置更小的梯度浓度,并分别处理夹竹桃枝条
(3)顶端优势 (4)实验思路:将若干株矮化夹竹桃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适宜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对照组使用等量蒸馏水处理,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比较植株的平均高度。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两组平均株高一致,则是由于植株的赤霉素受体异常引起;若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则是由于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引起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性别比例(或性比) ②. c
(2) ①. 基本不变 ②. J ③.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3)大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物种组成 ②. 种间关系
(2) ①. ①⑥⑦ ②. 入侵种与①⑥⑦生态位重叠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3)SC的根系发达,氮元素的积累能力强
(4)在低氮环境中,促进地下部分生长扩大吸收氮的面积,在高氮环境中,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来增加光合面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