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1. 《共同纲领》从起草到正式通过,经历了7次反复讨论和修改,广泛吸收了各方面意见。这表明《共同纲领》( )
A. 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B.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制定过程体现民主协商 D. 彰显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2. 下面的党史图片主题展中,三个“新”蕴含的共同含义是( )
A. 自我革命,勇于纠错 B. 统一战线,反帝反封
C. 抵御外辱,独立解放 D. 开拓进取,创新发展
3. 1965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 )
A. 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B. 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
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
4.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 四大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5. 2001年11月10日,随着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的木槌敲响,会场掌声雷动,我国谈判代表龙永图激动地说:“中国终于回到了世界经济的大舞台。”这一历史画面出现是因为( )
A. 我国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6. 小红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 祖国统一 B. 科技文化成就
C. 依法治国 D. 各民族大团结
7. 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曲内容反映出( )
A. 一国两制助推香港繁荣发展 B. 社会主义制度契合香港实际
C. 国际社会普遍欢迎香港回归 D. 香港获得了永久的独立主权
8. 小龙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下面的年代尺。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
A. 大陆对台湾政策调整过程 B. 一国两制政策出台背景
C. 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交往 D.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9. 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确立的战略目标。据此可知,中国海军战略目标的不断调整意在( )
时期 战略目标
20世纪50年代 保卫沿海沿江,实行沿岸防御
20世纪80年代 提出海军“近海防御”战略
21世纪以来 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
A. 展示我国科技强军的成果 B. 适应不同时期国防建设需要
C. 表明我军英勇无畏的信念 D. 驱逐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影响
10.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而到了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并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这主要是缘于( )
A. 中国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 B. 反华思潮在美国失去市场
C. 中美基于国家利益互相需要 D. 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越美国
12. 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等耳熟能详的词语,被陆续写进联合国决议文件。这彰显了( )
A. 中国外交奉行独立自主 B. 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
C 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D. 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认可
13. 下图是各国与我国建交情况累计简图。它说明我国( )
A. 军事实力不断提升 B.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C. 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D. 国际贸易日趋活跃
14. “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热议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是( )
A. 科技创新 B. 深化国企改革
C. 以民为本 D. 加强国防建设
15. 使用订餐APP,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借助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大门、屋内灯光;通过自动购票机,可以轻松购买车票,节约时间。这些日常场景生动地反映了( )
A.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 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C. 民众的出行方式实现多元化 D.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要求:正确审题,规范答题)
16. 我国的周边外交。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边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也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性。从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可以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和“协商合作”是新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在外交理念和规范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传承特征。
——魏玲《新中国周边外交70年:继承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既有共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包括共同的边界、生态,共同的人文、礼仪;也有共同的发展方式,包括共同的经济、贸易;还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及共同奋斗的目标,包括共同的家园、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中国发展与周边和睦的邻国间外交,和谐共生、义字当先、先义后利、协和万邦,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外交的创新实践,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始和基础。
——李兴《中国周边外交体系框架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新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基本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之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发展新时期周边外交的重大意义。
17. 卓越的科技成就。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摘自:人教社统编版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北斗时空技术为核心主线加速发展,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多元领域。
——摘自:《2025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称及其发射年份。
(2)根据材料二,概述21世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标志性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斗与低空经济”为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观点,运用两个场景加以论述。要求:观点自洽,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要求:正确审题,规范答题)
【16题答案】
【答案】(1)基本体系观:和而不同;安全观:和平共处;秩序观:协商合作。
(2)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外交的创新实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始和基础。
【17题答案】
【答案】(1)名称:东方红一号;发射年份:1970年。
(2)标志性成就: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3)观点:北斗系统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低空经济多元化发展。
论述: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北斗系统为无人机提供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服务,结合北斗网格码技术支撑的立体交通低空航线网络,能优化配送路径,提高物流效率,让货物快速精准送达;在应急救援方面,北斗系统可实现对救援区域的精细化空域管理和实时数据监测,帮助救援人员准确掌握情况,提升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生命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可见,北斗系统与低空经济的融合,为低空经济的多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