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对内改革(第8课)对外开放(第9课)对内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框)复习: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发挥基础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原因 2.目的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3)农村顺口溜材料二: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材料三:“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背景:(1)人民公社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 承包 责任制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自负盈亏:对自己的经营成果好坏及盈亏承担全部或相应的经济责任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不归农户!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时 间:(2)地 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凤阳花鼓词穷则思变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核心思想:小王家承包了10亩地,种了小麦。收获后,他先交一部分给国家,再交一部分给村集体,剩下的粮食全归自己。如果收成好,他就能多赚;如果收成差,他也得自己承担风险。这种制度让小王更努力种地,因为他知道,多干就能多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做法/特点:(5)结果: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推广:(7)意义: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阻力重重。邓小平提到:凤阳县搞大包干,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 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中央肯定,大包干迅速蔓延全国,小岗村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发展乡镇企业思考:农业生产量越来越多,有什么办法将粮食等转成更高的收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发展乡镇企业材料: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发展乡镇企业花卉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广东乡镇企业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成为乡镇企业佼佼者。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合资、合作联营、股份、私营等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2010年到2012年中,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2000多名村民,每户配备了小轿车,每家建起了400平米以上的别墅,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时间内容形式土地 归属影响 利弊启示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0---19521953---19561958---19781978年开始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大二公”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农民所有(私有制)集体所有(公有制)集体所有(公有制)集体所有(公有制)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提高生产力(利)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弊)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①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即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的发展;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邓小平说:“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去。”农村城市背景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十二界三中全会) 1.背景/原因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原因材料二: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卢洁《新中国故事》材料一:“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工人们没有事做,却没有人发愁着急,因为工资照发不误。“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根据材料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吃“大锅饭”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不高政企不分,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原因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企业:只管生产。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大锅饭”里的企业、政府和工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政企职责不分管的过多过死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低没有经营自主权、缺乏活力国家企业工人改革前国有企业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开始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内容(1)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改革所有制结构)困境1: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面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单一,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也没了....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内容(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改革管理体制)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希望今后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人、物的控制、减少政府审批……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内容(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在国有企业中,职工吃“大锅饭”——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在这种制度下,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工人产生了严重的惰性,丧失了生产积极性。整个社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内容改革前 改革后所有制形式管理方式分配方式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吃大锅饭,平均主义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意义政企职责不分管的过多过死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低没有经营自主权、缺乏活力国家企业工人改革前国有企业给企业松绑、政企分开按劳分配为主体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国家企业工人改革后国有企业(1)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2)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1978年1984年晕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界的争锋也从未停止……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姓“社”还是姓“资”包产到户姓“社”姓“资”?——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市场经济姓“社”姓“资”?——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阅读材料,说说当时认为怎样才算是社会主义经济?绝对公有、高度集中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全国通用肉票全国通用粮票全国通用布票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以外在的指令为向导,管理所有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是由政府计划所决定的。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经济活动由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汽油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VS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建立过程提出1992年完善1993年初步建立21世纪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市场调节(无形的手)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性作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公平竞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琳琅满目的商品全国通用肉票全国通用布票票证时代退出历史舞台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政企责任不分分配制度“大锅饭”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变: 生产关系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小结: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起点(1978)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点(1984)城市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特点:改革启示:农村—城市试点—推广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依据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循序渐进...安徽凤阳小岗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D随堂训练3.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A.安徽省的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C.海南省 D.上海市的浦东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