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是( )
A. 秦 B. 隋 C. 唐 D. 元
2. 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特征是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 B.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C. 武则天的统治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D.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经济繁荣的现象出现在( )
A. 汉武帝时期 B. 隋文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5.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如图所示一组图片。据此推断,这组图片反映出唐朝( )
A. 农业领先世界 B. 绘画水平高超 C. 都市生活繁荣 D. 手工技艺精湛
6.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不畏艰难的精神 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7. 下列选项中,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黄袍加身”②“杯酒释兵权”③澶渊之盟④郾城大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8.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9. 王安石颁布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目的是( )
A. 巩固中央集权 B. 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C.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0. 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隋朝
11.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 景德镇 B. 广州 C. 泉州 D. 开封
12. 《宋史》记载:“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法书纸代钱,以便市易。”据此推断,宋代纸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宋辽盟约的订立 B. 商贸流通的需要 C. 海外贸易的繁荣 D. 造纸技术的改进
13. 宋代以前城市,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宋代时的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这些现象更进一步推动了( )
A. 城市布局更新 B. 城市商业繁荣 C. 科技文化先进 D. 中外贸易发达
14.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10世纪初,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B. 11世纪末,完颜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C 11世纪,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称大夏皇帝
D. 1279年,忽必烈率军攻打南宋残部
15. 抗金英雄岳飞是( )
A. 北宋人 B. 南宋人 C. 辽人 D. 女真人
1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千古绝唱?(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于谦 D. 袁崇焕
17. 下图是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设立的制度,该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度 D. 设三司
18.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 太尉 B. 枢密院 C. 御史台 D. 中书省
19. 写于元末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A. 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 制度完备,国力强盛
C.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 科技创新超越宋代
20.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哲愿明提遍。【做哭科,动】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早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以上选自某著名元杂剧中的一个片段。该剧的作者应是( )
A. 苏轼 B. 王实甫 C. 关汉卿 D. 马致远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明长城起止点是( )
A.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 东起辽东,西至陇西
C. 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 D.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2.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其根本目的是( )
A. 镇压农民起义 B. 加强民族交往 C. 强化皇权 D. 发展经济
23. 1553年,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殖民者是( )
A. 荷兰 B. 西班牙 C. 葡萄牙 D. 英国
24. 中国古代戏曲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被后世誉为“国粹”的是( )
A. 川剧 B. 昆曲 C. 豫剧 D. 京剧
25. 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朝人口一直呈增长趋势,下列属于此时期人口增长原因的有( )
①清初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②清初统治者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③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④耕地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6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
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如下图:
(1)这二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材料一、二中的制度分别叫什么?
(3)材料二时期,我国对西藏和台湾都加强了管辖,请填写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名称。
①西藏:___ _____;②台湾:_____ ___。
27.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时间 1405-1433
主要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船队规模 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
次数 7次远航
到达范围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中国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做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远航的特点。
(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鼎盛中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请根据材料二和结构图关键词提示,结合具体史实论述“清朝繁荣盛世背后孕育危机”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
2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唐太宗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其在位时与吐蕃实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C地区?
(3)为了维护了国家统一,清朝对于B处采取了哪些措施?
(4)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又具有坚决反抗外敌入侵的传统。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温家宝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中日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对两国、对亚洲、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新浪网·新华社北京(2009年)11月11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为日本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哪里?他的东渡有什么历史意义?他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倭寇”是在什么时候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当时在我国东南沿海领导人民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他取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C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6分,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隋唐、元。
(2)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度。
(3) ①宣政院 ②澎湖巡检司
【27题答案】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到达范围广。
(2)观点:清朝繁荣盛世背后孕育危机。
论述:清朝前期疆域开拓并巩固、经济繁荣、政局稳定,但鼎盛中危机初显。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面对西方的殖民者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政府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实行“闭关”政策,导致国家闭塞。清朝中期以后社会危机重重,与同时期欧美国家比较,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8题答案】
【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
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机构:澎湖巡检司
(3)措施: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4)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作斗争;保持政局稳定,增强国力等。
【29题答案】
【答案】(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贡献: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目地:日本。历史意义: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忍不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时间:明朝中期。民族英雄:戚继光;主要功绩:带领军民基本解除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