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实验雨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实验雨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A B D D B C A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3.(10分)
观点一:隋唐是繁荣的时代
论述: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上,隋唐时期开创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经济繁荣,出现曲辕犁和筒车等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手工业技术高超,唐三彩是世界艺术珍品;商业繁荣,唐都长安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文化上,唐诗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出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精湛,隋唐时期书法名家辈出,如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如阎立本、吴道子各具风格;雕塑艺术精湛,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综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看,隋唐是繁荣的时代。
观点二:隋唐是开放的时代
论述:隋唐的开放表现在中外文化交流、民族政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中外交流上,隋唐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出的“遣隋使”“遗唐使”数十批,最多一批人数最超500多人;唐朝时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唐朝时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民族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社会生活上,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和婚姻观念等方面受到北方民族和域外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整个时代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综上,隋唐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14.(14分)
行省制度;(2分)湖广行省;(2分)
①奴儿干都司;(2分)②驻藏大臣;(2分)③伊犁将军。(2分)规范了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2分)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2分)
(14分)
(1)宫城;(2分)北宋: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遍布全城、开放街市);(2分)商品经济繁荣。(2分)
(2)元朝统治者借助儒家思想,参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治理国家(2分,其它答案,如“推崇儒家文化,继承中原礼制;汉化统治;以儒治国;儒家思想正统化”等均给分);中轴线对称布局、三重城垣结构(宫城、皇城、外城)、礼制建筑位置(如太庙、社稷坛“左祖右社”)。(任答一点,2分)
(3)皇权至上(2分,其它答案,如“居中而治、以皇权为中心、皇权中心、天人合一”等均给分);演变趋势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封建礼制观念不断深化。(任答一点,2分,其它答案,如“城市规划都重视宫城核心地位,布局对称规整,体现皇权尊崇;宫城位置日益中心化、封闭化;礼制空间布局规范化、制度化,“左祖右社”;城市中轴线强化皇权威严;强化中央集权与皇权;中轴线愈发突出,市场限制逐渐消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等)
16.(14分)
(1)信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2分)
说明:辽宋夏金时期,刻书盛行。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术有了新突破。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制成泥活字。活字可重复使用、排版灵活,双板交替使用,提高了排版效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降低印书成本,有利于图书普及和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
战争(2分,军事);航行(2分,航海)
特点:综合性(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体)、自动化(水力驱动与机械控制)、精密性(擒纵装置);(任答一点,2分)原因:经济繁荣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政局相对稳定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理学发展,崇文抑武政策有利于科技发展;各民族间文化交融,为科技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前代科技成就的积累。等(任答一点,2分)2024年下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下列对“此河”解读正确的是
A.此河是隋文帝时期开凿的 B.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C.揭示了隋灭亡的根本原因 D.指出了大运河开通的根源
2.某同学搜集到以下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想了解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3.某历史纪录片中有这样一段场景:一位唐朝农民在田间劳作,他使用的工具设计精妙,能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他使用的工具最有可能是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4.唐朝的兴衰史就象一个抛物线(如图所示),与“A”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唐蕃会盟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5.欧阳修《归田录》里记载:北宋余杭有位喜欢吃螃蟹的昆姓少卿,他向吏部求个外放知州的差事,同僚问他想去哪州,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通判让人避之的原因
A.是副宰相有议政权 B.监察并分知州权力
C.控制地方财政大权 D.掌握地方的军事权
6.右图货币的样式反映出
A.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
B.各地的商品经济繁荣
C.货币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D.各民族政权间交流借鉴
7.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样做
A.使地方权力受到监督 B.加强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C.将地方权力统归中央 D.使地方失去割据的地理条件
8.宋元时期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文学作品是
A.《离骚》 B.《窦娥冤》
C.《水浒传》 D.《红楼梦》
9.建构知识结构图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从下图可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明朝延续了前代的开放包容 B.①在历史上最远到达地中海
C.国家实力强弱影响外交方式 D.明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
10.刘老师在备课时查阅有关李自成起义的书籍,看到了如右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该部分主要讲述的是李自成起义的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1.有学者认为,仅就丞相制度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此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
A.宰相制度得以恢复 B.官僚政治扭曲混乱
C.贵族退出历史舞台 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2.北宋思想家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号。这些思想
A.蕴含强烈的责任使命意识 B.继承传统的君权神授理念
C.体现以民为本的务实作风 D.适合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均为14分,共52分)
13.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所反映的基本特征。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请结合隋唐时期的历史,以“观点一:隋唐是繁荣的时代”或“观点二:隋唐是开放的时代”为题写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4.边疆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边疆治理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411年 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 ① 加强对东北女真的直接管理
1571年 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协议,史称“隆庆和议”
1653年 清朝册封五世达赖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年 清朝册封五世班禅
1727年 清朝设置 ②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1757年 清朝彻底击败准噶尔部叛乱
1759年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 清朝设置 ③ 对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以上材料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湖南属于图中哪一行省?(4分)
补充材料二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意义。(8分)
综上,概括元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特点。(2分)
15.城市布局蕴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唐、宋、元、明清城市平面图
图1 唐都长安城平面图 图2 北宋开封城平面图
图3 元大都平面图 图4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以上材料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读图1,指出皇帝日常起居和办公的区域名称。观察图1和图2,与唐朝相比,北宋都城在商业区域分布上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
图3中“孔庙、太庙、国子监、社稷坛”的设置体现了元朝统治者怎样的治国理念?比较图3与图4,指出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在哪些方面继承了元大都的规划思想?(4分)
图4,明清北京城的布局,特别是宫城(紫禁城)的位置与城市中轴线的设计,是中国古代哪一重要治理理念的集中体现?综上,谈谈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趋势的认识。(4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冯道:882-954年)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1041-1048年),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一印,火烧令坚。若印数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做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舜息可就。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
材料二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英]培根《新工具》
材料三 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六寸五分(约12米),集浑仪、浑象、报时系统为一体,以水力驱动枢轮,通过“天衡”擒纵器控制匀速运转。其顶层浑仪可观测天体,中层浑象模拟星象,底层森阁以160余个木人报时,钟鼓铃钲齐鸣。
——摘自[北宋]苏颂《新仪象法要》
提取材料一的历史信息,并进行简要说明。(6分)
据材料二培根的评述,说一说:我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在哪些领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
据材料三,指出宋代水运仪象台的科技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宋朝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