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六年级科学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2025六下·曲江期末)饭堂厨师为了给学生做好饭菜,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请你帮忙排查有误的是( )。A.卷心菜一维生素U B.菠菜—铁C.牛肉—钾 D.贝壳—钙2.(2025六下·曲江期末)把鸭蛋放在天鹅那里孵化,孵出来的是( )。A.鸡 B.鸭 C.天鹅 D.燕子3.(2025六下·曲江期末)在电动玩具车里有( ),是它带动小车前进的。A.小电动机 B.车轮 C.电流 D.线圈4.(2025六下·曲江期末)周六,玲玲去少年宫的路上看到很多交通工具,具有动能的是( )。A.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 B.在车站等客人上下车的公交车C.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D.商店门口正在装货物的小货车5.(2025六下·曲江期末)假期,李老师带孩子去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放风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筝飞起来靠的是风能 B.跑步时没出汗说明无热量释放C.人跑步靠的是化学能 D.风筝飞起来需要人跑步助力6.(2025六下·曲江期末)明天研学需要早起整理物品,小科特意定了发条式闹钟,闹钟响时的能量转换形式正确的是( )。A.电能转换成声能 B.动能转换成声能C.弹性势能转换成声能 D.化学能转换成声能7.(2025六下·曲江期末)笑笑同学制作的电磁铁可以吸引14个回形针,如果将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减少,那么吸引的回形针数量可能是( )。A.10个 B.14个 C.17个 D.20个8.(2025六下·曲江期末)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潮汐现象建成了潮汐能发电站,其原理就是利用海水的涨落来推动发电机工作,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潮汐能发电是将( )。A.海水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B.海水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能转化成海水的势能 D.化学能转化成电能9.(2025六下·曲江期末)小军家里经营一家废物回收站,电磁起重机对于铁片、铁钉等收集和搬运起着重要作用,小军爸爸想要改造起重机,使其吊起更多重物,以下方法有效的是( )。A.降低电流 B.减少线圈匝数C.减少起重机的面积 D.增强磁力系统10.(2025六下·曲江期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12小时,这也是大熊猫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下列环境中不适合大熊猫生活的是( )。A.炎热干燥 B.植物茂密C.环境相对封闭 D.人类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1.(2025六下·曲江期末)瓢虫、蚜虫、蔷薇花丛、小鸟这些生物之间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的排列应该是( )。A.蚜虫→瓢虫→小鸟→蔷薇花丛 B.小鸟→瓢虫→蚜虫→蔷薇花丛C.蔷薇花丛→蚜虫→瓢虫→小鸟 D.瓢虫→蚜虫→小鸟→蔷薇花丛12.(2025六下·曲江期末)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应当是透明的,这是为了( )。A.瓶子里的小鱼需要阳光 B.便于水的蒸发C.美观 D.既让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13.(2025六下·曲江期末)五一假期,欢欢和家人去广州动物园看动物,她对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很好奇,于是用 DeepSeek查资料,斑马的条纹主要作用是( )。A.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B.特殊标记,漂亮个性C.出生就有,没有作用 D.指引方向14.(2025六下·曲江期末)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制作了生态瓶,同时在生态瓶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开展了一些研究。经过观察和记录,得到下表中的数据。对于这种现象,你的解释是: ( )。生态瓶的情况 一分钟内鱼浮到水面上的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水多 9 8 9水少(水倒掉一半) 16 16 15A.水变少了,氧气不足 B.水变少了,营养不足C.水变少了,微生物变少 D.水变少了,食物不足15.(2025六下·曲江期末)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食物链 D.分解者16.(2025六下·曲江期末)下列自然资源属于气候资源的是 ( )。A.土壤 B.冰川 C.海洋 D.空气17.(2025六下·曲江期末)煤、石油、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 ( )有关。A.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水能18.(2025六下·曲江期末) ( )来自地球深处,这种热能储量非常大,且越往地下越热。A.地热能 B.核能 C.潮汐能 D.太阳能19.(2025六下·曲江期末)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地热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煤20.(2025六下·曲江期末)生产一条牛仔裤不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有( )。A.石油 B.矿物 C.木材 D.阳光21.(2025六下·曲江期末) ( )资源为波浪、潮汐和风力发电提供条件。A.石油 B.矿物 C.海洋 D.气候22.(2025六下·曲江期末)理想的家园应该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充足的水源 B.良好的生态环境C.丰富的自然资源 D.恶劣的气候23.(2025六下·曲江期末)建设理想家园时,对土地的利用应该( )。A.随意开发 B.合理规划C.只用于建设住宅 D.不考虑生态保护24.(2025六下·曲江期末)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打赢碧水保卫战的( )。A.建设污水处理厂 B.及时排放工业污水C.农村改厕 D.实施雨水分流25.(2025六下·曲江期末)为了建设理想家园,我们应该( )。A.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B.积极参与环保行动C.破坏公共设施 D.随意丢弃垃圾26.(2025六下·曲江期末)理想家园的建筑应该( )。A.杂乱无章 B.符合环保要求C.只追求外观华丽 D.不考虑安全问题27.(2025六下·曲江期末)韶关创建文明城市,下列哪种动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理想家园的生态环境( )。A.蟑螂 B.老鼠 C.麻雀 D.蚊子28.(2025六下·曲江期末) 在“节能小屋”STEM项目中,以下哪项设计最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A.使用单层玻璃窗户B.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加强墙体保温C.全部使用木质结构D.增加室内照明数量29.(2025六下·曲江期末) “像科学家那样”专项学习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 ②分析数据 ③设计方案 ④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30.(2025六下·曲江期末)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选择时间、人物、时间对应有误的一项( )。A.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 双螺旋DNA结构模型B.1961年加加林 绕地球飞行一圈C.1990年冯·诺伊曼 建立万维网D.1996年 维尔穆特 多莉羊诞生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 ) (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31.(2025六下·曲江期末)有一家人不管小孩还是大人,他们的鼻子都特别高而挺。邻居戏称这是他们的家庭标记,这属于家庭遗传。 ( )32.(2025六下·曲江期末)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产生粉红色物质。( )33.(2025六下·曲江期末)高空坠物会砸伤周围的行人,所以下坠的物体具有能量。( )34.(2025六下·曲江期末)能量是看不见、摸不到,无法控制的。( )35.(2025六下·曲江期末)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 )36.(2025六下·曲江期末)肺鱼生活在淡水中,除了以鳃呼吸外,还能以鳔代替肺呼吸,到了枯水期,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湿季来临才“苏醒”。这种现象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 )37.(2025六下·曲江期末)水能和风能都是人们利用的清洁环保的新能源。( )38.(2025六下·曲江期末)地球上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9.(2025六下·曲江期末)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40.(2025六下·曲江期末)蒸汽机的发明早于计算机的出现。( )三、实验探究题(共18分)41.(2025六下·曲江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神奇的能量充满了兴趣。材料一: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材料二:李白用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苏轼用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不论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在拉弓的过程中,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小组在阅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后,为了能像科学家那样研究问题,他们设计了实验。以下为实验的部分内容:【实验名称】探究小球的反弹高度与能量变化。【实验材料】一个小球、一把刻度尺、一张记录表、笔等。【实验步骤】▲选择一处坚硬平整的地面。▲将刻度尺竖直固定,确保“0”刻度对准地面。▲手持小球,将小球底部对齐刻度尺上的一个特定高度,记录这个初始高度H1。▲静止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 (注意:眼睛平视观察高度)▲仔细观察小球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时,小球底部在刻度尺上的高度,记录为第一次反弹高度H2。▲等待小球再次落下并反弹,记录第二次反弹高度 H3。▲等待小球再次落下并反弹,记录第三次反弹高度 H4。▲将记录的高度数据填入下表:反弹次数 高度 (厘米)未反弹(即初始高度) H1第一次 H2第二次 H3第三次 H4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小球从初始高度H1开始下落,在没有接触到地面之前它主要涉及的能量转换与材料中描述的( )类似。A.“飞流直下” B.“疑是银河”C.“会挽雕弓” D.“西北望”(2)达尔文说: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比较记录的高度数据H1、H2、H3、H4, 它们的大小关系通常是( ) 。A.H1=H2=H3=H4 B.H1>H2=H3=H4C.H1>H2>H3>H4 D.H4>H3>H2>H1(3)小球撞击地面后能够反弹起来,是因为在撞击瞬间( )。A.空气给了小球推力B.地面对小球的力大于小球的重力,使小球向上加速C.小球的动能直接转换为重力势能,推动小球上升D.小球发生了弹性形变,储存了弹性势能(4)小球在下落阶段, 能逐渐减小。(5)在保持静止释放以及初始高度H1不变的前提下,改变 可以使第一次反弹高度H2发生变化。(6)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你怎么改进实验步骤 42.(2025六下·曲江期末)科学社团活动时,老师带着同学们做模拟自然资源开采的实验。▲在广口瓶中倒入食用油,加入小石子,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将①和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空烧杯中。▲向①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现象。(1)填写具体的自然资源名称。这是模拟 开采的实验。(2)填写实验仪器。①是 。(3)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四、综合运用题(前三个空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2分)43.(2025六下·曲江期末)韶关市,古称韶州,位于广东省北部,北界湖南郴州,东邻江西赣州,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本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全市总面积 1.84 万平方千米,居广东省第二位。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 20%。2022 年,韶关市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有乡镇95个(其中94个镇,1个瑶族乡),10个街道办事处,1207个行政村,237个社区。202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4.9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1.0万人。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韶关地区生产总值1647.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韶关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时,乳源瑶族自治县荣获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韶关市还有 15 个村镇、单位、家庭、校园荣获“全国文明”称号:其中文明村镇7个、全国文明单位5个、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国文明校园2所。韶关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市民对理想的家园有了更多思考。请结合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阅读关于韶关的介绍后,我们可以知道韶关市辖 个县;地形以 为主。(2)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 。(3)韶关绿化越来越好,道路两旁种了许多花草树木。请写出这样做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 (4)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健康的土地是所有韶关人共同追求的生活环境。从前面划线关键词中选择其中一个,围绕关键词说说哪些做法有助于打造“理想的家园——韶关”。 (写出3点做法,需与所选关键词相关,每条不少于10字,不含标点符号)我选择的关键词是: ▲做法1: ▲做法2: ▲做法3: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A.维生素U并非人体必需的传统维生素,而是一种民间俗称的 “抗溃疡因子”,且卷心菜中含有的是维生素 C、维生素 K 等,并非所谓 “维生素 U”,这一表述有误。B 正确:菠菜富含铁元素,是常见的补铁食物;C 正确:牛肉含有钾元素,钾对维持神经肌肉功能重要;D 正确: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扇贝)富含钙,是钙的良好来源。因此,有误的是 A 选项。2.【答案】B【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物质决定了物种特性,鸭蛋的细胞核中携带鸭子的遗传信息,这是决定孵化后生物种类的核心因素。天鹅仅提供孵化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会改变鸭蛋的遗传本质。无论由哪种鸟类孵化,鸭蛋最终只会孵出小鸭。3.【答案】A【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电动玩具车的动力核心是小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直接驱动车轮转动,从而带动小车前进。因此,带动小车前进的关键装置是小电动机,选 A。4.【答案】C【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存在的关键是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A. 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静止不动,没有动能;B. 车站等客的公交车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C. 行驶的汽车在运动,必然具有动能,此选项正确;D. 装货物的小货车静止在商店门口,没有运动,不具备动能。因此,只有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选 C。5.【答案】B【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人体运动时,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供跑步),另一部分必然以热量形式释放,这是新陈代谢的基本规律。A.风筝升空依赖风能产生的升力,正确;B.出汗只是散热的一种方式,没出汗可能是因为环境温度低、热量通过体表辐射等方式散发,并非没有热量释放,因此 B 说法错误;C.人跑步的能量来自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正确;D.跑步可提供初始速度,帮助风筝获得足够风能升空,正确。6.【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发条式闹钟的工作原理是:上紧发条时,发条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闹钟运行时,发条逐渐恢复原状,弹性势能释放,驱动内部机械结构运转,最终带动发声装置振动产生声音(声能)。C正确。7.【答案】A【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密切相关:在电流大小、铁芯等条件不变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越多;反之,匝数减少,磁性减弱,吸引的回形针数量会减少。原电磁铁可吸引14 个回形针,线圈匝数减少后,数量必然小于14。选项中只有 10 个符合这一规律,A正确。8.【答案】A【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潮汐能发电的核心是利用海水涨落形成的机械能。涨潮时,海水水位升高,储存势能;落潮时,海水流动,具有动能。这些海水的机械能推动发电机的叶片转动,使发电机工作,最终产生电能。因此,潮汐能发电的能量转化是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选 A。9.【答案】D【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电磁起重机的吊起能力取决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磁性越强,能吊起的重物越多。A.“降低电流” 会减弱磁性(电流越小,磁性越弱),导致吊起重量减少;B.“减少线圈匝数” 会降低磁性(匝数越少,磁性越弱),同样无法吊起更多重物;C.“减少起重机的面积” 与磁性强弱无关,不影响吊起能力;D.“增强磁力系统”(如增加电流、增多线圈匝数等)能直接提升磁性,从而吊起更多重物,是有效的方法。D正确。10.【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巢穴【解析】【分析】大熊猫的生存依赖特定环境条件:它们嗜爱饮水,需要充足水源;几乎全靠竹子为生,依赖植物茂密的竹林环境。自然保护区模拟了其原生环境,提供食物和安全保障,适合生存。大熊猫对环境封闭性要求不严格,相对封闭的环境只要满足食物和水源,也可适应。而炎热干燥的环境缺乏充足水源,且竹子难以在干旱环境中繁茂生长,无法满足大熊猫的饮水和进食需求,因此不适合其生存。A选项符合题意。11.【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是顶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蔷薇花丛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蚜虫以蔷薇花丛为食,是初级消费者;瓢虫捕食蚜虫,是次级消费者;小鸟捕食瓢虫,是三级消费者。A、B、D 的起点均不是生产者(蔷薇花丛),且箭头方向错误(应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不符合食物链的构成规则。只有 C 符合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 的逻辑,故正确答案为 C。12.【答案】D【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生态瓶是小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中的绿色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生态瓶中的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这是生态系统维持的基础。同时,透明的瓶子能让观察者清晰看到内部生物的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满足观察需求。A.仅提到小鱼需要阳光,不准确,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是更关键的原因;B.“便于水的蒸发” 会导致生态瓶水分流失,不利于稳定,并非目的;C.“美观” 是次要因素,核心是生态维持和观察功能;D.“既让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是用透明瓶子的目的。选项正确。13.【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斑马身上黑白条纹的核心作用是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在非洲草原的光影下,黑白条纹能打破斑马的轮廓,让捕食者难以精准判断其体型和运动轨迹,尤其在群体活动时,条纹交错会干扰捕食者的视觉,降低单个个体被锁定的概率。14.【答案】A【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鱼浮到水面通常是因水中缺氧,需呼吸空气。生态瓶中,氧气主要来自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水变少后,溶解氧总量下降,且鱼的生存空间压缩,导致水中氧气不足,鱼需更频繁浮到水面呼吸。A正确。15.【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破坏了食物链,答案选 C。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 “水稻→害虫→青蛙” 这样的食物链。青蛙是害虫的天敌,大量捕捉青蛙后,害虫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水稻被过度啃食、减产。这一过程中,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切断,进而引发生态平衡失调。16.【答案】D【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气候条件,核心是与气候相关的自然要素,空气是气候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流动、湿度、成分等直接影响气候状况,且能通过风力发电、调节生态等方式被人类利用,属于典型的气候资源。D正确。17.【答案】B【知识点】太阳能【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能密切相关,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其形成源于远古生物的遗骸。这些生物(如植物、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能量。经过漫长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在地下经高温高压等作用形成化石燃料。因此,化石燃料的能量本质是远古储存的太阳能,其形成核心与太阳能相关。B正确。18.【答案】A【知识点】新能源【解析】【分析】地热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地壳运动等产生的热能,其能量源头位于地球深处(如地幔、地壳深处)。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因此越往地下,地热资源越丰富,这与题干描述完全吻合。A正确。19.【答案】A【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循环利用的资源,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由放射性物质衰变等持续产生,其能量供应具有长期性和再生性,不会因人类合理利用而枯竭,属于可再生资源。A正确。20.【答案】C【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A.牛仔裤的布料可能含有合成纤维(如涤纶),这些材料来源于石油;此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染料、运输等环节也可能需要石油资源。B.牛仔裤的纽扣、拉链等配件通常由金属(如铜、锌)制成,需要开采金属矿物。C.牛仔裤的主要原料是棉花(属于农作物),而非木材或森林资源。森林资源通常用于生产纸张、家具等,与牛仔裤生产无直接关联。 故选C。D.牛仔裤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生长需要阳光。21.【答案】D【知识点】海洋资源【解析】【分析】能为波浪、潮汐和风力发电提供条件的是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涵盖了大气运动(风)、降水等气候要素,气候会影响风力大小。而风力发电间接依赖大气流动形成的风能;波浪的形成主要受风力推动,其能量源头与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相关;潮汐虽由天体引力主导,但潮汐能的利用需结合沿海气候条件(如风向、降水对设备的影响)。三者的发电条件均与气候要素直接关联,属于气候资源的应用范畴。22.【答案】D【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解析】【分析】理想的家园需要适宜生存的条件,恶劣的气候显然不符合,恶劣的气候(如极端高温、严寒、频繁风暴等)会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阻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生活,显然不是理想家园应具备的条件。D符合题意。23.【答案】B【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建设理想家园时,土地利用需兼顾需求与可持续性,合理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核心原则,它能平衡住宅、商业、农业、生态等多元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确保土地利用高效且可持续,为家园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B正确。24.【答案】B【知识点】水污染【解析】【分析】 打赢碧水保卫战的核心是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及时排放工业污水会直接污染水体,不属于该范畴,工业污水含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导致水质恶化,与 “碧水保卫战” 治理污染、净化水质的目标完全相悖,是明确禁止的行为。B符合题意。25.【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建设理想家园需要共同努力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是正确选择,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能直接改善家园的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卫生,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理想家园的基础。每个人的参与能汇聚成集体力量,推动家园可持续发展。B正确。26.【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理想家园的建筑应兼顾宜居性与可持续性,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采用节能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既提升居住舒适度,又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理想家园 “可持续发展” 理念的核心体现。B正确。27.【答案】C【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韶关创建文明城市中,麻雀的生存状况能反映理想家园的生态环境,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对环境质量敏感。其数量稳定、活动正常,说明区域内存在适宜的栖息环境、充足的食物来源,且农药使用合理、空气质量良好,是生态平衡的积极信号。C正确。28.【答案】B【知识点】节约能源【解析】【分析】在 “节能小屋” STEM 项目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加强墙体保温是减少能源消耗的最优设计,太阳能电池板能将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强墙体保温可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取暖或制冷设备的能耗。两者结合从 “能源替代” 和 “减少损耗” 两方面双管齐下,直击节能核心。B正确。29.【答案】B【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像科学家那样” 进行实验,需遵循科学探究的逻辑流程,科学探究始于对现象的好奇,①提出问题是起点 —— 明确研究的核心(如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吗?”)。接着需③设计方案,规划实验步骤、控制变量(如设置有光和无光两组对照),确保实验可操作、结果可靠。实验后通过②分析数据(如测量两组植物高度),梳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最后④得出结论,回应初始问题(如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完成探究闭环。B正确。30.【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科技发展中时间、人物与事件的对应需严谨,万维网的建立者是蒂姆 伯纳斯 - 李,1989 年他提出相关构想,1990 年成功实现首次通信。而冯 诺伊曼是 20 世纪中期的科学家,以提出 “冯 诺伊曼体系结构” 闻名,为现代计算机奠定基础,与万维网无关。因此C选项人物与事件对应错误。31.【答案】正确【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家庭成员普遍具有高挺的鼻子,符合家庭遗传的特征。遗传是指亲代将自身的基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鼻子的形态(如高度、挺度)属于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会在家族中呈现一定的连续性。若家庭成员在某一性状上表现出一致性,且这种特征能稳定地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就属于遗传现象。题干中 “一家人无论老少鼻子都高挺”,体现了遗传导致的家族性状共性,因此该说法正确。32.【答案】错误【知识点】化学变化【解析】【分析】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是白色沉淀,而非粉红色物质。所以题目说法错误。33.【答案】正确【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在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高空坠物会砸伤周围的行人,是因为高空坠物速度快,所具有的能量很大。34.【答案】错误【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 根据对能量控制装置的认识,常见的能量自控装置的类型有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35.【答案】错误【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题目说法错误。36.【答案】正确【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在形态、结构或行为上形成与环境相匹配的特征。肺鱼的特殊生存方式正是对环境的适应:用鳔代替肺呼吸,解决了水中氧气不足时的呼吸问题;枯水期藏于泥中夏眠,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能量消耗,度过缺水、食物匮乏的恶劣时期,等待湿季恢复生存条件。这些特征使肺鱼能在淡水环境的季节性变化中存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策略,符合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规律,故说法正确。37.【答案】正确【知识点】新能源【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或发现时间虽然很久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等未得到广泛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都属于新能源。题目说法正确。38.【答案】错误【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地球上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错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39.【答案】正确【知识点】生态系统【解析】【分析】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指的是湿地、森林和海洋,它们在地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森林被誉为 “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并维护生物多样性;海洋覆盖地球 70% 以上面积,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为大量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调节全球气候;湿地则有 “地球之肾” 之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这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支撑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是科学界公认的分类。题目说法正确。40.【答案】正确【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解析】【分析】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其标志性成果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投入使用,推动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计算机的出现则晚得多。现代计算机的雏形是20世纪 40 年代诞生的(如 1946 年的 ENIAC),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比蒸汽机的发明晚了近 160 年。从时间线看,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远早于计算机,二者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革命,因此题干说法正确。41.【答案】(1)A(2)C(3)D(4)势(5)地面的粗糙程度或小球的弹性(6)多记录几组反弹高度数据,取反弹高度的平均值【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1)小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初始高度H1使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势能减少而动能增加。选项中,“飞流直下” 描写水流从高处落下,与小球下落的能量转换一致 —— 都是高处的势能转化为运动的动能;“疑是银河” 侧重形态比喻,不涉及能量变化;“会挽雕弓”“西北望” 与弹性势能或运动方向相关,均不符合。因此选 A。(2)观察记录可知,第一次反弹最高点H2比起H1要低,说明小球落地后虽然能反弹,但是达不到初始高度,第二次反弹最高点H3比H2(第二次下落初始点)低,第三次反弹最高点H4比H3(第三次下落初始点)低,都能证实下落后的小球反弹高度没有下落前高。高度数据H1、H2、H3、H4,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H1>H2>H3>H4。(3)小球撞击地面瞬间,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接触地面时,小球因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将运动的动能转化为形变储存的弹性势能;形变恢复时,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推动小球反弹上升。D正确。(4)小球下落时,高度不断降低,而质量不变。高度h减小会导致重力势能减小。同时,下落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动能相应增加。这一过程是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5)小球下落至撞击地面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反弹时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若小球弹性好,形变恢复时能量损失少,弹性势能转化效率高,H2较大;若弹性差,形变后能量以热能等形式损耗多,H2较小。除此之外,地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影响小球与地面接触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地面粗糙,受到摩擦力大,小球反弹距离小。(6)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改进实验步骤的核心是增加重复次数。多次重复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实验 3-5 次,记录每次的反弹高度,取平均值作为结果,减少单次操作误差的影响。42.【答案】(1)石油(2)长颈漏斗(3)广口瓶内的食用油上升,油从玻璃导管和橡皮管中流出【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解析】【分析】(1)实验中,广口瓶内的食用油密度小于红色水,且不互溶,模拟地下石油与地下水的分层状态;小石子模拟地层岩石。向①注入红色水时,水因密度大下沉,挤压食用油(石油)通过玻璃导管上升至烧杯,模拟通过注水加压开采石油的原理 —— 利用水的压力将地下石油驱替到地面。(2)观察可知,图中①是一个长颈漏斗。(3)实验中,向漏斗中注入红色水时,水下沉至瓶底,对下方的小石子(模拟地层)和食用油产生压力。由于油不与水互溶且比水轻,在压力作用下被挤压,沿着伸入瓶中部的玻璃导管上升,最终通过橡皮管流入烧杯。这一现象与石油开采中 “注水驱油” 的原理一致 —— 利用水的压力将地下石油驱至地面,因此出现食用油被挤压流出的现象。43.【答案】(1)5;山地丘陵(2)生物多样性(3)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叶片吸附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减小空气污染。②高大的树木能够遮挡阳光,降低道路温度,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夏季高温带来的不适感。③降低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为道路附近的居民提供比较安静的环境④植物根系能固定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促进雨水渗透,保证车辆安全行驶。⑤维护生态平衡,为小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能结合当地实际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洁净的水域;工厂安装污水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严格管控企业,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到水域中;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生活污水含磷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在水域种植具有净化作用的植物,比如芦苇;投放鱼类,通过食物链控制藻类生长;定期清理淤泥,减少污染物释放;宣传普及水域保护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清新的空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要求工厂安装废气净化设备,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燃烧煤炭、秸秆,推广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吸附有害气体;保护湿地与林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实时监测空气指标,及时发布污染预警;开展环保宣传,鼓励韶关人参与环保行动。健康的土地:严格管控工厂废物排放,避免污染物渗入土地;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壤板结;规范生活垃圾的处理,禁止随意堆放有害废弃物;严禁过度开垦和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制定土地保护制度,对不良行为依法处置;参与土地保护志愿活动,形成共同守护氛围。能结合所选关键词思考,满足字数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植物与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2022 年,韶关市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明确提到管辖区有3区5县;关于地形,材料直接说明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 20%”,清晰指出地形主体为山地丘陵。(2)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题干中 “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 对应生态系统多样性,“每个生态环境中生活着许多物种” 对应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差异” 本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的体现。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因此题干描述的统称为生物多样性。(3)花草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植物叶片可阻挡、吸附粉尘,降低颗粒物污染。其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木枝叶可吸收、散射声波,减少交通等噪音对周边的影响。根系能固着土壤,减少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尤其韶关多山地丘陵,可降低滑坡等风险。同时,绿植丰富了景观,提升环境美观度,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为昆虫、鸟类等提供栖息地,促进局部生态平衡。(4)(回答合理即可)例如:我选择的关键词是:清新的空气▲做法 1: 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污染物▲做法 2: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尾气排放▲做法 3: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通过植物净化空气选择 “清新的空气” 是因为其与市民日常健康直接相关,且可通过具体措施改善。做法1:针对工业污染源,从源头控制废气排放;做:2:聚焦交通污染,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做法3: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如吸收粉尘、有害气体),从生态角度净化空气。这三点分别从工业、交通、生态三个维度提出,均围绕 “清新的空气” 展开,且每条做法均满足字数要求,切实可行,有助于打造空气洁净的理想家园。1 / 1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六年级科学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2025六下·曲江期末)饭堂厨师为了给学生做好饭菜,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请你帮忙排查有误的是( )。A.卷心菜一维生素U B.菠菜—铁C.牛肉—钾 D.贝壳—钙【答案】D【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A.维生素U并非人体必需的传统维生素,而是一种民间俗称的 “抗溃疡因子”,且卷心菜中含有的是维生素 C、维生素 K 等,并非所谓 “维生素 U”,这一表述有误。B 正确:菠菜富含铁元素,是常见的补铁食物;C 正确:牛肉含有钾元素,钾对维持神经肌肉功能重要;D 正确: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扇贝)富含钙,是钙的良好来源。因此,有误的是 A 选项。2.(2025六下·曲江期末)把鸭蛋放在天鹅那里孵化,孵出来的是( )。A.鸡 B.鸭 C.天鹅 D.燕子【答案】B【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物质决定了物种特性,鸭蛋的细胞核中携带鸭子的遗传信息,这是决定孵化后生物种类的核心因素。天鹅仅提供孵化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会改变鸭蛋的遗传本质。无论由哪种鸟类孵化,鸭蛋最终只会孵出小鸭。3.(2025六下·曲江期末)在电动玩具车里有( ),是它带动小车前进的。A.小电动机 B.车轮 C.电流 D.线圈【答案】A【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电动玩具车的动力核心是小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直接驱动车轮转动,从而带动小车前进。因此,带动小车前进的关键装置是小电动机,选 A。4.(2025六下·曲江期末)周六,玲玲去少年宫的路上看到很多交通工具,具有动能的是( )。A.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 B.在车站等客人上下车的公交车C.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D.商店门口正在装货物的小货车【答案】C【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存在的关键是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A. 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静止不动,没有动能;B. 车站等客的公交车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C. 行驶的汽车在运动,必然具有动能,此选项正确;D. 装货物的小货车静止在商店门口,没有运动,不具备动能。因此,只有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选 C。5.(2025六下·曲江期末)假期,李老师带孩子去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放风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筝飞起来靠的是风能 B.跑步时没出汗说明无热量释放C.人跑步靠的是化学能 D.风筝飞起来需要人跑步助力【答案】B【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人体运动时,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供跑步),另一部分必然以热量形式释放,这是新陈代谢的基本规律。A.风筝升空依赖风能产生的升力,正确;B.出汗只是散热的一种方式,没出汗可能是因为环境温度低、热量通过体表辐射等方式散发,并非没有热量释放,因此 B 说法错误;C.人跑步的能量来自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正确;D.跑步可提供初始速度,帮助风筝获得足够风能升空,正确。6.(2025六下·曲江期末)明天研学需要早起整理物品,小科特意定了发条式闹钟,闹钟响时的能量转换形式正确的是( )。A.电能转换成声能 B.动能转换成声能C.弹性势能转换成声能 D.化学能转换成声能【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发条式闹钟的工作原理是:上紧发条时,发条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闹钟运行时,发条逐渐恢复原状,弹性势能释放,驱动内部机械结构运转,最终带动发声装置振动产生声音(声能)。C正确。7.(2025六下·曲江期末)笑笑同学制作的电磁铁可以吸引14个回形针,如果将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减少,那么吸引的回形针数量可能是( )。A.10个 B.14个 C.17个 D.20个【答案】A【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密切相关:在电流大小、铁芯等条件不变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越多;反之,匝数减少,磁性减弱,吸引的回形针数量会减少。原电磁铁可吸引14 个回形针,线圈匝数减少后,数量必然小于14。选项中只有 10 个符合这一规律,A正确。8.(2025六下·曲江期末)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潮汐现象建成了潮汐能发电站,其原理就是利用海水的涨落来推动发电机工作,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潮汐能发电是将( )。A.海水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B.海水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能转化成海水的势能 D.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答案】A【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潮汐能发电的核心是利用海水涨落形成的机械能。涨潮时,海水水位升高,储存势能;落潮时,海水流动,具有动能。这些海水的机械能推动发电机的叶片转动,使发电机工作,最终产生电能。因此,潮汐能发电的能量转化是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选 A。9.(2025六下·曲江期末)小军家里经营一家废物回收站,电磁起重机对于铁片、铁钉等收集和搬运起着重要作用,小军爸爸想要改造起重机,使其吊起更多重物,以下方法有效的是( )。A.降低电流 B.减少线圈匝数C.减少起重机的面积 D.增强磁力系统【答案】D【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电磁起重机的吊起能力取决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磁性越强,能吊起的重物越多。A.“降低电流” 会减弱磁性(电流越小,磁性越弱),导致吊起重量减少;B.“减少线圈匝数” 会降低磁性(匝数越少,磁性越弱),同样无法吊起更多重物;C.“减少起重机的面积” 与磁性强弱无关,不影响吊起能力;D.“增强磁力系统”(如增加电流、增多线圈匝数等)能直接提升磁性,从而吊起更多重物,是有效的方法。D正确。10.(2025六下·曲江期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12小时,这也是大熊猫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下列环境中不适合大熊猫生活的是( )。A.炎热干燥 B.植物茂密C.环境相对封闭 D.人类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巢穴【解析】【分析】大熊猫的生存依赖特定环境条件:它们嗜爱饮水,需要充足水源;几乎全靠竹子为生,依赖植物茂密的竹林环境。自然保护区模拟了其原生环境,提供食物和安全保障,适合生存。大熊猫对环境封闭性要求不严格,相对封闭的环境只要满足食物和水源,也可适应。而炎热干燥的环境缺乏充足水源,且竹子难以在干旱环境中繁茂生长,无法满足大熊猫的饮水和进食需求,因此不适合其生存。A选项符合题意。11.(2025六下·曲江期末)瓢虫、蚜虫、蔷薇花丛、小鸟这些生物之间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的排列应该是( )。A.蚜虫→瓢虫→小鸟→蔷薇花丛 B.小鸟→瓢虫→蚜虫→蔷薇花丛C.蔷薇花丛→蚜虫→瓢虫→小鸟 D.瓢虫→蚜虫→小鸟→蔷薇花丛【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是顶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蔷薇花丛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蚜虫以蔷薇花丛为食,是初级消费者;瓢虫捕食蚜虫,是次级消费者;小鸟捕食瓢虫,是三级消费者。A、B、D 的起点均不是生产者(蔷薇花丛),且箭头方向错误(应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不符合食物链的构成规则。只有 C 符合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 的逻辑,故正确答案为 C。12.(2025六下·曲江期末)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应当是透明的,这是为了( )。A.瓶子里的小鱼需要阳光 B.便于水的蒸发C.美观 D.既让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答案】D【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生态瓶是小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中的绿色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生态瓶中的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这是生态系统维持的基础。同时,透明的瓶子能让观察者清晰看到内部生物的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满足观察需求。A.仅提到小鱼需要阳光,不准确,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是更关键的原因;B.“便于水的蒸发” 会导致生态瓶水分流失,不利于稳定,并非目的;C.“美观” 是次要因素,核心是生态维持和观察功能;D.“既让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是用透明瓶子的目的。选项正确。13.(2025六下·曲江期末)五一假期,欢欢和家人去广州动物园看动物,她对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很好奇,于是用 DeepSeek查资料,斑马的条纹主要作用是( )。A.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B.特殊标记,漂亮个性C.出生就有,没有作用 D.指引方向【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斑马身上黑白条纹的核心作用是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在非洲草原的光影下,黑白条纹能打破斑马的轮廓,让捕食者难以精准判断其体型和运动轨迹,尤其在群体活动时,条纹交错会干扰捕食者的视觉,降低单个个体被锁定的概率。14.(2025六下·曲江期末)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制作了生态瓶,同时在生态瓶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开展了一些研究。经过观察和记录,得到下表中的数据。对于这种现象,你的解释是: ( )。生态瓶的情况 一分钟内鱼浮到水面上的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水多 9 8 9水少(水倒掉一半) 16 16 15A.水变少了,氧气不足 B.水变少了,营养不足C.水变少了,微生物变少 D.水变少了,食物不足【答案】A【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鱼浮到水面通常是因水中缺氧,需呼吸空气。生态瓶中,氧气主要来自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水变少后,溶解氧总量下降,且鱼的生存空间压缩,导致水中氧气不足,鱼需更频繁浮到水面呼吸。A正确。15.(2025六下·曲江期末)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食物链 D.分解者【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破坏了食物链,答案选 C。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 “水稻→害虫→青蛙” 这样的食物链。青蛙是害虫的天敌,大量捕捉青蛙后,害虫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水稻被过度啃食、减产。这一过程中,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切断,进而引发生态平衡失调。16.(2025六下·曲江期末)下列自然资源属于气候资源的是 ( )。A.土壤 B.冰川 C.海洋 D.空气【答案】D【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气候条件,核心是与气候相关的自然要素,空气是气候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流动、湿度、成分等直接影响气候状况,且能通过风力发电、调节生态等方式被人类利用,属于典型的气候资源。D正确。17.(2025六下·曲江期末)煤、石油、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 ( )有关。A.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水能【答案】B【知识点】太阳能【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能密切相关,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其形成源于远古生物的遗骸。这些生物(如植物、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能量。经过漫长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在地下经高温高压等作用形成化石燃料。因此,化石燃料的能量本质是远古储存的太阳能,其形成核心与太阳能相关。B正确。18.(2025六下·曲江期末) ( )来自地球深处,这种热能储量非常大,且越往地下越热。A.地热能 B.核能 C.潮汐能 D.太阳能【答案】A【知识点】新能源【解析】【分析】地热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地壳运动等产生的热能,其能量源头位于地球深处(如地幔、地壳深处)。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因此越往地下,地热资源越丰富,这与题干描述完全吻合。A正确。19.(2025六下·曲江期末)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地热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煤【答案】A【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循环利用的资源,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由放射性物质衰变等持续产生,其能量供应具有长期性和再生性,不会因人类合理利用而枯竭,属于可再生资源。A正确。20.(2025六下·曲江期末)生产一条牛仔裤不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有( )。A.石油 B.矿物 C.木材 D.阳光【答案】C【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A.牛仔裤的布料可能含有合成纤维(如涤纶),这些材料来源于石油;此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染料、运输等环节也可能需要石油资源。B.牛仔裤的纽扣、拉链等配件通常由金属(如铜、锌)制成,需要开采金属矿物。C.牛仔裤的主要原料是棉花(属于农作物),而非木材或森林资源。森林资源通常用于生产纸张、家具等,与牛仔裤生产无直接关联。 故选C。D.牛仔裤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生长需要阳光。21.(2025六下·曲江期末) ( )资源为波浪、潮汐和风力发电提供条件。A.石油 B.矿物 C.海洋 D.气候【答案】D【知识点】海洋资源【解析】【分析】能为波浪、潮汐和风力发电提供条件的是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涵盖了大气运动(风)、降水等气候要素,气候会影响风力大小。而风力发电间接依赖大气流动形成的风能;波浪的形成主要受风力推动,其能量源头与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相关;潮汐虽由天体引力主导,但潮汐能的利用需结合沿海气候条件(如风向、降水对设备的影响)。三者的发电条件均与气候要素直接关联,属于气候资源的应用范畴。22.(2025六下·曲江期末)理想的家园应该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充足的水源 B.良好的生态环境C.丰富的自然资源 D.恶劣的气候【答案】D【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解析】【分析】理想的家园需要适宜生存的条件,恶劣的气候显然不符合,恶劣的气候(如极端高温、严寒、频繁风暴等)会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阻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生活,显然不是理想家园应具备的条件。D符合题意。23.(2025六下·曲江期末)建设理想家园时,对土地的利用应该( )。A.随意开发 B.合理规划C.只用于建设住宅 D.不考虑生态保护【答案】B【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建设理想家园时,土地利用需兼顾需求与可持续性,合理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核心原则,它能平衡住宅、商业、农业、生态等多元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确保土地利用高效且可持续,为家园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B正确。24.(2025六下·曲江期末)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打赢碧水保卫战的( )。A.建设污水处理厂 B.及时排放工业污水C.农村改厕 D.实施雨水分流【答案】B【知识点】水污染【解析】【分析】 打赢碧水保卫战的核心是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及时排放工业污水会直接污染水体,不属于该范畴,工业污水含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导致水质恶化,与 “碧水保卫战” 治理污染、净化水质的目标完全相悖,是明确禁止的行为。B符合题意。25.(2025六下·曲江期末)为了建设理想家园,我们应该( )。A.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B.积极参与环保行动C.破坏公共设施 D.随意丢弃垃圾【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建设理想家园需要共同努力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是正确选择,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能直接改善家园的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卫生,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理想家园的基础。每个人的参与能汇聚成集体力量,推动家园可持续发展。B正确。26.(2025六下·曲江期末)理想家园的建筑应该( )。A.杂乱无章 B.符合环保要求C.只追求外观华丽 D.不考虑安全问题【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理想家园的建筑应兼顾宜居性与可持续性,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采用节能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既提升居住舒适度,又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理想家园 “可持续发展” 理念的核心体现。B正确。27.(2025六下·曲江期末)韶关创建文明城市,下列哪种动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理想家园的生态环境( )。A.蟑螂 B.老鼠 C.麻雀 D.蚊子【答案】C【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韶关创建文明城市中,麻雀的生存状况能反映理想家园的生态环境,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对环境质量敏感。其数量稳定、活动正常,说明区域内存在适宜的栖息环境、充足的食物来源,且农药使用合理、空气质量良好,是生态平衡的积极信号。C正确。28.(2025六下·曲江期末) 在“节能小屋”STEM项目中,以下哪项设计最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A.使用单层玻璃窗户B.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加强墙体保温C.全部使用木质结构D.增加室内照明数量【答案】B【知识点】节约能源【解析】【分析】在 “节能小屋” STEM 项目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加强墙体保温是减少能源消耗的最优设计,太阳能电池板能将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强墙体保温可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取暖或制冷设备的能耗。两者结合从 “能源替代” 和 “减少损耗” 两方面双管齐下,直击节能核心。B正确。29.(2025六下·曲江期末) “像科学家那样”专项学习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 ②分析数据 ③设计方案 ④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答案】B【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像科学家那样” 进行实验,需遵循科学探究的逻辑流程,科学探究始于对现象的好奇,①提出问题是起点 —— 明确研究的核心(如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吗?”)。接着需③设计方案,规划实验步骤、控制变量(如设置有光和无光两组对照),确保实验可操作、结果可靠。实验后通过②分析数据(如测量两组植物高度),梳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最后④得出结论,回应初始问题(如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完成探究闭环。B正确。30.(2025六下·曲江期末)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选择时间、人物、时间对应有误的一项( )。A.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 双螺旋DNA结构模型B.1961年加加林 绕地球飞行一圈C.1990年冯·诺伊曼 建立万维网D.1996年 维尔穆特 多莉羊诞生【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科技发展中时间、人物与事件的对应需严谨,万维网的建立者是蒂姆 伯纳斯 - 李,1989 年他提出相关构想,1990 年成功实现首次通信。而冯 诺伊曼是 20 世纪中期的科学家,以提出 “冯 诺伊曼体系结构” 闻名,为现代计算机奠定基础,与万维网无关。因此C选项人物与事件对应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 ) (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31.(2025六下·曲江期末)有一家人不管小孩还是大人,他们的鼻子都特别高而挺。邻居戏称这是他们的家庭标记,这属于家庭遗传。 ( )【答案】正确【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家庭成员普遍具有高挺的鼻子,符合家庭遗传的特征。遗传是指亲代将自身的基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鼻子的形态(如高度、挺度)属于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会在家族中呈现一定的连续性。若家庭成员在某一性状上表现出一致性,且这种特征能稳定地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就属于遗传现象。题干中 “一家人无论老少鼻子都高挺”,体现了遗传导致的家族性状共性,因此该说法正确。32.(2025六下·曲江期末)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产生粉红色物质。( )【答案】错误【知识点】化学变化【解析】【分析】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是白色沉淀,而非粉红色物质。所以题目说法错误。33.(2025六下·曲江期末)高空坠物会砸伤周围的行人,所以下坠的物体具有能量。( )【答案】正确【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在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高空坠物会砸伤周围的行人,是因为高空坠物速度快,所具有的能量很大。34.(2025六下·曲江期末)能量是看不见、摸不到,无法控制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 根据对能量控制装置的认识,常见的能量自控装置的类型有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35.(2025六下·曲江期末)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 )【答案】错误【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题目说法错误。36.(2025六下·曲江期末)肺鱼生活在淡水中,除了以鳃呼吸外,还能以鳔代替肺呼吸,到了枯水期,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湿季来临才“苏醒”。这种现象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 )【答案】正确【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在形态、结构或行为上形成与环境相匹配的特征。肺鱼的特殊生存方式正是对环境的适应:用鳔代替肺呼吸,解决了水中氧气不足时的呼吸问题;枯水期藏于泥中夏眠,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能量消耗,度过缺水、食物匮乏的恶劣时期,等待湿季恢复生存条件。这些特征使肺鱼能在淡水环境的季节性变化中存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策略,符合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规律,故说法正确。37.(2025六下·曲江期末)水能和风能都是人们利用的清洁环保的新能源。( )【答案】正确【知识点】新能源【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或发现时间虽然很久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等未得到广泛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都属于新能源。题目说法正确。38.(2025六下·曲江期末)地球上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地球上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错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39.(2025六下·曲江期末)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答案】正确【知识点】生态系统【解析】【分析】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指的是湿地、森林和海洋,它们在地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森林被誉为 “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并维护生物多样性;海洋覆盖地球 70% 以上面积,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为大量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调节全球气候;湿地则有 “地球之肾” 之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这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支撑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是科学界公认的分类。题目说法正确。40.(2025六下·曲江期末)蒸汽机的发明早于计算机的出现。( )【答案】正确【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解析】【分析】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其标志性成果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投入使用,推动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计算机的出现则晚得多。现代计算机的雏形是20世纪 40 年代诞生的(如 1946 年的 ENIAC),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比蒸汽机的发明晚了近 160 年。从时间线看,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远早于计算机,二者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革命,因此题干说法正确。三、实验探究题(共18分)41.(2025六下·曲江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神奇的能量充满了兴趣。材料一: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材料二:李白用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苏轼用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不论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在拉弓的过程中,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小组在阅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后,为了能像科学家那样研究问题,他们设计了实验。以下为实验的部分内容:【实验名称】探究小球的反弹高度与能量变化。【实验材料】一个小球、一把刻度尺、一张记录表、笔等。【实验步骤】▲选择一处坚硬平整的地面。▲将刻度尺竖直固定,确保“0”刻度对准地面。▲手持小球,将小球底部对齐刻度尺上的一个特定高度,记录这个初始高度H1。▲静止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 (注意:眼睛平视观察高度)▲仔细观察小球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时,小球底部在刻度尺上的高度,记录为第一次反弹高度H2。▲等待小球再次落下并反弹,记录第二次反弹高度 H3。▲等待小球再次落下并反弹,记录第三次反弹高度 H4。▲将记录的高度数据填入下表:反弹次数 高度 (厘米)未反弹(即初始高度) H1第一次 H2第二次 H3第三次 H4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小球从初始高度H1开始下落,在没有接触到地面之前它主要涉及的能量转换与材料中描述的( )类似。A.“飞流直下” B.“疑是银河”C.“会挽雕弓” D.“西北望”(2)达尔文说: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比较记录的高度数据H1、H2、H3、H4, 它们的大小关系通常是( ) 。A.H1=H2=H3=H4 B.H1>H2=H3=H4C.H1>H2>H3>H4 D.H4>H3>H2>H1(3)小球撞击地面后能够反弹起来,是因为在撞击瞬间( )。A.空气给了小球推力B.地面对小球的力大于小球的重力,使小球向上加速C.小球的动能直接转换为重力势能,推动小球上升D.小球发生了弹性形变,储存了弹性势能(4)小球在下落阶段, 能逐渐减小。(5)在保持静止释放以及初始高度H1不变的前提下,改变 可以使第一次反弹高度H2发生变化。(6)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你怎么改进实验步骤 【答案】(1)A(2)C(3)D(4)势(5)地面的粗糙程度或小球的弹性(6)多记录几组反弹高度数据,取反弹高度的平均值【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1)小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初始高度H1使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势能减少而动能增加。选项中,“飞流直下” 描写水流从高处落下,与小球下落的能量转换一致 —— 都是高处的势能转化为运动的动能;“疑是银河” 侧重形态比喻,不涉及能量变化;“会挽雕弓”“西北望” 与弹性势能或运动方向相关,均不符合。因此选 A。(2)观察记录可知,第一次反弹最高点H2比起H1要低,说明小球落地后虽然能反弹,但是达不到初始高度,第二次反弹最高点H3比H2(第二次下落初始点)低,第三次反弹最高点H4比H3(第三次下落初始点)低,都能证实下落后的小球反弹高度没有下落前高。高度数据H1、H2、H3、H4,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H1>H2>H3>H4。(3)小球撞击地面瞬间,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接触地面时,小球因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将运动的动能转化为形变储存的弹性势能;形变恢复时,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推动小球反弹上升。D正确。(4)小球下落时,高度不断降低,而质量不变。高度h减小会导致重力势能减小。同时,下落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动能相应增加。这一过程是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5)小球下落至撞击地面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反弹时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若小球弹性好,形变恢复时能量损失少,弹性势能转化效率高,H2较大;若弹性差,形变后能量以热能等形式损耗多,H2较小。除此之外,地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影响小球与地面接触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地面粗糙,受到摩擦力大,小球反弹距离小。(6)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改进实验步骤的核心是增加重复次数。多次重复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实验 3-5 次,记录每次的反弹高度,取平均值作为结果,减少单次操作误差的影响。42.(2025六下·曲江期末)科学社团活动时,老师带着同学们做模拟自然资源开采的实验。▲在广口瓶中倒入食用油,加入小石子,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将①和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空烧杯中。▲向①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现象。(1)填写具体的自然资源名称。这是模拟 开采的实验。(2)填写实验仪器。①是 。(3)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答案】(1)石油(2)长颈漏斗(3)广口瓶内的食用油上升,油从玻璃导管和橡皮管中流出【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解析】【分析】(1)实验中,广口瓶内的食用油密度小于红色水,且不互溶,模拟地下石油与地下水的分层状态;小石子模拟地层岩石。向①注入红色水时,水因密度大下沉,挤压食用油(石油)通过玻璃导管上升至烧杯,模拟通过注水加压开采石油的原理 —— 利用水的压力将地下石油驱替到地面。(2)观察可知,图中①是一个长颈漏斗。(3)实验中,向漏斗中注入红色水时,水下沉至瓶底,对下方的小石子(模拟地层)和食用油产生压力。由于油不与水互溶且比水轻,在压力作用下被挤压,沿着伸入瓶中部的玻璃导管上升,最终通过橡皮管流入烧杯。这一现象与石油开采中 “注水驱油” 的原理一致 —— 利用水的压力将地下石油驱至地面,因此出现食用油被挤压流出的现象。四、综合运用题(前三个空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2分)43.(2025六下·曲江期末)韶关市,古称韶州,位于广东省北部,北界湖南郴州,东邻江西赣州,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本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全市总面积 1.84 万平方千米,居广东省第二位。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 20%。2022 年,韶关市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有乡镇95个(其中94个镇,1个瑶族乡),10个街道办事处,1207个行政村,237个社区。202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4.9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1.0万人。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韶关地区生产总值1647.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韶关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时,乳源瑶族自治县荣获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韶关市还有 15 个村镇、单位、家庭、校园荣获“全国文明”称号:其中文明村镇7个、全国文明单位5个、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国文明校园2所。韶关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市民对理想的家园有了更多思考。请结合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阅读关于韶关的介绍后,我们可以知道韶关市辖 个县;地形以 为主。(2)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 。(3)韶关绿化越来越好,道路两旁种了许多花草树木。请写出这样做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 (4)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健康的土地是所有韶关人共同追求的生活环境。从前面划线关键词中选择其中一个,围绕关键词说说哪些做法有助于打造“理想的家园——韶关”。 (写出3点做法,需与所选关键词相关,每条不少于10字,不含标点符号)我选择的关键词是: ▲做法1: ▲做法2: ▲做法3: 【答案】(1)5;山地丘陵(2)生物多样性(3)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叶片吸附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减小空气污染。②高大的树木能够遮挡阳光,降低道路温度,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夏季高温带来的不适感。③降低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为道路附近的居民提供比较安静的环境④植物根系能固定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促进雨水渗透,保证车辆安全行驶。⑤维护生态平衡,为小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能结合当地实际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洁净的水域;工厂安装污水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严格管控企业,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到水域中;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生活污水含磷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在水域种植具有净化作用的植物,比如芦苇;投放鱼类,通过食物链控制藻类生长;定期清理淤泥,减少污染物释放;宣传普及水域保护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清新的空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要求工厂安装废气净化设备,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燃烧煤炭、秸秆,推广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吸附有害气体;保护湿地与林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实时监测空气指标,及时发布污染预警;开展环保宣传,鼓励韶关人参与环保行动。健康的土地:严格管控工厂废物排放,避免污染物渗入土地;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壤板结;规范生活垃圾的处理,禁止随意堆放有害废弃物;严禁过度开垦和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制定土地保护制度,对不良行为依法处置;参与土地保护志愿活动,形成共同守护氛围。能结合所选关键词思考,满足字数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植物与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2022 年,韶关市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明确提到管辖区有3区5县;关于地形,材料直接说明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 20%”,清晰指出地形主体为山地丘陵。(2)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题干中 “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 对应生态系统多样性,“每个生态环境中生活着许多物种” 对应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差异” 本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的体现。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因此题干描述的统称为生物多样性。(3)花草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植物叶片可阻挡、吸附粉尘,降低颗粒物污染。其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木枝叶可吸收、散射声波,减少交通等噪音对周边的影响。根系能固着土壤,减少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尤其韶关多山地丘陵,可降低滑坡等风险。同时,绿植丰富了景观,提升环境美观度,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为昆虫、鸟类等提供栖息地,促进局部生态平衡。(4)(回答合理即可)例如:我选择的关键词是:清新的空气▲做法 1: 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污染物▲做法 2: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尾气排放▲做法 3: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通过植物净化空气选择 “清新的空气” 是因为其与市民日常健康直接相关,且可通过具体措施改善。做法1:针对工业污染源,从源头控制废气排放;做:2:聚焦交通污染,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做法3: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如吸收粉尘、有害气体),从生态角度净化空气。这三点分别从工业、交通、生态三个维度提出,均围绕 “清新的空气” 展开,且每条做法均满足字数要求,切实可行,有助于打造空气洁净的理想家园。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六年级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六年级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