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2课时)(导学案)1.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尝试设计、实施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3.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1.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尝试确定实验中的变量,并相应地设计对照实验。【学习难点】尝试设计、实施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表达、交流等方面。二、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材料:新鲜猪肉,碗,纱布等。探究指导:当你观察到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的时候,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是: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根据上述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3.设计实验:(1)变量:所有实验都有变化的因素,如 、 、 、 、 等都可能是变量。(2)对照实验: 组和 组除了实验 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3)实验设计:将两块大小 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大小 的玻璃碗里,其中一个碗口覆盖有纱布,另一个碗口敞开。其他条件均相同,如两只碗都放在 的条件下。(4)该实验的变量是 。(5)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4.实验结果:用纱布覆盖的玻璃碗中的肉腐烂了,但是没有产生蛆。5.得出结论: 。三、概念梳理科学探究: 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 和 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 实验,控制 变量,增加 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分析与判断证据和数据等是 的重要过程;在科学探究中,还要善于与他人 和 。开展科学探究: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提示】①实验时所用蚯蚓的条数;②蚯蚓的大小,生命力的强弱要大体一致;③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用棉花蘸水擦拭蚯蚓的体表;④如果蚯蚓爬行的路线不是一条直线,如何测量;⑤如何测量蚯蚓在单位时间内爬行的距离;⑥粗糙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纸板,光滑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玻璃板。1.探究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做出假设:蚯蚓在 上爬得快。 3.实验:(1)把 条大小差不多的蚯蚓分成甲、乙两组,每组 条;(2)将甲组蚯蚓放在 上,乙组蚯蚓放在 上;(3)把硬纸板、玻璃板放在同一个地方,并在实验过程中用清水保持蚯蚓 ;(4)记录蚯蚓在 爬行的路程,计算 。注意:活动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大自然!4.实验结果记录:爬行速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甲组乙组5.实验结论:: 。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实验变量相同 D.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2.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假设是一种对结果的猜测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3.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B、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C、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D、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4.华华发现公园里的菊花有的已经盛放,有的仍然含苞待放。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菊花的花期?他猜测是光照条件不同造成的。上述思维活动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B.作出假设,制订计划C.提出问题,制订计划D.作出假设,开展实验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甲 向阳 20℃ 充足乙 暗室 30℃ 充足A、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暗室里C、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6.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试B.在测量灌丛的湿度时,把温度计放在地上C.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量温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D.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课外实践探究: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定计划根据所做的假设,设计一个简易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的假设。注意在设计探究中,尽量使要验证的条件是可变的,其他条件则是不变的(控制变量)。4.实验装置的设计: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环境。5.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①此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在设计实验中给鼠妇提供了_______和_______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②在此实验的设计中,要设置__________和控制__________;③实验中选用一只鼠妇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实验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2课时)(导学案)1.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尝试设计、实施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3.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1.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尝试确定实验中的变量,并相应地设计对照实验。【学习难点】尝试设计、实施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二、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材料:新鲜猪肉,碗,纱布等。探究指导:当你观察到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的时候,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是:蛆是从哪儿来的??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根据上述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3.设计实验:(1)变量:所有实验都有变化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水份等都可能是变量。(2)对照实验:实验组组和对照组组除了实验自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3)实验设计: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碗里,其中一个碗口覆盖有纱布,另一个碗口敞开。其他条件均相同,如两只碗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4)该实验的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苍蝇是否直接接触。(5)实验组是碗上盖上纱布的这组,对照组是碗不盖纱布的这组。4.实验结果:用纱布覆盖的玻璃碗中的肉腐烂了,但是没有产生蛆。5.得出结论: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三、概念梳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 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分析与判断证据和数据等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在科学探究中,还要善于与他人 交流和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提示】①实验时所用蚯蚓的条数;②蚯蚓的大小,生命力的强弱要大体一致;③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用棉花蘸水擦拭蚯蚓的体表;④如果蚯蚓爬行的路线不是一条直线,如何测量;⑤如何测量蚯蚓在单位时间内爬行的距离;⑥粗糙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纸板,光滑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玻璃板。1.探究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做出假设: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3.实验:(1)把10条大小差不多的蚯蚓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条;(2)将甲组蚯蚓放在硬纸板上,乙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3)把硬纸板、玻璃板放在同一个地方,并在实验过程中用清水保持蚯蚓体表湿润;(4)记录蚯蚓在相同的时间爬行的路程,计算爬行速度。注意:活动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大自然!4.实验结果记录:爬行速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甲组 21.4 19.8 21.5 20.9乙组 12.2 11.6 11.7 11.85.实验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D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实验变量相同 D.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2.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假设是一种对结果的猜测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3.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B、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C、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D、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4.华华发现公园里的菊花有的已经盛放,有的仍然含苞待放。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菊花的花期?他猜测是光照条件不同造成的。上述思维活动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A )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B.作出假设,制订计划C.提出问题,制订计划D.作出假设,开展实验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 A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甲 向阳 20℃ 充足乙 暗室 30℃ 充足A、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暗室里C、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6.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试B.在测量灌丛的湿度时,把温度计放在地上C.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量温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D.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课外实践探究: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影响鼠妇的分布。3.制定计划根据所做的假设,设计一个简易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的假设。注意在设计探究中,尽量使要验证的条件是可变的,其他条件则是不变的(控制变量)。4.实验装置的设计: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5.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① 此实验中的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中给鼠妇提供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②在此实验的设计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③实验中选用一只鼠妇行不行?为什么?不行,鼠妇数量过少容易造成实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6.得出结论:光影响鼠妇的分布。7.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2课时(原卷版)(导学案).docx 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2课时(解析版)(导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