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小题 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国家之一。以下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 )
A. 都使用磨制石器 B. 都发掘出头盖骨化石
C. 都会制作工具 D. 都懂得人工取火
2. 有人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3. 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这个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
A. 公元前2世纪20年代 B. 公元前3世纪前期
C. 公元前3世纪30年代 D. 公元前3世纪后期
4. 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文物会说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朝文物会说( )
A. “司母戊鼎”让你领略先人工艺 B. “甲骨文”和你品味汉字意趣
C. “五铢钱”带你了解市井百态 D. “清明上河图”陪你分享盛世繁华
5. 下表是学生小艾利用AI学习历史时,在笔记中记录的某阶段学习环节,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前奏曲——AI梳理权谋势的较量 ·进行曲——AI演示曹刘孙的博弈 ·奏鸣曲——AI解析魏蜀吴的竞赛
A. 江南地区开发 B.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宗室诸王争权夺利
6. 据史书记载,隋朝“赋敛重,力役繁,民不堪命”。这说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族入侵 B. 自然灾害 C. 统治残暴 D. 农民起义
7. 某历史社团以“大运河”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展示出如下成果汇报图,由此可直观看出隋朝大运河( )
A.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B. 使苏湖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C 促使隋朝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 D. 工程规模大且加强了南北交通
8.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唐朝草市逐渐兴起 B.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
C. 五代十国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9. 北宋时期,有位学者一心钻研历史,想要从过往的朝代兴衰中探寻治国理政的智慧,请帮他选一部参考著作( )
A.《资治通鉴》 B.《回回药方》 C.《农政全书》 D.《四库全书》
A. A B. B C. C D. D
10. 小明组队参加了一个名为“探秘古代”的密室逃脱游戏,发现以下线索图,请帮他解锁关卡,“?”号处应填入的朝代是(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11. 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映了( )
A. 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 B. 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
C. 飘逸潇洒的浪漫风格 D. 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
12. 某历史兴趣小组参观营口市博物馆,在整理营口市地方行政规划发展史时,注意到在元代时营口地区归属于辽阳行省,这是因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为(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卫所制
13. 下面的历史时序图中空格处应填( )
A. 开元盛世 B. 澶渊之盟 C. 戚继光抗倭 D. 设立军机处
14. 17世纪,从金门挥师,先困赤嵌城迫敌投降,再破荷援军,终使荷兰殖民者投降,这一壮举是( )
A. “岳家军”郾城大捷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5. 如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是( )
A. 选官制度的成熟 B. 中央机构的精简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地方权力的弱化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4个小题,共40分)
16. 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贡献的历史,为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某博物馆开展“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主题活动,请你参与体验。
主题一 发明之光 发明1 造纸工艺流程图 发明2 泥活字版(模型) 发明3 司南(复原模型) 发明4 元朝火铳
主题二 科技之窗 著作:《天工开物》 作者:① 地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著作:② 作者:李时珍 地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主题三 文化之韵 人物:李白 著作节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人物:李清照 著作节选: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人物:关汉卿 著作节选: 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 人物:曹雪芹 著作节选: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将以下贡献与主题一中四项发明相匹配。(只填序号)
贡献:①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②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样例:发明1:①
发明2:______________ 发明3:______________ 发明4:______________
(2)请将主题二科技之窗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主题三中三位人物的代表作。
样例:李白:《静夜思》
李清照:______________ 关汉卿:______________ 曹雪芹: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主题活动,请谈谈作为初中生如何继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7.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邦有策·经济盛】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下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相同之处?(答出两点即可)通过以上措施,唐朝出现了哪些治世局面?
材料三:
图1 筒车 图2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图3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说明曲辕犁、筒车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宋代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该纸币的名称?
【创新选才·史章映】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进士科”的设置有何标志性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请从古代的治国智慧中(如重视人才、发展生产、整顿吏治等)获得灵感,思考这些智慧对我们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启示?(答出一点即可)
18.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某校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巩固、发展”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共11分)
【任务一 史脉时空】
(1)观察以上朝代更替时空图谱,结合所学写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并分析主题三*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
【任务二 构史明理】
(2)请结合所学,将任务二中④⑤⑥内容补充完整。
【任务三 读图说史】
图说示例: 画面核心:圆形方孔形制、汉字与民族文字并存 时间坐标:辽、西夏时期 文明价值:契丹、西夏政权借鉴中原货币文化,同时保留本民族文字,是农牧文明交融的实物见证。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说: 画面核心: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 时间坐标:( ) 历史事件:( ) 文明价值:( )
(3)历史图片是文明互鉴可视化载体。结合所学,仿照示例,请补充完整关于《步辇图》的时间坐标、历史事件、文明价值。
(4)综合上述任务,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19. 手抄报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下面是某班级设计的“中外交流”专题手抄报,请你参与制作。
(1)上面的手抄报中“宋元繁荣的海外贸易”一栏应填入的机构名称是?请你在答题卡上补充关于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介绍。
(2)根据手抄报提供的线索并结合所学,分析从汉朝到清朝我国对外交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运用手抄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广州十三行),任选两件,结合所学论证观点“交流推动进步”。(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晰)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小题 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4个小题,共40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③ ②. ② ③. ④
(2) ①. 宋应星; ②. 《本草纲目》。
(3) ①. 《如梦令》; ②. 《窦娥冤》; ③. 《红楼梦》。
(4)如何: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文化基因。结合现代科技、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7题答案】
【答案】(1)相同之处:都善于用人,重用贤能;都重视吏治;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共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粮食亩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纸币:交子 (3)变化:从看重门第到依才能取士;
意义:标志着科举制创立。
(4)启示:重视人才;严格纪律要求。
【18题答案】
【答案】(1)① 隋;② 金;③ 明。主题三内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④ 伊犁将军;⑤ 宣政院;⑥ 台湾府。
(3)时间坐标:唐朝。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文明价值: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汉藏民族融合;推动中原与西藏地区文化、经济交流(如技术、物产传播 );是民族友好交往、多元文明交融的历史见证。
(4)因素:有效的边疆治理;或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强大的中央集权。
【19题答案】
【答案】(1)机构名称:市舶司。
介绍:元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与亚非欧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货物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元代商业和手工业发展。
(2)变化:交流范围:汉朝主要沟通中亚、西亚,交流范围相对集中;唐宋元拓展到亚非欧更广区域;清朝收缩为仅限广州一口通商,范围大幅缩小。交流政策:汉朝积极开放;唐宋元鼓励海外贸易;清朝闭关锁国,由开放走向封闭。交流主导:汉朝至元朝,官方、民间交流并行;清朝以官方严格管控为主。
(3)观点:交流推动进步。
论证: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等传入中原,丰富了农作物品种;中原的丝绸、凿井技术等传至西域,促进当地发展。同时,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推动了秦汉文化多元发展,加强了中原与西域联系,为大一统国家巩固提供助力。郑和下西洋:明朝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促进中外贸易;引进非洲长颈鹿等物种,丰富中国物产。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也吸收海外文化,推动明朝航海技术、地理认知进步,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综上,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通过物资、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发展,印证“交流推动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