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2025六上·化州期末)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2.(2025六上·化州期末)太阳、燃烧的蜡烛、电灯泡等都是光源。( )3.(2025六上·化州期末)当光线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我们的眼睛会看见这个物体,说明了这个物体能反射光。( )4.(2025六上·化州期末)万花筒、潜望镜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制作而成的物体。( )5.(2025六上·化州期末)光不仅为我们提供光源,还为我们提供信息。( )6.(2025六上·化州期末)不管使用哪种滑轮都能省力。( )7.(2025六上·化州期末)用螺丝刀把铁罐撬开是利用轮轴的原理工作的。( )8.(2025六上·化州期末)在轮轴的应用中,轴越长越省力。( )9.(2025六上·化州期末)自行车是应用了齿轮传动。( )10.(2025六上·化州期末)设计盘旋的引桥的目的是降低坡度,解决汽车上坡难的问题。(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30分)11.(2025六上·化州期末)适合起桌子上铁钉的工具是( )。A.螺丝刀 B.羊角锤 C.小刀12.(2025六上·化州期末)钓鱼是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活动,钓鱼竿属于(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杠杆13.(2025六上·化州期末)“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反映的是( )原理。A.杠杆 B.轮轴 C.斜面14.(2025六上·化州期末)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坡度,轮椅的走在哪种坡度的坡道上最省力。( )A.1:10 B.1:12 C.1:1515.(2025六上·化州期末) 如果顺时针转动一个齿轮,要带动另外一个齿轮也按顺时针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齿轮 ( )A.2个 B.3个 C.4个16.(2025六上·化州期末)变速自行车上的机械传动形式没有( )。A.带传动 B.齿轮传动 C.链传动17.(2025六上·化州期末)测量力的大小,需要使用的工具是( )。A.杆秤 B.天平 C.测力计18.(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列属于光污染的是( )。A.夜晚中的璀璨的广告B.皎洁的月光C.火红的太阳19.(2025六上·化州期末)用铁片撬图钉,成为简单机械的是( )。A.手 B.铁片 C.图钉20.(2025六上·化州期末)如图所示的三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手影B.小孔成像C.桥在水中的倒影21.(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图中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的是( )。A. B. C.22.(2025六上·化州期末)中国人习惯用筷子。从杠杆角度看,下图中筷子的支点在( )。A.A B.B C.C23.(2025六上·化州期末)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是( )。A.直线传播 B.曲线传播 C.波浪线传播24.(2025六上·化州期末)在做“照相机”实验中我们看到屏幕上的像是( )。A.只是倒立的像B.既是倒立也是左右颠倒的像C.只是正立的像25.(2025六上·化州期末)交通灯的不同颜色的灯的主要功能是( )。A.照明 B.装饰 C.指示26.(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面三个事例中,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日食的成因B.古代潜望镜C.冰透镜取火27.(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使用工具目的都是为了更省力地完成各项工作。B.同一件工具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发挥其作用,但其中的工作是相同的。C.现在人们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但其中还能找到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28.(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的是( )。A.汽车盲区 B.日食月食现象 C.雨后出现彩虹29.(2025六上·化州期末)高速公路上没有安装路灯,但晚上行车时,驾驶员却能看到前方的道路两旁有两列发光的像路灯一样一直沿申到远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灯光是安装在路两旁的小电灯发出来的。B.这些灯光是安装在路两旁的全反射镜反射现出来的车灯。C.这些灯光是安装在路两旁的太阳能灯发出来。30.(2025六上·化州期末)木匠师傅为了检查用木刨刨出来的木板是否直,常用的方法是:闭着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棱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样做是利用了( )。A.眼睛的测量功能 B.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C.光的反射原理三、实验分析(每题1分,共10分)(2025六上·化州期末)实验材料:把杠杆尺固定在支架上,如果将右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左边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改变用力点的位置,使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再进行实验,每种情况做两次。31.杠杆的支点是( )。A.杠杆尺中间 B.杠杆尺左端 C.杠杆尺右端32.在右边第2格上挂3个钩码,在左边第2格上也两个钩码,现象是( )。A.杠杆尺偏向左边 B.杠杆尺偏向右边 C.杠杆尺平衡33.在右边第四格上挂两个钩码,在左边第5格上也两个钩码,现象是( )。A.杠杆尺偏向左边 B.杠杆尺偏向右边 C.杠杆尺平衡34.在右边第四格的位置挂两个钩码,要在左边只挂一个钩码让杠杆平衡,那么这个钩码要挂在左边第( )格。A.2 B.4 C.835.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最省力。B.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近最省力。C.省不省力与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无关。(2025六上·化州期末)实验材料: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分别在大、中、小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分别用测力计拉动在大、中、小轮转动,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36.实验中的变量是( )。A.轮的大小 B.轴的长短 C.钩码的数量37.测力计的作用是( )。A.让轮更容易转动 B.测量拉力的大小 C.避免手与轮的接触38.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用大、中、小三个轮,使用( )最省力。A.大轮 B.中轮 C.小轮3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轮越大越省力。 B.轴越长越省力。 C.轮轴不省力。40.使用扳手拧螺母,使用( )的扳手省力。A.头大的 B.张口大的 C.最长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穿过小孔时,物体上方的光线会向下穿过小孔,物体下方的光线会向上穿过小孔,从而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早在《墨经》中就有对小孔成像的记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经典例证。因此该说法正确。2.【答案】错误【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通过内部核聚变自行发光,燃烧的蜡烛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光,电灯泡通过电流使灯丝发热发光,没有点亮的灯泡没有发光,不属于光源。题目说法错误。3.【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我们能看见不透明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不透明物体无法让光线穿透,会将部分光线反射(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和波长不同,形成不同颜色)。例如,红色花朵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反射的红光进入眼睛后被感知。这一过程直接体现了不透明物体的反光特性,因此该说法正确。4.【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万花筒和潜望镜的制作原理并非光的直线传播,而是光的反射。万花筒内部有多面镜子,通过光线在镜面间的多次反射形成对称图案;潜望镜则利用两块平行平面镜,使光线经过两次反射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隐蔽观察。二者均依赖光的反射特性,而非直线传播,因此该说法错误。5.【答案】正确【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光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照明(光源),还能传递信息。例如,人类通过视觉接收物体反射的光来感知周围环境;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反射传输数据;红绿灯通过不同颜色的光传递交通指令;遥感技术借助光探测地球信息等。这些都体现了光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因此该说法正确。6.【答案】错误【知识点】滑轮【解析】【分析】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其本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因此,并非所有滑轮都能省力,定滑轮就不具备省力效果,该说法错误。7.【答案】错误【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螺丝刀的手柄是 “轮”,刀杆是 “轴”。用螺丝刀撬铁罐时,运用的是杠杆原理,并不是轮轴原理。所以题目说法错误。8.【答案】错误【知识点】轮轴【解析】【分析】轮轴的省力程度取决于轮和轴的半径比例,而非轴的长度。轮半径与轴半径的比值越大,越省力。例如,同样轴长的螺丝刀,手柄(轮)越大越省力,与轴的长度无关。轴的长度不影响轮轴的省力效果,因此该说法错误。9.【答案】错误【知识点】自行车【解析】【分析】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齿轮传动。齿轮传动需两齿轮直接啮合,而自行车通过链条连接的链轮(非标准齿轮)属于链传动,其结构和传动方式与齿轮传动不同。链传动依靠链条与链轮的齿槽啮合,而齿轮传动是齿轮齿廓直接接触。因此,自行车应用的是链传动,而非齿轮传动,该说法错误。10.【答案】正确【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盘旋的引桥实质是一种斜面的应用。根据斜面原理,在高度一定时,斜面长度越长,坡度越缓,所需的牵引力越小。引桥盘旋延长了上升距离,降低了坡度,使汽车上坡时更省力,有效解决了直接上坡因坡度大而动力不足的问题。这符合斜面 “省力费距离” 的特点,因此该说法正确。11.【答案】B【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解析】【分析】起铁钉需要工具能提供足够的拔力并方便施力。羊角锤的 “羊角” 部分是弯曲的杠杆,当用锤体作为用力点时,能以较小的力撬动铁钉,利用了杠杆原理中 “省力杠杆” 的特性(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螺丝刀主要用于拧螺丝,依靠轮轴原理,不适合夹持和拔铁钉;小刀刀刃锋利,适合切割,但缺乏撬动铁钉的受力结构,用力时易打滑且效率低。因此,羊角锤是最适合的工具。12.【答案】B【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钓鱼竿的支点在手握的后端,动力作用点在靠近支点的手部(握竿处),阻力作用点在竿的前端(鱼钩处)。此时动力臂远短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为费力杠杆。虽然钓鱼竿费力,但能省距离 —— 手只需小幅度摆动,前端就能产生较大幅度的运动,便于灵活操控鱼钩。省力杠杆(如羊角锤)和等臂杠杆(如天平)的结构与钓鱼竿不符,因此钓鱼竿属于费力杠杆。13.【答案】A【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描述的是杆秤的工作原理。杆秤的支点在提绳处,秤砣是动力,重物是阻力。秤砣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远大于重物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越长,所需动力越小,因此小秤砣能平衡千斤重物,属于省力杠杆的应用。轮轴(如螺丝刀)和斜面(如盘山公路)的工作原理与杆秤无关,因此这句话反映的是杠杆原理。14.【答案】C【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坡度是坡面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比值越小,坡度越缓。轮椅在坡道上行驶时,坡度越缓,所需的牵引力越小,越省力。选项中,1:15的比值最小,坡度最平缓;1:10的比值最大,坡度最陡。根据斜面省力原理,相同高度下,斜面越长(坡度越缓)越省力,因此轮椅在1:15的坡道上最省力。15.【答案】B【知识点】齿轮【解析】【分析】一般齿轮传动装置中有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齿轮有传递动力、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作用。由两个齿轮组合成的简单机械,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可以带动另一齿轮逆时针转动。要带动另外一个齿轮也按顺时针转动,则至少需要3个齿轮。故选B。16.【答案】A【知识点】自行车【解析】【分析】变速自行车的核心传动结构中,脚踏板带动牙盘(齿轮)旋转,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到后轮的飞轮(齿轮),这是典型的链传动,同时包含齿轮的啮合(齿轮传动)。而带传动是通过皮带等柔性带传递动力(如洗衣机、传送带),自行车中无此类结构。因此,变速自行车的机械传动形式不包括带传动。17.【答案】C【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需专门工具。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通过弹簧形变与受力的正比关系(胡克定律)显示力的数值,直接用于测量拉力、推力等力的大小。杆秤和天平均用于测量质量:杆秤利用杠杆原理称量物体质量,天平通过砝码平衡测量质量,二者不直接测量力。因此,测量力的大小需使用测力计。18.【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污染指过量或不适宜的光辐射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夜晚的璀璨广告通常包含强光、闪烁灯光或大面积照明,可能干扰人体生物钟、影响动植物生长,属于人工光污染。皎洁的月光和火红的太阳是自然光源,其光线强度和范围符合自然规律,不会对环境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不属于污染范畴。因此,选项中属于光污染的是夜晚的璀璨广告。19.【答案】B【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简单机械是指能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的基本机械装置(如杠杆、斜面等)。用铁片撬图钉时,铁片可绕接触点(支点)转动,手施加的力(动力)通过铁片传递到图钉(阻力),形成省力杠杆,符合简单机械的特征。手是施力物体,图钉是被作用的物体,二者均不具备机械结构的特性。因此,在此过程中成为简单机械的是铁片。20.【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中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面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手影和小孔成像均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手影是物体遮挡光线产生的阴影,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形成的倒立实像。因此,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桥在水中的倒影。21.【答案】C【知识点】滑轮【解析】【分析】滑轮组是由至少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而成的机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选项中包含 “固定在支架上的定滑轮” 和 “随重物一起移动的动滑轮”,且绳子同时绕过两者,该选项为滑轮组。A选项为定滑轮,B选项为动滑轮。C选项正确。22.【答案】C【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是指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手指握住筷子上方,筷子绕着上端的接触点(C点)转动:上方手指对筷子施加动力,食物对筷子下端产生阻力,整个过程中A点是固定的转动中心。B点通常手指施加动力的位置,A点是筷子与食物接触的阻力点,均不符合支点 “固定转动点” 的特征。因此,筷子的支点在C点。23.【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空气属于同种均匀介质,因此光在空气中以直线方式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证明。曲线传播和波浪线传播不符合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通常发生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如折射)或介质不均匀时,但空气均匀时不成立。故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是直线传播。24.【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基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里的 “倒立” 不仅指上下相反,还包括左右颠倒,即像与物体在上下和左右方向均完全相反。实验中,通过凸透镜形成的像投射到屏幕上,会清晰呈现出与原物体上下倒立、左右反转的特征,这与真实照相机的成像效果一致。选项A仅提到倒立,忽略了左右颠倒的特性;选项C的正立像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因此,屏幕上的像是既是倒立也是左右颠倒的像。25.【答案】C【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解析】【分析】交通灯的核心功能是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光,向车辆和行人传递明确的交通指令:红灯表示禁止通行,黄灯表示警示或准备转换,绿灯表示准许通行。这种通过颜色信号引导交通秩序的作用,属于 “指示” 功能。C正确。26.【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区域,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现象。选项B,古代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反射光线,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基于光的反射原理;选项C,冰透镜取火是利用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产生高温,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因此,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日食的成因。A正确。27.【答案】C【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解析】【分析】A.错误,工具的目的不仅是省力,还包括改变力的方向(如定滑轮)、提高效率等;B.错误,同一件工具在不同工作中作用可能不同,例如螺丝刀可拧螺丝(轮轴),也可撬东西(杠杆),工作原理有差异;C.正确,复杂工具通常由多种简单机械组合而成(如自行车包含杠杆、轮轴、链条传动等),其核心仍基于简单机械原理。因此,正确说法是C。28.【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雨后彩虹是阳光穿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形成的,其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和色散,并非光的直线传播。选项A,汽车盲区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被车身遮挡的区域无法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应用;选项B,日食和月食是天体运行遮挡光线,光沿直线传播形成阴影导致的,符合直线传播原理。因此,不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是彩虹。29.【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高速公路未普遍安装路灯,夜间驾驶员看到的 “发光列” 是路侧反光设施(如反光膜、全反射镜)的作用。这些设施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汽车自身灯光反射回驾驶员眼中,形成类似路灯的视觉效果,既节能又能指示道路边界。选项A和C错误,高速公路通常不安装大量小电灯或太阳能灯,成本高且易造成光污染;而反光设施通过反射车灯实现照明指示,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B。30.【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木匠通过单眼沿木板棱边观察,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若木板平直,棱边各点反射的光会沿直线进入眼睛,看起来是一条直线;若木板有弯曲,部分光线被凸起处遮挡,凹陷处则会形成阴影,从而判断木板是否平直。选项A错误,眼睛无测量功能;选项C与反射无关。此方法核心是光的直线传播,因此正确答案为B。【答案】31.A32.B33.B34.C35.A【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杠杆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具体而言,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属于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属于费力杠杆;而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时,则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等臂杠杆。31.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杠杆尺实验中,通常将杠杆尺的中点固定在支架上,这个固定点就是支点。实验中通过改变左右两侧钩码的位置(即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左侧为用力点,右侧为阻力点(重物),支点始终在杠杆尺中间。因此,正确答案是A。32.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右侧(阻力侧):钩码 3 个,力臂 2 格,乘积为 3×2=6;左侧(动力侧):钩码 2 个,力臂 2 格,乘积为 2×2=4。因右侧乘积大于左侧,杠杆会向阻力大的一侧(右侧)倾斜。因此现象是杠杆尺偏向右边,选B。3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计算:右侧(阻力侧):2×4=8;左侧(动力侧):2×5=10。左侧乘积大于右侧,说明左侧向下的力距更大,杠杆尺会向左侧倾斜。因此现象是杠杆尺偏向左边,选 A。3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右侧(阻力侧):2×4 =8;左侧(动力侧)需满足:1× 动力臂 = 8,因此动力臂 = 8÷1=8 格。即左边 1 个钩码需挂在第 8 格,才能使杠杆平衡。故答案为C。35.杠杆平衡条件为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当阻力和阻力臂固定时,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动力臂(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长,所需动力越小,即越省力。实验中,若动力点远离支点(动力臂增大),用更少的力即可平衡相同阻力,反之则更费力。因此,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正确答案为A。【答案】36.A37.B38.A39.A40.C【知识点】轮轴【解析】【分析】像螺丝刀、方向盘这类机械,它们都有一个轮固定在能转动的轴上,这种机械被称为轮轴。轮轴具有省力的作用,在轴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使用起来就越省力。36.实验中,轴上挂的钩码数量(阻力)保持不变,轴的长短未作为改变因素。变量是指实验中被刻意改变的条件,此处分别在大、中、小轮上挂钩码或用测力计拉动,改变的是轮的大小。通过对比不同大小的轮所需的力,探究轮大小对用力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变量是轮的大小,选A。37.测力计是专门用于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刻度显示力的数值。在该实验中,用测力计拉动轮转动以提起轴上的钩码,目的是精确测量不同情况下所需拉力的大小,从而对比大、中、小轮用力的差异。选项A “让轮更容易转动” 和C “避免手与轮的接触” 并非测力计的作用,而是实验操作中的辅助效果。因此,测力计的作用是测量拉力的大小,选B。38.该实验模拟轮轴原理,轮轴的省力程度与轮和轴的大小比例相关。当轴的大小(阻力点)和重物(阻力)不变时,轮越大,用力点到轴心(支点)的距离越长,根据杠杆原理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动力臂越长,所需动力越小,即越省力。因此,在提起相同重物时,大轮的动力臂最长,最省力,答案为A。39.实验围绕轮轴展开,轮轴的省力原理基于杠杆平衡条件。当轴的大小和所提重物(阻力)固定时,轮的大小直接影响动力臂长度:轮越大,动力点到轴心的距离(动力臂)越长,所需拉力越小,即越省力。选项B中 “轴越长越省力” 错误,实验未改变轴的长度,且轴长与省力程度无关;选项C “轮轴不省力” 与实验现象矛盾,轮轴本质是变形杠杆,合理使用可省力。因此,正确实验现象为A。40.扳手属于轮轴类工具,其省力程度取决于轮(扳手的手柄部分)到轴(螺母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在轴的大小(螺母规格)固定时,扳手越长,相当于轮的半径越大,动力臂越长,根据轮轴省力原理,所需的力就越小,因此最长的扳手最省力。C正确。1 / 1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2025六上·化州期末)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穿过小孔时,物体上方的光线会向下穿过小孔,物体下方的光线会向上穿过小孔,从而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早在《墨经》中就有对小孔成像的记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经典例证。因此该说法正确。2.(2025六上·化州期末)太阳、燃烧的蜡烛、电灯泡等都是光源。(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通过内部核聚变自行发光,燃烧的蜡烛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光,电灯泡通过电流使灯丝发热发光,没有点亮的灯泡没有发光,不属于光源。题目说法错误。3.(2025六上·化州期末)当光线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我们的眼睛会看见这个物体,说明了这个物体能反射光。( )【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我们能看见不透明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不透明物体无法让光线穿透,会将部分光线反射(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和波长不同,形成不同颜色)。例如,红色花朵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反射的红光进入眼睛后被感知。这一过程直接体现了不透明物体的反光特性,因此该说法正确。4.(2025六上·化州期末)万花筒、潜望镜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制作而成的物体。(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万花筒和潜望镜的制作原理并非光的直线传播,而是光的反射。万花筒内部有多面镜子,通过光线在镜面间的多次反射形成对称图案;潜望镜则利用两块平行平面镜,使光线经过两次反射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隐蔽观察。二者均依赖光的反射特性,而非直线传播,因此该说法错误。5.(2025六上·化州期末)光不仅为我们提供光源,还为我们提供信息。( )【答案】正确【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光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照明(光源),还能传递信息。例如,人类通过视觉接收物体反射的光来感知周围环境;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反射传输数据;红绿灯通过不同颜色的光传递交通指令;遥感技术借助光探测地球信息等。这些都体现了光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因此该说法正确。6.(2025六上·化州期末)不管使用哪种滑轮都能省力。( )【答案】错误【知识点】滑轮【解析】【分析】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其本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因此,并非所有滑轮都能省力,定滑轮就不具备省力效果,该说法错误。7.(2025六上·化州期末)用螺丝刀把铁罐撬开是利用轮轴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螺丝刀的手柄是 “轮”,刀杆是 “轴”。用螺丝刀撬铁罐时,运用的是杠杆原理,并不是轮轴原理。所以题目说法错误。8.(2025六上·化州期末)在轮轴的应用中,轴越长越省力。( )【答案】错误【知识点】轮轴【解析】【分析】轮轴的省力程度取决于轮和轴的半径比例,而非轴的长度。轮半径与轴半径的比值越大,越省力。例如,同样轴长的螺丝刀,手柄(轮)越大越省力,与轴的长度无关。轴的长度不影响轮轴的省力效果,因此该说法错误。9.(2025六上·化州期末)自行车是应用了齿轮传动。( )【答案】错误【知识点】自行车【解析】【分析】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齿轮传动。齿轮传动需两齿轮直接啮合,而自行车通过链条连接的链轮(非标准齿轮)属于链传动,其结构和传动方式与齿轮传动不同。链传动依靠链条与链轮的齿槽啮合,而齿轮传动是齿轮齿廓直接接触。因此,自行车应用的是链传动,而非齿轮传动,该说法错误。10.(2025六上·化州期末)设计盘旋的引桥的目的是降低坡度,解决汽车上坡难的问题。( )【答案】正确【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盘旋的引桥实质是一种斜面的应用。根据斜面原理,在高度一定时,斜面长度越长,坡度越缓,所需的牵引力越小。引桥盘旋延长了上升距离,降低了坡度,使汽车上坡时更省力,有效解决了直接上坡因坡度大而动力不足的问题。这符合斜面 “省力费距离” 的特点,因此该说法正确。二、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30分)11.(2025六上·化州期末)适合起桌子上铁钉的工具是( )。A.螺丝刀 B.羊角锤 C.小刀【答案】B【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解析】【分析】起铁钉需要工具能提供足够的拔力并方便施力。羊角锤的 “羊角” 部分是弯曲的杠杆,当用锤体作为用力点时,能以较小的力撬动铁钉,利用了杠杆原理中 “省力杠杆” 的特性(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螺丝刀主要用于拧螺丝,依靠轮轴原理,不适合夹持和拔铁钉;小刀刀刃锋利,适合切割,但缺乏撬动铁钉的受力结构,用力时易打滑且效率低。因此,羊角锤是最适合的工具。12.(2025六上·化州期末)钓鱼是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活动,钓鱼竿属于(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杠杆【答案】B【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钓鱼竿的支点在手握的后端,动力作用点在靠近支点的手部(握竿处),阻力作用点在竿的前端(鱼钩处)。此时动力臂远短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为费力杠杆。虽然钓鱼竿费力,但能省距离 —— 手只需小幅度摆动,前端就能产生较大幅度的运动,便于灵活操控鱼钩。省力杠杆(如羊角锤)和等臂杠杆(如天平)的结构与钓鱼竿不符,因此钓鱼竿属于费力杠杆。13.(2025六上·化州期末)“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反映的是( )原理。A.杠杆 B.轮轴 C.斜面【答案】A【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描述的是杆秤的工作原理。杆秤的支点在提绳处,秤砣是动力,重物是阻力。秤砣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远大于重物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越长,所需动力越小,因此小秤砣能平衡千斤重物,属于省力杠杆的应用。轮轴(如螺丝刀)和斜面(如盘山公路)的工作原理与杆秤无关,因此这句话反映的是杠杆原理。14.(2025六上·化州期末)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坡度,轮椅的走在哪种坡度的坡道上最省力。( )A.1:10 B.1:12 C.1:15【答案】C【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坡度是坡面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比值越小,坡度越缓。轮椅在坡道上行驶时,坡度越缓,所需的牵引力越小,越省力。选项中,1:15的比值最小,坡度最平缓;1:10的比值最大,坡度最陡。根据斜面省力原理,相同高度下,斜面越长(坡度越缓)越省力,因此轮椅在1:15的坡道上最省力。15.(2025六上·化州期末) 如果顺时针转动一个齿轮,要带动另外一个齿轮也按顺时针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齿轮 ( )A.2个 B.3个 C.4个【答案】B【知识点】齿轮【解析】【分析】一般齿轮传动装置中有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齿轮有传递动力、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作用。由两个齿轮组合成的简单机械,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可以带动另一齿轮逆时针转动。要带动另外一个齿轮也按顺时针转动,则至少需要3个齿轮。故选B。16.(2025六上·化州期末)变速自行车上的机械传动形式没有( )。A.带传动 B.齿轮传动 C.链传动【答案】A【知识点】自行车【解析】【分析】变速自行车的核心传动结构中,脚踏板带动牙盘(齿轮)旋转,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到后轮的飞轮(齿轮),这是典型的链传动,同时包含齿轮的啮合(齿轮传动)。而带传动是通过皮带等柔性带传递动力(如洗衣机、传送带),自行车中无此类结构。因此,变速自行车的机械传动形式不包括带传动。17.(2025六上·化州期末)测量力的大小,需要使用的工具是( )。A.杆秤 B.天平 C.测力计【答案】C【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需专门工具。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通过弹簧形变与受力的正比关系(胡克定律)显示力的数值,直接用于测量拉力、推力等力的大小。杆秤和天平均用于测量质量:杆秤利用杠杆原理称量物体质量,天平通过砝码平衡测量质量,二者不直接测量力。因此,测量力的大小需使用测力计。18.(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列属于光污染的是( )。A.夜晚中的璀璨的广告B.皎洁的月光C.火红的太阳【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污染指过量或不适宜的光辐射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夜晚的璀璨广告通常包含强光、闪烁灯光或大面积照明,可能干扰人体生物钟、影响动植物生长,属于人工光污染。皎洁的月光和火红的太阳是自然光源,其光线强度和范围符合自然规律,不会对环境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不属于污染范畴。因此,选项中属于光污染的是夜晚的璀璨广告。19.(2025六上·化州期末)用铁片撬图钉,成为简单机械的是( )。A.手 B.铁片 C.图钉【答案】B【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简单机械是指能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的基本机械装置(如杠杆、斜面等)。用铁片撬图钉时,铁片可绕接触点(支点)转动,手施加的力(动力)通过铁片传递到图钉(阻力),形成省力杠杆,符合简单机械的特征。手是施力物体,图钉是被作用的物体,二者均不具备机械结构的特性。因此,在此过程中成为简单机械的是铁片。20.(2025六上·化州期末)如图所示的三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手影B.小孔成像C.桥在水中的倒影【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中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面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手影和小孔成像均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手影是物体遮挡光线产生的阴影,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形成的倒立实像。因此,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桥在水中的倒影。21.(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图中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的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滑轮【解析】【分析】滑轮组是由至少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而成的机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选项中包含 “固定在支架上的定滑轮” 和 “随重物一起移动的动滑轮”,且绳子同时绕过两者,该选项为滑轮组。A选项为定滑轮,B选项为动滑轮。C选项正确。22.(2025六上·化州期末)中国人习惯用筷子。从杠杆角度看,下图中筷子的支点在( )。A.A B.B C.C【答案】C【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是指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手指握住筷子上方,筷子绕着上端的接触点(C点)转动:上方手指对筷子施加动力,食物对筷子下端产生阻力,整个过程中A点是固定的转动中心。B点通常手指施加动力的位置,A点是筷子与食物接触的阻力点,均不符合支点 “固定转动点” 的特征。因此,筷子的支点在C点。23.(2025六上·化州期末)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是( )。A.直线传播 B.曲线传播 C.波浪线传播【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空气属于同种均匀介质,因此光在空气中以直线方式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证明。曲线传播和波浪线传播不符合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通常发生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如折射)或介质不均匀时,但空气均匀时不成立。故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是直线传播。24.(2025六上·化州期末)在做“照相机”实验中我们看到屏幕上的像是( )。A.只是倒立的像B.既是倒立也是左右颠倒的像C.只是正立的像【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基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里的 “倒立” 不仅指上下相反,还包括左右颠倒,即像与物体在上下和左右方向均完全相反。实验中,通过凸透镜形成的像投射到屏幕上,会清晰呈现出与原物体上下倒立、左右反转的特征,这与真实照相机的成像效果一致。选项A仅提到倒立,忽略了左右颠倒的特性;选项C的正立像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因此,屏幕上的像是既是倒立也是左右颠倒的像。25.(2025六上·化州期末)交通灯的不同颜色的灯的主要功能是( )。A.照明 B.装饰 C.指示【答案】C【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解析】【分析】交通灯的核心功能是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光,向车辆和行人传递明确的交通指令:红灯表示禁止通行,黄灯表示警示或准备转换,绿灯表示准许通行。这种通过颜色信号引导交通秩序的作用,属于 “指示” 功能。C正确。26.(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面三个事例中,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日食的成因B.古代潜望镜C.冰透镜取火【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区域,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现象。选项B,古代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反射光线,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基于光的反射原理;选项C,冰透镜取火是利用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产生高温,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因此,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日食的成因。A正确。27.(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使用工具目的都是为了更省力地完成各项工作。B.同一件工具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发挥其作用,但其中的工作是相同的。C.现在人们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但其中还能找到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答案】C【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解析】【分析】A.错误,工具的目的不仅是省力,还包括改变力的方向(如定滑轮)、提高效率等;B.错误,同一件工具在不同工作中作用可能不同,例如螺丝刀可拧螺丝(轮轴),也可撬东西(杠杆),工作原理有差异;C.正确,复杂工具通常由多种简单机械组合而成(如自行车包含杠杆、轮轴、链条传动等),其核心仍基于简单机械原理。因此,正确说法是C。28.(2025六上·化州期末)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的是( )。A.汽车盲区 B.日食月食现象 C.雨后出现彩虹【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雨后彩虹是阳光穿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形成的,其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和色散,并非光的直线传播。选项A,汽车盲区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被车身遮挡的区域无法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应用;选项B,日食和月食是天体运行遮挡光线,光沿直线传播形成阴影导致的,符合直线传播原理。因此,不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是彩虹。29.(2025六上·化州期末)高速公路上没有安装路灯,但晚上行车时,驾驶员却能看到前方的道路两旁有两列发光的像路灯一样一直沿申到远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灯光是安装在路两旁的小电灯发出来的。B.这些灯光是安装在路两旁的全反射镜反射现出来的车灯。C.这些灯光是安装在路两旁的太阳能灯发出来。【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高速公路未普遍安装路灯,夜间驾驶员看到的 “发光列” 是路侧反光设施(如反光膜、全反射镜)的作用。这些设施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汽车自身灯光反射回驾驶员眼中,形成类似路灯的视觉效果,既节能又能指示道路边界。选项A和C错误,高速公路通常不安装大量小电灯或太阳能灯,成本高且易造成光污染;而反光设施通过反射车灯实现照明指示,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B。30.(2025六上·化州期末)木匠师傅为了检查用木刨刨出来的木板是否直,常用的方法是:闭着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棱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样做是利用了( )。A.眼睛的测量功能 B.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C.光的反射原理【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木匠通过单眼沿木板棱边观察,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若木板平直,棱边各点反射的光会沿直线进入眼睛,看起来是一条直线;若木板有弯曲,部分光线被凸起处遮挡,凹陷处则会形成阴影,从而判断木板是否平直。选项A错误,眼睛无测量功能;选项C与反射无关。此方法核心是光的直线传播,因此正确答案为B。三、实验分析(每题1分,共10分)(2025六上·化州期末)实验材料:把杠杆尺固定在支架上,如果将右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左边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改变用力点的位置,使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再进行实验,每种情况做两次。31.杠杆的支点是( )。A.杠杆尺中间 B.杠杆尺左端 C.杠杆尺右端32.在右边第2格上挂3个钩码,在左边第2格上也两个钩码,现象是( )。A.杠杆尺偏向左边 B.杠杆尺偏向右边 C.杠杆尺平衡33.在右边第四格上挂两个钩码,在左边第5格上也两个钩码,现象是( )。A.杠杆尺偏向左边 B.杠杆尺偏向右边 C.杠杆尺平衡34.在右边第四格的位置挂两个钩码,要在左边只挂一个钩码让杠杆平衡,那么这个钩码要挂在左边第( )格。A.2 B.4 C.835.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最省力。B.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近最省力。C.省不省力与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无关。【答案】31.A32.B33.B34.C35.A【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杠杆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具体而言,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属于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属于费力杠杆;而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时,则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等臂杠杆。31.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杠杆尺实验中,通常将杠杆尺的中点固定在支架上,这个固定点就是支点。实验中通过改变左右两侧钩码的位置(即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左侧为用力点,右侧为阻力点(重物),支点始终在杠杆尺中间。因此,正确答案是A。32.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右侧(阻力侧):钩码 3 个,力臂 2 格,乘积为 3×2=6;左侧(动力侧):钩码 2 个,力臂 2 格,乘积为 2×2=4。因右侧乘积大于左侧,杠杆会向阻力大的一侧(右侧)倾斜。因此现象是杠杆尺偏向右边,选B。3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计算:右侧(阻力侧):2×4=8;左侧(动力侧):2×5=10。左侧乘积大于右侧,说明左侧向下的力距更大,杠杆尺会向左侧倾斜。因此现象是杠杆尺偏向左边,选 A。3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右侧(阻力侧):2×4 =8;左侧(动力侧)需满足:1× 动力臂 = 8,因此动力臂 = 8÷1=8 格。即左边 1 个钩码需挂在第 8 格,才能使杠杆平衡。故答案为C。35.杠杆平衡条件为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当阻力和阻力臂固定时,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动力臂(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长,所需动力越小,即越省力。实验中,若动力点远离支点(动力臂增大),用更少的力即可平衡相同阻力,反之则更费力。因此,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正确答案为A。(2025六上·化州期末)实验材料: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分别在大、中、小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分别用测力计拉动在大、中、小轮转动,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36.实验中的变量是( )。A.轮的大小 B.轴的长短 C.钩码的数量37.测力计的作用是( )。A.让轮更容易转动 B.测量拉力的大小 C.避免手与轮的接触38.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用大、中、小三个轮,使用( )最省力。A.大轮 B.中轮 C.小轮3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轮越大越省力。 B.轴越长越省力。 C.轮轴不省力。40.使用扳手拧螺母,使用( )的扳手省力。A.头大的 B.张口大的 C.最长的【答案】36.A37.B38.A39.A40.C【知识点】轮轴【解析】【分析】像螺丝刀、方向盘这类机械,它们都有一个轮固定在能转动的轴上,这种机械被称为轮轴。轮轴具有省力的作用,在轴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使用起来就越省力。36.实验中,轴上挂的钩码数量(阻力)保持不变,轴的长短未作为改变因素。变量是指实验中被刻意改变的条件,此处分别在大、中、小轮上挂钩码或用测力计拉动,改变的是轮的大小。通过对比不同大小的轮所需的力,探究轮大小对用力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变量是轮的大小,选A。37.测力计是专门用于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刻度显示力的数值。在该实验中,用测力计拉动轮转动以提起轴上的钩码,目的是精确测量不同情况下所需拉力的大小,从而对比大、中、小轮用力的差异。选项A “让轮更容易转动” 和C “避免手与轮的接触” 并非测力计的作用,而是实验操作中的辅助效果。因此,测力计的作用是测量拉力的大小,选B。38.该实验模拟轮轴原理,轮轴的省力程度与轮和轴的大小比例相关。当轴的大小(阻力点)和重物(阻力)不变时,轮越大,用力点到轴心(支点)的距离越长,根据杠杆原理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动力臂越长,所需动力越小,即越省力。因此,在提起相同重物时,大轮的动力臂最长,最省力,答案为A。39.实验围绕轮轴展开,轮轴的省力原理基于杠杆平衡条件。当轴的大小和所提重物(阻力)固定时,轮的大小直接影响动力臂长度:轮越大,动力点到轴心的距离(动力臂)越长,所需拉力越小,即越省力。选项B中 “轴越长越省力” 错误,实验未改变轴的长度,且轴长与省力程度无关;选项C “轮轴不省力” 与实验现象矛盾,轮轴本质是变形杠杆,合理使用可省力。因此,正确实验现象为A。40.扳手属于轮轴类工具,其省力程度取决于轮(扳手的手柄部分)到轴(螺母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在轴的大小(螺母规格)固定时,扳手越长,相当于轮的半径越大,动力臂越长,根据轮轴省力原理,所需的力就越小,因此最长的扳手最省力。C正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