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1. 《共同纲领》从起草到正式通过,经历了7次反复讨论和修改,广泛吸收了各方面意见。这表明《共同纲领》( )A. 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B.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制定过程体现民主协商 D. 彰显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2. 下面的党史图片主题展中,三个“新”蕴含的共同含义是( )A. 自我革命,勇于纠错 B. 统一战线,反帝反封C. 抵御外辱,独立解放 D. 开拓进取,创新发展3. 1965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 )A. 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B. 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4.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 四大经济特区相继建立5. 2001年11月10日,随着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的木槌敲响,会场掌声雷动,我国谈判代表龙永图激动地说:“中国终于回到了世界经济的大舞台。”这一历史画面出现是因为( )A. 我国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6. 小红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 祖国统一 B. 科技文化成就C. 依法治国 D. 各民族大团结7. 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曲内容反映出( )A. 一国两制助推香港繁荣发展 B. 社会主义制度契合香港实际C. 国际社会普遍欢迎香港回归 D. 香港获得了永久的独立主权8. 小龙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下面的年代尺。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A. 大陆对台湾政策调整过程 B. 一国两制政策出台背景C. 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交往 D.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9. 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确立的战略目标。据此可知,中国海军战略目标的不断调整意在( )时期 战略目标20世纪50年代 保卫沿海沿江,实行沿岸防御20世纪80年代 提出海军“近海防御”战略21世纪以来 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A. 展示我国科技强军的成果 B. 适应不同时期国防建设需要C. 表明我军英勇无畏的信念 D. 驱逐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影响10.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而到了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并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这主要是缘于( )A. 中国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 B. 反华思潮在美国失去市场C. 中美基于国家利益互相需要 D. 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越美国12. 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等耳熟能详的词语,被陆续写进联合国决议文件。这彰显了( )A. 中国外交奉行独立自主 B. 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C 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D. 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认可13. 下图是各国与我国建交情况累计简图。它说明我国( )A. 军事实力不断提升 B.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C. 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D. 国际贸易日趋活跃14. “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热议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是( )A. 科技创新 B. 深化国企改革C. 以民为本 D. 加强国防建设15. 使用订餐APP,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借助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大门、屋内灯光;通过自动购票机,可以轻松购买车票,节约时间。这些日常场景生动地反映了( )A.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 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C. 民众的出行方式实现多元化 D.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要求:正确审题,规范答题)16. 我国的周边外交。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边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也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性。从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可以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和“协商合作”是新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在外交理念和规范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传承特征。——魏玲《新中国周边外交70年:继承与创新》材料二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既有共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包括共同的边界、生态,共同的人文、礼仪;也有共同的发展方式,包括共同的经济、贸易;还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及共同奋斗的目标,包括共同的家园、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中国发展与周边和睦的邻国间外交,和谐共生、义字当先、先义后利、协和万邦,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外交的创新实践,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始和基础。——李兴《中国周边外交体系框架的重大意义》(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新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基本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之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发展新时期周边外交的重大意义。17. 卓越的科技成就。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摘自:人教社统编版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 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北斗时空技术为核心主线加速发展,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多元领域。——摘自:《2025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称及其发射年份。(2)根据材料二,概述21世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标志性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斗与低空经济”为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观点,运用两个场景加以论述。要求:观点自洽,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B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要求:正确审题,规范答题)【16题答案】【答案】(1)基本体系观:和而不同;安全观:和平共处;秩序观:协商合作。(2)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外交的创新实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始和基础。【17题答案】【答案】(1)名称:东方红一号;发射年份:1970年。(2)标志性成就: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3)观点:北斗系统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低空经济多元化发展。论述: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北斗系统为无人机提供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服务,结合北斗网格码技术支撑的立体交通低空航线网络,能优化配送路径,提高物流效率,让货物快速精准送达;在应急救援方面,北斗系统可实现对救援区域的精细化空域管理和实时数据监测,帮助救援人员准确掌握情况,提升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生命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可见,北斗系统与低空经济的融合,为低空经济的多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