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A.古希腊雅典城邦 B.中世纪欧洲庄园C.中古西欧的城市 D.中世纪罗马教廷2.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3.“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4.“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 )A.城市自治 B.西欧庄园C.封赐土地 D.金钱赎买5.如图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份地是佃户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这种西欧农业经济组织是( )A.庄园 B.城市 C.大学 D.教会6.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观察如图可知关于西欧庄园说法正确的是( )A.庄园土地全部归属领主B.佃农没有法律上的自由C.其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D.导致封君封臣制度产生7.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C.获得教会支持 D.具有自治地位8.“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庄园的出现C.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10、“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罗马法的(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11. 13至16世纪,曾在巴黎大学执教和攻读的师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法国之外的欧亚国家。不仅如此,在校长的名单里,也出现不少外国人。这反映出巴黎大学 ( )A.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B.学校发展的自主性C.课程开设的科学性 D.师生来源的国际性12. 中世纪大学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如博洛尼亚大学的但丁、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代表),比萨大学的伽利略,剑桥大学的牛顿。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B.推动欧洲科技文化的进步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D.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13. 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在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B.乙上书皇帝废除奴隶制C.丙建议政府保护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 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14.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根据社会需要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这体现了此法 ( )A.立法形式灵活简便 B.注重实际应用C.推崇公平公正的原则 D.注重调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15. 罗马从弹丸小国发展到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火的编年史。下列各项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 ②罗马共和国 ③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④西罗马帝国的灭亡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16.对于市民阶层,说法正确的是( )A.地位比较低B.包括城市中的农民C.财产权独立,其它权利较少D.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王权所需的力量17.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纪年。这和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18.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A.1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B.相传创立者是耶稣C.他们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罗马帝国的压迫和剥削D.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19.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大学的兴起 B.资产阶级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20.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其中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 )犹太人 B.日耳曼人 C.土耳其人 D.蒙古人21.中世纪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常用手段有( )A. 金钱赎买 B. 武力斗争C. 与领主谈判 D.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基本居民是( )A. 手工工匠和商人 B. 农民和农奴C. 教士和贵族 D. 骑士和领主23.中世纪西欧城市中,手工工匠和商人是按照( )组成行会的。A. 行业 B. 地域C. 财富 D. 信仰24.中世纪西欧城市取得自治权后,在政治上( )A. 完全独立于封建主 B. 仍然受封建主的控制C. 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D. 成为封建主的一部分25.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C. 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D. 加强了封建主的统治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宗主权),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材料二 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技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学诞生的作用。27.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材料二下列诸人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也要罚款。(1)材料中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什么?(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28.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世纪西欧谚语材料二:“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为领主服务,包括为领主作战、向领主纳贡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封君封臣制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9、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实际上,西欧有很多城市都举行过类似的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材料三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途径有哪些?并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3)根据材料三,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说说你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答案1-5CCBCA 6-10CDDDC 11-15DBDCA 16-20DDCAB 21-25DAACD26. (1)①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②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③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2)①形成了学术中心,推动了学术的发展;②促进了思想和科技的发展;③为后期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办学实践经验。27、(1)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2)罚金。(3)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4)习惯法或村法。(5)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28、(1)等级森严且关系复杂:“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有着严格的等级体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层层分封,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金字塔式结构。每个等级只对自己的直接上级负责,这种等级关系明确且严格,使得整个封建关系错综复杂。 以土地为纽带的间接联系:封君封臣关系以土地的封赐为基础。封君将土地赐予封臣,封臣则对封君履行义务。但由于这种层层分封的特点,封君与封臣的附庸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封君封臣关系,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土地分封所形成的间接联系,这种联系随着分封层次的增加而逐渐疏远。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臣在自己的领地内有一定的权力和独立性。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行使一定的管辖权,如管理自己的附庸、征收赋税等。这种独立性使得每个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都像是一个小君主,也导致了西欧在封建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割据特点。 (2)封君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封君有权要求封臣为其服兵役,这是封臣最重要的义务之一。在战争时期,封君可以召集封臣及其军队为自己作战,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领土安全。封君还可以从封臣那里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如封臣需要向封君缴纳贡赋,这些贡赋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为封君提供了经济来源。此外,封君对封臣有一定的管辖权,在封臣违反封君封臣契约时,可以对其进行惩罚。 义务:封君有责任保护封臣,这是封臣履行义务的前提。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或面临其他危险时,封君要为其提供军事保护。封君还要维护封臣在领地内的合法权益,保证封臣在履行义务后能够正常地管理自己的领地和附庸。例如,当封臣的领地受到其他封建主的非法侵占时,封君有义务出面协调或通过武力手段维护封臣的土地权益。 封臣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封臣从封君那里获得土地,即份地,这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封地上,封臣有一定的经济权利,可以经营土地、收取地租等。同时,封臣在自己的领地内有一定的司法权,可以处理领地内的一些纠纷,当然这种司法权是在封君权力框架下的有限权力。如果封君未能履行保护封臣的义务,封臣有权反抗,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封臣的权益。义务:封臣首要的义务是服兵役,当封君有军事需求时,要率领自己的军队听从封君指挥作战。封臣还要向封君缴纳贡赋,以体现对封君的经济支持。此外,封臣需要为封君提供其他服务,如在封君出行时提供护卫、在封君的城堡中担任守卫等,并且要出席封君召集的会议,为封君出谋划策。29、(1)主要特征: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2)①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金钱赎买);武装斗争。②自由:城市流动的个人自由;司法自由;承认市民财产私有制。(3)①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②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4)认识: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