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迪庆州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它是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道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材料中的“它”是(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 下列是史明辨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时间:1951年 涉及人物: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A. 西藏自治区建立 B. 抗美援朝 C. 开国大典 D. 西藏和平解放3. 志愿军战士们会在战斗间隙讲故事、演小戏,互相激励斗志;给自己的防炮洞起名叫“立功洞”“胜利洞”;除夕夜敌机在空中投下一颗颗照明弹,他们笑言“敌人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花。”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A. 军事纪律严格 B. 战斗经验丰富 C. 革命乐观主义 D. 武器装备精良4.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研究的原始史料。下列属于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 与土地改革有关的电视剧《老农民》 B. 课本中有关土地改革的记述C. 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相关文物 D. 网上有关土地改革的文章5.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确保国家权力的运行符合人民意志。由此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B. 只保障少数人的利益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加强了民主法治建设6. 下图是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厂牌的情景。国家在改造天津盛锡福帽厂的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是( )A. 强制没收 B. 承包经营 C. 赎买政策 D. 独立生产7. 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 19.1% 1.59% 0.7% 71.8% 6.81%1956年 32.2% 53.4% 7.3% 7.1% 0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浮夸风”现象盛行8.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二十大9. 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 乐于助人、勤学好问C.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长期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人们摆脱了思想上的许多枷锁和禁锢。据此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 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11. “我国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材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A. 背景 B. 过程 C. 措施 D. 意义12. 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这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 缩小了各国发展差距 B. 加速了经济体制改革 C. 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D. 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13. 根据下列思维导图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 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 B.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C. 多层次、不均衡、宽领域 D.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4. 时间轴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好帮手。下列时间轴有助于我们了解( )A. 新生政权的巩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新中国的制度创新 D.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15. 漫画往往是现实的艺术性再现。下图漫画《老虎苍蝇一起打》反映了(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依法治国C 全面从严治党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我国形成这种民族关系奠定基础的是( )A “一国两制”方针 B. 民主集中制 C. 资本主义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7.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实施了( )A. 改革开放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南方谈话 D. “一国两制”方针18. 现代诗人余光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他盼望祖国实现统一的愿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C. 消除两岸隔阂 D.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19. 2005年,中国颁布《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分裂势力形成了强大的威慑作用: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这表明中国( )A. 放任“台独”势力为非作歹 B.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C. 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D. 贯彻高度自治的方针20. 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发生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标志着( )A. 共同富裕的目标已实现 B.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C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D. 海峡两岸实现统一21. 新中国成立后,党设立了三个“区”: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自治区;扩大对外经济交往的经济特区;维护祖国统一的特别行政区。这三个“区”都( )A. 实现了各民族人民大团结 B. 贯彻了“一国两制”方针C. 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 D. 结合了中国具体国情22.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C. 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D.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23. 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曾说:“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基调是( )A. 霸权主义 B. 强权政治 C. 独立自主 D. 合作共赢24.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A. 屠呦呦 B. 鲁迅 C. 邓稼先 D. 莫言25. 下列是周云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他演讲的主题是( )◆从“吃饱”到“吃好”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A. 社会生活的变迁 B.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C. 民族大团结 D. 科技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和国的足迹》材料二 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2650美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成功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GDP总量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位。……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全面改善。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5%,进入生活富足阶段,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摘编自人民网《焕发蓬勃生产力 改革铸就新篇章》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件,并说说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并说说“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代青少年应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7. 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 历史事件 影响1950年 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953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1973年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为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增产,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1978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产量增加1万亿斤。……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为68.6公斤,1965年稳定在100公斤以上,1982年突破200公斤,1998年突破300公斤,到2018年达到374.7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4倍多。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翻了一番多。——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历史小短文。(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为增强国防实力,改变工业技术与水平薄弱的局面,把国家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发展上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由于国家的重点投资建设,使得东北地区的工业迅速繁荣起来,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项工业之最。——摘编自《东北三省的工业》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2年成立中央专委会,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摘编自1990年国务院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奖词(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立得益于哪一政策?并列举出一项该时期东北地区的工业建设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 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国家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 示例 选择图1 解说词:“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项旨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改善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促进了全球经济合作,推动了共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图2 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 图3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图4 中国重返联合国名照《乔的笑》 图5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1)某班级将举办“外交风云·大国崛起”历史图片展。上述材料是同学们为展板设计搜集到的图片,请你从图2—5中任选两幅,参照示例,分别为其撰写解说词。(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迪庆州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C【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C【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事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理解: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成就:人均GDP大幅增长,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本养老保险体系。(3)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做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等。【27题答案】【答案】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成就显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取得了显著成就。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为农业增产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7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大幅增加,从供给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农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28题答案】【答案】(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意义:人民军队取得重要军事经验,实现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斗力威震世界,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2)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等。(3)原因: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的努力;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克服了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困难等。【29题答案】【答案】(1)选择图4(中国重返联合国)解说词: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选择图5(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解说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一事件改变了中美两国关系,对国际形势产生深远影响。(2)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