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感恩节由来——“五月花号”事件
17世纪初,英国一批清教徒因为宗教迫害离开英国,100多人乘坐“五月花号”前往北美新大陆。欧洲移民缺少生存经验,饥寒交迫,第一个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44人。而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送来了食物和种子,教会他们如何种植玉米、马铃薯,如何捕猎。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移民为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盛大宴会。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背景
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是:
葡萄牙与西班牙
①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商品,寻找原料。
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殖民掠夺。
殖民掠夺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即殖民主义)。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向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等。
名词解释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
美洲
葡萄牙
西班牙
2、殖民范围
阅读材料,归纳葡萄牙的殖民方式。
材料一:葡萄牙征服者通过武力从非洲黑人和亚洲印度人手中抢掠金银、象牙和珠宝……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劫掠的黄金达27.6万公斤。……他们用一些廉价的小商品,如小镜子、小刀、玻璃球、帽子等,换取当地的珍贵特产,如非洲的黄金、象牙、钻石……印度和锡兰的珠宝、胡椒、肉桂……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
①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②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抢劫当地人的黄金。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殖民方式
西班牙“无敌舰队”
100多艘战舰
3000余门大炮
数以万计的士兵
①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
②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奴隶在种植园劳作。
③屠杀印第安人,贩运非洲黑奴。
材料一:西班牙在殖民地实行残酷的种族奴役政策,使用各种野蛮手段,残暴地杀害印第安人。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
西班牙殖民者奴役
印第安人开采银矿
材料二:在半个世纪里,西班牙殖民者屠杀了1200万-1500万印第安人。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和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疾病,使美洲土著居民人口锐减。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葡萄牙、西班牙的衰落
材料三:皇室和封建贵族主导了殖民扩张……他们把钱都花在了奢侈品消费上,从来没有想过将巨额财富用在投资,或者扩大再生产上。结果就是,左手抢来的金银,右手就流入了能提供丰富制成品的、竞争对手的手中……
——杨小凯 蓝凰《“日不落帝国”的两种命运、》
葡萄牙、西班牙掠夺的财富,未能转化为资本,未能推动国内资本原始积累,而是被挥霍、浪费,很快走向衰落。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如何支配掠夺来的财富的?为何会走向衰落?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在16~17世纪,英国至少有1/5的人口靠毛纺织业过活,毛织品占了英国出口额的 1/3。
①16世纪,英国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② 1588年,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1、背景
1588年英国击败“无敌舰队”(油画)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7世纪,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
原料产地
2、殖民方式
②三角贸易
①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
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美洲印第安人
美洲人口锐减,
种植园劳动力不足
为什么欧洲殖民者要贩卖黑奴
利润是唯一的动机,300%,甚至更高,没有哪一种商品的利润可以高过这种“黑色商品”;美洲急需大量劳动力,而黑人适合热带劳动,谙熟农业技术,远离故土不易逃亡,价格低廉又数量巨大。——约翰·霍金斯
①美洲劳动力缺乏;
②贩卖黑奴具有高额利润
“三角贸易”由此开始
买进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劳动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结合地图和课本内容,自己绘制简单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三角贸易
一个黑奴在非洲值70-100法郎,远过重洋可卖到1000-2000法郎,利润率为1000%-3000%。
黑奴
蔗糖、烟草等
美洲
欧洲
火器机械制品
酒等物品
出程
归程
中程
非洲
中心贸易
“贩卖黑奴”
v
v
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
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
“三角贸易”的影响
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 ,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
对美洲: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对欧洲: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影响: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8世纪贩运黑奴船的示意图
野蛮、残酷、暴力、血腥
材料一:在长达300年的奴隶贸易中,约有1500多万黑奴被卖到美洲及其他地方,加上贩运中死去的黑奴,非洲丧失人口有1亿左右。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1.“海上马车夫”——荷兰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7世纪,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
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荷兰的殖民范围
17世纪荷兰控制世界贸易
·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
·强占中国的台湾;
·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
·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法国的殖民扩张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叁·海权争霸——荷、英、法殖民争霸
3.英国的称霸之旅
1652—1784年,英国通过四次对荷战争,战胜了的荷兰。
1756—1763年,英国与法国进行了七年战争,打败了法国。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殖民帝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
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入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4.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材料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他们还将美、非和亚洲殖民地的物产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等销往殖民地。
材料三:材料四:宗主国在侵略的同时,又不自觉的把自己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以及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到被侵略地。
(1)对欧洲:
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2)对世界市场:
加速了物种、商品交流;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对殖民地:
①(消极)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②(积极)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经济领域的变化
思想文化的变化
西欧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
(14-16世纪)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探寻新航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地理发现
的变化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走向近代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社会结
构变化
富裕农民市民阶层
早期殖民掠夺(15-17世纪)
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经济动力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发现“人”
发现“世界”
单元主线
世界是如何走向近代的?——“新的变化”
经济走向近代
交往走向近代
社会阶层走向近代
思想走向近代
经济: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
思想: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阶段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