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 3 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2022年版) 本节要点
—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重点) 2.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集慧解惑
匀速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图甲中的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 的,图乙中的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 的.(均选填“变化”或“不变”)
2.两种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 且速度 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如上图中甲车的运动.
(2)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 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如上图中乙车的运动.
3.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作 .在应用这个式子时,s是物体通过的总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包括运动过程中停留的时间),v就是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典例1 [物理观念]“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方法.下图记录了甲、乙两球分别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过程中,每隔0.1 s所处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所用时间相同
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
C.甲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D.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1 [科学思维](2024·深圳期末)习近平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圳市光明区的茅洲河沿岸风景优美,小明同学每周末都去跑步锻炼身体.在某次跑步中,小明沿着笔直的道路以5 m/s的速度匀速跑了600 m,然后停下来休息8 min后又以4 m/s的速度匀速跑了1 600 m,求:
(1)小明跑前600 m所用的时间;
(2)小明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对运动图像的理解
物理学中常用直角坐标图描述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图甲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v-t图像),图乙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s-t图像).
(1)图甲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 ,即图中a、b都表示匀速运动,va vb(选填“>”“<”或“=”).
(2)图乙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 ,路程s与时间t的比值(即速度)是个定值,即图中c、d也表示匀速运动,vc vd(选填“>”“<”或“=”).
典例2 (2024·广州期中改编)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甲和乙的速度相等
B.丙的速度为30 m/s
C.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第5 s时,甲和丙相距10 m
变式2 为了增强中学生的体质,学校开展了“跑步运球”趣味运动会.八年级的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起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s-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10 s时甲同学的速度为1 m/s
C.10 s时甲、乙同学相距0 m
D.10 s时甲、乙同学的速度相同
运动的比例问题
典例3 (2024·揭阳期中)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甲车所用时间是乙车的一半,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
A.4∶3  B.2∶3  C.1∶2  D.8∶9
变式3 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公路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速度之比为5∶2,则甲、乙的路程之比为 (   )
A.4∶15 B.15∶4 C.5∶3 D.3∶5
 求物理量之比的步骤
第一步:列出所求物理量的公式;第二步:把其他物理量的比值写在对应字母的位置;第三步:进行计算.以典例3为例,方法如下:已知s甲∶s乙=2∶3,t甲∶t乙=1∶2,则v甲∶v乙=∶====4∶3.
有关列车时刻表的计算
典例4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中山月考)小明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路程
广州南 —— 7:55 —— 0 km
虎门 8:13 8:15 2 min ——
深圳北 8:31 8:36 5 min 102 km
香港 8:55 —— —— 141 km
(1)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所用的时间;
(2)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
(3)列车以170 km/h的平均速度从广州南到达虎门,则广州南到虎门的路程.
变式4 近些年中国高铁的发展十分迅速,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 ——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 11:25 11:45 ——
路程/km —— 330 558 617 1 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 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计算列车在某两站间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步骤
1.从列车时刻表中找出列车运行的时间.
(1)若在同一天内,例如:早上7:30从某站出发,下午13:00到达,则运行时间t=t到-t发=13:00-7:30=5 h 30 min=5.5 h.
(2)若到达时间在第二天,则到达时间加24:00再减出发时间,例如:9月6日23:05从某站出发,9月7日9:35到达,则运行时间t=t到+24:00-t发=9:35+24:00-23:05=10 h 30 min=10.5 h.
2.从列车时刻表中找出两站间列车运行的里程,然后代入公式v=计算.
@慧化亮人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运动状态为 ,丙车的运动状态为 (前两空选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行驶10 s后,最快的车与最慢的车相距 m.
第1题图
2.(2024·中山月考)如图是某物体在40 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可知,前2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30~40 s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这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第2题图
3.[科学思维](2024·东莞期末)甲、乙两个玩具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沿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 m/s;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经过20 s,乙车通过的距离为 m.
第3题图
4.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 s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
A.15 m/s B.10 m/s C.6.75 m/s D.2.5 m/s第 3 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2022年版) 本节要点
—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重点) 2.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集慧解惑
匀速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图甲中的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 不变 的,图乙中的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 变化 的.(均选填“变化”或“不变”)
2.两种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 直线 且速度 不变 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如上图中甲车的运动.
(2)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 变化 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如上图中乙车的运动.
3.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 v=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作 平均速度 .在应用这个式子时,s是物体通过的总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包括运动过程中停留的时间),v就是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典例1 [物理观念]“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方法.下图记录了甲、乙两球分别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过程中,每隔0.1 s所处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球所用时间相同
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
C.甲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D.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1 [科学思维](2024·深圳期末)习近平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圳市光明区的茅洲河沿岸风景优美,小明同学每周末都去跑步锻炼身体.在某次跑步中,小明沿着笔直的道路以5 m/s的速度匀速跑了600 m,然后停下来休息8 min后又以4 m/s的速度匀速跑了1 600 m,求:
(1)小明跑前600 m所用的时间;
(2)小明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1)小明跑前600 m所用的时间t1===120 s
(2)小明跑后1 600 m所用的时间t3===400 s
整个过程中用的时间t=t1+t2+t3=120 s+8×60 s+400 s=1 000 s 
总路程s=s1+s2=600 m+1 600 m=2 200 m
小明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2.2 m/s
答:(1)小明跑前600 m所用的时间是120 s;(2)小明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2 m/s.
对运动图像的理解
物理学中常用直角坐标图描述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图甲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v-t图像),图乙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s-t图像).
(1)图甲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 不变 ,即图中a、b都表示匀速运动,va > vb(选填“>”“<”或“=”).
(2)图乙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 均匀增加 ,路程s与时间t的比值(即速度)是个定值,即图中c、d也表示匀速运动,vc > vd(选填“>”“<”或“=”).
典例2 (2024·广州期中改编)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D )
A.甲和乙的速度相等
B.丙的速度为30 m/s
C.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第5 s时,甲和丙相距10 m
变式2 为了增强中学生的体质,学校开展了“跑步运球”趣味运动会.八年级的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起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s-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10 s时甲同学的速度为1 m/s
C.10 s时甲、乙同学相距0 m
D.10 s时甲、乙同学的速度相同
运动的比例问题
典例3 (2024·揭阳期中)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甲车所用时间是乙车的一半,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 )
A.4∶3  B.2∶3  C.1∶2  D.8∶9
变式3 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公路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速度之比为5∶2,则甲、乙的路程之比为 ( B )
A.4∶15 B.15∶4 C.5∶3 D.3∶5
 求物理量之比的步骤
第一步:列出所求物理量的公式;第二步:把其他物理量的比值写在对应字母的位置;第三步:进行计算.以典例3为例,方法如下:已知s甲∶s乙=2∶3,t甲∶t乙=1∶2,则v甲∶v乙=∶====4∶3.
有关列车时刻表的计算
典例4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中山月考)小明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路程
广州南 —— 7:55 —— 0 km
虎门 8:13 8:15 2 min ——
深圳北 8:31 8:36 5 min 102 km
香港 8:55 —— —— 141 km
(1)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所用的时间;
(2)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
(3)列车以170 km/h的平均速度从广州南到达虎门,则广州南到虎门的路程.
解:(1)列车从广州南发车到香港所用的时间t=8:55-7:55=1 h
(2)广州南到香港的路程s=141 km
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v===141 km/h
(3)广州南到虎门的时间t1=8:13-7:55=18 min=0.3 h
广州南到虎门的路程s1=v1t1=170 km/h×0.3 h=51 km
答:(1)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所用的时间为1 h;(2)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1 km/h;(3)广州南到虎门的路程为51 km.
变式4 近些年中国高铁的发展十分迅速,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 ——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 11:25 11:45 ——
路程/km —— 330 558 617 1 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 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1)列车从南京到北京所用的时间t=13:15-9:15=4 h
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v===256 km/h
(2)列车从南京到徐州所用的时间t'===1.25 h
答:(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56 km/h;(2)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所用的时间是1.25 h.
计算列车在某两站间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步骤
1.从列车时刻表中找出列车运行的时间.
(1)若在同一天内,例如:早上7:30从某站出发,下午13:00到达,则运行时间t=t到-t发=13:00-7:30=5 h 30 min=5.5 h.
(2)若到达时间在第二天,则到达时间加24:00再减出发时间,例如:9月6日23:05从某站出发,9月7日9:35到达,则运行时间t=t到+24:00-t发=9:35+24:00-23:05=10 h 30 min=10.5 h.
2.从列车时刻表中找出两站间列车运行的里程,然后代入公式v=计算.
@慧化亮人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运动状态为 匀速直线运动 ,丙车的运动状态为 匀速直线运动 (前两空选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行驶10 s后,最快的车与最慢的车相距 30 m.
第1题图
2.(2024·中山月考)如图是某物体在40 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可知,前2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100 m;在30~40 s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 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这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5 m/s.
第2题图
3.[科学思维](2024·东莞期末)甲、乙两个玩具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沿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 0.2 m/s;甲车的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经过20 s,乙车通过的距离为 2 m.
第3题图
4.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 s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A )
A.15 m/s B.10 m/s C.6.75 m/s D.2.5 m/s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照片中轿车的长度为3个小格,在照片中轿车2 s内通过的路程为20个小格,因为轿车的实际长度为4.5 m,所以可知一个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为=1.5 m,则轿车在t=2 s内实际通过的路程s=20×1.5 m=30 m,该轿车的速度v===15 m/s.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