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40分钟)*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1.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被毛泽东称为“天书”的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这本签名册纵43厘米、横32.5厘米,共82页,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这份“天书”( )A. 体现了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B. 反映出群众参政热情高涨C.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的见证 D. 是筹建新中国的历史见证2. 春联是中华民俗文化瑰宝,也能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历史事件(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C. 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 某校师生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其中一组同学准备在广佑寺广场向市民讲述志愿军故事。以下最适合在此宣讲的是( )A. 开国大典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坚守上甘岭 D. 大跃进4. 山西左权县流行民歌《土地还家》唱道:“一块一块好土地,分到咱穷人手。……一手锄头一手枪,生产练兵忙。一次一次打胜仗,保卫咱好时光”。民歌中所唱内容发生于__________之后。( )A. 西藏和平解放 B. 三大改造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5.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历史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图示,你给拟定最恰当的标题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 国家经济发展建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6. 1954年3月,《人民日报》报道:“‘单干不如互助,互助不如合作’这一事实,已经为一般农民所公认。”该报道可用于探究的学习内容是( )A.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B.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推进C.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展7.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名词是2025年的“流行语”。下面符合1958年的“流行语”的是(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B. 以阶级斗争为纲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8.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某校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 开天辟地,制度建立 B. 艰难探索,调整经济C. 严重挫折,建设成就 D.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9. 史料是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以下研究“铁人”王进喜最可信的史料是( )A. 人物传记《铁人印记》 B. 王进喜的日记C. 纪录片《铁人王进喜》 D. 连环画《王进喜》10. 政论片《复兴之路》中有这样的叙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请问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11.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2.31亿元,跃升到2024年的20534.08亿元,增长超200倍。以上材料说明了( )A.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B.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发展D. 国家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12. 历史老师下载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软件并询问如何设计“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以下是DeepSeek给出的内容设计目录,以下事件可以入选“强国兴军,迈向一流”的是( )第一部分 峥嵘岁月,奠基立业(1949年—1977年)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跨越发展(1978年—2011年) 第三部分 强国兴军,迈向一流(2012年—至今)A. 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B. 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C.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 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13. 2025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某历史展览中陈列了万隆会议10周年纪念邮票和纪念铜章(如下图)。纪念铜章上面两个大写字母A分别代表亚洲(ASIA)与非洲(AFRICA)。这些纪念物共同反映的是( )A.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 B. 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C. 发展中国家改变了两极格局 D.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A.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基辛格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C. 英国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深远影响15. 2025年蛇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组高科技机器人登台表演,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先进技术。在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B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正式实施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9分,17题13分,18题10分,19题8分,共40分)16.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计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奠基立业·自力更生】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年平均增长速度农业 52.8(%) 43.5(%) 4.5(%)轻工业 29.6(%) 29.2(%) 12.8(%)重工业 17.6(%) 27.3(%) 25.4(%)【发展驱动·开放中国】材料三: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加快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①处所对应的工业成就。列举3例交通建设成就。(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4)2025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展望未来,请你给“十五五”规划的工业发展献一策。17.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摘自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材料二:海峡两岸的交往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1979年 停止炮轰金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①”1995年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②》2008年 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2015年 ③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2022年 发布《④》白皮书——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得以成功实践?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意义是什么?(2)请将表中①②③④处内容补充完整。谁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什么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3)综上可知,实现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请你分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18. 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开新篇—真理讨论】图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图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树旗帜—创新理论】材料一: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明前途—民族复兴】材料二: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什么伟大意义?(2)材料一中的“伟大创举”指什么?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什么理论武装全党?(3)依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分析该思想的地位。(4)依据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19.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同时代的宣传标语及口号1979年,某地农村宣传语“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1980年,深圳蛇口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4年,北京一些国企呼吁“给企业松绑”。 1992年,“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火遍大江南北。材料二:墨墨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时间 事件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4年 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依据材料一中的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农村在改革中的“创新之处”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史事,选择“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或“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观点,并结合所选的两个史事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表述规范)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40分钟)*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9分,17题13分,18题10分,19题8分,共40分)【16题答案】【答案】(1)①处工业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交通建设成就: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2)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怎么看: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或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献策:发展人工智能、推进智能制造、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改善政府的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17题答案】【答案】(1)“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九二共识 反分裂国家法 习近平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江泽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坚实后盾;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统一是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等。【18题答案】【答案】(1)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因果关系: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伟大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伟大创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4)主题名称:探寻中国道路;共筑复兴梦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19题答案】【答案】(1)创新之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观点1: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史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论述: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所以说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观点2: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选择史事:深圳、珠海、汕头和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从此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