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列宁快去世了,叫赶快把继承人斯大林召进克里姆林宫来,临终有几句话要嘱托:“不瞒你说,我还有一个隐忧啊,斯大林。”“说吧,亲爱的伊里奇。”斯大林专心地听着。“ 那就是,人们会跟你走吗?不知你想过了没有?”“他们一定会跟我走的。”斯大林强调说,“一定会!”“我只是担心,万一他们不跟你走,你怎么办?”“那只好让他们跟你走!”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物配给制材料一: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厉的粮食无偿征集,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就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而1920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913年的一半。在许多产粮区发生农民骚乱和暴动。——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来“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研读】材料反映了苏俄的什么社会状况?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经济衰退,政治暴动;农民、士兵对政策不满(一)新经济政策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归纳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农业 余粮收集制工业 工业国有化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分配 实物配给制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2.内容(一)新经济政策一、新经济政策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特点: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1913年 1920年 1925年粮食产量(亿普特) 39.39 19.70 44.24工业产值(亿卢布) 102.51 14.0 77.39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 【材料研读】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作用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3.意义(一)新经济政策一、新经济政策列宁从苏俄的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二、苏联的工业化(一)苏联成立苏联国徽苏联国旗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沙俄苏俄俄罗斯十月革命苏联成立苏联解体1917年1922年1991年16世纪苏联苏联发展历程:1924年1月,列宁逝世。 【合作探究】回顾所学,概括列宁的历史功绩列宁的历史功绩缔造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俄,后改名为苏联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1870-1924)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 军事家(提示词: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种主义、一个政策)二、苏联的工业化材料一: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苏联看作世界的“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材料研读】斯大林认为苏联面临什么困境?如何解决?1.背景(二)工业化现实问题:工业落后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威胁1925年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对策二、苏联的工业化2.成就(二)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年1932年1937年一五计划二五计划 苏联如何实现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二、苏联的工业化1937年主要国家工业产值占比【材料研读】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①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②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T-34型坦克3.评价(二)工业化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因为苏联的重要企业都是国家所有的,政府可以通过指令性计划,调动大部分人力物力资源去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如何对其进行评价?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利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弊①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②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衡。二、苏联的工业化1.背景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吴于廑《世界现代史》材料二: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必须把洛后的分敢的小农户转为……能生产最大量商品粮的联合的公共的大农庄……由个体的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斯大林全集》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的背景①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②解决粮食危机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三、农业集体化2.措施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③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④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三、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3.影响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另外,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上卷》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说说农业集体化的实质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实质:把农民的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积极: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三、农业集体化(一)苏联模式漫画:掌控苏联方向的斯大林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2.特点相关史事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材料研读】根据相关史事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又称“斯大林模式”国家性质: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四、苏联模式3.评价材料一:对俄国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福祸兼有的事情……它们使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从而大大有助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苏联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大国崛起》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英国首相丘吉尔跛脚巨人 【材料研读】依据以上材料,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利弊没有尊重经济规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四、苏联模式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 18.4 21.2轻工业 6.2 4.1农业 0.26 1.5鉴往知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形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18年1921年1928年1936 从苏俄(联)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新宪法颁布本课小结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新生政权列宁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斯大林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兴建大规模集体农庄集中集权利弊本课必背1.一战后,列宁采取哪一政策改变经济困难的局面?2.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工业国的事件是?3.苏联工业化的提出者?特点?4.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的政策是?5.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和特点?6.评价苏联模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