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高一期未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6.
前专生务将自已的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写在答题标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月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洗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选挥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进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泛溢且不可预测,苏美尔人将洪
水之神视为恶毒之神,其人生观较为消极;而埃及人因尼罗河有规律的泛滥,视之为生命之源。
这表明
A.大河文明催生了早期宗教神话体系
B.地理环境差异塑造了不同文化心理
C.农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宗教信仰特点
D.自然崇拜构成了古代文明精神核心
2.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代印度哈拉帕文明城市遗址,该城市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有
城墙和塔楼,下城是居民区,街道平直、整齐,街道由烧砖砌成,城市有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这可说明达罗遗址时期的印度
A.社会组织达到一定水平
B.开始出现社会阶层分化
C.窑炉炼制技术比较成熟
D.已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3.《源氏物语》是古代日本一部文学著作,其内容引用中国诗人白居易诗句90余处,同时开创日
本“物哀”美学传统。这反映出古代
A.文化交流具有相互借鉴特征
B.文化交流激发了日本民族意识
C.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D.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全面传播
4.12一13世纪,英格兰城市中心的数量大量增加,诺福克郡多达130个小市场,兰开夏郡仅特
许状授权的市场和集市就不少于85个,另外还有50个自然形成的市场。这反映出当时的
英国
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
B.庄园经济已经崩溃
B.农业经济转型已经完成
D.商品经济较为活跃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马可·波罗行纪》称3世纪的中国泉州港胡椒贸易量是整个欧洲的百倍,湖潮易士酸
1(
酸斯林窗人榜。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直接从产地获取香料科,降低了限多险济威衣改见
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东西方经济实力的根本变化
B.全球贸易格局的结构性转变
C,东西方商品结构根本性调整
D.区域贸易中心的周期性更替
6.图1为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当时法国
国王
大臣

教士
贵族
第三等级
大生斯》阳是你数数
图1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C.社会革命阻力较弱
D.第三等级享有特权
7.从1820年到1860年,美国迎来第一次移民潮,大约有500万人移民美国;从1860年到1920
年,大量移民蜂拥而入,美国迎来了第二次移民潮,期间有3000多万移民来到美国。这一现
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要
B.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C.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D.社会结构转型的效应
8.巴黎公社要求各位委员和各级领导要向人民报告工作情况,要求干部通过举行选民大会的方
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质询。公社在讨论重大问题时,邀请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广
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这可用来说明巴黎公社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体现了工人政权的特征
9.有历史学家指出,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的原因是革命领导者在封建经济基础上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形象,这既不能改变伊朗政治、经济的依附性,更不能阻止西方国家瓜
分伊朗。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当时的伊朗
A.现代化路径的错位
B.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妥协性
C.过度依赖西方列强
D.社会动员的能力存在不足2024一2025学年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据材料可知,苏美尔人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泛滥且不可预测而将洪水之神
视为恶毒之神,形成了消极人生观,而埃及人因尼罗河有规律的泛滥而将其视为生命之源。
这一对比揭示了地理环境差异对不同文明文化心理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大河文明
对宗教的影响,并未催生出宗教神话体系,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河流文明,并未强调农
业发展,故排除C项;“成了古代文明精神核心”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2.A【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达罗城具有高水平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这些直接体现了当
时印度的复杂的社会组织能力,故选A项;虽然卫城与下城的差异反映了阶层分化,但材料
不能表明是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阶层分化的,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窑炉烧制技术的信息,
不能表明当时窑炉炼制技术成熟,故排除C项;当时印度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故排除D项。
3.C【解析】《源氏物语》引用白居易诗句90余处,同时开创了日本“物哀”美学传统,这体现了
古代日本借鉴中国文化与创新本民族文化并行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日本对唐朝文
化的借鉴,并未体现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吸收,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
故排除B项;日本创立“物哀”美学恰恰表明其并非全盘吸收中国文化,说明中华文化未在东
亚全面传播,故排除D项。
4.D【解析】12一13世纪英格兰城市中心和小市场的数量都呈增加趋势,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
了当时商品交换的频繁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故选D项;12一13世纪属于中世纪时期,当
时尚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A项;庄园经济在12一13世纪仍然是英国农村的主要经
济形式,市场经济的活跃并不意味着庄园经济的崩溃,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经济已经
转型的信息,故排除C项。
5.B【解析】材料表明,与13世纪穆斯林商人控制胡椒贸易相比,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可直接
从产地获取商品,这反映了全球贸易路线和贸易主体发生根本变化,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使
东西方贸易从传统的陆海联运转向大洋航线,这改变了全球贸易的流向,但当时东西方经济
实力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商品构成有根本性调整,故排除C项;虽
然泉州等亚洲港口地位下降,欧洲港口兴起,但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更替,而是全球贸
易体系的重构,故排除D项。
6.A【解析】据图可知,18世纪中期法国等级制度比较森严,第三等级属于社会最底层,社会阶
级矛盾尖锐,故选A项;当时法国已确立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从图片信息来看,当时法国
资产阶级受到层层压迫,资产阶级革命阻力较大,故排除C项;当时法国第三等级处于社会
最底层,属于被统治阶层,不享有特权,故排除D项。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