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孜州2025年学科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 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宋朝人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发展C. 开通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2.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3. 诗歌往往能在-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诗歌与图片对应正确的是( )A. 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D.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4. 大运河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 加强北部边防 B. 加强南北经济交流C.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D. 巩固隋朝的统一5. 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6.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 平定了安史之乱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7. 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A. 交通运输 B. 纸张印刷C. 农业生产 D. 陶器制作8.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是爆发了安史之乱,当时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武则天 D. 唐玄宗9.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分别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 创新制度,开创“贞观之治” B.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C. 发展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 滥杀无辜,唐朝由盛转衰10. 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A 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力B. 废除丞相,权归三司C. 实行三省六部制D. 废除丞相,设中书省11.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 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B. 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子”讲《三国演义》C. 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D. 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12. 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 《岳飞抗金》历史剧 B. 饯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C. 《资治通鉴》译注本 D. 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13. 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朱元璋14.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B.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C.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15. 现代社会,各种物流快递纷纷兴起,如顺丰速运、圆通快递等。我国宋元时期为使臣和商旅往来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方便的场所是( )A. 驿站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都护府16. “风波亭上起阴风,一统山河志复空。千古奇冤谁肯信,神州争唱满江红。”诗中所述英雄人物是A. 寇准B. 岳飞C. 陆秀夫D. 文天祥17.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18. “不仅是军事防御体系,还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更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合上述要求的建筑是( )A. 隋朝大运河 B. 长城 C. 北京城 D. 都江堰19. 为了防御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明朝先后十多次修筑长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是( )A. 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B.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D.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20. 明初,负责监视官员的机构是( )A. 锦衣卫 B. 东厂 C. 西厂 D. 御史台21.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黄巾起义 B. 李自成起义C. 黄巢起义 D. 陈胜、吴广起义22. 清朝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雍正时期使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设立三司C. 设南书房 D. 设军机处23. 下表是某位同学整理中国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的提纲,其中填写在①处最适合的是( )时期 措施秦朝 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明朝 八股取士清朝 ①A. 锦衣卫 B. 东厂 C. 刺史制度 D. 文字狱24.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5.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迄今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著作,该著作是( )A. 《红楼梦》 B. 《牡丹亭》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4分,共50分)26. 制度创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积极探索治国策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隋唐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等各种与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路……——摘编自杨齐福《科学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二:宋初的大将曾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摘自七下历史材料研读材料三:材料四: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故今我朝罢丞相。——《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节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依据材料归纳,该制度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武将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与宋朝的什么政策相关?这一政策的实行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利弊?(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是什么?元朝通过设立什么机构来管辖今天的台湾?(4)据材料四及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的具体措施?27.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岁月,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经济体系。从农耕文明的兴起,到商业贸易的繁荣,再到手工业与制造业的兴盛,中国古代经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2)材料二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哪个领域,(领域: A商业B手工业C农业D科技),请指出图片所属的领域(填字母)。图一:________ 图二:________ 图三:________(3)“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变化具体是什么时候完成的?并根据材料三归纳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28. 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的是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水军”的主帅是谁?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哪里的居住权?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我的自称)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余”是谁?“贵国”指哪个国家?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指出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可以做哪些努力?甘孜州2025年学科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 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D【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4分,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制度:科举制;标志:进士科的创立;特点: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公平、公正。(2)政策:崇文抑武。利: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 的安定。弊: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3)制度:行省制度;机构:澎湖巡检司(4)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废除中书省,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地方: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27题答案】【答案】(1)状态:落后。(2) ①. 图一:C ②. 图二:B ③. 图三:A(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28题答案】【答案】(1)戚继光;澳门;(2)郑成功;荷兰; (3)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4)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对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