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4单元章 第6章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1.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能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你是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看——视觉 狂风:感——触觉
闪电:看——视觉 雷鸣:听——听觉
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体的




视觉: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听觉:耳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居第二位。
触觉:皮肤感受冷、热、痛、压等刺激。
味觉:舌辨别酸、甜、苦、咸。
嗅觉:鼻对气味敏感。
任务一:探究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观察拆装眼球的结构模型,识别眼球结构
活动
1
拆解和拼装,活动任务要求:
①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拆开眼球模型;
②在标签纸填写眼球各部分结构名称并贴在对应的位置;
③请学生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组装眼球模型。
2
3
4
5
6
7
8
9
10
1
虹 膜
角 膜
瞳 孔
睫状体
晶状体
玻璃体
巩 膜
脉络膜
视网膜
视神经
请说出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巩膜
虹膜
瞳孔
辨一辨: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
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同学的眼睛,从中找到瞳孔的位置并观察瞳孔在黑暗处和光亮处的变化。
活动
2
现象
原因
光照强烈,
瞳孔缩小。
光照微弱,
瞳孔放大。
减少进光量,保护视网膜不受强光的刺激。
增加进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的刺激。
思考1:这两个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区别?观察环境,可能是什么引起的?
因为长时间在黑暗中,瞳孔会放大,被救出后瞳孔还没有缩小,而外界光线很强,进入眼球内的光线会瞬间增多,会严重伤害眼睛。
思考2.地震或矿难掩埋的人被救助出来后,为什么要蒙住眼睛?
虹 膜
角 膜
晶状体
玻璃体
巩 膜
脉络膜
视网膜
视神经
瞳 孔
睫状体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光线的通道。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观察图4-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晶状体
瞳 孔
视网膜
光圈
镜头
胶卷
任务二:探究视觉的形成过程
观看“视觉的形成”视频,说说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前必须经过哪些结构,并画出视觉形成的路径图。
活动
1
外界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透过光线
折射光线
成像
传导兴奋
产生视觉
视觉的形成过程
思考1:视网膜上呈的是倒立的物像,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正立的物体?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将光线刺激变成神经冲动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大脑对图像进行处理,才会产生视觉。
形成物像:
产生视觉:
大脑视觉中枢
视网膜
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那么视网膜就相当于底片。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1.眼球的结构完好
2.视神经无损伤
3.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正常
思考2: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实验操作步骤:
1.保证凸透镜( 曲度较大) 和光屏不动,调节物体,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记录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2.固定透镜到光屏的位置,把原来的透镜取下来,换上一个曲度比较小的透镜,移动物体,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录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晶状体的作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任务三: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及其预防
利用模型,模拟观察眼球的成像,说说近视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
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曲度大的透镜 曲度小的透镜
数据1
数据2
平均值
思考:眼球如何调节晶状体看清远近物体?
看远处时: 晶状体要变 晶状体曲度变 。
看近处时: 晶状体要变 晶状体曲度变-____.




近视眼的成因:
正常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
眼球前后径过长
看远处时:
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
看不清
远处物体
原因2: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物像落在
视网膜的 1
原因1:晶状体曲度过大
前方
配戴合适的凹透镜,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把视力矫正到正常人的水平。
凹透镜
近视的矫正
远视及其矫正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晶状体弹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矫正
凸透镜
远视
请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点
“三要”
“四不看”
近视眼的预防
眼和
视觉
眼球结构:
“一孔五膜三体”
视觉的形成:
结构
功能
近视成因:
晶状体曲度过大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看不清
远处物体
佩戴凹透镜。
近视矫正:
外界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透过光线
折射光线
成像
传导兴奋
产生视觉
1. 眼球的折光系统是指( )
A.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 B.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
2. 近视眼的病因是( )
A.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 B.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小
C.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大 D.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小
3.观众在看足球比赛时,视觉产生的部位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视神经 D .大脑相应区域
D
4.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D
5.某视力正常的同学,当他站在候车厅候车时,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朝他迎面驶来,下列能正确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行驶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