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奉行 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前课回顾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独立自主的和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乔的笑”
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10.25) 1.背景
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成立时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法国、中华民国、苏联、英国和美国。联合国现共有193个成员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1)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联合国国徽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
1.时间
1971.10
2.会议
3.内容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当局“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
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美国的阻挠下,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国内: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2.国内: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根本原因)
材料三: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3.国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4.国外: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原因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意义(影响)
材料二: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
——1971年乔冠华在联大上的讲话
材料一: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
对世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影响
中国助力全球抗疫
中国重返联合国以来,中国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国担当: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
二、中美建交(1979年) 1.建交前的中美关系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美国对示意图
材料1: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登载的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
新中国反美宣传标语
中苏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激烈交火。这次事件后,中苏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降至冰点。——整理自《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中苏边境冲突:珍宝岛事件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局面
70年代初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在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力量到处伸手。而美国先是深陷于侵越的泥潭之中,后来又为侵越战争的‘后遗症’所困扰。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韩念龙主编《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2: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勃列日涅夫(执政:1964—1982年)领导下的苏联处于强势地位
【探究1】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走向正常化?
国际
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并支持中国
时间 重大事件
1953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国际地位
经济实力
国防科技
国内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美国经济“滞涨”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攻美守)
根本原因
中国 VS 美国
国家
利益



美苏争霸
美国处于下风
美孤立中国
政策失败
中苏关系恶化
国家利益
是决定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探究2】决定国与国关系的根本因素应该是什么
二、中美建交(1979年) 1.建交前的中美关系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①乒乓外交(1971.4)
197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美国队员科恩为赶比赛,意外搭上了中国队的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这本是一件运动员友好交往的小事,却打开了中美交往的新局面。
毛泽东听闻此事后,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得知消息后,电示美国队:“务必去北京。”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美国一批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乒乓球
中美关系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①乒乓外交(1971.4)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②基辛格访华(1971.7)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1923—2023)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②基辛格访华(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在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城市),我们消失了48小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我身体不适,但我们真正的目的地是北京。在华盛顿,只有总统和我的首席助手黑格知道我真正的使命。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访问结果双方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即将访华。这一消息,震惊世界。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③尼克松访华(1972.2)
1960年,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③尼克松访华(1972.2)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什么时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时代?
“跨洋握手”
中美敌对的时代结束了;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开始了。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③尼克松访华(1972.2)
中美会谈
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在上海举行会谈,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有礼貌的款待,表示感谢。
——1972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意义:1972年,《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④中美建交(1979)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过程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先后经历了敌对—正常化—建交的过程。
敌对
正常化
建交
“小球转动大球”
梳理时间轴: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不同时期中国新增建交国统计
年份 美国从中国进口额 美国对华出口额 双边
贸易总额
1971 4.7 0 4.7
1972 32.2 60.2 92.2
1979 592.3 1724.0 2316.2
美国官方统计相应年份中美贸易情况(单位:100万美元)
中美关系 建交国家数量
和解前 (1971年之前)   64国
和解后 (1972年) 新增18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
建交后 (1979年) 119个国家
②促进中美双方的合作。
①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建交国家增多
中美贸易急剧增长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④中美建交(1979)
三、中日恢复邦交/中日建交(1972.9)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2年9月29日,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签署《联合声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多次会谈.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建交热潮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三次建交高潮)
新增建交国家数
毛泽东:“……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中国外交历程》
三、中日恢复邦交/中日建交(1972.9)
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联合国席位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的突破性进展。
1991年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与中国建交
全方位外交(1982年中共十二大):一方面指全面推进与各种类型国家的外交活动,另一方面指在各领域寻求与其他国家或组织的友好合作。这一外交政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1.含义:
周边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欧盟国家
中日关系
睦邻友好关系
政治经济合作
积极发展关系
稳定发展
逐步实现正常化(1989)
时间:改革开放后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四、全方位外交
四、全方位外交
1.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材料: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不是单向的,不是非此即彼式的,而是全方位的。重视中美关系并不意味着就会轻视中欧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更重视搞均衡外交,即同世界所有重要力量都发展关系,同步前进。
1979年,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会见美国总统卡特
1979年,邓小平会见以马尔科姆·麦克唐纳为团长的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
立体化:强调手段的综合性(政治谈判、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协同运用)和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结合)。
多层次:外交活动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能源、金融等。
4.措施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同世界所有重要力量都发展外交关系,同步前进。
四、全方位外交
5.成就
①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
四、全方位外交
6.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大外交|沙特伊朗“北京和解”
——和平的胜利与中国角色的彰显
2023年3月10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三方共同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之间实现历史性和解。
四、全方位外交
思考: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实力:
外交政策:
外交人才:
国际环境: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外交家们的努力;
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外交方针:
建交基础: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继续践行求同存异方针
始终坚守一个中国原则
1.(2023·山西改编)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引发这一现象的决议(  )
A.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表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批准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随堂练习
1979中美建交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
2.1972年在中国的访华欢迎宴会上,尼克松坦言:“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下列外交理念与尼克松所言相似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外交
C
3.(2024·重庆)下图所示内容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
A. 经济体制改革
B. 祖国统一大业
C. 新时代强军之路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4.12 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而设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
2015.7 中国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
2017.10 中国首趟由外国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发车
2021.11 中非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
2021.12 中老(老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