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1课 通过反馈知效果 教学设计课题 通过反馈知效果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教材分析 通过控制,各种设备能按预先设置的规则进行工作,达到人们期望的目标。例如,为了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可以利用空调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为了实现对汽车速度的控制,可以人工控制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让汽车加速、减速或停止;为了实现对土壤湿度的控制,在土壤干燥时自动打开灌溉器。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是什么?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本单元将引领学生探究控制系统中的这些问题。本单元主要对应课程标准中“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反馈是过程与控制中的重要手段,初步了解反馈对系统优化的作用”和“通过分析具体过程与控制系统的实例,了解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可以是开关量或连续量,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形成开关量,掌握开关量的简单逻辑运算”这两条内容要求。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首先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案例,然后分析开环控制的过程,由开环控制不能满足的需求引出反馈和闭环控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发生的反馈。2.了解反馈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3.能绘制含反馈的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示意图。重点 1.了解反馈的作用。2.按“输入—计算—输出”模式绘制工作过程示意图。难点 理解反馈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还记得上一节课里提到的闹钟吗,它只管到时间就响,不管小智是否起床,结果小智有一天上学就迟到了。今天早上,改为妈妈来叫小智起床了。妈妈叫第一遍,我没醒;她又叫第二遍,我迷迷糊糊的;第三遍她边叫边拍我,我终于起床了!妈妈叫你起床的过程,有个环节叫作反馈。下面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反馈以及它的作用。 学生认真聆听、讨论。 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讲授新课 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反馈现象1.通过吹气的方式给碗里的食物降温,直到温度合适为止。2.做一道练习题,对答案发现错了,继续思考,然后改正。二、分析人们使用控制系统时的反馈信息1.洗衣机洗衣结束后,小智妈妈拿出衣服发现没洗干净,她就让洗衣机重新再洗一遍。这个过程中,妈妈获得的反馈信息是什么?妈妈获得的反馈信息是:衣服没洗干净。小智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发现加热的程度不够热,就让微波炉再加热1分钟。这个过程中,小智获得的反馈信息是什么?小智获得的反馈信息是:食物不够热。通过反馈,人们可以调整做事的计划、方向或方法等,使最终的效果更符合人们要求,达到预期目标。以上反馈是人主动进行的。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反馈,可以将系统输出结果以一定的形式传回输入端,从而形成新的输入的过程,控制系统对新的输入进行计算,产生新的输出。三、分析具备反馈的微波炉的工作过程开环控制系统,其本身不“关心”输出的结果,实质上是没有反馈。例如,利用微波炉来加热食物,小智是通过亲自感受食物的温度获得反馈,而不是微波炉自身获得的。1.如果增加一个检测装置,用来检测食物的温度,那么人们使用微波炉时,是不是可以设置温度(希望加热后达到的温度),而不是加热时间?2.如果可以设置温度,这个温度就是阈值。请你在下图的基础上补充输入和输出。3. 在示意图中补充反馈,让微波炉具备反馈。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讨论;小组讨论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并讨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并验证结果等阶段。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作业布置 如果洗衣机有反馈,能根据洗后衣服的干净程度来“决定”要不要再洗一次,那么这种洗衣机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请模仿前面的具有反馈的微波炉工作过程示意图,画出具有反馈的洗衣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课堂小结 1.人们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反馈随时发生。2.人们使用不具备反馈的控制系统时,反馈信息是人们自己获取的。3.具备反馈的控制系统,其自身可以检测输出结果,如果输出与参考值有偏差,控制系统会根据偏差重新计算并生成指令,使输出结果符合人们要求,这就体现了反馈对控制系统的优化作用。板书 一、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反馈现象二、分析人们使用控制系统时的反馈信息三、分析具备反馈的微波炉的工作过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11课 通过反馈知效果(义务教育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新知导入2议一议3想一想4学一学5练一练6课堂总结7作业布置81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发生的反馈。2.了解反馈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3.能绘制含反馈的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示意图。2新知导入还记得上一节课里提到的闹钟吗,它只管到时间就响,不管小智是否起床,结果小智有一天上学就迟到了。今天早上,改为妈妈来叫小智起床了。妈妈叫你起床的过程,有个环节叫作反馈。下面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反馈以及它的作用。妈妈叫第一遍,我没醒;她又叫第二遍,我迷迷糊糊的;第三遍她边叫边拍我,我终于起床了!3议一议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的一些事情,分析其中存在的反馈。4想一想分析反馈:往杯子里倒牛奶,倒少了,继续倒。一边倒牛奶,一边观察牛奶的高度,把这个信息反馈到大脑,决定是否继续倒牛奶,直到牛奶量合适为止。倒牛奶倒少了,继续倒!5学一学一、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反馈现象通过吹气的方式给碗里的食物降温,直到温度合适为止。好烫,还要吹一吹。吹气5学一学做一道练习题,对答案发现错了,继续思考,然后改正。没做对,我还要继续思考。继续思考、改正5学一学二、分析人们使用控制系统时的反馈信息1.洗衣机洗衣结束后,小智妈妈拿出衣服发现没洗干净,她就让洗衣机重新再洗一遍。这个过程中,妈妈获得的反馈信息是什么?妈妈获得的反馈信息是:衣服没洗干净。5学一学小智获得的反馈信息是:食物不够热。2.小智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发现加热的程度不够热,就让微波炉再加热1分钟。这个过程中,小智获得的反馈信息是什么?5学一学人们在使用洗衣机和微波炉时,要靠自己去获取反馈信息,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操作。如果洗衣机和微波炉都具备反馈,它们又会怎样工作呢?3. 上述洗衣机和微波炉,是否要靠人去获取反馈信息?5学一学如果洗衣机和微波炉都具备反馈,思考以下问题。1.它们是不是需要增加一个获取反馈信息的设备?2.洗衣机可以增加一个什么设备?获取的反馈信息会是什么呢?3.微波炉可以增加一个什么设备?获取的反馈信息会是什么呢?是的,需要一个设备。可以增加一个检测水质的设备。反馈信息:最后一次排出的水是否清澈。可以增加一个检测温度的设备。反馈信息:加热后食物的温度。5学一学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反馈,可以将系统输出结果以一定的形式传回输入端,从而形成新的输入的过程,控制系统对新的输入进行计算,产生新的输出。通过反馈,人们可以调整做事的计划、方向或方法等,使最终的效果更符合人们要求,达到预期目标。以上反馈是人主动进行的。5学一学三、分析具备反馈的微波炉的工作过程开环控制系统,其本身不“关心”输出的结果,实质上是没有反馈。例如,利用微波炉来加热食物,小智是通过亲自感受食物的温度获得反馈,而不是微波炉自身获得的。那就让微波炉具备反馈。我可不知道加热的效果如何。5学一学1.如果增加一个检测装置,用来检测食物的温度,那么人们使用微波炉时,是不是可以设置温度(希望加热后达到的温度),而不是加热时间?5学一学2.如果可以设置温度,这个温度就是阈值。请你在下图的基础上补充输入和输出。输入输出计算参考温度(阈值)微波炉加热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阈值)比较,根据结果生成指令5学一学3. 在示意图中补充反馈,让微波炉具备反馈。输入输出计算参考温度(阈值)微波炉加热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阈值)比较;根据结果生成指令检测反馈检测到的温度6练一练在虚拟仿真工具中运行机器人直行的程序,观察到,车遇到障碍物,不改变方向撞了上去;运行机器人避障的程序,刚开始车直线前行,遇到障碍物停止。说一说第二个机器人为什么能避开障碍物?和我们骑自行车避障是不是有相似之处?第一个机器人不会判断前面有障碍物。我骑自行车时,大脑会帮我做出避障判断。第二个机器人装有传感器,能感应障碍物,应该是有反馈。6练一练输入输出计算距离参考值(阈值)机器人与障碍物的距离检测到的距离与设定的参考距离比较;根据结果生成指令检测反馈检测到的距离机器人直行第二个机器人具备反馈,超声波传感器就是在检测(距离)数据;程序里还有一个循环模块,作用是让超声波反复地检测;程序里还要进行比较运算,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决定新的输入(前进还是停止的指令)。7课堂总结1.人们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反馈随时发生。2.人们使用不具备反馈的控制系统时,反馈信息是人们自己获取的。3.具备反馈的控制系统,其自身可以检测输出结果,如果输出与参考值有偏差,控制系统会根据偏差重新计算并生成指令,使输出结果符合人们要求,这就体现了反馈对控制系统的优化作用。8作业布置输入输出?水质检测反馈检测到的水质??计算如果洗衣机有反馈,能根据洗后衣服的干净程度来“决定”要不要再洗一次,那么这种洗衣机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请模仿前面的具有反馈的微波炉工作过程示意图,画出具有反馈的洗衣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9板书设计一、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反馈现象二、分析人们使用控制系统时的反馈信息三、分析具备反馈的微波炉的工作过程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课 通过反馈知效果.doc 第11课 通过反馈知效果.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