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微专题11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2.验证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则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③若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A中幼苗水平生长,则说明单侧光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同。5.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6.验证生长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合成部位(1)原理:果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①如果切断生长素的自然来源(不让其受粉或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果实因缺乏生长素而停止发育,甚至引起果实早期脱落。②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子房正常发育为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所以果实内没有种子。(2)实验过程。(3)结果:A组发育成有子黄瓜,B组不发育,C组发育成无子黄瓜。(4)结论:生长素是果实发育所必需的;用于果实发育的生长素来自发育中的种子。1.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实验:选取生理状况相似且胚芽鞘长度相同的玉米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单侧光照射,在不同时间测定玉米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甲对照组的尖端无法感受单侧光刺激导致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 上图乙中曲线①和②分别表示实验组胚芽鞘的背光侧和向光侧的伸长长度[C] 单侧光照射导致图甲中实验组胚芽鞘的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D] 若实验组光照前去掉胚芽鞘尖端,则曲线①②的变化与对照组相同B【解析】 有无单侧光照射,玉米胚芽鞘尖端均能产生生长素,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对照组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射导致实验组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背光侧生长较快(快于对照组),向光侧生长较慢(慢于对照组),可用曲线①和②分别表示;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主动运输,并不是单侧光引起的;若去掉胚芽鞘尖端则无生长素产生,胚芽鞘不生长。2.(2024·湖南长沙联考)图甲中是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上,一段时间后的变化情况。图乙是向果实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后发生的变化。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乙所示的现象均能反映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B] 图甲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小于琼脂块B中生长素的浓度[C] 图乙实验结果说明,早期发育优良的果实对生长素更加敏感[D] 乙中发育较弱的果实的脱落可能与乙烯的产生及作用有关D【解析】 图甲中胚芽鞘向B侧弯曲生长说明A侧生长速度大于B侧,有两种可能,一是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但A侧促进作用更强;二是A中生长素有促进作用,而B中生长素有抑制作用。由于信息不足,琼脂块A、B中生长素浓度大小无法判断,不一定能反映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图乙中对果实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原来较小的果实脱落,说明发育状况不同的果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发育较慢较小的果实对生长素更加敏感;当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时,可刺激果实产生乙烯,而乙烯有促进果实脱落的作用。3.(2024·安徽三模)有研究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验证该观点,利用如图所示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两组实验:Ⅰ组在图中1处施加适量的3H-IAA,2处施加适量的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Ⅱ组在图中1处施加等量的3H-IAA,2处不施加NPA。一段时间后检测各部位的放射性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Ⅰ组a段的放射性强度等于Ⅱ组[B] Ⅰ组d段的放射性强度小于Ⅱ组[C] 3处产生的生长素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 若两组c段均没有检测出放射性,说明观点正确A【解析】 Ⅰ组在图中1处施加适量的3H-IAA,2处施加适量的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Ⅱ组在图中1处施加等量的3H-IAA,2处不施加NPA,由于生长素运输阻断剂会阻止1处的生长素通过2处向下运输,故Ⅰ组a段的放射性强度大于Ⅱ组;由于Ⅰ组1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d段,而Ⅱ组1处生长素能运输到d段,故Ⅰ组d段的放射性强度小于Ⅱ组;该实验检测的是各部位的放射性情况,由于3处产生的生长素不含放射性,因此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若两组c段均没有检测出放射性,证明芽处的生长素不能运往子房,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即观点正确。4.(2024·湖南岳阳二模)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类似物24-eBL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 24-eBL的生理作用与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填“相同”或“相反”)。 24-eBL能抑制根伸长,且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相同【解析】 (1)实验一中与对照组相比,随着24-eBL浓度的升高,幼根逐渐变短,故可推知24-eBL的作用是抑制根生长,且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可以看出24-eBL的生理作用与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同。(2)实验二中,对照组的处理应为 ,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 。 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未用24-eBL处理的拟南芥幼根切段的相同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解析】 (2)实验二目的是探究24-eBL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组添加了24-eBL,因此对照组的处理应为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未用24-eBL处理的拟南芥幼根切段的相同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由图3可知用24-eBL处理基部后尖端的放射性强度低于用24-eBL处理尖端后基部的放射性强度,且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24-eBL对生长素由尖端向基部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强,对生长素由基部向尖端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弱,即实验二表明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3)若要得出“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实验二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测量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进行对比【解析】 (3)原实验二只检测了方框部位的放射性,要验证“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还需要测量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进行对比。1.植物激素类实验设计的五步解决策略2.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设计5.(2025·四川高考适应性考试)植物可通过合成植物激素调控其生长,以响应环境信号。某团队研究红光/远红光的低比值信号(F信号)对番茄茎节间伸长生长的作用,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不能作出的推断是( )[A] 施加赤霉素可替代F信号促进番茄的茎节间伸长[B] 油菜素内酯合成阻断剂抑制了番茄的茎节间伸长[C] F信号调控生长需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同时参与[D] 调节红光的相对强弱可以调控番茄植株生长高度D【解析】 本实验没有在不同红光强度下进行处理的实验,故不能推断出调节红光的相对强弱可以调控番茄植株生长高度。6.(多选)(2024·湖南衡阳模拟)蝴蝶兰的花朵艳丽娇俏,赏花期长,是春节期间人们争相购买的花卉之一。要想使蝴蝶兰在冬季提前开花,一般需从28 ℃高温转移至20 ℃低温处理3~4个月的时间,可使蝴蝶兰花芽分化。研究人员想确定激素的应用是否可以代替低温处理使蝴蝶兰花期提前,使用适宜浓度的外源赤霉素(GA3)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BAP)处理蝴蝶兰植株,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注:“+”表示数量多少,“-”表示不存在。组别 28 ℃高温 20 ℃低温1 2 3 4 5 6 7 8处理方法 清水 GA3 BAP GA3+BAP 清水 GA3 BAP GA3+BAP花序萌芽数 - - - - ++ + +++ +花序数量 ++ ++ ++++ ++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蝴蝶兰花芽分化在根本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低温下GA3能减少花序数量,BAP可以加速花序萌芽[C] 在花芽分化过程中GA3抑制了BAP的促进作用[D] GA3与BAP两种激素的应用可以代替低温处理AC【解析】 蝴蝶兰花芽分化根本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对比5、6组结果说明低温下GA3能减少花序萌芽数而花序数量不变;对比5、7组结果说明BAP促进了花芽的分化,对比7、8组结果说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GA3抑制了BAP的促进作用;28 ℃高温条件下,所有组的花序萌芽数都为0,说明GA3与BAP两种激素的应用不能代替低温处理。7.(2024·湖南衡阳二模)人工合成的三唑类物质——多效唑能使多种农作物矮化从而抑制植株生长,适当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农作物植株坐果率及抗逆性,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低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有 (答出两点)。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解析】 (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2)植物内源性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向上表现为 。为探究多效唑能否通过黄瓜根系吸收并运输到幼嫩的茎秆中起抑制生长的作用,可以用经 处理的多效唑培养液培养黄瓜幼苗,一段时间后,取其幼嫩茎秆进行检测。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放射性同位素【解析】 (2)植物内源性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向上表现为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进行极性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转移和变化的规律,探究多效唑能否通过黄瓜根系吸收并运输到幼嫩的茎秆中起抑制生长的作用,可以用经放射性同位素处理的多效唑培养液培养黄瓜幼苗,一段时间后,取其幼嫩茎秆进行检测:若在幼嫩茎秆检测到放射性,即可证明。(3)研究发现,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植物内源性赤霉素的合成。用生长状况良好的同日龄的健康黄瓜幼苗若干,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溶液和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等,以黄瓜幼苗的株高为检测指标,设计实验对多效唑的这一作用机制进行验证,请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同日龄的健康黄瓜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植物的株高B>A且C>A编号为A、B、C,其中A组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溶液,B组喷施等量多效唑+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C组喷施等量蒸馏水,将三组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幼苗株高【解析】 (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植物内源性赤霉素的合成,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多效唑及赤霉素的有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同日龄的健康黄瓜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编号为A、B、C,其中A组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溶液,B组喷施等量多效唑+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C组喷施等量蒸馏水,将三组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幼苗株高。本实验是验证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由于赤霉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而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植物内源性赤霉素的合成,蒸馏水作为对照,则预期结果为植物的株高是B>A且C>A。微专题11 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题型一 与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相关的实验归纳【知识·方法】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2.验证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则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③若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A中幼苗水平生长,则说明单侧光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同。5.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6.验证生长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合成部位(1)原理:果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①如果切断生长素的自然来源(不让其受粉或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果实因缺乏生长素而停止发育,甚至引起果实早期脱落。②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子房正常发育为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所以果实内没有种子。(2)实验过程。(3)结果:A组发育成有子黄瓜,B组不发育,C组发育成无子黄瓜。(4)结论:生长素是果实发育所必需的;用于果实发育的生长素来自发育中的种子。【类题·精练】1.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实验:选取生理状况相似且胚芽鞘长度相同的玉米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单侧光照射,在不同时间测定玉米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甲对照组的尖端无法感受单侧光刺激导致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 上图乙中曲线①和②分别表示实验组胚芽鞘的背光侧和向光侧的伸长长度[C] 单侧光照射导致图甲中实验组胚芽鞘的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D] 若实验组光照前去掉胚芽鞘尖端,则曲线①②的变化与对照组相同【答案】 B【解析】 有无单侧光照射,玉米胚芽鞘尖端均能产生生长素,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对照组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射导致实验组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背光侧生长较快(快于对照组),向光侧生长较慢(慢于对照组),可用曲线①和②分别表示;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主动运输,并不是单侧光引起的;若去掉胚芽鞘尖端则无生长素产生,胚芽鞘不生长。2.(2024·湖南长沙联考)图甲中是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上,一段时间后的变化情况。图乙是向果实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后发生的变化。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乙所示的现象均能反映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B] 图甲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小于琼脂块B中生长素的浓度[C] 图乙实验结果说明,早期发育优良的果实对生长素更加敏感[D] 乙中发育较弱的果实的脱落可能与乙烯的产生及作用有关【答案】 D【解析】 图甲中胚芽鞘向B侧弯曲生长说明A侧生长速度大于B侧,有两种可能,一是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但A侧促进作用更强;二是A中生长素有促进作用,而B中生长素有抑制作用。由于信息不足,琼脂块A、B中生长素浓度大小无法判断,不一定能反映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图乙中对果实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原来较小的果实脱落,说明发育状况不同的果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发育较慢较小的果实对生长素更加敏感;当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时,可刺激果实产生乙烯,而乙烯有促进果实脱落的作用。3.(2024·安徽三模)有研究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验证该观点,利用如图所示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两组实验:Ⅰ组在图中1处施加适量的3H-IAA,2处施加适量的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Ⅱ组在图中1处施加等量的3H-IAA,2处不施加NPA。一段时间后检测各部位的放射性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Ⅰ组a段的放射性强度等于Ⅱ组[B] Ⅰ组d段的放射性强度小于Ⅱ组[C] 3处产生的生长素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 若两组c段均没有检测出放射性,说明观点正确【答案】 A【解析】 Ⅰ组在图中1处施加适量的3H-IAA,2处施加适量的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Ⅱ组在图中1处施加等量的3H-IAA,2处不施加NPA,由于生长素运输阻断剂会阻止1处的生长素通过2处向下运输,故Ⅰ组a段的放射性强度大于Ⅱ组;由于Ⅰ组1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d段,而Ⅱ组1处生长素能运输到d段,故Ⅰ组d段的放射性强度小于Ⅱ组;该实验检测的是各部位的放射性情况,由于3处产生的生长素不含放射性,因此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若两组c段均没有检测出放射性,证明芽处的生长素不能运往子房,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即观点正确。4.(2024·湖南岳阳二模)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类似物24-eBL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 24-eBL的生理作用与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填“相同”或“相反”)。 (2)实验二中,对照组的处理应为 ,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 。 (3)若要得出“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实验二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 (1)24-eBL能抑制根伸长,且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相同(2)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未用24-eBL处理的拟南芥幼根切段的相同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 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3)测量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进行对比【解析】 (1)实验一中与对照组相比,随着24-eBL浓度的升高,幼根逐渐变短,故可推知24-eBL的作用是抑制根生长,且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可以看出24-eBL的生理作用与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同。(2)实验二目的是探究24-eBL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组添加了24-eBL,因此对照组的处理应为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未用24-eBL处理的拟南芥幼根切段的相同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由图3可知用24-eBL处理基部后尖端的放射性强度低于用24-eBL处理尖端后基部的放射性强度,且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24-eBL对生长素由尖端向基部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强,对生长素由基部向尖端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弱,即实验二表明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3)原实验二只检测了方框部位的放射性,要验证“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还需要测量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进行对比。题型二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的实验设计【知识·方法】1.植物激素类实验设计的五步解决策略2.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设计【类题·精练】5.(2025·四川高考适应性考试)植物可通过合成植物激素调控其生长,以响应环境信号。某团队研究红光/远红光的低比值信号(F信号)对番茄茎节间伸长生长的作用,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不能作出的推断是( )[A] 施加赤霉素可替代F信号促进番茄的茎节间伸长[B] 油菜素内酯合成阻断剂抑制了番茄的茎节间伸长[C] F信号调控生长需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同时参与[D] 调节红光的相对强弱可以调控番茄植株生长高度【答案】 D【解析】 本实验没有在不同红光强度下进行处理的实验,故不能推断出调节红光的相对强弱可以调控番茄植株生长高度。6.(多选)(2024·湖南衡阳模拟)蝴蝶兰的花朵艳丽娇俏,赏花期长,是春节期间人们争相购买的花卉之一。要想使蝴蝶兰在冬季提前开花,一般需从28 ℃高温转移至20 ℃低温处理3~4个月的时间,可使蝴蝶兰花芽分化。研究人员想确定激素的应用是否可以代替低温处理使蝴蝶兰花期提前,使用适宜浓度的外源赤霉素(GA3)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BAP)处理蝴蝶兰植株,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28 ℃高温 20 ℃低温1 2 3 4 5 6 7 8处理 方法 清水 GA3 BAP GA3+ BAP 清水 GA3 BAP GA3+ BAP花序 萌芽数 - - - - ++ + ++ + +花序 数量 ++ ++ ++ ++ ++ ++ ++ ++ ++ ++注:“+”表示数量多少,“-”表示不存在。[A] 蝴蝶兰花芽分化在根本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低温下GA3能减少花序数量,BAP可以加速花序萌芽[C] 在花芽分化过程中GA3抑制了BAP的促进作用[D] GA3与BAP两种激素的应用可以代替低温处理【答案】 AC【解析】 蝴蝶兰花芽分化根本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对比5、6组结果说明低温下GA3能减少花序萌芽数而花序数量不变;对比5、7组结果说明BAP促进了花芽的分化,对比7、8组结果说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GA3抑制了BAP的促进作用;28 ℃高温条件下,所有组的花序萌芽数都为0,说明GA3与BAP两种激素的应用不能代替低温处理。7.(2024·湖南衡阳二模)人工合成的三唑类物质——多效唑能使多种农作物矮化从而抑制植株生长,适当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农作物植株坐果率及抗逆性,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低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有 (答出两点)。(2)植物内源性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向上表现为 。为探究多效唑能否通过黄瓜根系吸收并运输到幼嫩的茎秆中起抑制生长的作用,可以用经 处理的多效唑培养液培养黄瓜幼苗,一段时间后,取其幼嫩茎秆进行检测。(3)研究发现,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植物内源性赤霉素的合成。用生长状况良好的同日龄的健康黄瓜幼苗若干,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溶液和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等,以黄瓜幼苗的株高为检测指标,设计实验对多效唑的这一作用机制进行验证,请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答案】 (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2)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放射性同位素(3)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同日龄的健康黄瓜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编号为A、B、C,其中A组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溶液,B组喷施等量多效唑+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C组喷施等量蒸馏水,将三组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幼苗株高 植物的株高B>A且C>A【解析】 (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2)植物内源性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向上表现为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进行极性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转移和变化的规律,探究多效唑能否通过黄瓜根系吸收并运输到幼嫩的茎秆中起抑制生长的作用,可以用经放射性同位素处理的多效唑培养液培养黄瓜幼苗,一段时间后,取其幼嫩茎秆进行检测:若在幼嫩茎秆检测到放射性,即可证明。(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植物内源性赤霉素的合成,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多效唑及赤霉素的有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同日龄的健康黄瓜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编号为A、B、C,其中A组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溶液,B组喷施等量多效唑+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C组喷施等量蒸馏水,将三组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幼苗株高。本实验是验证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由于赤霉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而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植物内源性赤霉素的合成,蒸馏水作为对照,则预期结果为植物的株高是B>A且C>A。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微专题11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学案.docx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微专题11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