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 (课时2课件39张) 地球的公转-【人教七上地理情境课堂课件含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地球的运动 (课时2课件39张) 地球的公转-【人教七上地理情境课堂课件含视频】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人教新版 七上 地理
同步课件
人教新版七上地理情境课堂教学课件含视频
第一章 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
1.【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描述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说出地球公转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
难点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我们看到过春季校园花圃里的姹紫嫣红,夏季荷塘里的朵朵莲花,秋季漫天飞舞的银杏叶,冬季林间的银装素裹!为什么这些景色年复一年不停在变换啊?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探寻春夏秋冬变换的奥秘吧!
一、地球公转概况
公转中心:
周期:
方向:
太阳
约一年
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动画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公转轨道面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保持66.5°的夹角,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
拓展知识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光热最多
指太阳光线在地表的垂直照射的点。
太 阳 光 线
太 阳 光 线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在规律变化。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那我们来一起探索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吧!
图1.21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北移。这样23.5°N和23.5°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66.5°N、66.5°S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图1.21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1.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节气:春分
日期: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赤道
昼夜长短:全球昼夜等长
极昼极夜: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图1.21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1.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节气:夏至
日期:6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极昼极夜: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图1.21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1.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节气:秋分
日期: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赤道
昼夜长短:全球昼夜等长
极昼极夜: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图1.21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1.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节气: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
极昼极夜: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1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次年)

23.5°N
23.5°S
1.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中间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影响地表热量:
一个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通常用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来衡量,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地表获得的热量也逐渐降低。
太阳直射点影响一年中的物影长短:
一年中物影的长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四季更替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季节变换。且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四季更替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夏季
北半球6-8月
南半球12-次年2月
2.四季更替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以北半球为例)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冬季
北半球12-次年2月
南半球6-8月
2.四季更替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春季
北半球3-5月
南半球9-11月
秋季
北半球9-11月
南半球3-5月
图1.23 地球上的五带
3.五带的划分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划分依据: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我所在的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
3.五带的划分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我所在的温带,四季分明,无太阳直射
图1.23 地球上的五带
我们所在的寒带,终年寒冷,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3.五带的划分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运动 旋转中心 方 向 周 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约1天
约1年
昼夜更替
太阳东升西落
时间差异
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的划分
比较一下,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有哪些异同点?
阅读教材P26,演示地球公转,思考并回答问题
1.参考以下步骤和图1.24,演示地球公转。
(1)将房间光线调暗,选用合适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光源缓慢移动,模拟地球公转。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要保持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
(3)观察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变化。
图1.24 地球公转演示
视频:地球公转演示
时长:1分01秒
阅读教材P26,演示地球公转,思考并回答问题
2.当地球公转至图1.24所示的四个位置时,北半球分别处于哪个季节?
图1.24 地球公转演示
A:春季
B:夏季
D:冬季
C:秋季
公转中心:太阳
昼夜长短的变化
周期:约一年
方向:自西向东
四季更替
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南寒带、南温带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地球的公转
概况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易错字复写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 、 、 和 。
和 是南、北极圈以内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热带
北温带
极昼
极夜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巩固训练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B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符合图中日影情况的,B正确
无直射现象
无直射现象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D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等到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即下一个北半球夏至日,需要地球公转一周(约1年)
(2024陕西)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三张照片显示日落时刻越来越晚,说明拍摄期间当地( )
A. 白昼逐渐变短
B. 白昼逐渐变长
C. 气候逐渐变冷
D. 天气阴晴不定
B
4.照片中不同日期日落时刻不同,是因为(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大小
D. 地球形状
(2024陕西)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1-3题。
A
图1
5.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推断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太阳的方位分别是( )
A. 西北、西南
B. 东北、东南
C. 西南、西北
D. 东南、东北
(2024陕西)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1-3题。
C
图1
(跨语文)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述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农忙场景。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6、7题。
6.诗中描写的场景出现时,地球最靠近(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A
地球公转示意图
春分3.21
夏至6.21
秋分9.23
冬至12.21
(跨语文)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述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农忙场景。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4、5题。
7.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 赤道
B. 南回归线
C. 北回归线
D. 北极圈
C
地球公转示意图
夏至6.21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