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6届高三上学期7月起点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6届高三上学期7月起点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起点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擘画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中西部地区的森林与草原进行封育,严禁开发和利用
B.对其中的珍稀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易地保护
C.植树造林可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强观赏性,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D.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遵循协调原理,选择当地物种且考虑环境容纳量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5年3月全国两会记者会宣布,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鼓励公众主动调理饮食、加强锻炼,防控肥胖,加强体重管理。下列关于体重健康叙述错误的是(  )
A.跑步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
B.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食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C.减肥困难是因为糖类转化为脂肪较容易,脂肪转化为糖类较困难
D.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在玫瑰切花保鲜液中添加微量气体1—甲基环丙烯(1—MCP),可显著延长瓶插寿命。已知1—MCP能不可逆地结合植物细胞的乙烯受体。仅用含蔗糖的保鲜液也有一定效果,但远不如添加1—MCP显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产生乙烯且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高
B.1—MCP能阻止乙烯与其受体结合,使衰老信号通路无法启动
C.1—MCP具有抑制细胞内乙烯合成,延缓花瓣萎蔫和脱落的作用
D.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可以延缓因养分耗竭导致的衰老
4.皮试是皮肤敏感试验的简称,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机体内辅助性T细胞活性的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
B.过敏原刺激机体时,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主要在血浆中起作用
C.过敏者接触的过敏原会直接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引发过敏症状
D.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存在免疫缺陷而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5.迷迭香是一种天然香料植物,从其花和嫩枝中提取的芳香油可用于调配空气清洁剂、香水、香皂等化妆品原料。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快速获取较多芳香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芳香油属于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
B.进行植物细胞培养获取芳香油的过程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细胞培养液中需加入蔗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搅拌培养
D.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时需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生芽生根
6.科研人员通过对绵羊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和胚胎移植等操作,获得了羊毛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的优良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获取足够的卵子,需对受体绵羊注射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B.可用桑葚胚进行胚胎移植,但这种胚胎未孵化从而有可能影响移植的成功率
C.应选择同种具有优良遗传特性和强生产能力、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个体作为受体
D.因受体绵羊与移植胚胎的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所以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7.温度是影响生物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关键物理因素。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都会对分子结构、生理过程和生物体的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比较高温和低温对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体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总是可以增强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提高酶的活性
B.温度过低会使细胞膜的脂质双层结构受损,从而使其通透性下降
C.植物在遭遇低温胁迫时,会增加细胞内结合水比例,提高抗冻能力
D.处于高温环境时,哺乳动物主要是通过减少流向皮肤的血液来降低体温
8.绿藻细胞中存在一种氢酶。在缺氧条件下,叶绿体基质中的氢酶被激活,可利用H+和光合作用产生的NADPH生成H2;在有氧条件下,氢酶迅速失去活性。科研人员将绿藻细胞堆积成致密的多细胞球体(如图所示),这样能让大量藻类细胞高效且大规模产生H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球体在光照条件下能同时产生O2和H2
B.在多细胞球体上覆盖一层好氧细菌外壳可提高产氢效率
C.绿藻细胞产生H2是其对缺氧等胁迫状况下的一种应激反应
D.绿藻细胞产氢时不消耗代谢产生的有机物,不会影响其生长
9.细胞在饥饿条件下会产生自噬小体包裹自身的部分物质用于分解供能。在酿酒酵母中,自噬小体在细胞质中产生后被运输到液泡进行分解(如图1),野生型细胞中这一分解过程会较快完成,而突变体的自噬小体运输到液泡后不能分解(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噬小体运输到液泡的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
B.该突变体是由于自噬小体不能和液泡融合而导致
C.液泡在酿酒酵母细胞中的作用与人体细胞中溶酶体的功能类似
D.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野生型酵母细胞可能得到与突变型类似的表型
10.关于人体细胞中蛋白酶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和转录时子链的延伸方向均为5 —3
B.根据三个过程的产物序列推定的模板序列均是唯一
C.DNA聚合酶与核糖体均按模板链5 —3 的方向移动
D.三个过程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且配对的碱基种类相同
11.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退化,禁牧封育是防治荒漠化和开展风沙治理的重要措施。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受不同程度干扰的群落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常用样方法,应选多个样方并取其平均值
B.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不同,其中优势种即为数量多的物种
C.对长期禁牧封育的群落可通过适度放牧的方法来促进群落快速恢复
D.该地区过度放牧后禁牧封育可发生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持续增加
12.当人体内雄激素含量增多,会使皮脂腺大量分泌皮脂,堵塞皮脂腺导管,形成青春痘。触碰青春痘时,蛋白RTHT能打开神经元的Ca2+通道,Ca2+内流促进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引起人产生疼痛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激素主要由内分泌腺分泌,皮脂主要由外分泌腺分泌
B.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强也可能形成青春痘
C.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它会引发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的改变
D.Ca2+内流可使突触小体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3.黑腹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三种类型。选取一对纯种的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F1果蝇中长翅全为雌蝇,小翅全为雄蝇。F1果蝇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中均出现长翅:小翅:残翅=3:3:2(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的残翅果蝇均为纯合子
B.F2雌果蝇中纯种个体占1/4
C.控制翅型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纯种残翅果蝇与纯种小翅果蝇杂交,子代中没有残翅果蝇
14.科研人员利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该技术的原理是:荧光素酶在ATP、O2、Mg2+存在时催化荧光素氧化,发出荧光(荧光强度与ATP含量正相关)。将培养的肿瘤细胞分为两组:甲组添加药物X,乙组不作处理。24小时后裂解细胞,离心并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相关试剂混合,一段时间后检测荧光强度,结果乙组荧光明显强于甲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前裂解细胞的目的是释放细胞内的ATP
B.该方法能直接反映样品中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C.乙组荧光更强说明药物X促进了癌细胞中ATP的合成
D.药物X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1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的自动拍摄技术,可以对各种动物进行野外种群数量调查研究
B.采用标记重捕法时,重捕前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标记个体迁出导致估计值偏低
C.对狼进行种群数量监测时,通过分析其粪便中的微型DNA分子标记,获取种群数量信息
D.调查某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时,主要是利用了小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来收集
16.沃纳综合征(WS)是由WRN基因突变导致的成人早老症。WRN蛋白是一种解旋酶,在DNA复制、修复、转录中发挥作用。WS患者身高常低于正常人。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模型探究其机制:敲除斑马鱼WRN的同源基因wrn,导致斑马鱼身长缩短和软骨发育异常。对该斑马鱼基因表达过程中的RNA测序显示:敲除个体中SHOX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若使SHOX基因过表达可部分缓解软骨发育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推知,软骨发育只与WRN基因和SHOX基因有关
B.实验结果表明,SHOX基因的表达可以调控WRN基因的表达
C.实验结果支持WRN基因的功能对于维持正常的SHOX基因表达是必需的
D.由题干信息可知,SHOX发生突变是引发沃纳综合征中WRN蛋白功能异常的根本原因
17.L-谷氨酰胺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可以通过谷氨酸棒状杆菌来生产。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7.0,发酵产生L-谷氨酰胺的代谢途径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控制pH为7.0,后调为5.6,有利于提高L-谷氨酰胺产量
B.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获得产品
C.提高谷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有利于提高L-谷氨酰胺产量
D.要根据该菌对营养的需求反复试验,配制出满足生产要求的固体培养基
18.已知甲病和乙病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下图为某家族有关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I-1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Ⅱ-4同时携带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
B.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I-3和I-4再生一个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1/16
D.若Ⅲ-1为正常女性,其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
二、实验题
19.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HPV的基因组包含早期区(编码调控蛋白E6、E7),晚期区(编码衣壳蛋白L1、L2)及一个长的调控区(LCR)。LCR包含启动子等调控元件,该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直接影响病毒启动子活性。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基因组会以低拷贝数的游离环状附加体形式长期稳定存在于宿主细胞核内,称为“潜伏感染”。在潜伏期,病毒基因表达受到严格调控,特别是致癌基因E6、E7的表达被显著抑制,宿主细胞增殖不受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HPV基因组的LCR区域存在富含CpG二核苷酸的区域(CpG岛),上图表示CpG二核苷酸的是______(填数字)。在HPV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致癌基因E6、E7的表达被显著抑制最关键因素是:______(填字母)。
A.潜伏期病毒DNA完全停止复制,基因无法转录
B.宿主细胞缺乏转录E6/E7基因所需的RNA聚合酶
C.潜伏期病毒衣壳蛋白Ll/L2大量表达,包裹了病毒DNA,阻止转录
D.LCR区域(包含E6/E7启动子)的CpG岛处于高甲基化状态,抑制了启动子活性
(2)科学家为验证HPV潜伏感染时LCR区域的CpG岛高甲基化,设计了亚硫酸氢盐测序实验。其原理是:亚硫酸氢盐可将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保持不变。通过PCR扩增后测序即可判断甲基化状态。下表为测序结果中某CpG位点(5 -TCG-3 )的序列转化情况:
组别 亚硫酸氢盐处理前序列 亚硫酸氢盐处理后序列
潜伏组:HPV潜伏感染的人角质细胞 TCG ①___________
活跃组:HPV活跃复制的人角质细胞 TCG ②___________
对照组:未甲基化的λ噬菌体 DNA(人工合成相同CpG片段) TCG TTG
表中①是 ,②是 。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 。
(3)若感染持续超过1-2年,HPV的DNA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E6、E7基因持续高表达,这是引发癌变的关键步骤。对于潜伏期宫颈癌患者,常采用 (填“增强”或“抑制”)LCR区域的CpG岛甲基化的治疗方法。此方法不适用于已发展为宫颈癌的患者,原因是 。
20.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能在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氧分压低)、寒冷干旱的环境中生存。科考队员对其生理适应性进行了长期研究。
研究一:科考队员对比了藏羚羊和低海拔绵羊在急性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米低压氧舱(氧浓度约为海平面的50%)时的生理反应。记录发现:藏羚羊的心率在缺氧初期短暂加快后,能较快恢复并稳定在接近正常水平。低海拔绵羊的心率则持续显著升高,并伴随明显的呼吸急促。
研究二:对生活在高原上的藏羚羊尿液分析发现,其尿液浓缩,渗透压远高于生活在平原的同体型哺乳动物。即使在饮水充足时,其尿液渗透压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研究三:解剖学研究发现,藏羚羊颈动脉窦区域存在特殊分化的化学感受器细胞,对血液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极其敏感。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二中,藏羚羊尿液渗透压持续较高,是因为肾脏对 激素的敏感性较高,导致其 功能强大,有利于适应 环境。
(2)研究三中提到了颈动脉窦区域存在对氧气敏感的感受器,当它感受到血液氧分压下降时,产生的兴奋主要通过窦神经传入延髓的心血管中枢。结合研究一和研究三的信息,写出藏羚羊在急性缺氧初期心率短暂加快的反射弧 。
(3)若要进一步验证研究三中提到的特殊化学感受器在藏羚羊缺氧适应性心率调节中的关键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对照组 实验组
① 相同数量健康的、具有高原适应性的藏羚羊
② 进行假手术或不做处理 A
③ B
④ C
21.大豆脂肪氧化酶(LOX)在食品加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建立LOX基因表达体系利用大肠杆菌生产LOX的过程。其中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7启动子可被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激活。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将LOX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CR扩增LOX基因时需在引物中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请设计出R1引物(含添加的限制酶识别序列)碱基序列:5 - -3 (写出从5 端开始的10个碱基)。
(2)③过程需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其作用是 。仅利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无法区分含有 的大肠杆菌,因此还需利用PCR技术和 技术在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与筛选。
(3)筛选成功转化的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依然无法产生LOX,最可能的原因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已知天然的LOX具有使β-胡萝卜素漂白褪色的特性) 。
三、解答题
22.武汉园博园原址为城市垃圾填埋场,土壤污染严重。建设过程中采用“好氧修复+植物协同降解”技术。园区建成后的“楚水”片区通过地形设计汇集雨水,形成人工湖泊,构建了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监测发现水体中氮、磷含量稳定,沉水植物覆盖率持续提升。楚水片区在建成初期曾暴发水华,管理者采取种植沉水植物+投放滤食性鱼类(鲢、鳙)+人工增氧的组合措施进行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初期藻类水华爆发的原因是______
A.水生群落结构简单,缺乏竞争者和消费者
B.水体中的植物可以直接利用湖泥中的有机物
C.新建水体富营养化,为藻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D.生态系统尚未建立稳定的营养级结构,抵抗力稳定性弱
(2)上述治理措施中,沉水植物能抑制藻类生长的原因是 。
(3)引入鲢鱼、鳙鱼来控制藻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调节机制,其种群数量增长受食物资源、空间、天敌等 因素的调节。
(4)为了维持治理后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管理者需定期移除部分鱼类和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 原理的要求,避免系统内部因 积累过多而导致循环失衡。
(5)若将该治理模式推广至富营养化湖泊,需优先进行生态风险评估。请写出评估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D
6.B
7.C
8.D
9.B
10.A
11.C
12.D
13.A
14.A
15.C
16.C
17.A
18.D
19.(1) ① D
(2) TCG TTG 非特异性转化(或实验误差)
(3) 增强 癌变细胞中HPV的DNA已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该方法仅适用于处于游离状态的HPV的DNA分子,对已整合的DNA(基因)无效
20.(1) 抗利尿 重吸收(水)/浓缩尿液 干旱(缺水)
(2)颈动脉窦区域感受器→窦神经→延髓心血管中枢→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心脏
(3) 破坏或阻断藏羚羊颈动脉窦区域的化学感受器 将两组藏羚羊置于急性低压缺氧环境 观测并比较两组藏羚羊缺氧时的心率变化
21.(1)5′-CTCGAGAAAG-3′
(2) 使大肠杆菌处于易吸收周围DNA分子的状态 重组质粒和原质粒(或填空质粒、pET32b(+)质粒) 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
(3) 未加入IPTG 配制A、B两种培养基,A培养基中加入基本营养成分及适量的β-胡萝卜素溶液,B培养基在A组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适量IPTG,然后分别接种相同数量的成功转化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会出现透明圈
22.(1)ACD
(2)沉水植物可以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
(3) 负反馈 密度制约
(4) 自生 富营养化沉积物或有毒物质或水体污染物
(5)引入物种是否导致本地物种灭绝或基因污染、治理措施是否引发次生生态灾害(如食物网崩溃)、抗逆性物种入侵风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